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3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
高2022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化学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柴草及化石燃料转化成能源时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 在多能源结构时期,氢能、生物质能等的核心仍然是化学反应
C. 核能、太阳能等的利用取决于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开发
D. 过去和现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化学,将来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需要化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A.柴草及化石燃料转化成能源时,均要燃烧,燃烧为放热反应,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正确;
B.氢能是由电解水制得;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也是化学反应,故B正确;
C.核能、太阳能的利用需要提出能发生核变化的金属,需要制备晶体硅等,故C正确;
D.过去和现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化学,将来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需要化学,即人教版《必修2》P36,“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化学,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故D错误;
答案为D。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l-的结构示意图: B.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 Cl-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不选;
B.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是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故B不选;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故C不选;
D. 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l,故D选。
故选D。
【点睛】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都能表示出分子的空间结构,但球棍模型中有短线连接各个原子,还有注意的是不管是球棍模型还是比例模型,代表各原子的球的相对大小要符合实际情况。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除了要写出共用电子对外,还要表示出没有共用的电子。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为ΔH = -890.3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 + 2O2(g) = CO2(g) + 2H2O(g) ΔH = -890.3 kJ/mol
B. 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
C. 已知H+(aq) + OH-(aq) = H2O(l) ΔH=-57.3 kJ/mol,则稀H2SO4溶液和稀Ba(OH)2溶液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 kJ/mol
D. 25 ℃、101 KPa下,1 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 = H2O(l) ΔH =-285.8 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表示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必须呈液态,而 CH4(g) + 2O2(g) = CO2(g) + 2H2O(g) ΔH = -890.3 kJ/mol中,水呈气态,A不正确;
B.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实际参加反应的N2小于0.5mol,所以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B不正确;
C.稀H2SO4溶液和稀Ba(OH)2溶液反应,不仅存在反应H+(aq) + OH-(aq) = H2O(l) ΔH=-57.3 kJ/mol,还存在反应Ba2++=BaSO4↓,此反应也要放出热量,则稀H2SO4溶液和稀Ba(OH)2溶液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 kJ/mol,C不正确;
D.1 g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则1mol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142.9 kJ×2=285.8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 = H2O(l) ΔH =-285.8 kJ/mol,D正确;
故选D。
4.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正反应速率判断,生成NH3的速率最快的是
A. v(H2)=0.2 mol·L-1·min-1 B. v(N2)=0.2 mol·L-1·min-1
C. v(NH3)=0.3 mol·L-1·min-1 D. v(H2)=0.005 mol·L-1·s-1
【答案】B
【解析】
【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速率越快,注意单位要一致。
【详解】A.0.067;
B.v(N2)=0.2 ;
C.=0.15;
D.v(H2)=0.005 =0.3 ,=0.1 ;
故答案为:B。
5. 足量的Zn粉与50mL0.1mol/L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为了减慢此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中的
①加Na2SO4溶液 ②改用50mL0.1mol/L的稀醋酸 ③冰水浴 ④改用50mL0.1mol/L的硝酸 ⑤加NaHCO3固体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Na2SO4与Zn不反应,加入Na2SO4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硫酸,c(H+)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但n(H+)不变,则反应速率减慢但不影响H2的质量,①符合题意;
②改用50mL0.1mol/L的稀醋酸,由于醋酸为一元酸而硫酸为二元酸,所以最终参加反应的H+的物质的量减小,不仅反应速率慢,而且生成的H2质量少,②不符合题意;
③冰水浴,降低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减慢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H2的质量,③符合题意;
④硝酸与Zn反应不产生H2,④不符合题意;
⑤NaHCO3与Zn不反应,不能产生H2,⑤不符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6. 把4mol A和2.5mol 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2B(s) C(g)+D(g),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1·min-1 B. 平衡时,C的浓度为0.25mol·L-1
C. 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D. 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原来的7/8
【答案】C
【解析】
【分析】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 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则生成n(D)=2L×5min×0.05mol/(L·min)=0.5mol,列出三段式:。
【详解】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0.05mol·L-1·min-1=0.15mol·L-1·min-1,A正确;
B.平衡时,C的浓度为=0.25mol·L-1,B正确;
C.B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C错误;
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原来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在恒容容器中,压强之比=物质的量之比。
7. 下列有关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B. 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
C. 选用适当的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碰撞频率增加,故反应速率增大
