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如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的轨迹。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反映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B.星辰围绕北极星逆时针转动
C.星辰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转动D.能反映地球自东向西自转运动
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23:00B.22:56C.23:04D.21:52
【答案】1.B 2.B
【解析】1.读图,根据图像形态,以某一点为圆心,反映出绕转的轨迹。应是反映的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由于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故反映星辰围绕北极星逆时针转动,B正确C错。地球公转运动轨道是椭圆,在一夜时间不会形成圆形轨迹,A错误。能反映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故D错,本题选B。
2.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恒星日的时间比太阳日少3分56秒,为23时56分4秒,即某日23:00位于图中“☆”处,第二天该恒星回到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时56分4秒,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恒星日是指子午线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恒星日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是地球自转360度的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简单地说,恒星日是地球自转周期。
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和“二分二至日图”,完成问题。
3.图中丁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
4.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左图中N点时,地球接近右图公转轨道的(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3.B 4.C
【分析】3.右图中甲对应的节气为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乙对应的节气为春分,时间为3月21日前后,丙对应的节气为夏至,时间为6月22日前后,丁对应的节气为秋分,时间为9月23日前后,B项正确。故选B。
4.左图中横坐标代表月份,纵坐标代表速度,图中N点对应的公转速度最慢,意味着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远日点日期为7月初,与夏至日期最接近,即对应图中的丙,C项正确。故选C。
【点睛】在近日点(1月初)时,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快,在远日点(7月)时,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最慢。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 )
A.丁—乙—丙—甲B.甲—乙—丁—丙
C.丁—乙—甲—丙D.丙—丁—甲—乙
6.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 )
A.2时30分B.3时30分
C.8时30分D.9时30分
【答案】5.C 6.D
【解析】5.甲地夏至为最小昼长,说其位于南半球,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为5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天,则可知其日出时间为9:30分,丙地夏至日最小昼长接近0小时,说明丙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距离赤道最远,乙地昼长变化最小且冬至日为最小昼长,则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靠近赤道地区,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是丁-乙-甲-丙。故答案选C项。
6.读图分析可知,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为5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天,则可知其日出时间=12-昼长/2=12-2.5= 9:30分,故答案选D项。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10°S,45°EB.20°N,135°W
C.20°S,90°ED.10°N,135°W
8.此时北京时间是( )
A.0时B.6时C.5时D.18时
9.该日台州市( )
①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②昼长夜短③日出东北④日落西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此时与台州同一日期的纬度范围占全球比例( )
A.3/5B.1/2C.3/8D.1
【答案】7.B 8.C 9.C 10.C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地为南极上空俯视图,70°S以南地区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夜的纬度互余,该日太阳直射20°N,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因此经度为135°W。因此排除A、C、D,选择B。
8.此时太阳直射经度为135°W,即西九区,地方时为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与西九区相差7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为12:00-7=5:00,因此此时北京时间为5时。因此排除A、B、D,选择C。
9.台州市位于北半球,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的时候为冬至日,即太阳直射23.5°S。故①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台州市昼长夜短,因此②正确;当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③正确,④错误;因此组合②③错误,故排除A、B、D,选择C。
10.根据上题和所学知识可知,台州经度为121°E,此时北京时间为5时,则此时0时所在时区为东三区,因此新的一天从东三区开始,东三区到东西十二区,共跨越九个时区,因此新一天范围跨越九个时区,因此与台州同一日期的纬度范围占全球比例9/24,即3/8。因此排除A、B、D,故选择C。
【点睛】世界上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分界线有两条线,一条是与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相对的那条经线,也就是0时线;还有一条就是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左图中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用翡翠雕刻而成。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翡翠是在高压条件下,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变形成的。翡翠原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12.右图中,能反应翡翠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
A.⑤B.③C.①D.④
【答案】11.C 12.A
【解析】11.“翡翠是在高压条件下,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改变形成的”,说明翡翠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因此属于变质岩。故C正确。喷出岩和侵入岩属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而成;沉积岩是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故A、B、D错误。
12.岩浆经冷却凝结作用形成岩浆岩,因此图中①②为冷却凝结作用,A、B分别为侵入岩和喷出岩;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后形成沉积物,因此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因此图中④为固结成岩作用,C为沉积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重熔形成岩浆,因此图中⑤为变质作用,D为变质岩,⑥为重熔作用。故A正确,B、C、D错误。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张裂运动②碰撞挤压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4.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阿尔卑斯山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D.大西洋中脊的形成
