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7日15时0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图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遥感三十四号02星( )
A.发射起飞以后就成为天体 B.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自然天体
C.在轨运行时与地球构成2级天体系统 D.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2.易对遥感三十四号02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月球引力 D.地球运动
【答案】1.D 2.B
【解析】1.卫星发射起飞进入太空,才属于天体,A错误;人造卫星属于人造天体,进入预定轨道后,也不可能成为自然天体,B错误;卫星绕地球公转阶段构成的是1级天体系统,C错误;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利用太阳能提供能量,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正确。故选D。
2.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故易对遥感三十四号02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是太阳活动,B正确;太阳辐射、 月球引力、 地球运动与信号传播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图示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太阳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 B.d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
C.c中心天体地表的陨石多来自恒星 D.b中的天体类型都能够自己发光
4.b所反映出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 )
A.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B.存在液态水
C.存在可供呼吸的大气 D.有稳定的光照
【答案】3.B 4.A
【解析】3.读图分析,图中c天体系统等级最低,属于地月系,中心天体为地球,地表的陨石主要来自小行星,C错误;b表示太阳系,除太阳可以自己发光外,其他天体都不能自己发光,D错误;a表示银河系,太阳所属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A错误;d表示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B正确。故选B。
4.b表示太阳系,该图反映出的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各大行星各行其道,各不相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正确;存在液态水、 存在可供呼吸的大气、 有稳定的光照,图中信息并没有反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 原始的大洋。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21年11月2日发布的消息: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为中等水平。日面上有3群黑子,该期间发生的最大耀斑是M1.5,地磁场微扰动。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C级以下的耀斑均为小耀斑,M级耀斑为中等耀斑,X级耀斑则为大耀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材料中的M级耀斑发生在(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
6.判定此次太阳活动为中等水平的依据是( )
A.太阳黑子的亮度 B.太阳耀斑的多少和大小
C.太阳耀斑的亮度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7.太阳活动强烈时,将导致( )
A.大气污染加剧 B.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C.全球海平面上升 D.臭氧层空洞面积扩大
【答案】5.B 6.D 7.B
【解析】5.无论什么规模的太阳耀斑都发生在色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判定此次太阳活动为中等水平的依据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太阳活动强烈时,耀斑活动强烈,会导致极光现象产生,短波通讯受到干扰,B正确;太阳活动与大气污染无关,A错误;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全球变暖有关,和太阳活动无关,C错误;臭氧空洞扩大和氟氯烃的使用有关,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2022年3月7日,一种来自我国重庆的植食性新属新种恐龙——元始巴山龙问世。地层测年结果表明,此次出土的化石是亚洲目前最古老的剑龙化石。据此结合元始巴山龙复原图和地质年代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元始巴山龙生存的地质年代对应上图中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④ D.⑤
9.元始巴山龙生存的地质年代( )
A.三叶虫大量繁衍 B.联合古陆开始形成
C.裸子植物大发展 D.重要的铁矿形成期
【答案】8.C 9.C
【解析】8.原始巴山龙属于恐龙中的剑龙,主要生存于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的中生代,对应下图中的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原始巴山龙生存于中生代,裸子植物空前繁盛,C正确;三叶虫大量繁衍出现在古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于古生代开始形成,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期,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时间变化: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人类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同时能够利用地震波进行油气资源的探测,以及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约12秒后建筑物开始坍塌的特点,进行逃生和救援,也就是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下图为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最可能有石油分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地震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B.不同人的反应能力
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答案】10.A 11.C
【解析】10.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若有石油分布,则横波会消失,只有甲图横波消失的现象,因此最有可能有石油分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先到达,横波慢,通常间隔12秒后到达,故人们可以利用这12秒的时间差进行逃生和救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1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千米④对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2.D 13.D
【解析】12.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结合图中地球的外部各圈层位置可知,A不占有独立空间,表示生物圈,外部各圈层中D位于最外层,表示大气圈,C位于外部圈层中的最下层,表示岩石圈,则B表示水圈。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由上题可知,图中A圈层为生物圈,但并不是只有生物圈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①错误;该圈层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②正确、③错误;在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变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大气垂直分层中容易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某航天器穿越②层时,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夜晚极光灿烂美丽 B.多云、雷雨等天气频发