D. 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数,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A不正确;
B.温度升高,分子碰撞频率增加,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都提高,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
C.选用适当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从而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
D.H+和OH-的反应速率非常大,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则表明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D正确;
故选A。
8. 下列有关图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 I:H2 的燃烧热为 245 kJ/mol
B. 图 II:b 可能为使用催化剂的曲线,活化能降低
C. 图 II:向容器中充入 1 mol N2、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 92.2 kJ
D. 图 III:HgO(s) = Hg(l) + 1/2O2(g) △H = - 90.7 kJ/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烧热是指在250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的热量,图I是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的反应热,250C下水蒸气没有液态水稳定,图I无法确定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的反应热,所以图I无法确定H2的燃烧热,A项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图II b可能是使用催化剂的曲线,B项正确;
C.图II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H2(g)+N2(g)2NH3(g);△H = - 92.2 kJ/mol,它表示1molN2和3molH2完全转化为2molNH3时放出92.2kJ热量。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向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时,1molN2和3molH2并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92.2kJ,C项错误;
D.图III中反应物HgO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Hg和O2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H >0,图III的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gO(s) = Hg(l) + 1/2O2(g);△H =+ 90.7 kJ/mol,D项错误;答案选B。
9.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图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B. 图乙:比较 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C. 图丙:验证 CuCl2对 H2O2 分解有催化作用
D. 图丁:验证 2NO2(g)N2O4 (g) △H0
D.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车排气管中使用催化剂,可改变产生尾气的反应方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低温下自发,则,,A正确;
B.、的反应,在温度低时,反应能自发进行,B错误;
C.该反应,若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C错误;
D.催化剂不能影响化学平衡,D错误;
故选A。
17.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T/°C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A. 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H2O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C,此时测得CO为0.4 moL,则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
B.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CO2(g)+H2(g)
D. 若平衡浓度符合5c(CO2)·c(H2)=3c(CO)·c(H2O),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C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列三段式, ,,830°C,K=1.00,所以,则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由表格信息可知升高温度,K减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
C.由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 CO2(g)+H2(g),C正确;
D.平衡浓度符合5c(CO2)·c(H2)=3c(CO)·c(H2O),求得,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C,D正确;
故答案选B。
18. 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2 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 mol CH4和1.2 mol 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温度
时间/min(n/mol)
0
10
20
40
50
①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A. 组别1中,0-20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25mol·L-1·min-1
B. 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T2
C. 40min时,表格中T2对应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 0~1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中0~20min内,v(CH4)=(0.5mol-0.25mol)/(2L×20min)=0.00625 mol•L-1•min-1,NO2的降解速率为v(NO2)=2v(CH4)=0.0125mol•L-1•min-1,故A错误;
B.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实验数据可知0~20min内,实验①中CH4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25mol,实验②中CH4的变化量0.32mol,则实验②温度高,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T2,故B错误;
C.T1、4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因T2温度较高,平衡时用时更少,所以表格中40min时T2对应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0~10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C。
【点睛】依据影响化学反应因素解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越快,据此判断各个选项。
19. 在一可变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 B(g)xC(g),达到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 0.5 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再次达平衡时,测得 A 的浓度为 0.2 mol/L。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x = 3 B. 物质 C 的体积分数减小
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物质 B 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 2 倍的瞬间,各组分浓度将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即A的浓度为0.25mol/L,根据题意再次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为0.2mol/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的雨水通常称为酸雨,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