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宋诏桥学校等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科学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宋诏桥学校等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物理量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是( )
A.质量 B.力 C.密度 D.温度
2.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5×107Pa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3.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拉开弓 B.踢出球
C.压弯跳板 D.拉弯竹子
4.小宁的爷爷养了许多花草,他定期给花草施肥是为了给花草补充( )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维生素
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增大压强的是( )
A.货车装多个车轮 B.啄木鸟的喙很尖
C.铁轨下垫枕木 D.书包背带做得宽大
6.炎热夏季的中午,农民常常在作物上方罩上黑色塑料网,以降低光强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减弱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
B.减弱光照强度、减弱呼吸作用
C.降低温度、降低蒸腾作用
D.降低温度、减少水分吸收
7.小宁对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不许超过被测量力的大小
B.被测量的力应作用在挂钩上
C.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
D.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
8.下列事实中,能支持“植物根尖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说法的是( )
A.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B.伸长区细胞伸长比较快
C.根冠细胞排列不规则 D.根毛区密布大量根毛
9.1648年,帕斯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在桶盖上插入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竟把桶压破了。这个实验向人们揭示了液体压强( )
A.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B.跟液体的质量有关
C.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D.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10.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石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气中没有受到浮力
B.只有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
C.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沉没在水底的物体不再受到浮力
D.悬浮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盐水上时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12.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需要经过溶解、过滤等操作。其中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其中不应该出现的情形是( )
A. B.
C. D.
13.用物质构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增大,是因为混合后两种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4.小宁在煮饺子时观察到,生饺子沉在水底,饺子煮熟后上浮,最后浮在水面。他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生饺子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下沉
B.在煮的过程中,饺子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C.熟饺子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D.熟饺子上浮到水面后,它受到的浮力仍不断增大
15.用“●”、“〇”、“”分别表示电子、中子和质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丁为同一种元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16.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D段表示吸气过程
B.O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在C点时的肺内气压
17.小宁的科学书快要掉下了,如图所示。他不慌不忙地用手在书的外边施加一个推力,把书推回到桌面上。在书本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书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不断变大
C.书移动的速度一定不断变大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18.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时,血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若横轴中的I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则此物质最可能是( )
A.尿素 B.葡萄糖 C.氧气 D.二氧化碳
19.汽车已经走进行家万户。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与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车速会慢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减小对人体的压强
20.小宁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所标容积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再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注射器的活塞,如图甲所示,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然后他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端(排出里面空气),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注射器的活塞,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则他测量出的大气压强为( )
A.p= B.p=
C.p= D.p=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3分)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60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C60这种物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22.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活动中,小宁对着一“T”形玻璃管左边管口吹气,如图所示。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左”或“右”)管中的液面较高,该实验说明了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
23.有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外观与普通胶囊药丸区别不大,但它携带高清摄像头,可用于探测人体消化道的健康状况。患者吞服后,胶囊内窥镜随消化道肌肉运动前行并拍摄图像,再把图像传出来供医生观察诊断。请据此回答:
(1)胶囊内窥镜用于胃部检查时,需要在胃中停留15~30min,由此可推测胶囊外壳的成分不可能是 (填字母,下同)。
A.淀粉
B.蛋白质
(2)胶囊内窥镜除了用于胃部检查,还可用于 部位的检查。
A.食道
B.小肠
C.肝脏
24.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 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 向上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
25.在野外生存,获取饮用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图甲: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则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 处,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
(2)图乙:选择枝叶茂盛的小树,用塑料袋将枝叶罩住并扎紧袋子,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壁上就会出现很多水珠,这种取水方法利用的是植物的 作用。
26.(3分)如图所示,用F=6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B时,物块A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方向为 。如果逐渐增大拉力F,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7.(3分)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冲向宇宙,6.5h后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
(1)点火后,搭载神舟十五号飞船的火箭加速上升,使火箭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为 (填“空气”或“燃气”)。
