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教案,共9页。
比一比 吃西瓜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课 时: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教材分析:《比一比》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第一次教学平均数,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本课没有直接呈现概念引出平均数,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学情调查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们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了1格表示1个单位。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理解统计表中各量的含义。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对“平均分”有一定了解,为学习平均数埋下了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打靶比赛的公平性有自己的见解。两队人数相等的时候比较总数大小,那么人数不相等的时候,比较总数还公平吗?从而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进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充分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和合作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在期中考试中,二年级学生有3名同学数学考了100分,老师想奖励他们一个笔筒和几支铅笔,但是他们说我不公平。(实物出示笔筒图,一个笔筒里装3支铅笔,一个笔筒里装2支铅笔,一个笔筒里装1支铅笔。)学生肯定会说老师不公平。老师接着问,那你们能帮帮我,让它变得公平吗?请同学到前面展示他变公平的做法。(同学的做法可能有二种:一是在3支铅笔的笔筒中拿出1支,放到1支铅笔的笔筒中;二是把3个笔筒中的铅笔都拿出来,再平均分,放到3个笔筒里。)师相机介绍移多补少法和求出总数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比一比(求平均数)。为求平均数做出铺垫,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环节2活动一:投篮比赛昨天我们班男女生选出两队投篮高手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①课件出示男女生各4名,1分钟投篮比赛统计图。通过看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然后问你们认为谁赢了?学生汇报结果,说过程。师总结并板书:人数相同,比总数。②课件出示男生4名,女生5名,投篮比赛结果。师:这回女生的总数多,女生赢了。(原来赢队的同学肯定会认为这样比较不公平。)师:为什么比较总数不公平?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参赛两队的队员数量不同时,怎样比较才算公平?(生讨论,寻找公平的比较方法——平均数。)③怎样求每队投篮的平均数。两组的人数不等是这一场的特殊情况,那我们还以总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公不公平?那怎么样评判才公平呢?请同学们大胆地发表意见……方法一:移多补少的方法。指出:把投得多的队员的球移给投得少的队员,最后大家变得同样多。方法二:计算的方法。a:平均每人投球的个数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来。要求女队平均每人投了几个球,想一想,怎么算?谁来说说怎么算?生汇报。(师板书)相机点拨:括号里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小括号不能丢掉。除以几表示什么意思?得到的是什么?平均每人投球几个也就是这个小组投球的平均数。用总数除以人数就得到小组投球的平均数。板书:总数÷总人数=平均数。b:其他同学能试着算出男队平均每人投几个球吗?指名汇报。④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男队投球的平均数是6个,是不是每个队员都投6个?师:那怎么变成6个了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结。现在我们学习了2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当数字比较小或者接近的时候我们用移多补少法比较简便,当数字比较大或者复杂的时候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结合书上的具体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课间以游戏的形式做此投篮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具体方法,突破重点。 环节3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课件出示:老师在校医那里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 学生介绍他们课下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师课件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更多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①具统计在2000年时,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2岁;今年统计结果我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5岁。你能说一说平均年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②老师还收集到我市平均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为7人,教育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注意交通安全。说一说是不是每天都有7人死亡呢?(有时多于7人,有时少于7人。)③出示西南干旱地区图片,出示我们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约为88千克,干旱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教育学生要节约每一滴水。④结合玉树地震捐款情况,进行献爱心教育。并出示各班级捐款统计表,算一算平均每班捐款的钱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学以致用、循规蹈矩的能力,并增进对平均数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一举两得。 环节4拓展练习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本周小熊进多少冰糕合适呢?出示小熊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统计图:①你能帮它解决吗?②学生根据统计图各抒已见,只要理由是充分的就要给予肯定。 3.2 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新苗杯”校园小歌手大奖赛,这张统计表(显示)里记录了1,2,3号小选手的成绩。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不用计算,请同学们先来估计一下三位选手的平均得分大约各是多少分?完成表格,并排出名次。 3.3 游泳故事。上周老师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不会游泳,有一次朋友邀请我到鹤鸣湖游泳,池边的警示牌显示:平均水深是1.3米,我的身高是1.58米,我直接跳下去会不会有危险?学生讨论,汇报想法。通过具体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习题中得到锻炼,接受不同的教育,懂得更多的平均数知识,让课堂也更活跃。 环节5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感受,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业设计:调查本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并算一算平均成绩是多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六 认识分数吃西瓜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六 认识分数吃西瓜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动脑动手,探索算理,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