【答案】13.A 14.D
【解析】13.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能够模拟板块的张裂,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因此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B、C、D,选择A。
14.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日本和青藏高原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因此B、C排除;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因此A排除;大西洋中脊位于生长边界,由于板块不断扩张,热地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因此D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选择D。
【点睛】本道题考查板块的运动,大西洋中脊实际上是板块的生长边界,其北段是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而其南段是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5.读“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图”,①地的典型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C
【详解】据图可知,①地1月最低气温0℃以下,且降水季节变化大,7月夏季降水多,可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典型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植被,A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B错误;亚寒带针叶林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典型植被,D错误。故选C。
16.巧克力山是菲律宾保和岛的一处自然奇景,由1200多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高度介于40米到120米之间,小丘由石灰岩和不透水黏土构成,山麓森林茂密,山上长草不长树,每年旱季山上野草枯萎,呈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该自然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C
【详解】由材料可知,这些小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表面土层过薄,树木难以生长,而山麓森林茂密;因此山上长草不长树,每年旱季山上野草枯萎,呈褐色,这种自然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C正确;没有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 垂直分异规律,因此排除A、B、D,选择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其中差异性是不同区域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涉及区域与区域的比较,在分析各地时需要因地制宜。差异性体现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带性是自然带分布符合理想状况,不符合理想状况为非地带性。非地带性即不符合理想自然带分布状况,气候综合题往往考查非地带性。非地带性有自然带缺失、改变、阻碍、斑块四种。
甲、乙、丙图是“根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根劈反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
18.下列气候区中,该外力作用产物分布最厚的是( )
A.热带沙漠气候区B.热带雨林气候区C.温带草原气候区D.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17.A 18.B
【解析】17.图示根劈反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是生物作用加速岩层的风化,A对。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外力主要是风、流水、波浪、冰川等,B、C、D错。故选A。
18.热带雨林气候区,生物种类多,生物活动最活跃,生长旺盛,生物风化作用强,该外力作用产物分布最厚,B对。热带沙漠气候区生物量很少,温带草原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物量比热带雨林气候区少,生物作用影响较弱,A、C、D错。故选B。
【点睛】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①②③④形成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B.④②①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20.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下沉,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上升,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19.D 20.C
【分析】19.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形成的顺序是④①②③。ABC错误,D项正确。故选D。
20.读图可知,砂砾石层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其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B错误;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D错误;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形成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C正确,故选C。
【点睛】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一般来说,沉积岩的新老关系是岩层越在下面越先形成,岩层越老,越在上面越新;断层的形成晚于所切断的岩层,早于其上覆盖的岩层;岩浆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断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一般是岩浆喷发时产生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时间晚于其附近的岩浆岩。
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此时表示的节气是( )
A.春分B.夏至C.冬至D.秋分
22.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是( )
A.①⑤B.②⑥C.④⑦D.③⑥
【答案】21.B 22.B
【解析】21.根据图示信息可得,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因此所示半球为北半球,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因此所示节气为夏至日,故B正确,排除A、C、D,选择B。
22.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根据图示信息可得,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为极地高气压带,⑤为东北信风带,⑥为盛行西风带,⑦为极地东风带。因此选择②⑥,故B正确,排除A、C、D,选择B。
【点睛】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
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D.②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4.1月③地的盛行风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5.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答案】23.C 24.C 25.D
【解析】23.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因此排除A、B、D,选择C。
24.根据陆地轮廓判断,③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因此排除A、B、D,选择C。
25.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份左右。因此两地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因此排除A、B、C,选择D。
【点睛】本道题考查气候形成的原因,一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偏转为西北风,因此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盛行西北季风。而在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7月则会有东南季风。
下图为2020年9月7日17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此时影响朝鲜半岛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A.B.C.D.
