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段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段考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C.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D.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
    【答案】B
    【详解】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差异又导致地面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因此地面冷热不均和太阳辐射差异都不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排除A、D;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推动空气由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从而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B符合题意;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只改变风向,不是风形成的原动力,也不是形成的直接原因,排除C。故选B。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高低纬之间的水分差异
    C.地转偏向力 D.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
    【答案】D
    【详解】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导致了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故选D。
    【点睛】
    3.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季节影响程度不同,推测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影响有(   )
    ①冰川风加强了山风②冰川风加强了谷风③冰川风效应冬季最为显著④冰川风效应夏季最为显著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形成了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冰川风。冰川风与山风风向一致,对山风加强作用明显,①正确,②错误。冬季雪面面积更大,冰川风效应更显著,③正确,④错误。因此组合①③正确,因此排除B、C、D,故选:A。
    【点睛】本道题主要考查区域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其中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果冰川足够大,可全天盛行冰川风,还可扩展到离冰川前端更远的地方。虽然冰川风的风向全日不变,但风速有明显日变化。
    4.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到下题。

    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天气状况的地区差异,意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气候差异的时空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分析图中各地天气状况可以看出,此时我国东北地区出现雨雪天气,华北地区出现沙尘暴,江淮地区天气晴朗,我国的东南沿海则进入雨季,结合我国气候南北差异及时间差异、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可以判断出该日最可能出现在4月。故选B。
    5.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答案】C
    【分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等压线图的判读。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冬季气压最高,夏季气压最低。锋面雨带春季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台风活动夏秋季节影响沿海地区。
    【详解】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中,图①锋面雨带影响南部沿海地区,海洋气压较高,是春季。图②海洋气压最高,陆地气压低,是夏季。图③陆地气压最高,锋面雨带位于海洋上,是冬季。图④沿海有台风活动,陆地气压较高,是秋季。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①②④③,C对。A、B、D错。故选C。
    6.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答案】C
    【分析】本题以大气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背景,涉及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常见天气系统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综合思维。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项错误;乙地位于冷锋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人群活动,B项错误;次日上午,丙地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明显,应添加衣物,C项正确;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利于污染物扩散,雾霾减轻,D项错误。故选C。

    【点睛】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7.从25日开始北京受到一股强冷空气的影响,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下图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要素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从25日开始北京受到一股强冷空气的影响,空气质量有所好转”,说明这次天气系统应是冷锋系统,冷锋过境时风速加大,云量增加,气温持续下降、气压持续升高。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
    8.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图示区域(   )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涉及到风向的判断、等压线的判读、台风的影响、雾形成的条件等。解答时特别注意②地大雾形成的条件和③地强降水的形成的差别。
    【详解】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的产生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9.C    10.D    11.B

    【解析】9.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片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C正确,1时、 7时、 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10.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在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海陆风的形成主要是受下垫面性质影响,故图中高度较低的风向代表海陆风。15时风速最大,代表了海风较明显,为东南风,可推测陆地总体在海洋的西北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11.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13.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答案】12.C    13.A    14.C

    【解析】12.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
    13.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
    14.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A
    【详解】熏烟能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起到保温作用,A正确;熏烟不能增加水汽含量,也无法增强太阳辐射,B错误;茶树受冻主要是因为气温低,熏烟对地面增温幅度有限,无法起到防冻功能,C错误;烟熏对地面温度影响小,熏烟本身产生的热量有限,不可能在降温的背景下导致大气温度增加,D错误。故选A。
    16.相传,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灯上,随着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如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图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和最远的分别是(   )

    A.a地、b地 B.b地、c地 C.a地、c地 D.b地、d地
    【答案】D
    【详解】图中a处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高压气流下沉,孔明灯难以上升,AC错误。c处位于高压脊附近,气流下沉,孔明灯难以上升,且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飞得不远,B错误。图中b地等压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中心,低压盛行上升气流,故在b地会上升得最高;d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在d地会飞得最远,故D正确。故选D。
    17.读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形势示意图,一架飞机从图中b地越过低压槽飞往a地的过程中(   )