(2)对接前,神舟十五号飞船绕地球匀速飞行,此时飞船受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3)神舟十五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成功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飞船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8.(3分)劳动实践中,小宁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8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4.0×10﹣3m3,则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kg。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9.(6分)小宁要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1)在测小石块的质量时,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
(2)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在量筒内注入30mL的水,将系上细线的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30.(6分)科学课上,小宁和同学一起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小宁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轻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明显变化,如图所示,说明该压强计 (填“漏气”或“不漏气”)。
(2)小宁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U形管两边管内液面高度差/mm
1
3
朝上
2
3
朝下
3
3
朝侧面
4
6
朝上
5
9
朝上
①他们设计实验1、2、3的目的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 有关。
②请指出这个数据记录表的不足之处: 。
31.(8分)为研究温度对某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了6组不同温度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先持续光照12h,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再暗处理12h,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温度设置
5℃
10℃
15℃
20℃
25℃
30℃
光照12h后二氧化碳减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
黑暗12h后二氧化碳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0
(1)可以用 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2)由表可知,在5℃~30℃温度范围内,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3)由表中24h内数据记录可知,温度为 ℃时,最适于该作物的生长。
(4)根据数据记录表,请提出一项增加大棚作物产量的措施: 。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32、33、34小题各4分,第35小题8分,共20分)
32.(4分)疫情期间,除了每个人做好自我防护外,对公共场所等地方的消毒也非常重要。84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液,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5.5%~6.5%,现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等的卫生消毒。(选自《百度百科》)
(1)请写出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 。(写出一条即可)
(2)84消毒液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3)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4)次氯酸钠的式量为 。
33.(4分)东钱湖是宁波人心目中的地标。整个东钱湖占地总面积约33km2,其中环湖自行车道长达8km。周末,小宁和爸爸一起去东钱湖骑行,他们以1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车所受阻力恒为总重的0.1倍,车质量为10kg,小宁质量为50kg。求:
(1)小宁环湖骑行一次所需的时间。
(2)小宁环湖骑行时,车所受的牵引力大小。
34.(4分)小宁整理了有关人体内物质和能量转化的知识,如图所示。其中a~d表示物质,A~E表示系统或器官,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 系统;A~E中不属于系统的是 (填字母)。
(2)a、b、c中所含物质种类最多的是 (填“a”“b”或“c”)。
(3)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是 (填序号)。
35.(8分)将一底面积为0.02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栓在一个底面积为0.1m2的空容器的底部,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求:
(1)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加入的水的质量。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宋诏桥学校等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物理量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是( )
A.质量 B.力 C.密度 D.温度
【分析】根据对各物理量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解:A、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A错误;
B、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故B正确;
C、密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C错误;
D、温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2.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5×107Pa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体重在G=50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4m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p====1.25×104Pa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拉开弓 B.踢出球
C.压弯跳板 D.拉弯竹子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各选项,找出答案。
【解答】解:A、运动员对弓的拉力,使弓发生了形变;
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C、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使跳板发生了形变;
D、熊猫拉弯竹子,是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
由此可知,B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B。
4.小宁的爷爷养了许多花草,他定期给花草施肥是为了给花草补充( )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维生素
【分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
【解答】解:要使植物生长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的含量,肥料包括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农家肥料具有来 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 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可见,定期给花草施肥是为了给花草补充无机盐。
故选:C。
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增大压强的是( )
A.货车装多个车轮 B.啄木鸟的喙很尖
C.铁轨下垫枕木 D.书包背带做得宽大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解答】解:A、货车装多个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啄木鸟的喙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铁轨下垫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书包背带做得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炎热夏季的中午,农民常常在作物上方罩上黑色塑料网,以降低光强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减弱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
B.减弱光照强度、减弱呼吸作用
C.降低温度、降低蒸腾作用
D.降低温度、减少水分吸收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
【解答】解:炎热夏季的中午,农民常常在作物上方罩上黑色塑料网,就使得光照不是很强,降低温度,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因此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温度、降低蒸腾作用。
故选:C。
7.小宁对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不许超过被测量力的大小
B.被测量的力应作用在挂钩上
C.测量时指针不要与外壳接触
D.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
(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解答】解:
A、被测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故A错误;
B、为测量准确,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被测力必须作用在挂钩上,故B正确;
C、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拉力方向必须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并且要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故C正确;
D、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故D正确。
