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巴蜀中学高2025届高一地理期中复习卷
一、选择题(50分)
“深洼地”又称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区的典型地貌。七百弄为岩溶平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我国“深洼地”集中分布地区之一。下图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这导致“深洼地”( )
①流水侵蚀、切割能力减弱②流水汇聚,沉积物增多③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增强④岩石溶蚀,加速垮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下列措施与七百弄地区可持续发展无关的是( )
A. 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 B. 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
C. 扩大水稻种植,实现粮食自给 D. 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近一万年以来,七百弄地区地壳无明显抬升”,说明地壳相对稳定。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水流下渗、侵蚀能力减弱,①对。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深洼地”就保持相对稳定,地表水继续向深洼地汇聚,两侧峰丛或峰林逐渐坍塌,沉积作用增强,洼地堆积物增多,②对。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无明显抬升,岩石出露面积小,受外界影响小,岩石崩解、风化作用弱,岩石溶蚀减弱,垮塌速度变慢,③④错。故选A。
【2题详解】
利用深洼地貌,进行旅游开发,积极拓展交通,发展公路建设,有利于将资源优化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AB不符合题目要求。七百弄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缺乏,不利于水稻种植,同时扩大水稻种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符合题目要求。实行异地扶贫,进行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目要求。故选C。
【点睛】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长、宽约在5千米以上,地面海拔350米左右,土丘呈西北—东南走向,下图为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 沟壑纵横 B. 侧壁陡立 C. 奇峰林立 D. 地势平坦
4. 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堆积 B. 流水堆积 C. 海浪侵蚀 D. 风力侵蚀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新疆的鬼城是风力侵蚀地貌。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大,风携带沙体磨蚀岩石而形成的。据图可知,岩石多陡崖,所以地貌特征是侧壁陡立,B正确;奇峰林立、沟壑纵横符合流水侵蚀的地貌特征,如喀斯特地貌和黄土高原的地貌,AC错误;图片显示地势并不平坦,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新疆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魔鬼城”是风力侵蚀地貌,因此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D正确。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结合当地的地理纬度可知,该地貌不属于冰川地貌,A错误。流水作用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而该地属干旱地区,B错误。海浪侵蚀应发生在海边,而该地深居大陆内部,C错误。故选D。
【点睛】新疆乌尔禾“魔鬼城”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为典型而得名,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一名。因为地处风口,魔鬼城四季狂风不断,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劲的西北风给了魔鬼城"名",更让它有了魔鬼的"形",变得奇形怪状。
5. 下列所示四图,是洋流流经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关于图中洋流的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①北半球暖流②南半球暖流③南半球寒流④北半球暖流
B. ①北半球暖流②南半球寒流③北半球寒流④南半球暖流
C. ①南半球暖流②北半球暖流③南半球寒流④北半球寒流
D. ①南半球寒流②北半球寒流③北半球暖流④南半球暖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①、③中,海水温度向北递减,判断为北半球;图②、④中,海水温度向南递减,判断为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则图①和图④中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应为暖流;图②和图③中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高处,应为寒流。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阅读下列对海浪的描述,完成下面小题。
①早晨,我们正在海边星巴克喝咖啡,巨浪突然而来。我们玩命逃,看到3个日本人在海里消失了。
——[德国]达特勒《泰国普吉岛》
②(无风)20000多吨的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监测神七),如同一叶被扣在“碗底”的扁舟,随着绵延的___高低起伏。
——新华网电
③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李白《横江词》
6. ①描述的是( )
A 风浪 B. 涌浪 C. 近岸浪 D. 海啸
7. ②中的横线上应填( )
A. 风浪 B. 涌浪 C. 近岸浪 D. 潮汐
8. ③描述的是( )
A. 风浪 B. 涌浪 C. 近岸浪 D. 潮汐
【答案】6. D 7. B 8. 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巨浪突然而来”是题眼,说明此时无风或微风,不是风浪,A错误;文字描述的是一种具有突然性的巨浪,符合海啸的特点,D正确;涌浪、近岸浪都不具有明显的突然性,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无风”是解题的关键,此时绵延的波浪属于涌浪,B正确;“无风”表明不是风浪、近岸浪,AC错误;潮汐为海水涨或落,与涌浪不同,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浙江八月”是题眼,该诗句描述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故选D。
【点睛】风浪由风的直接作用所引起的水面波动;涌浪,它是指风浪离开风区后传至远处,或者风区里的风停息后所遗留下来的波浪;近岸浪,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或近岸区域后,因受地形影响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等。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 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B.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C.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 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10.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 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 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大
C. 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小 D. 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答案】9. B 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于太阳辐射自低纬向高纬减少,因此海水温度也是自低纬向高纬降低,因此图中①代表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是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图中②代表的是海水盐度变化曲线;海洋密度是自赤道附近向两极增大,因此③代表的是海洋密度。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
【10题详解】
由上题知,三条曲线代表的是: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读图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的特点是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A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
【点睛】赤道地区由于常年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获得太阳辐射多,表层海水温度高;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赤道地区由于温度偏高,盐度稍低,因此表层密度小。
读国家海洋局海温预报图,完成各题。
11. 海水温度取决于( )
A. 陆上径流量大小 B. 附近洋流性质 C. 热量收支状况 D. 海陆轮廓形状
12. 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A. 由南向北递减 B. 由东向西递减 C. 由西向东递减 D. 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答案】11. C 12. A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海水温度取决于热量收支状况,陆上径流量的大小以及附近洋流性质和海陆轮廓形状也会影响海水的温度,但主要还是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有关,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示海域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海水温度进行判断,图中南部海水温度达到28℃左右,北部海区的水温为11、12℃左右,因此温度分布是由南向北递减,所以选A。