27.此时下列城市天气状况可能出现的是( )
A.长春:阴雨,17℃/15℃B.拉萨:多云,33℃/25℃
C.重庆:大风,21℃/11℃D.广州:晴朗,20℃/3℃
【答案】26.D 27.A
【分析】26.此时朝鲜半岛等压线分布是中间低四周高,分布有低压中心(气旋),A图是暖锋,B图是冷锋,C图是高压(反气旋),D图是低压(气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7.此时长春位于气旋附近,气旋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9月为秋季,北方气温仍然较高,接近17℃/15℃,A正确。9月为秋季,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不会达到33℃,B错误。重庆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没有大风,C错误。9月为秋季,广州纬度较低,9月气温不会达到3℃,D错误。故选A。
【点睛】 长春气候特点: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h和未来48h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的是否适宜洗车的建议。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最低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9.假设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辆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高→低→高B.气压:低→高→低
C.天气状况:晴→雨→晴D.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答案】28.A 29.D
【分析】28.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图中①地是高压中心,天气晴朗,因此,①地洗车指数低,A正确。②地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降雨天气,洗车指数高。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迎来降雨,不宜洗车,洗车指数高。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连续性降水,洗车指数高,BCD错误。故选A。
29.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④两地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地在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低→高→低,A错。天气状况:雨(②位于冷锋后,多降水)→晴(③受暖气团控制,晴天)→雨(④位于暖锋前,多降水),C错。根据等压线分布可判断,②地气压较③地气压高,B错;风的变化为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转,风与等压线斜交),D正确,故选D。
【点睛】冷锋与暖锋的区别:①锋面结构区别:在冷锋中,冷气团占主导地位,冷气团向暖气团底部插入,冷锋锋面坡度陡;在暖锋中,暖气团占主导地位,暖气团沿锋面徐徐爬升,暖锋锋面坡度缓。②雨区位置的区别: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雨主要在锋前。
如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若此图表示大西洋局部海域,则a洋流的名称为( )
A.北大西洋暖流B.加那利寒流
C.日本暖流D.墨西哥湾暖流
31.下图中洋流与流经a处的洋流性质及流向一致的是( )
A.B.C.D.
【答案】30.D 31.C
【解析】30.日本暖流位于太平洋,不在大西洋,排除C。根据图中的东北风和西南风的风向可以判断,图示区域的纬线为30°N,图示海域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域。a洋流位于大洋西岸,结合所学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域大洋西岸为暖流,且自南向北流,结合所学可知,该暖流为墨西哥湾暖流,D正确。加那利寒流位于大洋东岸,不符合题意,B错误。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横穿大西洋,并向高纬度地区延伸,不符合题意,A错误。故选D。
31.根据上题分析已知,该海域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域,a洋流为暖流,且自南向北流。根据所学可知,北半球越往北水温越低,因此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相同,a洋流为暖流,且自南向北流,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分布具有以下规律,规律一: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规律二: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规律三: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32.读以下四幅气候资料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乙是温带季风气候C.丙是地中海气候D.丁是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详解】甲图中最冷月均温低于0℃,雨季较短、集中于78月份,应为温带季风气候,A错误;乙图中气温低的月份降水多,为冬雨型,应为地中海气候,B错误;丙图反映气温高的月份降水多,为夏雨型,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丁图反映全年高温,年降水较多,且为夏雨型,降水突变性较强,故为热带季风气候,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若船只从A处出发时是1月,经过6个月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34.图中海—气相互作用较活跃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答案】33.A 34.B
【解析】33.根据所学知识,冬季(1月)的6个月后为7月,是北半球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A正确、B错误;海洋水汽的蒸发以及大气凝结降水到海洋,都使大气与海洋之间有联系,C错误;此时C处为夏季,D错误;故选A。
34.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海—气相互作用较活跃,B正确;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附近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较②处低,A错误;③处位于北极圈上、④处位于南极圈上,气温较低,海水温度低,海—气相互作用相比②处不活跃,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气相互作用原理: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冷暖异常变化的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高于0.5℃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当该海域海温距平低于一0.5℃且持续5个月以上,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图1示意2017-2020年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温距平变化情况,图2示意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推测信风最强的时间为( )
A.2017年8-10月B.2018年10-12月
C.2019年3-5月D.2020年9-11月
36.2018年10-12月期间( )
A.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加强B.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减少