故选:A。
8.下列事实中,能支持“植物根尖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说法的是( )
A.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B.伸长区细胞伸长比较快
C.根冠细胞排列不规则 D.根毛区密布大量根毛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解答】解:A、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A不符合题意。
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B不符合题意。
C、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大了吸收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9.1648年,帕斯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在桶盖上插入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竟把桶压破了。这个实验向人们揭示了液体压强( )
A.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B.跟液体的质量有关
C.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D.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分析】从桶压破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倒入的几杯水使水桶受到的压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再将倒入这几杯水造成的变化与液体压强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帕斯卡做的实验知,由于虽然管很细,但由于高度很大,水的深度大,而使水产生了很大的压强,所以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水的深度。
故选:D。
10.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答】解: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在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中出现分层现象后可观察到血液的组成,如图所示:
即血浆和血细胞是一个结构层次,同属于血液。
故选:B。
11.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石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气中没有受到浮力
B.只有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下沉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
C.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沉没在水底的物体不再受到浮力
D.悬浮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盐水上时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分析】(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若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若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若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
(2)浮力产生的实质: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解答】解:
A、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因此小石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故A错误;
B、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物体之所以上浮,是因为它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故B错误;
C、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沉没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物体之所以下沉,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故C错误;
D、悬浮在汽油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悬浮在汽油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时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故D正确。
故选:D。
12.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需要经过溶解、过滤等操作。其中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其中不应该出现的情形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过滤器中漏斗的正确折叠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不应该出现。
故选:D。
13.用物质构成的微粒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增大,是因为混合后两种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温水加热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故A正确;
B、酒精和汽油混合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走进中医馆就能闻到中药味,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打足气的篮球很难被压瘪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D正确。
故选:B。
14.小宁在煮饺子时观察到,生饺子沉在水底,饺子煮熟后上浮,最后浮在水面。他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生饺子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下沉
B.在煮的过程中,饺子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C.熟饺子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
D.熟饺子上浮到水面后,它受到的浮力仍不断增大
【分析】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既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又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的沉浮是由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当合力向上则物体上浮;当合力向下,则物体下沉;当合力为0,则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解答】解:A、煮饺子时,饺子刚放入水中,由于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饺子会沉入锅底,故A正确;
BC、饺子煮熟后,饺子内的水受热汽化后形成水蒸气,使饺子膨胀、体积变大,使饺子所受浮力变大;当熟饺子的浮力大于饺子的重力时,饺子上浮;故B、C正确;
D、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熟饺子漂浮在水面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D。
15.用“●”、“〇”、“”分别表示电子、中子和质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丁为同一种元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分析】A、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
【解答】解: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甲、丁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故A错误;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乙和丁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种元素,故B正确;
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甲、丙的质子数相等,所以核电荷数也相等,故C错误;
D、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不属于同一种原子,所以甲和丙不是同一种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16.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D段表示吸气过程
B.O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在C点时的肺内气压
【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O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BC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解答】解:A、曲线图中,BCD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A错误;
B、曲线图中,O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错误;
C、据图可见: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正确;
D、据图可见: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小于在C点时的肺内气压,D错误。
故选:C。
17.小宁的科学书快要掉下了,如图所示。他不慌不忙地用手在书的外边施加一个推力,把书推回到桌面上。在书本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书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不断变大