【点睛】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某区域海水温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判断,第一小题抓住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题学生根据图示海水等温线进行判断即可。
杭州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 水汽输送 B. 降水 C. 植物蒸腾 D. 下渗
14. 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
①减少城市内涝②加剧热岛效应③提高江河水位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促进了水分的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正确。对水汽输送无影响,A错。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是对已经降落的雨水进行利用,并没有干预降水的过程,B错。雨水储蓄后可以为城市绿地提高水源,利于城市绿地发展,影响植物蒸腾,但“过滤并储蓄雨水”本身对植被蒸腾影响不大,C错。故选D。
【14题详解】
杭州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降低江河水位,也减少了内涝发生,①正确,③错。绿地得到发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错。建设“雨水银行”,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④正确。故选B。
【点睛】对于城市内涝的治理,首先,应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加强灾害的监测能力;其次,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渗水砖,加强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同时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排水能力;再次,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域面积(如湖泊、池塘等),建设海绵型城市,增加绿地和水域对地表径流的调蓄能力;最后,加强政府在灾害面前的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提高民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下图为黑龙江省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B.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C. 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 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16. 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
A. 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 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 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 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答案】15. A 16.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A正确;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B错误;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C错误;谷地冬季日温差约为12度,夏季日温差约为14度,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使谷地气温降低得多,C正确;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慢,升温慢,降温也慢,A错误;山谷,夜间吹山风,B错误;谷地多夜雨,夜间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应该强,降温应该慢,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谷风的形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 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 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D. 距地面20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18. 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
D. 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A错误;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垂直变化不同,B错误;由图可知,距地面20km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D错误;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C正确。故选C。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小,A错误;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B错误;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C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正确。故选D。
【点睛】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在不同层面是不同的。
1、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这一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3、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层是从80千米到约500千米。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尚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5、逃逸层是热层以上的大气层。逃逸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
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完成下面小题。
19.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20.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9. A 20. B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经过一系列反应,使得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多,从而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最终使得北极气温降低,即是①增强,A正确。②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②④均为大气辐射,由于气温降低,所以大气辐射应减弱,②④不会增强,BD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弱,C错。故选A。
【20题详解】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即是当地鸟类最多的季节,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夏季气候适宜鸟类生存,存在大量由南方迁往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以夏季影响最为明显,故选B。
【点睛】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下图:
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下图示意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到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21. 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 )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 ②中华鸟龙时期出现联合古陆 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④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 三叶虫出现在( )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23. 中华鸟龙存在的地质年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裸子植物盛行,在陆地植被中占主要位置 B. 被子植物高度紧茂,草原面积扩大
C. 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 D. 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
【答案】21 D 22. B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生物化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形成条件,并非任何地层都会含有生物化石,①错;中华鸟龙出现在中生代,联合古陆出现在古生代后期,故②错误;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③正确。化石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④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三叶虫在古生代,B正确;并非前寒武纪、中生代、新生代;故选B。
【23题详解】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故A正确;被子植物高度繁茂,草原面积扩大,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都是新生代,故B错,D错;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是古生代,故C错;故选A。
