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4 登泰山记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4 登泰山记,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泰山之阳①( ),汶水西流;其阴②( ),济水东流。阳谷③( )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④(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第2段)余以①(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②( )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③( ),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④( ),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⑤( )以入,道⑥( )少半⑦(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⑧( )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⑨( )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⑩( )雪,明烛⑪(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⑫( )雾若带然。(第3段)戊申晦①( )五鼓②(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③( )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④( )日上正赤如丹⑤(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⑥( )得日或否绛⑦( )皓⑧( )驳⑨( )色而皆若偻⑩( )(第4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 )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第5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①(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②(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第6段)桐城姚鼐记。答案 (1)断句略。(2)(第1段)①阳:山的南面 ②阴:山的北面 ③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④当:在(第2段)①以:在 ②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③限:界限④磴:石阶 ⑤循:沿着,顺着 ⑥道:作动词,走路 ⑦少半:不到一半 ⑧崖限: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⑨几:几乎 ⑩负:背 ⑪烛:照 ⑫居:停留(第3段)①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②五鼓:五更 ③极天:天边 ④采:同“彩”,色彩 ⑤丹:朱砂 ⑥或:有的 ⑦绛:大红 ⑧皓:白 ⑨驳:杂 ⑩偻:脊背弯曲的样子(第4段)漫:模糊(第5段)①圜:同“圆”,圆形 ②罅:裂缝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须臾成五采 ②多平方,少圜 答案 ①同“彩”,色彩 ②同“圆”,圆形2.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①至于泰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②多平方,少圜 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③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不稳固,不坚定 答案 ①到达 ②平的和方形的 ③晃动3.一词多义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限①越长城之限 ②崖限当道者 ③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六国论》) (2)稍①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②夫妻心稍慰(《促织》) (3)或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③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④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答案 (1)①名词,界限 ②名词,门槛 ③名词,限度(2)①副词,逐渐 ②副词,略微,稍微(3)①有的 ②或许 ③有时 ④有人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汶水西流 ②济水东流 ③崖限当道者 ④明烛天南 ⑤道少半,越中岭 答案 ①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名词作状语,向东 ③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④名词作动词,照 ⑤名词作动词,走路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②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③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④余所不至也 ⑤此东海也 ⑥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②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③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④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⑤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⑥判断句 标志词:皆6.文化常识(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泰山:又名________,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阳:山之________为阳,河之________为阳。阴:山之________为阴,河之________为阴。(2)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知府:也称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职名,州府最高________长官。(3)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的____________。五鼓: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之间,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关键时间点,谓之“________”,又称五鼓。(4)桐城派,亦称“桐城________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________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答案 (1)岱宗(或岱山、岱岳、东岳、泰岳) 南 北 北南 (2)太守 行政 (3)最后一天 五更 (4)古文 散文三、典句翻译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得分点:以、乘、历、限、至于,句意通顺)2.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不到一半,越过中岭,又顺着西谷走,就到了山顶。(得分点:循、道、少半、复、巅,句意通顺)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登上山顶以后,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市,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得分点:既、负、烛、居,句意通顺)四、名句默写1.《登泰山记》中所叙登山时节为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反映当时气候恶劣,登山艰难。2.《登泰山记》中,最能表明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泰山记》中,生动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2.自京师乘风雪 苍山负雪 大风扬积雪击面 3.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游灵岩记姚 鼐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②,帷张而军行。岩尻③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④”云。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有删改)注 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诡,怪异。趣,同“趋”,急速地奔驰。③岩尻(kāo):山岩的末端。④政和:北宋徽宗年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其高,当岩之十九 度:量,计算B.名之曰“甘露之泉” 名:命名C.溯以东 溯:逆流而上D.书以告子颍 书:写信答案 A解析 度:估计。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B.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C.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D.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答案 B解析 “复溯”修饰“朗公谷东南”,“缘”修饰“泰山东麓”,中间不能断开;本题前后两句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故选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游了泰山之后,接着游灵岩。灵岩是座巨大的石山,周围像用石叠起的城墉,只有南边缺了,灵岩寺就在南边的柏树林中。B.树林中积满了白雪,初升的太阳照在上面,好像透明的一样,积雪的寒光反射在寺庙的墙壁上,墙壁都好像在晃动了。C.灵岩寺左右有很多竖立的石块,上面有很多古人的刻字,有的被人墁入壁中,有的却被人“取石为砌”,作者就看到砌上有“政和”的字样。言下有惋惜之意。D.作者此次游灵岩,留下两个遗憾,一个是好友朱子颍因为公事繁忙未能一同前去;二是更加幽邃的琨瑞山,没有来得及看。作者在文章后半部分明确表达了这种意思。答案 D解析 作者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遗憾之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南边却有重重山峰遮蔽着它,条条溪流环绕着它。(2)当初我和朱子颍相约来灵岩游览,恰好子颍有公事,他就让泰安人聂剑光来陪我。5.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交代了灵岩的具体位置、游览者情况,并告诉了子颍游览路线及写作时间、地点、人物。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也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参考译文泰山以北大山很多,而灵岩最有名。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像石砌的城墙,高千余丈,周围环抱着的群山像个玉环,却缺失了它的南面。南边却有重重山峰遮蔽着它,条条溪流环绕着它。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遮蔽了高岩,塞满了山谷,灵岩寺就在柏树林中。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动。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估计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姿态非常奇异,又像军队移动,搭起了行军的帐篷。山崖脚下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泉”。寺里的和尚拿出碗勺,让我们尝尝甘露泉的水。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石块砌成,上面有字,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当初我和朱子颍相约来灵岩游览,恰好子颍有公事,他就让泰安人聂剑光来陪我。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朗,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然而至于琨瑞山,岩谷更加幽深,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颍。子颍以后来游,可沿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谷东南行,到达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2 师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名句默写,高考中的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1 劝学,共9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 课文4 陈情表,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高考中的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