C.大气对流运动旺盛 D.22~27km形成臭氧层
16.某航天器从②层顶部降落到地面,经历的气温变化是( )
A.逐渐降低 B.先降低,再升高 C.逐渐升高 D.先升高,再降低
【答案】14.A 15.D 16.B
【解析】14.根据所学知识,大气垂直分层中容易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的是对流层,读图可知,①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为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依据所学,②层为平流层,22~27km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该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无云雨现象,极光出现在高层大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②层顶部为平流层顶部,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在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所以从②层顶部降落到地面,气温先降低,再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022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为了冬奥会能够顺利举办,明确全面禁止北京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大气受热环节( )
A.①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B.②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③是近地面大气热源 D.⑤表示大气反射作用
18.与月球相比,地球上多的辐射环节是( )
A.地表吸收 B.大气辐射 C.地表反射 D.太阳辐射
19.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主要影响是( )
A.杂质减少,大气透明度提高 B.减弱太阳辐射,减缓温室效应
C.云量增加,地表温度降低 D.增强地面辐射,减小昼夜温差
【答案】17.D 18.B 19.A
【解析】17.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②表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错误;⑤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D正确。故选D。
18.月球表面缺少大气层,故缺少大气辐射这一环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北京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减少大气中有害气体以及杂质的含量,提高大气透明度,优化大气质量,A正确;爆竹产生大量烟尘,包括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B错误;产生烟尘不一定会增加云量,C错误;烟尘白天起到削弱作用、夜晚起到保温作用,减小了昼夜温差,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大气受热过程中,首先大气直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受热升温;剩余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受热升温。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多作为祈福之用。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右图为孔明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若在图中四地燃放孔明灯,其飞得最远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1.图中②地燃放的孔明灯,近地面处飞行方向最可能是(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答案】20.D 21.A
【解析】20.图中④地等压线分布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风速也最快,孔明灯飞的最远,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根据图中风向标和等压线分布,可判断出②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在北半球近地面,向右偏转,风向仍指向东南,燃放的孔明灯近地面处飞向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风力和风速在等压线图上的表示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风速越快。
坎儿井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水利工程,是一种结构巧妙的自流集水、引水、输水系统。坎儿井位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坎儿井采用暗渠输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全年高温干旱 B.暗渠地下径流蒸发小
C.高山冰雪融水较多 D.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
23.坎儿井输水过程中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A.蒸发、下渗、径流 B.蒸发、径流、植物蒸腾
C.下渗、降水、径流 D.蒸发、降水、下渗、补给
【答案】22.B 23.A
【解析】22.坎儿井所在地区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严寒,A错。区域降水少,水资源相对短缺,夏季高温,地表径流蒸发大,采用暗渠输水,地下径流蒸发量小,可减少水资源损失,B正确。高山冰雪融水量相对有限。同时,如果高山冰雪融水较多,则没有必要采取暗渠输水,C错误。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不是当地采用暗渠输水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B。
23.坎儿井输水对地区的降水影响不大,降水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有关,排除CD。利用坎儿井采取暗渠输水,减少蒸发,同时,增大了地下径流,所以影响了蒸发和径流环节。将部分地表水变为地下水,影响了下渗环节,A正确。坎儿井输水过程中对植物蒸腾影响不大,B错。故选A。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下图为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由图可知( )
A.北半球高纬度海域等温线数值最大
B.相同纬度海域的水温一定相同
C.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的平直
D.大洋西部海域的水温高于东部
25.图示①②③④四处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答案】24.C 25.D
【解析】24.根据图中信息,北半球高纬度海域等温线数值小,A错误;相同纬度海域水温不一定相同,B错误;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C正确;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海域水温高于东部,而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西部海域水温低于东部,D错误,所以选C。
25.海水热量的收入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为1000米以内,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变化较大,1000米以下,水温随深度增加变化不大,④地纬度最低,表层水温最高,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②,再次为③,①地纬度最高,表层水温最低,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潮汐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下图为上海崇明(南堡镇)港口2022年7月18日当天潮汐时刻表,一货船在当天需进港卸货,该船是符合进、出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可观测到两次海水涨落 B.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C.风力是形成潮汐的直接原因 D.地形对潮汐大小无影响