【点睛】中华龙鸟出现在中生代,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盛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光伏发电是获取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自然因素考虑,下列省份不适合布局光伏发电站的是( )
A. 内蒙 B. 西藏 C. 甘肃 D. 重庆
25. 与上海相比,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②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1200,为我国太阳辐射能缺乏地区,不适合布局光伏发电站,内蒙、西藏、甘肃位于太阳辐射能丰富地区,适合布局光伏发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拉萨和上海的纬度接近,①错;拉萨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能丰富,②对;地势高,距离太阳近,这点差距相对日地距离可以忽略,不是大气辐射强的原因,③错;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④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①纬度;②地势: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固体杂质、水汽少,透明度高,晴天多,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③天气:大气越干燥,晴天日数越多,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④坡向:阳坡强于阴坡、背风坡强于迎风坡。
二、综合题(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不同地区 | 年平均降水量 |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 转化为地下径 流的降水量 | 年平均蒸发量 |
城市中心区 | 675 | 405 | 337 | 68 | 270 |
郊外平原区 | 644.5 | 267 | 96 | 171 | 377.5 |
(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试分析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
【答案】(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城市中心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
(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3)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一组数据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利用水循环的环节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以及采用何种措施可以减轻城市内涝问题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及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二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①是要有充足的水汽;②是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 ;③是有较多的凝结核。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因此,从热力环流角度看城市与郊外降水的差异主要是受气流垂直运动的影响。由于城市人口多,交通工具多,人为释放热量多,所以气温较郊区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故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
【小问2详解】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因此,城市内涝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增大。由于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城市路面硬化面积大,阻止了地表水的下渗,致使地表径流量较大。因此,若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够,就容易形成内涝。
【小问3详解】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形成城市内劳的主要原因是地表径流量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够,因此,一要想办法增加下渗量,二要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雨水下渗量减少是应为路面高度硬化所致,所以,增加下渗量应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等。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应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减少对天然水面的破坏,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27.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时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一为我国某地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二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说明屋前铺装石质地面对“穿堂风”的影响。
(2)请分析图二中所示地区冬季人们紧闭屋后窗户的主要目的。
(3)该同学研究发现,白天晴天时“穿堂风”的风力比阴天大得多,简析其原因。
(4)该地区房屋后的山林夏遮荫、冬挡风,试推测该山林的植被类型。
【答案】(1)增加房屋前后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
(2)冬季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
(3)屋前石质地面晴天比阴天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或者屋前石质地面阴天比晴天增温慢,气温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较小,故风力较小)。
(4)“夏遮阴、冬挡风”,说明植被枝叶常年茂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的穿堂风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二可知,穿堂风由屋后的山林吹向屋前的石质路面,我国的房屋大都朝南,可知穿堂风的风向为由北向南;穿堂风的形成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屋前石质路面增温块,气温高,屋后山林增温慢,气温低,屋前石质路面与屋后山林的温差大,从而增强了房屋前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了穿堂风的风力。
【小问2详解】
该地冬季盛行偏北风,低温干燥,后窗朝北,冬季紧闭屋后窗户,有助于阻挡冬季冷空气,切断穿堂风,从而起到防寒的作用。
【小问3详解】
穿堂风的形成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屋前石质路面白天,晴天时太阳辐射较强,故晴天比阴天时石质路面增温更快,和屋后的山林温差更大,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穿堂风风力更大;阴天时太阳辐射较弱,石质路面增温慢,和屋后山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穿堂风风力小。
【小问4详解】
由题干“夏遮荫、冬挡风”可知,该地植被枝叶常年茂密,因此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枝叶常年茂密,冬季不落叶,夏季可以遮阴消暑,冬季可以挡风防寒。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3)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
(2)③地。原因: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利于晒盐。
(3)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发射更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盐场形成的条件、航天发射基地选址,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的组织答案。
【详解】(1)由图可知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分析其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和天气两方面分析,海南岛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故南部的太阳辐射量高;由图可知,海南岛中部是山地,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间短,年太阳总辐射量低。
(2)盐场的位置及成因主要从降水、蒸发和地形等角度分析判断。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晒盐;气温高,有利于水分蒸发;地形平坦有利于晒盐。③地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晒盐,故四地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是③地。
(3)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主要从初速度、海运、安全性等方面分析,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临海,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四面环海人烟稀少,安全性强。
【点睛】
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 |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
纬度因素 |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
地形因素 |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
海陆位置 |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
交通条件 |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
安全因素 |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