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真题合集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ml⋅L−1⋅min−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
1.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品质的白瓷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
B. 瓷器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因此陶瓷属于金属材料
C. 氮化硅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D. “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颜色的变化
2.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断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 加热分别盛有氯化铵和碘的两支试管,试管底部固体均减少,说明二者均发生升华
C. Fe与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3.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和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 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D. Fe 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4. 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Ⅰ水果电池
图Ⅱ干电池
图Ⅲ铅蓄电池
图Ⅳ氢氧燃料电池
A. 图Ⅰ所示电池中,电子从锌片流出
B. 图Ⅱ所示干电池中石墨作负极
C. 图Ⅲ所示电池为二次电池
D. 图Ⅳ所示电池中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5. 在25℃,101kPa下,1mol的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4mol的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红磷转化为五氧化二磷是吸热反应
B.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
C.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白磷比红磷稳定
D. 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稳定
6. 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气体发生可逆反应,其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2min,A的化学反应速率v(A)=0.2mol⋅L−1⋅min−1
B. 2min时,图象发生改变的原因只可能是增大压强
C. 增加气体D的浓度,A的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D. 其他条件不变,3min时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7. 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
①升高温度 ②使用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 ⑤增大压强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是一种强碱,A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E小16,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和F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盐 B. D→E的反应可用于检验D
C. C一般用排空气法收集 D. 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B的沸点最低
9. 表中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选项
气体
a
b
c
A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98%的浓H2SO4
B
SO2
70%的浓H2SO4
Na2SO3固体
98%的浓H2SO4
C
NO
稀HNO3
铜屑
H2O
D
NO2
浓HNO3
铜屑
NaOH溶液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 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 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11. 如图所示是氨催化氧化制备硝酸的实验装置,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的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B. 圆底烧瓶中的气体一定为无色
C. 加热后,通过三氯化二铬的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D. 三氯化二铬起氧化剂的作用
12. 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粗盐精制的实验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第①步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粗盐溶解
B. 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蒸发皿
C. 在第②③④⑥步通过加入化学试剂除杂,试剂②可能是Na2CO3溶液
D. 除去Mg2+的主要离子反应为:Mg2++2OH−=Mg(OH)2↓
13. 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X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C. Y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I−−2e−=I3−
D.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基本不变
14. 探究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温度
℃
催化剂用量g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KMnO4溶液褪色平均时间(min)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1
25
0.5
4
0.1
8
0.2
12.7
2
80
0.5
4
0.1
8
0.2
a
3
25
0.5
4
0.01
8
0.2
6.7
4
25
0
4
0.01
8
0.2
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12.7,b>6.7
B. 用KMn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3)>v(实验1)
C. 用H2C2O4表示该反应速率,v(实验1)约为6.6×10−3mol⋅L−1⋅min−1
D. 可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CO2所消耗的时间来判断反应速率快慢
15. 把2.5molA和2.5molB混合盛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s反应达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同时生成1mol D,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50%
B. x=4
C. 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5
D. 5s内B的反应速率v(B)=0.05mol/(L⋅s)
16. A、B、C、D、E五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略去),且物质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______,D _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 ______(填试剂名称)来检验C的存在,利用的是C的 ______性。
(3)E的浓溶液在常温下为黏稠的油状液体。
①将E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E的浓溶液可作干燥剂,下列物质可用E的浓溶液干燥的是 ______(填字母)。
a.氨气
b.氢气
c.二氧化硫
d.氧气
e.氯化氢
③用蘸有E的浓溶液的玻璃棒在木板上写字,片刻后字迹变黑。说明E的浓溶液具有 ______性。
17. 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10CO2↑+8H2O+K2SO4【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褪色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H2C2O4溶液
H2O
0.1mol/LKMnO4溶液
3mol/LH2SO4溶液
1
3.0
13.0
2.0
2.0
8.0
2
2.0
14.0
2.0
2.0
10.4
3
1.0
V1
V2
2.0
12.8
请回答:(1)请完成上述实验设计表:V1=______,V2=______。
(2)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反应速率为v(KMnO4)=______。
(4)该小组同学依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室温下溶液褪色至无色所需时间
0.6mol/LH2C2O4溶液
H2O
0.1mol/LKMnO4溶液
3mol/LH2SO4溶液
少量 ______
4
3.0mL
13.0mL
2.0mL
2.0mL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18. 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填“正”或“负”)极。铜片上的现象为______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外电路中电子由______极(填“正”或“负”,下同)向______极移动。
19. 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溶液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的离子是 ______,铜单质 ______ (填“一定”或“可能”)存在.
