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0115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0115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0115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位于安徽省中部的巢湖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自1980年以来,巢湖蓝藻频发,散发的恶臭严重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下图为“巢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巢湖蓝藻每年爆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2.巢湖西北岸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东南岸,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盛行风向②河流分布③纬度差异④湖泊形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1.一般在气温升高、风速降低以及高养盐的条件下,蓝藻会大量的繁殖爆发,每年的4~6月随着气温的升高,湖水大量蒸发,盐度升高,将迎来藻类的大量繁殖,B正确;7~9月降水天气多,湖泊水量较大,盐度较低,风力较大,不会发生蓝藻大爆发,C错误;10~12月降水少,气温较低以及1~3月冬季气温低,不会发生蓝藻大爆发,AD错误。所以选B。2.据图可知,湖泊的西北岸河流明显多于东南部,入湖河流径流量大,带来的工业废水量多,营养物质多;同时西北岸位于东南季风的下风向,在东南风的作用下,大量的营养物质会流向湖泊的西北岸,进而增加蓝藻数量。蓝藻的数量与纬度和湖泊的形态相关性较小,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所以选A。【点睛】温度越高、光照越强蓝藻生长速度越快;蓝藻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8℃~35℃。蓝藻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水温在17℃以下时,不会大量发生,或者不会对鱼类构成危害。当水温上升到28℃时,由于其它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又大量被鱼类吞食(温度高鱼类摄食代谢增强),蓝藻很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大量爆发。我国某中学的园艺小组,采用绳系水桶把井水吊上来的传统方法进行打水浇灌,并记录一年中绳子投放的长度。下图是根据记录绘制的绳子投放长度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中学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4.图中A时段投放绳子较长的原因( )A.受台风影响,降水多 B.受梅雨影响,降水多C.受副高影响,降水少 D.受陆风影响,降水少 【答案】3.C 4.C 【解析】3.绳子投放长度随地下水水位变化而变化,当雨季时下渗多,地下水位上升,绳子投放长度变小。据图可知该地6、7月份绳子投放最短,是地下水水位最高季节,是雨季,6、7月正值我国江淮地区雨季,而7、8月份受伏旱天气影响,地下水位相对较低,绳子投放稍变长,故C正确;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雨季为7、8月份,与图示信息不符,AB错误。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雨季自5—9月份,与图示信息不符,D错误。故本题选C。4.结合上题分析,图中A时段投放绳子略长,说明此时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地下水位下降,江淮地区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C正确;受台风、梅雨等影响,降水多,地下水水位高,绳子投放应较短,AB与图示信息不符,故排除;陆风对于地下水水位的季节变化影响较小,D错。故选C。【点睛】一般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降水强度、形成、植被状况、岩性、含水层埋藏条件等都有关系,降水量大、降水过程长、地形平坦,植被繁茂、岩土透水性良好,则大气降水可以大量下渗补给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地下水水位通常随大气降水的年变化及年内变化而变化。干旱年或干旱季节水位下降,常造成库干、井枯等现象,而丰水年则井溢库满。敦煌莫高窟位于戈壁地区,当地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位于其西侧的鸣沙山是莫高窟风蚀沙源地。21世纪初,我国在莫高窟崖顶部西侧的砾石戈壁基础上建设人工戈壁带以减少风沙流。研究显示,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下图示意原始砾石戈壁在不同风速下输沙量的垂直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随着风速的增加,原始戈壁上垂直高度的输沙量( )A.最大值逐渐减小 B.与高度成正相关C.在下层逐渐增大 D.与高度成负相关6.研究人员认为人工戈壁带的砂石覆盖率应该选择30%,主要是考虑( )A.建设成本 B.生态效益C.固沙能力 D.导沙能力 【答案】5.A 6.D 【解析】5.读图可知,随着风速由10m/' s 增加至14m/' s ,输沙量最大值减小,最大值出现的高度上升,输沙量在下层(如8m以下)减小, A 正确, C 错。随着风速增加,大致在8m高度下,输沙量减小,在8m高度上,输沙量增大,并非呈正相关或负相关, BD 错。故选 A。6.莫高窟西侧的鸣沙山是其风蚀沙源地,偏西风侵蚀搬运鸣沙山沙粒向东输送,注意材料信息"当人工戈壁的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所以人工戈壁带的砂石覆盖率选择30%时,有利于促进偏西风搬运的沙粒沉积。再加之当地受偏东风的影响,当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相对于偏西风而言,偏东风的风速应相对较小,结合图示信息,风速较小时,输沙量最大值的高度降低,输沙量最大值增大,所以盛行偏东风时,有利于促进沉积的沙粒再次向西搬运,所以主要考虑的是导沙能力, D 正确。人工戈壁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莫高窟,建设成本和生态效益不是主要考虑因素, A、B 错。砂石覆盖率为30%时,风力作用由侵蚀转变为堆积,如果为了考虑固沙能力,砂石覆盖率应更高,但如果砂石覆盖率更高,相对偏弱的偏东风则难以将沉积的沙粒再次向西搬运,所以并非考虑固沙能力, C 错。故选 D 。【点睛】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主要的措施有: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④调节农、林、牧用地;⑤控制人口增长;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等。巴西东北地区由于严重缺水,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是巴西最不发达的地区。里奥圣弗朗西斯科河是巴西东北地区的主要水源,巴西政府规划从该河索布拉廷诺水库调水到雅瓜里比河、皮拉尼亚斯河和帕拉伊巴河等小流域,调水量不超过水库年储水量的3%。下图示意巴西东北部河流、城市等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里奥圣弗朗西斯科河调水工程( )A.可以全程明渠自流 B.优先用于居民以及牲畜饮水C.多在12月—次年5月调水 D.主要穿过雨林带而建设难度大8.里奥圣弗朗西斯科河调水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水库盐度增大 B.地区间供水差异增大C.受水区引入有害外来物种 D.水库下游农业用水紧张 【答案】7.B 8.C 【解析】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里奥圣弗朗西斯科河调水工程受地形因素影响,无法实现全程明渠自流,A错误。