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变化规律,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门捷列夫,拉瓦锡,汤姆森,卢瑟福,侯德榜,新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化学学科的认识
1.概念:在 、 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 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2.研究领域:信息科学、 、 、 、生命过程探索等。3.化学重要人物贡献俄国科学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排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法国化学家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原子学说。英国科学家 ——发现电子。 英国科学家 ——建立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制成了实验室中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化工专家 ——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氧气。
考点二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发光、放热、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时发光和发热等是化学变化,但气球爆炸、车胎爆炸等属于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和发热等都是物理变化。(3)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判断化学变化依据的“新物质”并不是颜色、形状或状态等方面与原物质不同,而是与原物质对比,组成或结构等发生了改变。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 、 (包括 、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考点四 常见仪器及用途
3.几种常见仪器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1)试管
考点五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化学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
①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
②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平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用镊子,“一平二放三慢竖”。
(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较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法
(1)选取量筒时,量筒的容积应该大于并且接近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尽量减小误差。(2)量筒不能用于稀释或配制溶液,也不能作反应容器。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
3.仪器的连接与洗涤(1)仪器的连接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图a):先把玻璃管口用 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 ,将其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图b):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③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图c):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 上再使劲塞进橡胶塞,以免压破容器。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①检查的时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般在装置连接好之后,装入药品之前。②检查的方法:Ⅰ.微热法(如图1)a.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掌紧握容器外壁。b.观察导管口有无 冒出,松开手后是否形成一段 ,若有气泡且形成水柱,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Ⅱ.水压法(如图2)将长颈漏斗的末端伸入锥形瓶中的液面以下,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Ⅲ.外压法(如图3)将导管与注射器相连,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一段时间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若回到原位,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仪器连接好后,装药品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若容器较大,可以用酒精灯稍加热容器底部,或者用热毛巾捂热。若装置漏气,要寻找原因,直至不漏气才能进行实验。
(3)仪器的洗涤①方法: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大,以防损坏试管。②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4.其他基本实验操作(1)浓硫酸的稀释
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滤液液面超过滤纸边缘;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①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定pH,否则会污染试剂。②预先用水润湿pH试纸,会使碱性溶液的测定结果偏小,使酸性溶液的测定结果偏大。③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一般是整数。
5.常见化学品标识和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1)常见危险化学品标识(2)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向1 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研究范畴
[例1] (2021淄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B.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C.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重要学科D.化学物质不能存在于任何食品中,以确保食品的质量
化学研究的范畴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的四个方面:物质的组成(所含元素)、物质的构成(所含分子、原子等)、物质的变化(合成新物质的理论基础)、物质的性质(属性或者特点)。
1.(2022菏泽三模)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化学家,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上做出的贡献,该研究可用于新药研发、电池储能等领域。说明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2.(2022淄博一模)小吴同学自从进入九年级后,爱上了化学研究。某天他取了一小袋厨房中调味用的食盐,打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主要由什么成分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主要成分的微观结构
考向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例2] (2022东营广饶县模拟)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B.《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判断物质变化的“两个要点”和“三个误区”(1)两个要点①判断变化类型的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②物理变化只是物理属性的变化,如状态、形状改变等。(2)三个误区①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③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汽车轮胎“爆胎”、蒸汽锅炉爆炸等为物理变化。
3.(2022新泰二模)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B.钢铁生锈、冶炼钢铁C.海水“制碱”、海水“晒盐”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4.(2022烟台芝罘区模拟)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古代发明或应用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B.湿法炼铜C.司南指向D.蚕丝织帛
5.(2022聊城三模)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请指出以下诗句中出现的“烟”字,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考向3 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例3] (2021泰安岱岳区期末)下列仪器中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①试管 ②量筒 ③蒸发皿 ④烧杯 ⑤集气瓶 ⑥试剂瓶A.①③B.②④ C.③⑤D.④⑥
常见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锥形瓶、烧瓶等。(3)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6.(2022烟台模拟)量筒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下列关于量筒的使用正确的是( )
A.量取5 mL液体 B.溶解NaClC.读取液体体积 D.倾倒液体
7.(2022东营模拟)正确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或使用,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熄灭酒精灯C.添加酒精 D.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考向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4] (2022泰安二模)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发溶液 B.检查气密性C.滴管用后插回滴瓶 D.测溶液pH
常见的不规范操作及其导致的后果
8.(2022东营河口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同学们理解知识、提高创新意识。下列错误操作和分析结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C.酒精洒出 D.读数偏大
9.(2022烟台福山区一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读稀盐酸的体积 B.倾倒稀盐酸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考向5 实验室安全及简单事故处理
[例5] (2022济南一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素养,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放回原瓶B.不慎将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D.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10.(2022青岛模拟)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液体过滤后滤液浑浊——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B.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C.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冷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
易错点 古诗词或成语中蕴含的物质变化判断错误
[例] (2022泰安模拟)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包含了物理变化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诗词中的语境和字面含义,从而对隐含的物质变化判断失误。
1.(2022烟台)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汤姆森发现电子B.卢瑟福发现原子核C.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D.拉瓦锡发现酸碱指示剂
2.(2022泰安)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制镁B.钻木取火C.粮食发酵D.冰雪融化3.(2020东营)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风干成葡萄干B.葡萄榨成葡萄汁C.葡萄酿成葡萄酒D.葡萄脱皮
考点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5.(2022东营)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蒸发 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
6.(2022泰安)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振荡试管 B.CO2的验满C.配制氯化钠溶液 D.熄灭酒精灯
7.(2021东营)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稀释浓硫酸
8.(2021泰安)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塞进橡皮塞 B.处理废弃药品C.蒸发食盐水 D.滴加试剂
9.(2021烟台)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过滤 C.氧气验满 D.点燃酒精灯
考点四 实验室安全及简单事故处理
10.(2021泰安)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1.(2022湘潭)中国古代文明与技术,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下列古代工艺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活字印刷B.海水晒盐C.彩陶烧制D.机杼织布2.(2022重庆)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盲人摸象B.南辕北辙C.火中取栗D.绳锯木断
3.(2022眉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研钵内研碎胆矾B.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面料C.木炭还原氧化铜D.口中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4.(2022济宁)下列现象或事实,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固体石蜡受热融化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C.块状生石灰受潮粉化D.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5.(2022台州)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B.用手直接拿加热中的三脚架C.鼻孔凑到试管口闻气味D.手持试管加热6.(2022江西)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
A B C D
7.(2022枣庄)下列有关液体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液 B.加热C.稀释 D.过滤
8.(2022日照)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2022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固体粉末装入试管 B.给液体加热C.连接仪器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中考一轮复习 鲁教版化学 教材基础复习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清单·理脉络,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盖满试管底部,指定容器,2固体药品的取用,略向下倾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仪器的使用与基本实验操作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分液漏斗,长颈漏斗,酒精灯,铁架台,高造成液滴飞溅,搅拌加速散热,提供热量隔绝氧气,试管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仪器的使用与基本实验操作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闻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指定的容器,广口瓶,细口瓶,药匙或纸槽,3至23,称量纸,玻璃器皿,燃着的酒精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