C.赤道附近西太平洋降水增加D.南美秘鲁附近干旱天气增多
【答案】35.D 36.B
【解析】35.据图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其实都跟信风的强弱有关,信风越强驱动表层海水离开海岸,上升补偿流就越强,水温越低,就容易形成拉尼娜现象,读图可知,2020年9-11月,水温较平均状态降低最多,可以推定这期间信风最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6.读图可知,2018年10月到12月期间,水温异常偏高,也就是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南美秘鲁沿岸信风偏弱,上升补偿流减少,秘鲁寒流减弱,南美秘鲁附近水温升高,形成低气压,上升气流,降水增多,AD错误。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水温偏低,形成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减少,B正确,C错误。故选B。
【点睛】南美西海岸,东南信风吹动表层海水离开海岸,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秘鲁寒流,东南信风减弱,上升补偿流也减弱,水温异常升高,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加强,上升补偿流加强,南美洲西海岸水温更低,高气压气流下沉,气候更加干燥。
覆瓦型洪积扇是指一系列呈叠瓦状或串珠状排列的洪积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可以反映山麓带近期抬升的现象。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覆瓦型”河流洪积扇。完成下面小题。
37.阴山南坡“覆瓦型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
A.岩层断裂→岩层间歇性抬升→河谷下切侵蚀→泥沙间歇性沉积→洪积扇叠加发育
B.岩层断裂→岩层连续性抬升→泥沙间歇性沉积→河谷下切侵蚀→洪积扇叠加发育
C.岩层断裂→岩层间歇性抬升→泥沙间歇性沉积→河谷下切侵蚀→洪积扇叠加发育
D.岩层断裂→河谷下切侵蚀→岩层连续性抬升→泥沙间歇性沉积→洪积扇叠加发育
38.与历史时期相比,阴山南坡“覆瓦型洪积扇”边缘线后退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河流流量增大B.气候持续变干C.岩层抬升增强D.植被覆盖减少
【答案】37.A 38.B
【分析】37.由材料可知,覆瓦型洪积扇可以反映山麓带近期抬升的现象,同一个洪积扇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岩层的抬升为间歇性抬升,BD错误;洪积扇最终是泥沙沉积而成,C错误;具体形成过程:地处断裂带,岩层间歇性抬升,岩层抬升,河谷下切,夏季多暴雨,河流侵蚀能力强,含沙量大,河流出山口处泥沙间歇性沉积,洪积扇叠加发育,A正确。故选A。
38.由图可知,自下而上,不同时期的洪积扇体面积逐渐减小,扇体沉积物减少,说明河流径流量在不断减小,降水量逐渐减少,气候持续变干,B正确、A错误;岩层抬升增强,可以使得不同时期的洪积扇高度差变大,与洪积扇面积关系较小,C错误;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应该导致洪积扇面积变大,D错误。故选B。
【点睛】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掀斜式山脉(即南北两坡极不对称的山脉),阴山北坡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地形起伏小,山岳形态不显著;南坡多断层,连接平原,坡度大,相对高差大,山岭巍峨。阴山南坡的“覆瓦型”河流洪积扇中,下层洪积扇体面积大于上层洪积扇体面积,且同一位置处沉积粒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下图为“中国某山脉(部分)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图中山脉是( )
A.天山B.阴山C.秦岭D.南岭
40.图中山脉东段阴坡和阳坡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阳坡是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B.阳坡气温高,水分多
C.阴坡是冬季风背风坡,降水少D.阴坡气温低,蒸发少
【答案】39.B 40.D
【解析】39.据图可知,该山脉分布在106°E-113°E附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山地处新疆,其经度范围应小于90°E,由此可排除A。从山脉所处的经度位置(106°E~113°E左右)可推知该山脉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大致呈东西走向;该山脉山麓地带阳坡从东段到西段,均以草原或荒漠为主。秦岭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处、南岭地处亚热带地区,这两座山脉的山麓地带都应呈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而阴山位于我国内蒙古中部,是我国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区域,因此山麓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且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高荒漠,B正确,C、D错误。故选B。
40.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山脉东段阴坡出现了温性针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等森林植被,说明山脉东段阴坡水分条件比阳坡更好,故A、B、C排除;阴坡气温低,蒸发较少,土壤水分含量较多,满足森林植被生长,而阳坡蒸发大,水分不足,D正确。选择D。
【点睛】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但由于山地坡向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一般来说,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主要以热量条件为基础;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水分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大。
二、综合题
41.下图1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图2是世界局部区域图。
(1)读图1,所示季节是____,甲气压名称是____,此时____(气压带名称)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2)写出图1①②③三地的风向:①____②____③____。此时在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船舶____(顺风顺水/逆风逆水)。
(3)读图1,a、c洋流分别是____和_____ (风带)吹拂下形成的,f的洋流名称是____,它和b洋流交汇形成____渔场。
(4)读图2判断,与索马里沿岸渔业资源丰富相关的洋流是____(填数字),此时该海域盛行____风,成因是____。
【答案】(1) 夏季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2)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顺风顺水
(3)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千岛寒流 日本北海道
(4) ①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活动中心图和世界局部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洋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1可知,乙活动中心位于太平洋海域的北回归线海洋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且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说明海洋和陆地相比气压高,温度低,为夏季。甲地位于陆地上,夏季气温高形成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在海洋上得以保留。