C.书移动的速度一定不断变大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分析】(1)在水平面上,压力的大小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而压强的大小受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影响,由接触面积的变化,再利用压强公式p=可求得压强的变化;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答】解:
A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来自于自身的重力,此时压力和重力相等,
因为书的重力不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书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书被缓慢推上课桌,受力面积逐渐增大,
因此由公式p=可知,书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减小,故A正确、D错误;
B、书受到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错误;
C、推力不变、摩擦力不变,书可能加速运动,故C错误。
故选:A。
18.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时,血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若横轴中的I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则此物质最可能是( )
A.尿素 B.葡萄糖 C.氧气 D.二氧化碳
【分析】图中横轴中的I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此种物质逐渐下降,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此种物质逐渐增多,可以结合血液循环中各物质的变化进行解答。
【解答】解:体循环的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A、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所以不管是在肺泡处还是在组织细胞,尿素的量应增加,不符合题意。
B、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葡萄糖分解能产生能量,所以不管是在肺泡处还是在组织细胞,葡萄糖的量应减少,不符合题意。
C、D、如果为Ⅰ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血液要进行肺循环。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进行气体交换,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血液要进行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血液就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曲线应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
故选:D。
19.汽车已经走进行家万户。下列关于汽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与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车速会慢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减小对人体的压强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解答】解:A.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与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车速会慢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正确。
故选:D。
20.小宁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所标容积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再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注射器的活塞,如图甲所示,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然后他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端(排出里面空气),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慢慢拉注射器的活塞,活塞刚好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则他测量出的大气压强为( )
A.p= B.p=
C.p= D.p=
【分析】首先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题中测量大气压利用的原理是公式p=,这里的F便是大气作用在注射器横截面上的压力,而S则是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仔细分析甲、乙两图的区别可以看出,甲图中因为没有盖橡皮帽,所以注射器内外气体连通,压强相等,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际是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而图乙中因为内部接近真空,几乎没有气压,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所测是大气产生的压力,当然也包括了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
【解答】解:设注射器的刻度部分长为L,其容积为V,则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S=,
图甲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反映的是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F1,
图乙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反映的是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F1+大气的压力=F2,
所以,大气对活塞产生的压力实际为F2﹣F1,
代入压强公式p===(F2﹣F1),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3分)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60属于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C60这种物质是由 分子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化学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C60的构成和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所以由分子构成,属于单质,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物理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单质;分子;化学
22.在“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活动中,小宁对着一“T”形玻璃管左边管口吹气,如图所示。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左 (填“左”或“右”)管中的液面较高,该实验说明了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小 。
【分析】流体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解:小敏对着一“T”形玻璃管左边管口吹气,左管上方空气的流速变大,可以看到左管中的液面较高,该实验说明了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左;小。
23.有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外观与普通胶囊药丸区别不大,但它携带高清摄像头,可用于探测人体消化道的健康状况。患者吞服后,胶囊内窥镜随消化道肌肉运动前行并拍摄图像,再把图像传出来供医生观察诊断。请据此回答:
(1)胶囊内窥镜用于胃部检查时,需要在胃中停留15~30min,由此可推测胶囊外壳的成分不可能是 B (填字母,下同)。
A.淀粉
B.蛋白质
(2)胶囊内窥镜除了用于胃部检查,还可用于 A、B 部位的检查。
A.食道
B.小肠
C.肝脏
【分析】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2、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1)胶囊内窥镜用于胃部检查时,需要在胃中停留15─30分钟,由此可推测胶囊外壳的成分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是胶囊经过的场所,而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不在消化道内,胶囊内镜不能检查肝脏。
故答案为:
(1)B。
(2)A、B。
24.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 不会 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 不会 向上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
【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m的水柱;当管顶开一个小孔,玻璃管和水槽构成一个连通器。
【解答】解: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m的水柱,玻璃管的长度约1m,所以水柱充满整个玻璃管,水柱不会下降,保持不变;
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由于上方小孔受到大气压,玻璃管和水槽构成一个连通器,水柱会下降到和水槽内的水面相平为止,不会向上喷出。
故答案为:不会;不会。
25.在野外生存,获取饮用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图甲: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则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 木质部 处,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
(2)图乙:选择枝叶茂盛的小树,用塑料袋将枝叶罩住并扎紧袋子,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壁上就会出现很多水珠,这种取水方法利用的是植物的 蒸腾 作用。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2)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解答】解:(1)木质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分,钉入的竹管应到达木质部中的导管处。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叶片中的水分是靠茎中的导管运输来的。
