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小明用观测日影的方法估算学校的经度。以插杆点为圆心,上午某时刻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略小于当时杆影长度的半圆,当上午杆影的影端落在圆周上时标记为A点,下午杆影的影端又落在圆周上时,再标记为B点。下图为“小明的观测笔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笔记中的甲~丁四点,最有可能表示该日正午杆影影端位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笔记标注的A、B两点的时刻为北京时间,该地经度约为( )
A.90°E B.105°E C.110°E D.135°E
【答案】1.C 2.B
【解析】1.40º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正午日影在正北方位,图中丁位于插杆位置的正南方,D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影长为一天中最短,甲的影子比上午10:00影子长,乙的影子与上午10:00影子相等,丙的影子最短,故 A、B错误,C正确。故选C。
2.读图可知,A、B两点的太阳高度相同,即A、B两点关于当地正午(地方时12时)对称,即A、B中点的时刻为当地正午,通过计算可知该地正午(地方时12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经线地方时)为13时;由地方时知识可知,该地位于120ºE经线的西侧,且经度相差15º。即当地经度为105°E,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高度与影子长度成反比。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在当地正午时影子最短。
科学界一般利用太平洋塔希提岛与澳大利亚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值(Pa塔-Pa达)来表征全球气候的变化,称为南方涛动(SOI)。当SOI为负值,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对应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达尔文气压更高时( )
A.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B.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C.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D.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4.2020年的下半年,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智利面临洪涝灾害 B.中国南方遭遇“冷冬”天气
C.秘鲁渔场捕获量减少 D.澳大利亚冬季降水偏少
【答案】3.D 4.B
【解析】3.达尔文气压更高时,南方涛动为负值,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此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故本题选D,ABC错误。
4.2020年下半年,南方涛动数值为正,表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东太平洋海水降温,气流下沉,智利面临旱灾,A错误。西太平洋海水增温,亚洲南北温差变大,冬季风增强,遭遇冷冬,B正确。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渔场增产,C错误。西太平洋升温,气流上升,澳大利亚降水偏多,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两者为相反的关系。
海雾是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悬浮于近海面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其形成往往与水温、气温、风力、风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每年春夏季,青岛近海(左图)海雾频发。2010年2月,青岛近海水温较往年同期异常偏低;2月22日0时起,青岛近海出现海雾,影响范围广,并一直持续到25日5时。右图示意此次海雾期间青岛近海气温与表层水温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夏季相比,青岛近海冬季海雾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较弱 B.海气温差较大 C.水温较低 D.风力较大
6.推测2010年2月青岛近海水温异常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结冰范围偏大 B.太阳辐射偏弱 C.寒潮频率偏高 D.海流影响偏强
7.2010年2月24日12时至25日12时,青岛近海( )
A.风力较强,偏南风转偏北风 B.风力较弱,偏北风转偏南风
C.风力较弱,偏南风转偏北风 D.风力较强,偏北风转偏南风
【答案】5.D 6.D 7.C
【解析】5.冬季冬季风较强,风力较大,使海面上方的大气比较干燥,海面蒸发较快,A错误;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冬季气温较低,而海水比热容较大,冬季水温较高,海气温差较大,但这种情况有利于海水蒸发,也有利于水汽凝结成雾,不是冬季涨雾较少的原因,B、C错误;当地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风力较大,海雾形成后不易保持,因此海雾较少,D正确。故选D。
6.水温偏低会导致结冰范围偏大,而不是结冰范围大导致海水温度偏低,A错误;太阳辐射偏弱,会导致气温较低,海水由于比热容大降温较慢,水温不一定偏低,B错误;寒潮频率偏高也会导致气温较低,而水温不一定偏低,C错误;由图片信息可知,青岛沿岸有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海流,来自高纬度的海水水温较低,海流影响偏强可能会导致2010年2月青岛近海水温异常偏低,D正确。本题应选D。
7.2010年2月24日12时至25日12时,青岛近海海气温差由大减小,风力会减弱。之前近海气温高,水温低,陆地部分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向为偏南风;之后气温降低,水温变化较小,陆地部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向转变为偏北风。故C正确,ABD错误。本题应选C。