    A.气压高低不变 B.风速由小变大 C.天气现象不变 D.西南风转西北风
    【答案】D
    【详解】结合图可知,一架飞机从图中b地越过低压槽飞往a地,飞越低压槽时,气压先变低,后变高,A错。一架飞机从图中b地越过低压槽飞往a地,等压线变得稀疏,风速由大变小,B错。天气在b地时晴朗,经过低压槽时多阴雨天气,后天气又转晴,C错。受地转偏向力影响,b处为为西南风,到a处转变为西北风,D正确。故选D。
    18.如图为“北美2022年4月28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图”,图中虚线为一锋面系统。此时图示区域(   )

    A.此时甲地大风大雨 B.乙地此时高温晴朗
    C.此时①地有暴风雪 D.东部受暖湿气流影响,西部受冷干气流影响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此时甲地受高压中心控制,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天气晴朗,A错误。乙地受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容易产生阴雨天气,B错误。①地位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C错误。图中东部地区以东南风为主,西部地区以西北风为主,东部受来自低纬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西部受来自高纬陆地的冷干气流影响,D正确。故选D。
    19.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如图是2022年3月9日至3月21日某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示意图。当①地位于该热带气旋东侧时,①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D
    【详解】图中纬度向南增加,是南半球;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是顺时针辐合。热带气旋位于①东侧,即①处于热带气旋西侧,吹西南风,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故选:D。
    【点睛】本道题主要考查气旋相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发生偏转,北半球气旋形成逆时针方向的风,南半球气旋形成顺时针方向的风。气旋不同位置的风向不同。
    20.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下题。

    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答案】A
    【详解】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来源,不是直接热源,因为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较少。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因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以后再通过对流、传导等方式向上传递,近地面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所以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a离地面较b离地面远,故选A。
    21.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穿堂风”的原理是,白天门前升温快,屋后升温慢,两者之间形成温差。门前形成热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屋后相对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门前上升的热气流从高空流向屋后,屋后相对的冷气流从敞开的窗、门之间穿堂而过,流向大门前,这样的门前和屋后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叫穿堂风,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起到降温作用。由图可知,A图中门前为水泥地,在太阳照射下升温最快,屋后是树林,由于高大树冠的反射和遮蔽作用下,地面升温最慢,因此两者之间的温差最大,因此形成的“穿堂风”现象最显著,A正确;B图门前和屋后都是草地,升温速度差别不大,两者之间的温差最小,形成的“穿堂风”现象最不明显,B错误;C图门前草地升温速度较慢,屋后虽然是树林,升温慢,但两者之间的温差比A要小,因此不如A明显,C错误;D图门前水泥地升温快,但屋后是草地,相较树林,草地的温度要相对较高,因此门前和屋后的温差也较A小,因此也不如A明显,D错误。故选A。
    22.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1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详解】库区云海,应该是峡谷内水面上空气流上升形成。①、③项表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①项表示山风,谷地气流上升,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①项正确、③项错误;②、④项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②项表示白天的海风,④项表示夜晚的陆风,海面气流上升,故②项错误、④项正确。因此组合①④正确,排除A、B、C,因此选择D。
    【点睛】本道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其中山谷风是由于山坡上和坡前谷中同高度上自由大气间有温差而形成的地方性风。白天与山坡等高的谷地上空气温低于山坡,谷地上空气流下沉,山谷底部气压高,谷底的风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与山坡等高的谷地上空气温高于山坡,谷地近地面空气上升,山坡上气压高,山坡上的风吹向谷底形成山风。
    23.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按对流层温度分布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a>b>c>d>e,再根据等温线的分布,乙为热源,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甲为冷源,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气压值由大到小是甲>乙>丁>丙,所以本题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
    24.“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冷岛效应”强度与干旱区绿洲湖泊面积呈正相关。“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年降水量增多 B.地面风速增强 C.水汽蒸发加快 D.热量交换变缓
    【答案】D
    【详解】“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D正确。气流稳定会使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A、B错误。“冷岛效应”会使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误。故选D。
    25.如表为我国2022年10月30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及该日天气状况。该日北京比海口的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   )
    城市
    纬度
    海拔(m)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北京
    39.8°N
    54
    14
    0
    晴天
    武汉
    29.9°N
    24
    18
    9
    晴天
    海口
    20.0°N
    14
    25
    22
    多云
    拉萨
    29.7°N
    3649
    16
    -2
    晴天