27.该货船前往崇明(南堡镇)港口卸货,最佳进港时间大约是( )
A.5时 B.2时 C.12时 D.17时
【答案】26.A 27.B
【解析】26.一天中可观测到两次海水的涨落,A正确;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B错误;潮汐的形成主要与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C错误;河口处的地形会影响涨潮时的强度大小及淹没范围等,D错误。故选A。
27.该船是符合进、出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故应该在潮水水位较高时进出港口,且因为是进港,选择大潮时进港能够增加助航力度。结合潮汐时刻表可知,2时的水位较高,2时至3时左右潮高升高,利于船舶进港卸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
29.景观③的代表性地貌形态有( )
A.石柱、峰丛 B.孤峰、石芽 C.石钟乳、石柱 D.溶沟、孤峰
【答案】28.B 29.C
【解析】28.①③④为喀斯特地貌,②为流水侵蚀地貌,峰林和漓江风光为地表喀斯特地貌,①④正确,③地下神宫为地下喀斯特地貌,排除ACD,选B。
29.③地下神宫为地下喀斯特地貌,其洞内主要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和石幔,C正确;峰丛、孤峰、石芽、溶沟为地表喀斯特地貌,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表喀斯特地貌:峰丛、峰林、孤峰、石芽、溶沟;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和石幔等。
下图为黄河流域不同区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示地貌( )
A.甲地流水堆积作用最明显 B.乙地常形成较大的聚落
C.都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 D.丁地常发育形成冲积扇
31.关于图示地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河谷剖面多呈槽形 B.乙地河道走向较笔直
C.丙地河床泥沙淤积严重 D.丁地地貌近似三角形
【答案】30.B 31.D
【解析】30.图示地貌由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并非都是侵蚀作用形成,C错误;甲地位于河流上游,河谷剖面多呈“V”形,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A错误;乙地为冲积平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常形成较大的聚落,B正确;丁地为河口地区,常发育形成三角洲,D错误。故选B。
31.图中甲地位于河流上游,河谷剖面多呈“V”形,A错误;乙地地形平坦,在流水作用下,河道多弯曲,B错误;丙地落差较大,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明显,泥沙淤积不严重,C错误;丁地河口常形成的地貌是三角洲,形状近似三角形,D正确。故选D。
【点睛】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堆积地貌分为:河漫滩(平原)、堆积阶地、洪积-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 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
33.与乙地相比,甲地( )
①海拔高②坡度大③海拔低④坡度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2.A 33.B
【解析】32.结合图示等高线形态、数据及分布可以判断,该区域大多在500m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3.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300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200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及其特征,基本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分别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地形。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内,地势较为低平的广阔区域;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区域;丘陵和山地地形都是指地表崎岖,有一定起伏的地形形态,不过丘陵的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间,起伏相对较小;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相对较大。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植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中①~④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
35.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②所在地区气候寒冷,夏季短促
C.③所在地区森林常绿,炎热多雨 D.④所在地区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答案】34.A 35.B
【解析】34.由图可知,①植被有板状根,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②植被有针状叶,为亚寒带针叶林;③植被具有落叶现象,为落叶阔叶林,④植被有茎花现象,为热带雨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5.①④植被为热带雨林,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终年炎热高温多雨;③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②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带雨林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常绿。
下图a、b分别为草原土壤剖面示意图和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关于图示两个土壤剖面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土壤淀积层更厚 B.草原土壤淋溶作用更强
C.森林土壤发育更完整 D.森林土壤腐殖质层更厚
37.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
A.有机质最初来源 B.矿物质成分和质地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和剖面结构
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B.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
C.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D.陡峭的山坡,容易发育深厚的土壤
【答案】36.C 37.B 38.D
【解析】36.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原气候较森林更干旱,降水更少,因此草原土壤淋溶作用弱,淀积层更薄,腐殖质层较厚,森林土壤发育更完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7.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影响土壤的质地,B正确;有机质来源于生物,A错误;发育程度取决于时间因素,C错误;厚度和结构是各个成土因素的共同结果,D错误。故选B。
38.成土母质不是土壤,但为土壤的发育提供矿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A正确,不符合题意;寒冷地区,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B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C正确,不符合题意;陡峭的山坡,因重力作用和流水的侵蚀,一般土层较薄,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生物、气候、地形、成土母质、时间和人类活动。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影响较大,成土母质对土壤中矿物质的影响较大,气候与地形对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影响较大。