(2)若FeCl3和CuCl2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的单质 ______,Fe2+______,(填“一定”或“可能”)存在.
20. 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mol⋅L−1)为原料制取Cl2.在此实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 ______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 ______。(选填序号)
(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3)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少量水拌匀,再加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上述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 ______(填序号)
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脱水性
④强氧化性
(5)向80mL浓硫酸中加入5.6g铜,加热一段时间后至不再反应为止,实验测得反应中共有1.12L(标准状况下)SO2气体生成,反应中转移电子 ______mol,该反应中浓硫酸体现了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用途,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对硅酸盐用途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
A.瓷器的原料主要是黏土烧结而成,瓷器中含有多种硅酸盐和二氧化硅,是混合物,故A错误;
B.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高温结构材料,可用于制造陶瓷发动机的受热面,故C错误;
D.不同的金属氧化物颜色可能不同,在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颜色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体现其漂白性,而Cl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其氧化性,故A错误;
B.氯化铵加热分解,而碘升华,分别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故B错误;
C.Fe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盐、NO和水,不属于置换反应,而Fe与稀硫酸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错误;
D.HCl、NH3均极易溶于水,则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但是氯化氢和氨气又会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所以不能用来制取氨气,故A错误;
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故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故C正确;
D.铁和硝酸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A、可以用加热NH4Cl分解生成气体到试管口处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铵,而NH4HCO3受热分解得到氨气的同时混有二氧化碳气体;
B、SO32−在酸性溶液中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
C.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D.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气化氮和水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氨气的制法、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置换反应类型,综合性强,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图Ⅰ是铜锌水果电池,锌做负极,电子从锌片流出,故A正确;
B.锌锰干电池,石墨做正极,锌筒做负极,故B错误;
C.铅蓄电池放电时电池反应为:,可以反复充放电属于二次电池,故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图片显示氢离子在移动,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故D正确;
故选:B。
A.图Ⅰ是铜锌水果电池,锌做负极;
B.锌锰干电池,石墨做正极;
C.根据判断;
D.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氧气发生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A.燃烧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由红磷转化为五氧化二磷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图中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则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A.由图可知,P的燃烧为放热反应;
B.图中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
C.能量越低越稳定;
D.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且能量低的物质更稳定。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燃烧反应中能量变化、能量与稳定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中能量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A.2min内,v(A)=2.4mol−2.1mol2L2min=0.075mol/(L⋅min),故A错误;
B.在2min后反应速率加快,可能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故B错误;
C.A、B、C、D都是气体,增大D的浓度后,开始时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不变,之后A、B、D的反应速率都加快,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3min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达到平衡状态,若其他条件不变,则3min时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v=△nV△t计算出2min内的v(A);
B.增大压强和升高温度都能够增大反应速率;
C.增大D的浓度,其它气体的反应速率都会加快.
D.3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则体系的压强不再变化。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知识,明确化学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考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注意催化剂的使用,为易错点,难度不大。
【解答】
①升高温度,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反应加快,故①正确;
②如使用正催化剂,可降低了反应需要能量,反应速率加快,但负催化剂减小反应速率,故②错误;
③增大了反应物浓度,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④正确;
⑤增大压强,必须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速率才能加快,故⑤错误;
正确的有①③④;
故选:C。
8.【答案】B
【解析】解:A.B为氨气,F为硝酸,化合反应生成硝酸铵,故A错误;
B.D→E的反应现象是:生成红棕色气体,可用于检验D,故B正确;
C.C是氮气,密度与空气差不多,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因氨气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B的沸点较高,故D错误;
故选:B。
由正盐A与强碱X反应可得氢化物,可知氢化物B为氨气,则A为氯化铵等铵盐,X为强碱,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E小16,Y为氧气,C为氮气,D为NO,E为NO2,Z是无色液体,Z是水,F为硝酸,G为硝酸盐。
本题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考查学生的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正确推断元素化合物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解:A.浓硫酸能和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A错误;
