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
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介绍,天宫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下图为开讲前空间站组合体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组合体( )
A.位于地球大气的平流层 B.飞行于地球东半球的上空
C.飞行角速度为15°/小时 D.正下方的地表处于黑夜中
2.据航天员讲述,在空间站观看的月亮比地球上更明亮,这是因为( )
A.空间站与月球的距离近 B.受云和大气的干扰小
C.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D.空间站受地球引力小
【答案】1.D 2.B
【解析】1.中国空间站运行高度约离地表400~450千米左右,因此图中时刻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应位于地球大气的高层大气(离地面5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A错误;图中显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在太平洋东部上空,因此应飞行于地球西半球的上空,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天宫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因此飞行角速度约为240°/小时,C错误;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3月23日15:23,空间站正下方大约位于西九区附近,区时约为1:23,而此日当地大约昼夜等长,因此此时应为黑夜中,D正确。故选D。
2.人们观察天体的明亮程度与大气、云雨的干扰作用密切相关,空间站处于高层大气层,大气非常稀薄,无云雨天气,因此干扰小,因此在空间站上观看的月亮比地球上更明亮,B符合题意;空间站环绕地球公转,空间站与月球的距离不一定比地表与月球的距离近,而且地球与月球相隔约38万千米,这点距离差可以忽略不计,排除A;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空间站受地球引力小,与观察月亮是否更明亮无关,排除CD。故选B。
【点睛】中国空间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 ,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承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减少碳排放可使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不变 D.④增强
4.我国实现碳中和( )
A.需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B.进程应与世界各国同步
C.可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D.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碳排放承担的责任
【答案】3.D 4.D
【解析】3.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直接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减少碳排放使得大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量变弱,则地面辐射直接射向宇宙空间的数量增多,因此D正确;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影响不明显,因此减少碳排放不会导致①减弱、减弱,AB错误;减少碳排放,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地表温度有可能降低,因此地面辐射(③)也会随之改变,C错误。故选D。
4.我国实现碳中和只是“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并不是绝对的零排放,因此不需全部使用清洁能源,A错误;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实现碳中和能力不同,因此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不会与世界各国同步,B错误;实现碳中和可以达到相对“零排放”,可以保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而不是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C错误;控制碳排放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我国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碳排放承担的责任,D正确。故选D。
【点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人类所能做的是植树造林;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抵消量的计算单位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一旦彻底消除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就能进入净零碳社会。
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高度之和被称为“城市个头”。下图为四地“城市个头”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城市个头”排名变化说明( )
A.芝加哥楼高已降低 B.纽约城市面积扩大
C.香港土地成本下降 D.重庆建设用地紧张
6.“城市个头”的增长体现了( )
A.逆城市化现象蔓延 B.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C.城市环境问题改善 D.城市服务范围缩小
【答案】5.D 6.B
