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8章§1 走近数学建模学案
展开§1 走近数学建模
一、实际问题
1.观察实际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水的口感与茶叶类型和水的温度有关.经验表明,某种绿茶用85 ℃的水泡制,再等到茶水温度降至60 ℃时饮用,可以产生最佳口感.那么在25 ℃室温下,刚泡好的茶水大约需要放置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饮用口感?
显然,如果能建立茶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模型,那么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为此,需要收集一些茶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
2.收集数据
我们可以利用秒表、温度计等工具(若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温度传感器等信息技术更好),收集茶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例如,某研究人员每隔1 min测量一次茶水温度,得到表1的一组数据.
表(1)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水温/℃ | 85.00 | 79.19 | 74.75 | 71.19 | 68.19 | 65.10 |
3.分析数据
茶水温度是时间的函数,但没有现成的函数模型.为此,可以先画出散点图,利用图象直观分析这组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我们选择函数类型.
设茶水温度从85 ℃开始,经过x min后的温度为y ℃.根据表(1),画散点图(图(1)).
图(1)
观察散点图的分布状况,并考虑到茶水温度降至室温就不能再降的事实,可选择函数y=kax+25(k∈R,0<a<1,x≥0)来近似地刻画茶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建立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当x=0时,y=85,可得k=60.
为了求出温度的衰减比例a,可从第2 min的温度数据开始,计算每分(y-25)的值与上一分(y-25)值的比值,列出表(2).
表(2)
x | 0 | 1 | 2 | 3 | 4 | 5 |
y-25 | 60.00 | 54.19 | 49.75 | 46.19 | 43.19 | 40.10 |
比值 |
| 0.903 2 | 0.918 1 | 0.928 4 | 0.935 1 | 0.928 5 |
计算各比值的平均值,得
a=(0.903 2+0.918 1+0.928 4+0.935 1+0.928 5)=0.922 7.
我们把这个平均值作为衰减比例,就得到一个函数模型y=60×0.922 7x+25(x≥0).①
5.检验模型
将已知数据代入①式,或画出函数①的图象(图(2)),可以发现,这个函数模型与实际数据基本吻合,这说明它能较好地反映茶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图(2)
6.求解问题
将y=60代入y=60×0.922 7x+25,得
60×0.922 7x+25=60.
解得x=log0.922 7.
由信息技术得x≈6.699 7.
所以,泡制一杯最佳口感茶水所需时间大约是7 min.
上述过程可以概括为:
二、数学建模活动的选题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过程开展一次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可以继续研究不同室温下泡制一杯最佳口感茶水所需的时间,也可以从下列选题中选择一个:
1.应在炒菜之前多长时间将冰箱里的肉拿出来解冻?
2.根据某一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判断该同学是否超重.
3.用微波炉或电磁炉烧一壶开水,找到最省电的功率设定方法.
4.估计阅读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老师协商后确定一个课题进行研究.
三、数学建模活动的要求
1.组建合作团队
数学建模活动需要团队协作.首先,在班级中组成3~5人的研究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其中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要确定一个课题负责人,使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拟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案、规划研究步骤、编制研究手册,然后在班里进行一次开题报告.
2.开展研究活动
根据开题报告所规划的研究步骤,通过背景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学建模、获得结论等过程,完成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3.撰写研究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4.交流展示
(1)对同一个课题,先由3~4个小组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都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小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形成大组的研究报告.选定代表,制作向全班汇报的演示文稿.
(2)与老师一起进行全班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在各组代表作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辩论、评价,总结成果,分享体会,分析不足.开展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完成本次数学建模活动.
四、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的参考形式
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________年________班 完成时间:
1.课题名称 |
|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
|
3.选题的意义 | |
4.研究计划(包括对选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 | |
5.研究过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过程,以及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及解决方案等) | |
6.研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