    A.纬度高 B.白昼长 C.大气吸收能力强 D.天气晴朗
    【答案】D
    【详解】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气温日较差越小,所以北京的气温日变化应该比海口小,A错误;10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所以北京的白昼时间比海口短,B错误;大气吸收能力强,会导致气温日较差小,C错误;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北京该日天气晴朗,10月份为秋季,正值秋高气爽,白天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而海口周边为海洋,雨季时间长,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道题主要考查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昼夜温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纬度、高度和海陆位置。通常纬度较高,昼夜温差较大;海拔高度高,昼夜温差大;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昼夜温差较大。
    26.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如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问题。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

    ①吹西风②吹东风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详解】“点倒火”灭火方式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灭火的方式。山火着火位置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四周气流流向着火处。山火和倒火的方向是相反的,山火移动方向是主要前进方向,山火移动受瞬时风向影响大,所以此时为西风,①正确,②错误;从隔离带位置判断,其应该位于山火下风向,所以吹西风,倒火和山火的方向是相反的,虽然此刻为西风,但倒火时向西蔓延,说明此刻西风风力较弱,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  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通风口2大气是从暖棚流向内室还是从内室流向暖棚。
    【答案】(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气温低。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无法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3)通风口2大气从内室流向暖棚。

    【分析】本题以云南香格里拉玻璃暖棚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大气热力作用、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及其运用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故白天太阳辐射强。但因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量的地面辐射传递到宇宙空间,大气升温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气温低。
    (2)据所学可知,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棚内温度升高,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而棚内的地面无法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故体现了温室效应,起到了保温作用。
    (3)通风口2大气从内室流向暖棚。棚内受太阳辐射升温,气流上升,热气流从通风口1由大棚流向内室,内室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冷气流经通风口2从内室流向暖棚。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节能建筑(下图)可通过打开或者关闭风口,引导气流运动,调节宣内气温。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其原理进行研究。

    (1)我国北方寒冬晴朗白天,调节室内气温最合理的风口开关组合为:风口1__________(开/关),风口2__________(开/关),风口3__________(开/关),风口4关。任选两个风口,分别解释其打开或关闭的理由_______。
    (2)在图中用箭头标注气流运动方向,以体现该节能建筑在我国北方寒冬晴朗白天合理调节室内气温的作用。(提示:上一小题中选择关闭的风口不可通过气流。)
    【答案】(1)     关     开     开     冬季阳光透过透光玻璃板使通风井气温升高,气流上升;室内气温低,气流下沉;因此风口1和风口4应关闭,风口2和风口3应打开;通风井的暖空气通过风口2进入室内,室内的冷空气通过风口3进入通风井。
    (2)

    【分析】本题以某节能建筑材料设置问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分析,北方寒冬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较强,通风井和室内受热差异明显。阳光可以透过透光玻璃板射入通风井,使通风井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而室内气温低,气流下沉;风口1和风口4应关闭,防止室外的冷空气进入;风口2和风口3应打开,使通风井的暖空气通过风口2进入室内,室内的冷空气通过风口3进入通风井,通过通风井和室内的热力环流使室内温度升高。
    (2)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得出通风井和室内形成了顺时针风向的热力环流,从而使室内温度升高。如图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分析】本题考查湖水位季节变化、湖陆风等。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紧密结合材料和图示回答。
    【详解】(1)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主要从其枯水期水位增高以及丰水期水位降低两方面入手即可。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冰川融水减少,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等;这些原因都会使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由“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可知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为冬季。原因主要从湖陆之间的温差大小及受冬季风覆盖的影响入手分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且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短夜长,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该处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使得湖陆风不显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且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同时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使得湖陆温度差异更明显,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使陆地气温发生变化。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分析】本题考查锋面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等知识点,结合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难解答。
    【详解】(1)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面,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左侧一般是西北风、右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暖锋面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如下图所示:

    (2)据材料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判断,来自太平洋的气团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东侧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抬升、气温减低、达到露点后,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会形成降水。
    (3)“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