【解析】5.该图显示的是城市个头的排名变化,芝加哥、纽约排名下降,说明被其他城市的城市个头超过,而不是芝加哥的楼高降低,纽约的城市面积扩大与城市个头无关,A、B项错;香港土地成本提高,导致高楼数量增加,城市个头排名上升,C项错;重庆为山城,土地资源较缺乏,建设用地紧张,因此城市发展过程中高楼建设较多,故选D。
6.“城市个头”是指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高度之和,它的增长体现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城市个头”的增长是城市化的表现,A项错;高楼林立、人口密集,会产生更多的城市环境问题,C项错;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会扩大,D项错。故选B。
【点睛】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和产业大量向城市聚集,而城市土地有限,因此建筑只能向高层发展,导致“城市个头”不断增长,也因此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个头不断增加,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减慢,很多城市出现逆城市化,“城市个头”排名逐渐下降。
英国《泰晤士报》15日报道称,宝马集团打算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将该生产线转移到中国。贵港市港北区是中国—东盟新能源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和2022年电动车国际高峰论坛的会址。当地政府计划在2025年之前完成电动车产业千亿元产值,下图为贵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众多新能源汽车厂商选择在贵港建厂的最主要原因是贵港( )
A.配套产业完善,资金充足 B.汽车制造技术先进
C.汽车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D.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8.面对众多外企在贵港建成投产,我国自主电动汽车为增加竞争力,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加大购车优惠,走性价比路线 B.引进国外企业,加强技术合作
C.加强技术研发,加快产品升级 D.增加产品出口,开拓东盟市场
【答案】7.A 8.C
【解析】7.从材料可知,贵港市配套产业完善,政府重视,资金充足,A对;汽车制造技术是车企带过来的,与贵港无关,B错;贵港市场和交通条件不突出,C错; 贵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但是中国中西部很多地区都有这个优势,所以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A。
8.加强技术研发,加快产品升级,有利于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C对;加大购车优惠,走性价比路线,会降低利润,不利于科技创新,A错;引进国外企业,会挤占中国自主电动汽车市场,不利于国内自主电动汽车发展,B错;我国自主电动汽车为增加竞争力的关键是产品质量,而新能源汽车对技术要求特别高,因此增加产品出口,开拓东盟市场不是关键措施,D错。故选C。
【点睛】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④指断层。该区域的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图中地表海拔最高处的山峰形成于( )
A.火山喷出物质的持续堆积作用 B.板块边界碰撞挤压作用
C.背斜顶部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 D.上覆岩层差别侵蚀作用
10.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异为东西两部分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浆侵入隔断 B.岩层断裂分割 C.两侧岩性差异 D.岩层褶皱变形
【答案】9.D 10.A
【解析】9.结合图例可看出,图中地表海拔最高处的山峰为石灰岩,不是火山喷出物,A错误;从图中看山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易侵蚀,由于上覆岩层砂砾岩易被侵蚀,石灰岩相对难以侵蚀,差别性侵蚀作用形成,与板块边界碰撞挤压无关,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从图中看,花岗岩将图示区域分为东西两部分,花岗岩为不透水层,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因此导致该区域地下水系统分异为东西两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岩浆侵入隔断,A正确;与两侧岩性、断层和褶皱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重庆某科学家和其研究团队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纤维黏合剂,把这种黏合剂放到沙里,可实现“沙变土”,该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实验,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该土壤栽种农作物可得到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沙变土”的过程实现了水循环的( )
A.蒸发减少 B.下渗减少 C.降水增加 D.地表径流减少
12.该项目在西北地区能实现高产,主要是因为该技术改变了沙土的( )
A.矿物养分 B.有机质含量 C.土壤结构 D.土壤颜色
【答案】11.B 12.C
【解析】11.把这种黏合剂放到沙里,实现“沙变土”,改变了沙的结构,实现了水循环的下渗减少(下渗到土壤深层减少),让土壤具有存储水分的功能,B正确。土壤的含水率提高,蒸发不一定减少,A错误。降水与区域气候相关,“沙变土”的过程对降水的影响不大,C错误。土壤含水率提高,下渗到深层的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D错误。故选B。
