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101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101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101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1013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1013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1013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1013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01013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等奖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导入新课,收其兵,建立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枢密院,三司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制钱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故事再现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3.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2.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涿郡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随征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960年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时间:公元960年
(4)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爱卿,如今我大宋已经建国,但北有契丹、北汉,南有诸国,朕想平定四海,该如何进兵?
陛下,臣认为应该先打南方。原因有三:首先,南方都是小国,易平定;再者,南方的经济发展比较好,打下了南方就有比较好的经济支持;最后,北汉正好可以作为阻挡契丹屏障。不如等我们收拾了南方各国,再来打北汉、扫契丹。
北宋的局部统一过程:先南后北
意义: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五代十国)局面。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出自《续资治通鉴》
收其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粮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③调换将领,军队定期换防。
相关史事: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收归地方财赋至中央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军事 机构)
1.派文臣做知州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中国通史》
①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②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①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③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④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想一想:宋太祖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北宋重用文官,压制武将; 文官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武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读书——科考——做官——重文轻武
积极:①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科技发达、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消极:①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②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并增加了朝政负担。
1、背景:(1)国家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2)内部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3)边疆辽、西夏威胁
(1)时间:1069年
(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
(4)内容:经济、军事、教育
(3)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①积极: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②消极: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宗支持。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只施行了短短几个月,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重文轻武:压抑武将,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 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涉及经济军事教育,最终失败
1.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北宋引以为戒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定都东京B.设置刺史C.重文轻武D.削弱相权2.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A.分散知州的权力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C.超越知州的权力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图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宋的政治,第6课,学习目标,先导阅读整体感知,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藩镇割据武将专权,五代十国,问题探究,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评优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评价目标,收其兵,制钱谷,轻武将,重科举纳人才,积极消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精品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6课北宋的政治,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建立者,东京开封,建立事件,赵匡胤,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