(2)读图1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①为东亚此时吹东南风,②为南亚此时吹西南风,③位于南半球低纬度信风带,吹东南风。此时在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所以此时在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船舶顺风顺水。
(3)读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洋流为北赤道暖流,是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风海流,c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的风海流。f洋流是来自高纬度的千岛寒流,与b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
(4)读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索马里沿岸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索马里洋流附近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形成①洋流,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鱼群较多;而冬季在东北季风影响下,形成②洋流,深层海水没有上泛,营养物质较少,鱼群较少。③④为暖流,不能使冷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所导致的。
42.图1是中国小麦分布图,图2是我国某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1)读图1,从①到②到③小麦品种不一样,体现了____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____。从②到⑤自然景观不同,体现了____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____。
(2)读图1,⑤地的气候类型名称是____,该地土壤贫瘠,植被稀少,多内流河,河流主要靠____补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③地自然带名称是____。
(3)读图2,该河流径流量变化图对应图1中的____地(填数字),A是____汛,河流补给主要是____;B是____汛,河流补给主要是____。
【答案】(1) 纬度地带性 热量 干湿度地带性 水分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冰川融水 整体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 ① 春 季节性积雪融水 夏 雨水
【分析】本题以中国小麦分布图、我国某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景观、气候类型、河流补给类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从①到②到③小麦品种不一样,分别在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纬度从高到低,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从②的华北地区落叶阔叶林到⑤西北地区的温带荒漠自然景观,体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
(2)读图可知,图⑤在西北地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土壤贫瘠,植被稀少,多内流河,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名称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读图可知,该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大,有明显的A春汛和B夏汛,说明春季时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时有大气降水补给,由此可推断出该河流径流量变化图对应图1中的①地。
【点睛】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研究河流补给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变化规律,也是河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43.图1为东南亚局部图,图2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图3为首都雅加达的气候资料,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爪哇岛处在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____边界,多火山地震。
(2)读图3,雅加达的气候类型是____,描述雅加达气温和降水特征____。
(3)雅加达1月气温相对较低,分析其原因。
(4)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答案】(1) 欧亚 印度洋 消亡
(2) 热带雨林气候 气温特征: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降水特征:年降水量约2000mm,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多,6~9月降水较少)。
(3)此时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①西岸风浪大,不利于船只停泊;②西岸海岸线平直,缺少优良港湾;③东岸多泥沙淤积,水体较浅。
【分析】本题以东南亚局部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简图、雅加达的气候资料等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构造学说、气候类型判读和特征描述、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爪哇岛介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南海)之间,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即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
(2)根据材料,雅加达位于6°S附近地区,位于南北纬10°之间,结合气候资料图,可判断出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由气温曲线可知气温特征,最低月均温都在25℃以上,故全年高温;气温曲线起伏不大说明气温年较差小。描述降水特征应从降水总量、季节分配、多雨季节和少雨季节等方面回答。由降水柱状图可知,雅加达年降水总量约2000㎜,说明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0月~次年5月月均降水量超过100㎜以上,降水较多,6~9月月均降水量不到100㎜,降水较少。
(3)雅加达1月气温低主要跟天气有关,读气候资料图可知,1月降水多(接近400㎜),阴雨天多,云量大,云层的反射作用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温度低,所以气温较低。
(4)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符合天然良港的基本条件应该是港阔水深、安全避风。根据材料“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可知,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风,受西南风影响,西岸风浪大,不利于船只停泊;由图中信息可知,西岸海岸线平直,缺少优良港湾;由图中信息可知,东部河流众多且多沼泽,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淤积严重,水体较浅。故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