12.将该黏合剂放到沙里,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得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所以该项目在西北地区能实现高产,C正确。土壤矿物养分与成土母质有关,A错误。这种技术并没有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B错误。即便是对土壤颜色有所影响,颜色的变化也不会导致土壤更肥沃,D错误。故选C。
【点睛】目前中国的沙漠面积有足足128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总陆地面积的13%,其中仅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就达到32万平方公里,超过三个浙江省。
职住关系是城市人口生活的重要维度,人们在城市的生活空间将围绕居住地和职业地逐步向外展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3.76亿。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稳定居住工作,呈现“流而不动”的状态。图示意某城市流动人口和本地市民的职住距离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相较于本地市民,流动人口( )
A.职住临近,内部分化较大 B.职住分离,内部分化较大
C.职住临近,内部分化较小 D.职住分离,内部分化较小
14.近年来,流动人口职住距离增加并接近本地市民水平,主要是由于( )
A.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增加 B.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扩大
C.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收入水平差距缩小 D.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程度提高
【答案】13.A 14.D
【解析】13.据图可知,流动人口职住距离整体小于本地市民,表现为职住临近,排除BD;内部反映程度可以从最大职住距离与最小职住距离的差值来进行判断,流动人口为2.28千米,本地市民为2.11千米,流动人口内部分化较大,A正确,C错误。故选A。
14.据图可知,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职住距离相差最小的为“夫妻与子女”,说明家庭因素对职住距离影响大。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程度提高,为协调家庭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职住距离增加,并接近本地市民,D正确;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扩大,收入水平差距缩小对职住距离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流动人口已婚比例不断提高,举家迁移的比例也在提高,流动人口正悄悄褪去“流动”色彩;流动人口“不流动”,居住和职业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某省会城市的第一条地铁1号线大致呈南北走向纵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下图示意1号线建设期和试运营期沿线各站点周边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区域拥有的城市公共服务最完善的是( )
A.①站点 B.②站点 C.③站点 D.④站点
16.在1号线试运营期,中段地铁站周边住宅价格涨幅总体低于南、北两段,主要是因为中段附近( )
①商业活动活跃②房价基数较大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大④环境质量更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该统计低估了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忽略了( )
A.地铁站周边噪声及震动的影响 B.地铁对公共设施带动的正面影响
C.地铁开通后对房地产的长期效应 D.地铁规划期到建设期的房价涨幅
【答案】15.B 16.B 17.D
【解析】15.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站点周边的住宅平均价格最高,可见该区域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城市公共服务较完善,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6.读图可知,中段地铁站周边住宅平均价格一直较高,即房价基数较大,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域在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密度大,人们可选择的出形方式多样,因此地铁线路的修建对该区域房价影响不大,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地铁线修建改善了边缘区的交通条件,会增强边缘区的商业活动,对于地铁线中段的城市中心区来说就相对减弱了,①错误;中段在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比边缘差,④错误。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7.地铁噪音及振动的负面影响以及地铁对公共设施带动的正面影响,都能够综合反映在实际的增幅当中,AB错误;地铁开通对房价的影响主要是在规划提出及开通运营初期,开通运营一段时间后条件已经稳定,C错误;图中只比较了运营期相对于建设期的涨幅,忽视了建设期与地铁规划前相比的涨幅,一个区域规划地铁时,由于发展前景等因素,房价已经开始上涨,D正确。
【点睛】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二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一般来说,距离市中心越近,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越高,地租往往越高,越往城市外围,地租越低。
下图示意北美洲冷空气南下至中美洲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地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甲地风力强劲,该地风的形成原理类似于下图中的( )
