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济南版生物八下 7.1.1 发酵技术 教案一、课时课题:八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 知道发酵的原理,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② 通过小组探究,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小组探究,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②通过小组探究、设计实验、汇报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和口头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发酵视频对人们的重要性,激发研究兴趣。四、教学重点: 1.乳酸发酵的过程、原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五、教学难点: 组织好探究活动教学;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六、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展示实物——面包。大家知道在制作面包的过程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的微生物是什么么?制作过程同样离不开酵母菌的常见食物比如大家熟悉的馒头。蒸馒头时,常常用温水和面,并在面团中加入一些酵母菌,一段时间后,面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许多小孔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神奇的实验。播放发酵视频。为什么面团会出现许多小孔呢?点拨:当温度适宜时,酵母菌大量繁殖,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产生了二氧化碳等物质,使视频中的气球膨胀,也使面包和馒头松软多孔,这就是发酵过程。而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发酵技术。(二)乳酸发酵发酵技术用到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发酵技术也不尽相同。酸奶就是一种利用乳酸菌等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它是一种营养全面、酸甜爽口、容易消化具有良好保健作用的健康饮品。制作酸奶需要哪些条件呢?探究活动:制作酸奶所需要的条件据说在很久以前,以游牧为主的色雷斯人常常背着灌满羊奶的皮囊随畜群在大草原上游荡。由于气温、体温的作用及其它原因,皮囊中的奶常变馊而呈渣状,少量这样的奶倒入煮过的奶中,煮过的奶很快亦变酸。这即是最早的酸奶。根据资料,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3.实验材料:设疑:(1)根据假设和教材提供的实验材料怎样设计实验?(2)设计几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什么?(3)怎样针对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96页——97页和导学案,制定酸奶制作方案。4.制作方案(1)将新鲜牛奶50 ml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一药匙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老师给出提前煮沸的广口瓶)。思考:①为什么要向鲜奶中加入适量的蔗糖? ②为什么要加热煮沸牛奶和玻璃瓶?(2)当牛奶自然冷却到40℃左右时,(老师给出提前煮沸并冷却的牛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取半张PH试纸放在点滴板,用吸管吸取奶液滴在PH试纸上,对照比色卡测定奶的酸碱度。思考:①为什么要将牛奶冷却到40℃才加入酸奶?② 为什么鲜纯牛奶中要加入酸奶?(3)将烧杯中的奶(注意:是大烧杯老师冷却好的牛奶!)平均分装到三只广口瓶中。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思考:发酵时盖上瓶盖,密封的目的是什么?(4)将1号广口瓶置于0℃-5℃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30℃-35℃的环境中。4-6小时候,(老师给出提前制作好的实验材料,在滴瓶中)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思考:①发酵时要放在温暖的地方的原因是什么?②此过程设置了哪些对照组?变量分别是什么?5.实施计划6.观察现象7.记录实验结果(自己填)装置是否密封温度时间开始PH值实验后PH值牛奶外观1号 密封 冰箱内6小时6-7之间6-7之间液态2号 密封33℃6小时6-7之间4-5之间粘稠豆腐脑状3号 不密封33℃6小时6-7之间6-7之间液态8.现象分析(1) 几号瓶制成了酸奶?(2) 1、3号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9.得出结论:10.表达交流:(1)为什么酸奶的味道和牛奶不同?(2)如果酸奶没有制作成功,可能的原因有什么?11.小结:你能总结酸奶的制作步骤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酸奶中有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杆状细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从而使牛奶产生酸味。像主要利用乳酸菌对某些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就是乳酸发酵。乳酸菌是世界公认的安全可直接食用的菌株,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并能够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延长食品的贮藏时间。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发酵、肉制品腌制及青贮饲料等方面。课下活动:请大家利用今天所学内容,为家人制作一杯酸奶。 二、课堂练习:1、 蒸馒头时为了使其松软多孔,应加入( )乳酸菌 B.酵母菌 C.球菌 D.青霉菌2.将糖和酵母菌放入装有温开水的瓶中搅拌,把挤瘪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一段时间后,小气球鼓了起来,如图所示。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乳酸B.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氧气C.酵母菌分解糖产生淀粉D.酵母菌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 3.酸奶是一种有益的乳制品,泡菜也是特色菜,这是人们利用了哪种生物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4.制作泡菜时密封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B、防止其它细菌的进入C、防止空气进入 D、防止水分散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食品保存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济南版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一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