【点睛】冬季我国北方近海地区由于受冬季风影响,气温普遍较低;但是海水因为比热容较大,且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使海水温差季节变化小;故与冬季气温相比,海水水温相对较高,从而造成冬季海气温差较大。
受突发灾害影响,某河道两个观测点的横截面水深发生骤变(如图所示),上图为较上游观测点一,下图为较下游观测点二,这两点距离较近。灾害发生一段时期后,两观测点水位恢复至正常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观测点一
观测点二
8.引发该河段两个观测点横截面水深骤变的原因是( )
A.上游大坝开闸泄流 B.滑坡土石阻塞河道
C.地震迫使河流改道 D.强降雨致山洪暴发
9.此次灾害的生消过程中,该河段下游水量( )
A.不断增加 B.不断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0.此河道水位恢复至正常水平之前,该河段下游地区应( )
A.迁离沿岸居民 B.清理河道淤泥
C.拦蓄河水防旱 D.开挖渠道引流
【答案】8.B 9.D 10.A
【解析】8.观测点一水深由中部附近向两侧减小,观测点二中部水深相对较浅,可推测中部地区可能受某种外力导致阻塞河道。上游大坝开闸泄洪会导致观测点一和观测点二水深均较深,A错误。滑坡土石阻塞河道有可能会导致观测点二中部水深变浅,而两侧水深变深,B正确。地震迫使河道改造,可能会导致观测点二无法观测到水深或水深均变浅,C错误。强降雨致山洪爆发应导致观测点二水深更深,D错误。故选B。
9.由于滑坡土石阻塞河道导致河流上游会出现堰塞湖,因此下游水量首先会逐渐减少,而堰塞湖在增长过程中会冲毁土石,向下游泄洪,导致下游水量急剧增加,因此生消过程会导致水量先减少后增加,D正确。故选D。
10.河道水位恢复至正常水平之前由于上游阻塞河道产生堰塞湖,随时可能垮塌,河道下游地区应及时迁移沿岸居民,以免垮塌后下游出现洪涝灾害淹没房屋造成人员伤亡,A正确。在恢复是正常水平之前,无法清理河道淤泥、拦蓄河水防旱、开挖渠道引流等操作,BCD错误。故选A。
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65%。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地推进城镇化。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区最可能是( )
A.东北平原 B.山东丘陵 C.秦岭山区 D.青藏高原
12.该地区城镇化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人口大量外迁 B.水资源较为短缺,环境承载力低
C.地形阻隔,南北交通不便 D.产业集聚能力弱,聚落零散分布
13.推进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合理途径是( )
①优化升级交通设施,加强口岸城镇建设②推动都市圈同城化,构建特大型城市群③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做好文化传承保护④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城镇绿色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D 12.D 13.B
【解析】11.由该地区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中“守土固边型”可知此地区位于我国边境地区,山东丘陵、 秦岭山区没有边境,故排除BC;由该地区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中“宿镇牧乡型”可知此地发展牧业为主,故该地区最可能是青藏高原地区,D正确,排除A,故选D。
12.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人口少,不存在人口大量外迁问题,A错误;青藏高原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B错误;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交通不便,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产业集聚能力弱,第一产业比重大,聚落零散分布,阻止了城镇化进程,D正确,故选D。
13.青藏高原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靠近边境,应该优化升级交通设施,加强口岸城镇建设,①正确;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较少,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构建特大型城市群,②错误;青藏高原可以依托独特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做好文化传承保护,③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低,不适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
【点睛】青藏地区,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区,高原也因此而得名。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海岸中部,由卡塔尔半岛及周边岛屿构成。1950年总人口2.5万人,2018年上升至272.85万人。在卡塔尔迅速增长的人口中,国际迁入人口占了很大比例。2000年,卡塔尔的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60.7%,到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85%.下图示意卡塔尔移民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占总移民的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导致卡塔尔移民数量前十国占总移民比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候
C.人口基数和迁移阻力 D.政策
15.国际人口迁移对卡塔尔带来的影响是( )
A.女性人口数量迅速增多 B.儿童比例快速增加
C.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减少 D.本土文化丧失的风险提高
【答案】14.C 15.D