A. B.
C. D.
19.乙海域水温较低的原因是( )
①冷空气下沉降温②海—气热量交换③寒暖流交汇④有上升寒流影响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0.图示区域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8.D 19.B 20.D
【解析】18.甲地吹偏北风,甲地位于峡谷地带,风向与峡谷走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故D选项正确。A图反映的是山风、B图反映的是背风坡下沉气流、C图反映的是龙卷风,均与甲地风的形成原理不同,排除ABC。故选D。
19.甲地的冷气团与海水的热力交换使乙海域表层水温降低,②正确;强离岸风使乙海域形成离岸流,底部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寒流,使水温降低,④正确。冷空气下沉会增温,①错误;寒暖流交汇不符合该地区沿岸洋流分布实际,③错误。故选B。
20.甲地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而且冷空气能够达到中美洲,说明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势力强劲,应该是冬季。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上升补偿流是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底层海水上涌补充的现象。
桥梁、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常见形式。在较长隧道(数千米)施工时,为提高工程效率,人们会开挖竖井、斜井等进行辅助。如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山区沿隧道施工示意图及该山区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50米)。该地岩层以石灰岩为主,多褶皱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工程施工中,开挖竖井和斜井的主要作用是( )
A.通风透气 B.安放通信设备 C.自流排水 D.加快施工进度
22.与竖井开挖方式相比,图中开挖斜井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施工难度 B.减少开挖总量
C.获得更佳采光 D.保护山顶景观
【答案】21.D 22.A
【解析】21.由图文材料可知,为提高较长隧道施工的效率,需要多点同时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因此采取竖井、斜井等形式进入山体展开作业,D正确;而通风透气、安放通信设备和自流排水可以采用其他工程量小的措施,ABC错误。故选D。
22.依据等高距和比例尺可知,斜井的开挖点与洞口的相对高差不大,但斜井横向距离较长,若从山顶修竖井则相对高差较大但横向距离较短,修建竖井的难度大于斜井,综合判断开挖斜井是因为此处斜井施工难度较低,A正确;获得更佳采光和保护山顶景观与事实不符,斜井的开挖总量更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斜井可从海岸或海堤上钻到岸外水深的油气圈闭处,也可在陆地上避开重要建筑物、山岭、稻田等。将井场设在构造边部,用定向斜井将油采出。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凌灾是指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所造成的灾害。宁蒙河段(宁夏、内蒙古境内)是黄河防凌的重点河段之一。该河段一般于12月上中旬开始冻结封河,第二年3月中下旬解冻开河。封河期,冰下过流能力通常与封河流量(河段出现封冻前几天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下左图示意黄河宁蒙河段地理位置,下右图示意头道拐水文站封河流量与封河时水位、凌汛期最高水位壅高(因水流受阻而产生水位升高的高度)的关系。
(1)分析宁蒙河段大流量封河时凌灾减轻的原因。
(2)指出在宁蒙河段封河前应如何调节刘家峡水库的出库流量,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1)封河流量与冰下过流能力呈正相关,封河流量增大,冰下过流能力提高;封河流量与封河时水位呈正相关,封河流量大,封河时水位高,流速快,凌汛期有利于冰凌下泄;封河流量与凌汛期水位壅高呈负相关,封河流量大,水位壅高较小,防凌压力小;因而大流量封河有利于防凌减灾。
(2)在封河前增加水库下泄量,大流量封河。水库下泄量增大,腾出库容,为后期防凌调度水量争取主动;水库下泄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发电效益;满足兰州等城市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防凌与发电、供水之间的矛盾。
【分析】本大题以凌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文水系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封河期,冰下过流能力通常与封河流量(河段出现封冻前几天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大流量封河时,河段出现封冻前几天的流量大,则冰下过流能力强,有利于凌灾减轻;结台右图信息可知,封河流量与河流水位呈正相关,封河流量大,则河流水位高(注意该水位不是因水流受阻而抬高的水位),河流水位高,水流动力增强,有利于速冰凌下在,减轻凌灾;根据右图信息可知,封河流量与凌汛期最高水位壅高呈负相关,所以封河流量大。凌汛期最高水位壅高相对较小,即因水流受阻而产生水位升高的高度小,防凌的压力小。由此可知,凌汛灾害的发生受冰下过流能力、封河水位、凌汛期水位壅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大流量封河时有利于防凌减灾。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大流量封河时可以有效减轻凌汛灾害,而刘家峡水库位于宁蒙河段上游,所以可以在宁蒙河段封河前加大刘家峡水库的下泄量,增大宁蒙河段封河前流量,从而在该河段封河期间减轻其凌汛灾害,同时,随着刘家峡水库的水体下泄,水库腾出了更多的库容,可以在后期防凌调度水量等方面争取主动。随着水库下泄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发电的效益,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刘家峡位于兰州上游,水库泄水可以满足兰州市的城市用水,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在防凌、发电、供水之间寻找平衡,缓解彼此矛盾,取得最大效益。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以山地丘陵和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大约占一半。该国经济以农业为主,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锡兰红茶,为世界四大产茶国之一。该国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主要作物有茶叶、橡胶、椰子和稻米。