故答案为:(1)木质部。
(2)蒸腾。
26.(3分)如图所示,用F=6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B时,物块A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 N,方向为 水平向左 。如果逐渐增大拉力F,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 不变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分析】(1)物体A静止不动,则受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答】解:(1)物体A静止不动,所以A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左;
(2)如果逐渐增大拉力F,物块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与B之间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将不变。
故答案为:4;水平向左;不变。
27.(3分)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冲向宇宙,6.5h后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
(1)点火后,搭载神舟十五号飞船的火箭加速上升,使火箭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为 燃气 (填“空气”或“燃气”)。
(2)对接前,神舟十五号飞船绕地球匀速飞行,此时飞船受 非平衡力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3)神舟十五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成功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飞船是 静止 (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1)发射时火箭向相反的方向喷射高温燃气,即火箭对高温燃气有一个向后的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燃气对火箭有一个向前的力的作用,使得火箭上升,故使火箭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燃气;
(2)对接前,神舟十五号飞船绕地球匀速飞行,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此时飞船受非平衡力;
(3)神舟十五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成功后,神舟十五号飞船相对空间站没有位置的变化,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五号飞船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1)燃气;(2)非平衡力;(3)静止。
28.(3分)劳动实践中,小宁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8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上升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4.0×10﹣3m3,则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3.2 kg。
【分析】(1)物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出鹅卵石前、后所受浮力的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体积的变化,进而判断出水池水面高度的变化;
根据F浮′=ρ水gV排′算出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的浮力,由G石=F浮′﹣G桶算出桶内鹅卵石的重力,由G=mg算出鹅卵石的质量。
【解答】解:(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2)鹅卵石捞出前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1<G,将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与小桶都处于漂浮状态,此时鹅卵石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2=G,所以F浮1<F浮2,即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上升;
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的总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0×10﹣3m3=40N,
桶内鹅卵石的重力为:
G石=F浮′﹣G桶=40N﹣8N=32N,
鹅卵石的质量为:
m石===3.2kg。
故答案为:(1)小于;(2)上升;3.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9.(6分)小宁要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1)在测小石块的质量时,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填“左”或“右”)调。
(2)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 22.4 g。
(3)在量筒内注入30mL的水,将系上细线的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2.8×103 kg/m3。
【分析】(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天平左盘里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和就是小石块的质量;
(3)当小石块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小石块的体积;根据ρ=即可解题。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左端上翘,所以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
(2)天平的右盘上放有:20g砝码一个,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值为2.4g,则小石块的质量为:m=20g+2.4g=22.4g;
(3)由图丙知,小石块的体积为:V=38mL﹣30mL=8mL=8cm3;
小石块的密度为:ρ===2.8g/cm3=2.8×103kg/m3。
故答案为:(1)左;(2)22.4;(3)2.8×103。
30.(6分)科学课上,小宁和同学一起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小宁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轻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明显变化,如图所示,说明该压强计 不漏气 (填“漏气”或“不漏气”)。
(2)小宁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U形管两边管内液面高度差/mm
1
3
朝上
2
3
朝下
3
3
朝侧面
4
6
朝上
5
9
朝上
①他们设计实验1、2、3的目的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 探头方向 有关。
②请指出这个数据记录表的不足之处: 表格中的数据单位没统一 。
【分析】(1)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时,就是通过橡皮膜来感知压强的,通过橡胶管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改变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若液体压强计漏气,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变化;(2)实验1、2、3中控制了深度相同,探头方向不同;(3)表格中的数据单位没统一。
【解答】解:(1)实验前要正确安装压强计,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
(2)实验1、2、3中控制了深度相同,探头方向不同,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探头方向有关;
(3)这个数据记录表的不足之处:表格中的数据单位没统一。
故答案为:(1)不漏气;(2)探头方向;(3)表格中的数据单位没统一。
31.(8分)为研究温度对某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了6组不同温度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先持续光照12h,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再暗处理12h,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温度设置
5℃
10℃
15℃
20℃
25℃
30℃
光照12h后二氧化碳减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
黑暗12h后二氧化碳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0
(1)可以用 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
(2)由表可知,在5℃~30℃温度范围内,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在5℃﹣30℃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
(3)由表中24h内数据记录可知,温度为 20 ℃时,最适于该作物的生长。
(4)根据数据记录表,请提出一项增加大棚作物产量的措施: 适当增加昼夜温差 。
【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若光照过强,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越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越多。
【解答】解:(1)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根据上述资料信息可知:可以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可以用来反映出光合作用强度。
(2)植物体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5℃﹣30℃温度范围内,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越来越多,因此,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差越大,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越多。据表格中信息,20℃时差值最大,所以最适干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0℃。