【分析】14.移民数量前十国中,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国,且距离卡塔尔较近,迁移阻力较小。印度尼西亚也是人口大国,但距离卡塔尔较远,迁移阻力较大,故在前十国中占比相对较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卡塔尔是(石油)资源国,迁入人口以男性为主,导致男性人口比重过高,A错。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明显提升青壮年人口比例,儿童比例则相对降低,B错。为满足大量国际迁入人口的生活需求,卡塔尔政府需要增加教育、医疗服务、住房、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C错。移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过高,本地人反而成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受冲击,本土文化丧失的风险提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气温直减率是模拟山地气候、生态过程的输入参数,亦是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其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根据某些山区的实测气温直减率还可推估无资料山区的气温直减率,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秦岭是重要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m以上。下面是秦岭主峰长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直减率及变化趋势图。
(1)比较图中太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异同。
(2)分别分析冬季和夏季南北坡气温直减率不同的原因。
(3)据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推测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的时空特征。
【答案】(1)同: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或3、4月相等)
异: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北坡小于南坡;夏季(5-9月)北坡大于南坡。
(2)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 (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北坡大南坡)。
冬季: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南坡太阳高度角大,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北坡为西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所以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3)时间:东西两坡均冬季小于夏季。
空间:夏季东坡小于西坡,冬季东坡小于西坡
【详解】整体分析: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长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相同点都是夏季大于冬季。不同点是夏季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1) 长白山南、北两坡气温直减率的相同点都是夏季大于冬季,3、4、10月基本相等。不同点是北坡变化幅度大于南坡。11月至次年2月是冬季,北坡小于南坡,5-9月是夏季北坡大于南坡。
(2) 气温直减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遮蔽率呈负相关。分析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降水、植被角度分析。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直减率较小。南坡水热资源丰富,植被遮蔽率明显高于北坡,直减率较小。气温直减率南坡小于北坡。(夏季,北坡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于南坡。北坡水热资源较少,植被遮蔽率明显低于南坡。气温直减率北坡大南坡。)冬季,北坡太阳高度角小,背阴坡,太阳辐射低于南坡,直减率低。北坡为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直减率低。气温直减率北坡小于南坡。(冬季,南坡太阳高度角大,是向阳坡,太阳辐射高于北坡。南坡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北坡,气温直减率南坡大于北坡。)
(3) 太行山东、西两坡气温直减率时间分布特征是东西两坡均是冬季小于夏季。空间分布特点是夏季东坡小于西坡,冬季东坡大于西坡。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申姆错位于喜马拉雅山涅如藏布支流给曲源头,属于冰碛湖。湖泊南岸为申姆冰川,冰舌伸入湖中,东西两岸山体陡峭,北岸为内外两道冰碛垄构成的天然湖坝,坝高约40-85m,主体由碎石、大块石组成,大小不一,未见卵石,土石松散。湖泊主要受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并通过外溢和渗流补给下游河流。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近30年来申姆错面积扩大近1倍,且湖岸线向南扩展明显。据研究,突发性灾害可能导致湖泊溃决。下图示意申姆错地理位置。
(1)分析构成申姆错北岸湖坝的物质大小不一、未见卵石的原因。
(2)相比其他岸线,说明申姆错湖岸线向南扩展明显的原因。
(3)分析可能导致申姆错溃决的突发性自然灾害。
【答案】(1)申姆错是冰碛湖,北岸湖坝的物质为冰川堆积形成;冰川搬运能力很强,堆积时多为同时进行,不具备分选性,故大小不一;且碎屑物未经历流水冲刷或相互撞击,磨圆度较差,故未见卵石。
(2)南岸为申姆冰川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湖区空间增大;冰川融水及流域降水增多,湖区水源补给增多,水量增加,湖水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向南扩大,因此湖岸线向南扩展明显。
(3)暴雨、暴雪等气象灾害:受季风影响,暴雨或者暴雪会导致湖泊的补给过多,水量增大,且地势南高北低,水量增多会使北岸湖坝压力增大,湖坝本身土石松散,因此容易被冲垮;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靠近地震带,地质不稳定,影响南岸冰川和北岸冰碛物的稳定性,可能导致冰川北移、冰碛物坍塌等,进而导致湖泊溃决。