下图为2019年世界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分布示意图,甲地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多为尖刺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森林面积占比最高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40.甲地植被叶片多为尖刺状的主要原因是( )
A.抗寒 B.耐盐碱 C.抗旱 D.耐涝渍
【答案】39.B 40.C
【解析】39.读图可知,森林面积占比最高地区主要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植被特征为高大、层次丰富、叶片常绿而宽大,对应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故本题选B。
40.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中纬度地中海沿岸,当地是地中海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叶片多为尖刺状,主要是防止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减少植被水分蒸发,故本题选C。
【点睛】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常年高温多雨,植被在该环境下演化出高大、层次丰富、叶片常绿而宽大、茎花和板状根等特征;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在该环境下演化出叶片小呈尖刺状、根系发达、叶片上有蜡质膜等特征。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不断聚集,造成城市气候呈现出多种“岛效应”,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干岛效应”等。在某些情况下,一座城市往往同时拥有多种“岛效应”。下图为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判断能正确反映出市区到郊区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曲线,并指出此时近地面风向。
(2)说明一座城市既是“雨岛”,又是“干岛”的原因。
(3)为城市缓解“岛效应”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曲线:①。风向:由郊区吹向市区。
(2)当大气环流较弱(城市所在地区无风或微风)时,城市因工业、交通、建筑物超量排放热量,使城市气温异常升高,形成上升气流,热气流在城市上空聚集,再加上城市污染物较多,为雨滴形成提供了凝结核,导致城市降水多,形成“雨岛”;城市降水虽较多,但因城市主体多为钢筋水泥的不透水下垫面,自然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多通过人工铺设的地下管道排出,且城市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城市空气水分含量较低,形成“干岛”。
(3)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或植树种草);增加湿地、水域面积;节能减排,减少人为热的排放;优化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等。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成因、原理、热力环流的应用、城镇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夏季午后,达到一日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此时由于城市钢筋混凝土和郊区土壤植被比热容的差异,城市内升温快、郊区升温慢,温差达到最大,形成热岛效应,对应温差最大的曲线①。此时,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区,近地面风向从郊区吹向市区。
(2)结合所学关于热岛效应的知识,类推出“雨岛”的原因。当大气环流较弱时,城市气流主要受热岛效应控制,城市内因工业、交通、建筑物超量排放热量,使城市气温异常升高,形成上升气流,热气流裹挟水汽在城市上空聚集,再加上城市悬浮的固体颗粒物污染较多,为雨滴形成提供了凝结核,导致城市降水多,形成“雨岛”。结合城市本身蓄水能力差的特点,解释又是“干岛”的原因。城市降水虽较多,但因城市主体多为钢筋水泥,自然植被覆盖率低,降水多通过人工铺设的地下管道排出,涵养水源能力强弱,且城市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城市空气水分含量较低,形成“干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热力环流的成因,为城市缓解“岛效应”最大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减少城市和郊区的热力性质差异。一方面通过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或植树种草),增加湿地、水域面积的方式增加城市的比热容,降低城市增温速度,从而减少和郊区的温差。另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人为热的排放;优化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等方式,减少城市产热。
42.下面图1为某监测站测得的水温垂直分布图,图2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1所测海域最可能位于图2中的位置,说出判断依据。
(2)图2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判断其性质及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3)若图2中①与②位于同纬度,比较两处海水盐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位置。依据:图1海域表层水温10-20℃,①位置表层水温10-20℃。
(2)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3)②盐度更高。理由:②地暖流影响,温度更高,蒸发更大,盐度更高。
【分析】本题考查海水的温度,洋流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盐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注意依据需要根据图示信息获得。根据图1信息可知,该海域表层海水的水温介于10~20℃,结合图2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地方中只有①地的海水水温介于10~20℃,所以图1所侧海域最有可能位于图2中的①地。
(2)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所以在图2中,该处洋流向北流动,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3)①②位于同纬度,结合图2信息可知,②处受暖流影响,水温更高,海水蒸发更为旺盛,所以海水的盐度更高。
43.下图是某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沙尘天气强烈的自然原因。
(2)下列是甲地常见地貌类型景观图,分别写出其地貌名称。
A:____;B:____;C:____。
(3)华北地区的沙尘主要来自西北地区,为减少华北地区沙尘天气,指出西北地区可采取的防治措施。
【答案】(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 风蚀蘑菇
风蚀柱
沙丘
(3)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分析】本题以某地沙尘天气以及地貌景观为材料,涉及沙尘天气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风力地貌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甲处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靠近冬季风发源地,风力强劲,地表疏松,沙源物质多。
(2)甲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地貌广布,A呈蘑菇状为风蚀蘑菇,B呈柱状为风蚀柱,C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
(3)对于西北地区而言,应控制和减少沙源,应采取措施减轻风沙入侵以及减轻土地荒漠化进程。可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源分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减轻植被砍伐,抑制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减少沙源。当地荒漠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所导致的人地矛盾,所以应该控制人口增长。另外,还可以采取一定的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以及工程措施,如建设草方格沙障等,构建防护林体系,减轻风沙侵袭。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