(4)从表中信息知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植物体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为了使作物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那么采取的措施为增大昼夜温差。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2)在5℃﹣30℃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
(3)20
(4)适当增加昼夜温差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32、33、34小题各4分,第35小题8分,共20分)
32.(4分)疫情期间,除了每个人做好自我防护外,对公共场所等地方的消毒也非常重要。84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液,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效氯含量5.5%~6.5%,现被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行业、家庭等的卫生消毒。(选自《百度百科》)
(1)请写出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 。(写出一条即可)
(2)84消毒液属于 混合物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3)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1 。
(4)次氯酸钠的式量为 74.5 。
【分析】(1)物理性质是指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味道、密度、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据题文信息进行分析;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据此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律进行分析;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1)84消毒液的物理性质: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
(2)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还含有其它物质,所以84消毒液属于混合物;
(3)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次氯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4)次氯酸钠的式量为23+35.5+16=74.5;
故答案为:
(1)无色液体(合理即可);
(2)混合物;
(3)+1;
(4)74.5。
33.(4分)东钱湖是宁波人心目中的地标。整个东钱湖占地总面积约33km2,其中环湖自行车道长达8km。周末,小宁和爸爸一起去东钱湖骑行,他们以1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车所受阻力恒为总重的0.1倍,车质量为10kg,小宁质量为50kg。求:
(1)小宁环湖骑行一次所需的时间。
(2)小宁环湖骑行时,车所受的牵引力大小。
【分析】(1)已知该同学从家到达动物园的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得时间;
(2)根据重力公式计算人和车的总重力,平衡车匀速直线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平衡车的动力和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F=f=0.1G总求出平衡车的动力。
【解答】解:(1)由v=得,小宁环湖骑行所需的时间:t===0.8h;
(2)人和车的总重力:
G总=(m人+m车)g=(50kg+10kg)×10N/kg=600N,
因车匀速直线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车所受的牵引力和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车所受的牵引力:F=f=0.1G总=0.1×600N=60N。
答:(1)小宁环湖骑行一次所需的时间为0.8h;
(2)小宁环湖骑行时,车所受的牵引力大小为60N。
34.(4分)小宁整理了有关人体内物质和能量转化的知识,如图所示。其中a~d表示物质,A~E表示系统或器官,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 消化 系统;A~E中不属于系统的是 D (填字母)。
(2)a、b、c中所含物质种类最多的是 c (填“a”“b”或“c”)。
(3)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是 ①②③ (填序号)。
【分析】图中A是消化系统,B是循环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皮肤,E是泌尿系统;a表示的是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能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d表示尿液;①表示呼气,②表示排汗,③表示排尿,④表示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
【解答】解:(1)图中A是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B是循环系统,运输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等;C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D是皮肤,能排出汗液,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不是系统。
(2)a表示的是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能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含有的物质种类最多的是c。
(3)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是①呼气,②排汗,③排尿。
故答案为:(1)消化;D
(2)c
(3)①②③
35.(8分)将一底面积为0.02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栓在一个底面积为0.1m2的空容器的底部,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求:
(1)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加入的水的质量。
【分析】(1)容器中的水和木块上表面恰好相平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根据图乙读出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利用F=pS求出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木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出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
(2)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即为木块的体积,根据图乙读出木块漂浮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利用F=pS求出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木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出木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利用G=mg求出木块的质量,再利用ρ=求出木块的密度;
(3)根据图乙读出容器中的水和木块上表面恰好相平时水的深度,根据V=Sh求出木块和水的总体积,然后减去木块的体积即为容器内水的体积,利用m=ρV求出加入水的质量。
【解答】解:(1)容器中的水和木块上表面恰好相平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由图乙可知,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1500Pa,
由p=可得,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下=pS木=1500Pa×0.02m2=30N,
木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上=0N,
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F下﹣F上=30N﹣0N=30N;
(2)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F浮=ρ液gV排可得,木块的体积:V=V排===3×10﹣3m3,
由图乙可知,9cm~16cm时木块漂浮,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900Pa,
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下′=p′S木=900Pa×0.02m2=18N,
木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上′=0N,
则木块所受到的浮力:F浮′=F下′﹣F上′=18N﹣0N=18N;
由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可知,木块的重力:G=F浮′=18N,
由G=mg可得,木块的质量:m===1.8kg,
木块的密度:ρ===0.6×103kg/m3;
(3)由图乙可知,容器中的水和木块上表面恰好相平时,水的深度h=22cm=0.22m,
则木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S容h=0.1m2×0.22m=2.2×10﹣2m3,
容器内水的体积:V水=V总﹣V=2.2×10﹣2m3﹣0.3×10﹣2m3=1.9×10﹣2m3,
加入的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1.9×10﹣2m3=19kg。
答:(1)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30N。
(2)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
(3)加入的水的质量为19kg。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共8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科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科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