由于巴西东北地区由于严重缺水,并且里奥圣弗朗西斯科河是巴西东北地区的主要水源,所以应优先用于居民以及牲畜饮水,满足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B正确。由于12月到次年五月为该地区的雨季,降水比较多,所以在此时调水少,C错误。该地区主要为热带草原,所以并不是主要穿过热带雨林带,D错误,故选B。8.里奥圣弗朗西斯科河调水工程对水库盐度影响较小,A错误。会导致地区间的供水差异减小,B错误。由于供水区的物种可能随着水流进入到受水区,所以受水区可能引入有害的外来物种,C正确。由于调水量不超过水库年储水量的3%,所以水库下游农业用水不紧张,D错误,故选C。【点睛】调水工程属于供水工程(广义的供水工程,包括灌溉供水工程)中的特殊类型,其特殊性在于“跨流域”,而且所跨的流域应该达到一定级别,比如跨长江、黄河、海河这样的一级大河或其一级支流。这样的定义包含了几层意思:(1)调水工程不能与常规的供水工程分类中的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井水工程并列,而是这些工程中的“跨流域”的那一部分;(2)调水工程可能是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井水工程中的任一类;(3)必须限定“跨流域”的流域级别,否则在很短的距离内,大部分供水工程都是跨流域的,因为流域可以细分为很小的小流域。下图为某岛屿的西北一东南向的地形剖面以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岛屿东西海岸相距平均140千米左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该岛可能是下图中的A. B.C. D.10.关于该岛屿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岛屿东海岸受寒流影响,降水较少B.该岛屿西坡林木茂盛,东坡多草坡C.该岛屿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发旱涝灾害D.该岛屿雨水充沛,热量充足,盛产甘蔗 【答案】9.A 10.B 【分析】试题分析:9.结合图示该岛屿的降水量分布,主要集中于西北海岸,而东南海岸降水少;只有A岛屿受盛行西风影响,其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BCD岛屿都是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10.结合图示该岛屿的降水量分布,主要集中于西北海岸,而东南海岸降水少,因此西侧林木茂盛;东侧植被为草地为主,所以B正确。下图中经纬线的交点分别位于世界上四个主要国家的境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上图四个国家中,面临太平洋的有(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12.有关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国的气候都十分干燥B.乙、丙两国都是地跨两大洲的国家C.甲、乙两国的地形都可以分为西、中、东三大部分D.四个国家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答案】11.A 12.C 【解析】11.结合经纬度可知,甲为美国,乙为澳大利亚,丙为埃及,丁为德国,这四个国家中面临太平洋的应是美国和澳大利亚,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德国的气候温和湿润,A错误;埃及是一个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国家,澳大利亚并不是地跨两大洲的国家,B错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地形都可以分为西、中、东三大部分,C正确;美国的人口主要是分布在东北部五大湖流域和大西洋沿岸,D错误。故选C。【点睛】区域经纬网图主要是对世界或某区域地图标注经纬网或加注经纬度,以此来反映某区域的位置或区域间的相对位置。高考对经纬网图的考查一般是让学生通过区域经纬度确定区域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纬度位置(高、中、低纬度)、所处温度带(热带、温带、寒带)、海陆位置及邻近位置(邻国、邻省级行政区、相邻地形区)等,进而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下图示意沈阳某中学2022年10月9日某时刻一间朝南教室一隅的太阳光照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照片的拍摄时间大约是( )A.5:00 B.9:00C.15:00 D.18:0014.2022年10月期间,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光照面积(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13.B 14.A 【解析】13.由材料可知,此时的时间为10月,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沈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地方时6时后日出,18时前日落。该图片是朝南教室一隅的照片,根据“窗户朝南”和太阳光在黑板的投影,可以得知黑板位于教室的西面,此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的上空,时间应为日出后至12时前,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14.2022年10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每天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减小,黑板上的光照面积将不断增加,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点睛】影子的长度和光线的高度有关,光线源高则影子短,光线源矮则影子长,影子的长短与不同时间太阳高度有关,上午到中午太阳高度变大,影子变短,中午到下午太阳高度变小,影子变长。日出和日落影子最长,日中影子最短。读某地等高线图,其中数值为海拔,单位:米(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陡崖的最大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8m B.21m C.39m D.43m16.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P为山坡上的洼地②Q为山坡上的洼地③P为山坡上的小丘④Q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5.C 16.B 【解析】15.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图中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3),d表示等高距(图中为10米),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故可得20≤△H<40,故18m、 21m、 39m 、43m中,图中陡崖的最大的相对高度可能是39m,故选C。16.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可知40<P<50,P为洼地,60<Q<70,Q为小丘,①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为(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平面地质图,图中的地质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单位:米)平行。(1)判断该地区东西部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理由。(2)说明③地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3)从地形、地质角度说明在该地区修建公路时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该地区东部、西部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东部⑥处岩层最老,而两侧岩层较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造为背斜。