(1)简述斯里兰卡地形特征。
(2)评价斯里兰卡茶叶生产的区位条件。
(3)为提高斯里兰卡农业经济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山地区丘陵面积相当。
(2)有利:地处重要国际航线上,海运便利,利千农产品出口;地处低纬,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多山地丘陵,茶树种植比例大;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大规模种植园经济,农业规模大。
不利:国土面积狭小,茶叶种植规模受限;原茶出口,价格低。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加强宣传,树立热带经济作物品牌;对热带经济作物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观光旅游业,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分析】本题以斯里兰卡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农业区位及其农业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等方面回答。读图可知,斯里兰卡中部海拔在2500米以上,是山地,周围有500米等高线,为高原,沿海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平原、山地和丘陵面积各占一半,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技术等)两方面,评价从有利、不利两方面说明。有利因素包括:斯里兰卡是印度洋的岛国,位于8°N附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量大,雨热同期;山地丘陵面积广大,适宜茶树种植土地资源丰富;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种植园经济为主,生产规模大;地处国际重要航线上,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不利因素包括:国土面积狭小,种植规模有限;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业技术落后;原茶出口,经济效益低等。
(3)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应该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延长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宣传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市场;发展以种植园为主的观光旅游业,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12月在甘肃祁连山东段内陆断陷盆地内的树坪镇发现了中国面积最大的颜色鲜艳的彩丘,即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因其颜色缤纷、色彩鲜艳而被称为彩丘。经研究发现该地岩石裸露,主要是泥岩和页岩,有着世界上极高的侵蚀速率,地貌形态可以在人的生命尺度发生巨大的变化。下左图为彩丘主要分布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彩丘形态示意图。
(1)分析彩丘岩层特征形成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彩丘侵蚀速率极高的原因。
(3)推测彩丘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1)地质时期地形低洼,水平沉积了层次分明且颜色不同的泥岩和页岩;后经岩层挤压产生褶皱,出现岩层倾斜。
(2)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岩石裸露;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昼夜温差大,冷热交替作用,风化严重;夏季有暴雨成河,流水冲刷侵蚀严重。
(3)地质时期地形低洼,沉积了层次分明且颜色不同的泥岩和砂岩;后经挤压抬升,产生褶皱;岩石质地松软,易被风化侵蚀;该地夏季暴雨,流水切割严重,沟壑众多;因侵蚀速度快,底部鲜艳的岩石不停的露出,颜色鲜艳。
【分析】本题以彩丘主要分布位置示意图和彩丘形态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地貌形成和侵蚀作用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岩石是泥岩和页岩为主,因此首先应先经过了外力沉积作用,后期形成沙丘,说明出现了地壳运动形成抬升,因此形成过程应为:地质时期该地地形低洼,水平沉积了层次分明且颜色不同的泥岩和砂岩;后经岩层挤压产生褶皱,出现岩层倾斜,最终形成了彩丘岩层。
(2)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甘肃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岩石出漏,容易受到侵蚀;当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昼夜温差较大,物理风化严重,导致岩性脆弱,容易受到侵蚀;当地夏季会有降水且集中,冲刷作用较强,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3)根据题干可知,彩丘是发育在红层之上的丘陵状杂色岩石地貌,构成的岩石主要是泥岩和页岩,泥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形成之后会受到地壳运动和外力侵蚀作用;因此形成过程应为:地质时期地形低洼,沉积作用明显,该地沉积了层次分明且颜色不同的泥岩和砂岩;后经挤压抬升,产生褶皱;该地岩石质地松软,易被风化侵蚀;该地夏季暴雨,流水切割严重,沟壑众多;外力侵蚀速度快,底部鲜艳的岩石不停的露出,颜色鲜艳。
3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3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17页。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doc、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