【分析】本题以申姆错为背景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冰川侵蚀作用的表现形式,冰川地貌的成因以及自然灾害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详解】(1)本小题的关键在于解释物质大小不一、未见卵石,此为冰碛物的特点,因此解释物质的来源、冰碛物的特点及成因。申姆冰川所经过地区受到侵蚀作用,携带碎石和泥沙向前推移,直到北部消退后,冰碛物堆积堵塞河道,积水形成申姆错。由于冰川搬运能力很强,可同时携带大块石和泥沙等不同大小的物质,消退后冰碛物同时杂乱堆积,不具备分选性,故构成申姆错北岸湖坝的物质大小不一;而搬运过程中,碎屑物未经历流水冲刷或碎屑物相互撞击等,磨圆度较差,故北岸物质未见卵石。
(2)根据材料可知,湖泊主要受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且申姆冰川位于南岸,受气候变化影响,湖泊面积扩大,岸线向南扩展明显。北岸为碎石组成的天然湖坝,东西两岸山体陡峭,不具备扩展条件,而南岸为申姆冰川,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湖区空间增大;冰川融水及流域降水增多,湖区水源补给增多,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向南扩大,因此湖岸线向南扩展明显。
(3)从“溃决”一词可以判断,湖泊溃决的位置应在北岸冰碛垄构成的天然湖坝,根据材料,坝高40-85米,主体土石松散,故溃决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湖水过多,由于地势南高北低,湖水增多会增加对湖湖水过多,田于地势南高北低,湖水增多会增加对湖坝的压力,而可能导致湖水增多的则是暴雨、暴雪等气象灾害,结合地理位置可知此地受季风影响。根据地图,湖泊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靠近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可能影响南岸冰川和北岸冰碛物的稳定性,冰川向北移动,压缩湖泊空间,冰碛物受震动等影响,可能会坍塌,进而导致湖泊溃决。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葡萄喜光、耐寒、耐旱、生长前期需水量较大。乌兰布和沙漠是在黄河冲积平原上沙化形成的,整体地势低于黄河水面,区域内工矿企业少。近年来,该地通过引进良种,大户承包的方式建立了大型葡萄种植基地,葡萄酿酒产业迅速发展。
材料二图为“乌兰布和沙漠位置示意图”。
(1)简析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该地为促进葡萄产业发展实施的相关举措及其作用。
【答案】(1)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靠近黄河且地势低于黄河水面,地下水丰富,灌溉便利(有水源);为黄河冲积平原沙化土,土层深厚(肥沃);工矿企业少,环境质量好
(2)引进良种,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分析】本大题以乌兰布和沙漠葡萄酿酒产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考查农业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角度展开。结合葡萄的生长习性和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行分析,该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强,满足葡萄喜光的需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葡萄品质好;靠近黄河且地势低于黄河水面,地下水丰富,有黄河水和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满足其生长前期的需水;黄河冲积平原的沙化土深厚肥沃;工矿企业少,环境质量好。
(2)材料中“该地通过引进良种、大户承包的方式建立了大型葡萄种植基地”,说明该地通过引进良种来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葡萄酿酒产业迅速发展”说明该地对葡萄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快递包装箱的核心成分是瓦楞纸,其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研究发现,快递包装箱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总量巨大。图左示意快递包装箱全生命周期流程,图右反映2019年我国快递包装箱碳排放量空间分布、
(1)概括我国快递包装箱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
(2)指出广西和广东两省区快递包装箱在生产-利用阶段碳排放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特点:东南多,西北少或(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原因:东南部水热丰沛,人工林生长速度快。
(2)差异:广东多于广西。原因:广东工业发达,快递发货量多,对快递包装箱的市场需求大;快递包装箱生产靠近消费市场,导致广东碳排放量多;广东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快递收发量大,产生大量废旧纸箱,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造成大量碳排放。
【分析】本题以快递包装箱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碳排放的原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快递包装箱的核心成分是瓦楞纸,其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故自然原因为东南部水热丰沛,人工林生长速度快,东南人工林占比大,由于人工林的砍伐,导致绿色植物吸收的的二氧化碳减少得多。故快递包装箱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或者可以描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差异:广东多于广西。结合所学广东工业发达,工业产品多样,快递发货量多,对快递包装箱的市场需求大,碳排放量较大;靠近快递包装箱生产厂,消费量大,导致广东碳排放量多;广东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快递收发量大也大,快递收发会产生大量废旧纸箱,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造成大量碳排放。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查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调查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