西部③处岩层新,且两侧岩层较老,所以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为向斜。(2)③地的地貌类型为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3)注意地形的分布,山间河谷地带是公路选线的基本位置;注意山体坡度,应避开陡坡,且修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线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方某地区平面地质图为载体,涉及地质构造的判断、山地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文材料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详解】(1)由图例可知,从燧石灰岩到长石砂岩,岩石由老到新。根据岩石分布情况可知,⑥处为燧石灰岩,岩石最老;⑤处为石灰岩,④处为石英砂岩,②处为泥矾岩,③处为长石砂岩,岩石最新。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⑥处为背斜中心,③为向斜中心。(2)③处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处在地貌上表现为山岭;其形成原因在于: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从而形成山岭。(3)注意题干提示信息“可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从地形角度来看,该区域为山地丘陵地区,为了降低山区公路的建设难度,公路选线多选择在地势起伏相对较小的山间河谷地带;其次,公路建设时要注意山体坡度,尽量避开陡坡,公路经过地势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时,应尽量修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以降低坡度,提高行车安全。从地质的角度来看,公路选线和建设过程中应避开断层、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倒暖锋是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来自东北方鄂霍茨克海的极大影响。下图为东北地区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1)指出倒暖锋与我国一般暖锋明显不同的特点。(2)简述倒暖锋的形成过程。【答案】(1)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区集中在锋面附近,锋后范围大于锋前。(2)寒潮使东北地区剧烈降温,受海洋气旋影响,源于海洋上的暖湿气团南下,冷暖气团在我国东北地区相遇,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形成倒暖锋。 【分析】本大题以“东北地区某次倒暖锋过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锋面系统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倒暖锋的图例和位置,读图可知,倒暖锋的移动方向为自北向南;降水区集中在锋面附近,锋前和锋后都有,但锋后范围大于锋前。(2)根据材料“东北地区在倒暖锋天气形成之前的两天都有一次寒潮袭击,随后又受到来自东北方鄂霍茨克海的极大影响”可知:东北地区受寒潮袭击,气温剧烈下降;受东北方鄂霍茨克海上的气旋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南下,在我国东北地区与冷气团相遇,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形成了倒暖锋。19.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I:世界某区域图材料II: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材料III:棉花一生需水量以450mm-620mm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4)评价咸海周边地区种植棉花的条件。【答案】(1)夏秋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2)主要是人为原因,其次为自然原因;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咸海身居亚欧大陆腹地,流域年降水量极少,流域河流短少,入湖水量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任选3点得(3)(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白天气温升高,夜晚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4)利: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有河流经过,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有沙质土壤,适合棉花生长;劳动力廉价丰富。弊:灌溉水源不足;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 【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源补给、湖泊对气候的影响、棉花种植的区位条件等。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详解】(1)咸海沿岸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只有夏季有少量降水。阿姆河和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冰川融水受气温影响,主要在夏季补给河流;冬季山上积雪积留,春季气温回升时积雪融化,形成春季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所以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冬季为地下水补给。(2)咸海处在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是咸海面积减小的基础原因,但主要原因是人类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引用阿姆河、锡尔河水灌溉,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造成咸海面积减少。(3)湖泊有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可以增加湿度,减小温差。所以,湖泊消失后,当地白天气温升高,夜晚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湖泊消失,蒸发减少,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4)本题为评价类型的题目,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利:深居内陆,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夏季光热充足;有阿姆河和锡尔河提供灌溉水源;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适合棉花生长;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丰富。弊:灌溉水源不足;土地盐碱化、沙化严重,以受沙尘天气影响。【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计48分), 该保护区的岩石类型属于图乙中, 右图中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该岛内部最主要的外力作用为, 冰岛的活火山带两侧板块是, 该河流的流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