B.Na2SO3与70%浓H2SO4反应生成SO2,SO2中所含的H2O杂质用98%浓H2SO4除去,收集装置合理,故B正确;
C.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不能用图示装置收集NO,应利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NO2被NaOH溶液吸收,收集不到NO2,故D错误;
故选:B。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液体与固体(或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制备装置,且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再进一步考虑题中要注意气体的净化是否合理。
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备、净化和收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从实验要求考虑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0.【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意A既可以和强酸反应,又可以和强碱反应,且是一种正盐,符合条件的物质物质只能是硫化铵,硫化铵和强碱反应生成氨气,则B是氨气,C是氮气,D是NO,E是NO2,F是硝酸;硫化铵和强酸反应生成H2S,H2S和氯气反应生成S,即C是单质S,则D是二氧化硫,E是三氧化硫,F是硫酸,
A、当A是硫化铵时,硫化铵→强酸硫化氢→氯气硫单质→氧气二氧化硫→氧气三氧化硫→水硫酸,故A正确;
B、当A是硫化铵时,硫化铵→强碱氨气→氯气氮气→氧气一氧化氮→氧气二氧化氮→水硝酸,故B正确;
C、硫化氢或氨气和氯气发生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当X是强酸时,B只能为硫化氢,则C为硫,是固体,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本题考查考查S和N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的有关判断,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注重基础和能力的双向考查,该题的突破点是有关的反应条件以及能和强碱反应生成气体.本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解:由实验装置可知,氨气被碱石灰干燥后,在大试管中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圆底烧瓶中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A.硝酸遇石蕊变红,则烧杯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错误;
B.圆底烧瓶中的气体可能为红棕色,故B错误;
C.加热后,通过三氯化二铬的催化作用生成无色NO,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气体NO2,故C正确;
D.氨气与氧气在三氯化二铬的催化作用反应生成NO和水,故D错误;
故选:C。
由实验装置可知,氨气被碱石灰干燥后,在大试管中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圆底烧瓶中NO被氧化生成红棕色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硝酸的制备实验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解:A.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故A正确;
B.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蒸发皿等,故B正确;
C.BaCl2的加入一定要在Na2CO3之前,否则过量的Ba2+无法除去,试剂②不可能是Na2CO3溶液,故C错误;
D.向粗盐中加NaOH除去MgCl2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故D正确;
故选:C。
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除MgCl2用NaOH溶液,除CaCl2用Na2CO3溶液,除Na2SO4用BaCl2溶液,但BaCl2的加入一定要在Na2CO3之前,试剂的顺序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过滤分离出沉淀,再向滤液中加HCl溶液除去过量的Na2CO3、NaOH,最后对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即得精盐,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粗盐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C
【解析】解:A.电池工作时,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故A正确;
B.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X为原电池的负极,故B正确;
C.镀铂导电玻璃上,I3−得电子被还原为I−,Y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I3−+2e−=3I−,故C错误;
D.由电池中发生的反应可知,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I−,后又被氧化为I3−,I3−和I−相互转化,反应的实质是光敏有机物在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基本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由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电极X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Ru2+−2e−=2Ru3+,Y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3I−,电解质溶液中发生2Ru3++3I−=2Ru2++I3−。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本原理的应用能力。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定量实验验证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解答】
A.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KMnO4溶液褪色的平均时间缩短,所以a<12.7min;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KMnO4溶液褪色的平均时间缩短,所以b>6.7min,故A正确;
B.实验3用的KMnO4溶液浓度低,反应速率慢,v(实验3)
2KMnO4 ∼5H2C2O4,
2 5
4×0.1×10−3mol0.001mol
即消耗草酸的物质的量是0.001mol,用草酸表示的反应速率v=ΔcΔt=0.001mol0.012L12.7min≈6.6×10−3mol⋅L−1⋅min−1,故C正确;
D.比较收集相同体积CO2所消耗的时间长短,可判断反应速率快慢,故D正确。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三段式法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三段式解题法,求出混合气体各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
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 0.2mol⋅L−1⋅s−1×5s×2L=2mol,
0.5x=2,x=4,
A、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1.5mol2.5mol×100%=60%,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x=4,故B正确;
C、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1+2+2+1):(2.5+2.5)=6:5,故C正确;
D、v(B)=0.5mol2L5s=0.05mol/(L⋅s),故D正确;
故选:A。
16.【答案】H2SSO3 品红溶液 漂白 减小 bcde 脱水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B为H2S,D为SO3,
故答案为:H2S;SO3;
(2)C为SO2,具有漂白性,是品红溶液褪色,实验室中常用品红溶液来检验SO2的存在,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漂白;
(3)①将H2SO4浓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质量会增大,质量分数会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②H2SO4浓溶液表现吸水性时,可作干燥剂,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浓硫酸还原强氧化性,能氧化硫化氢,浓硫酸不与二氧化硫、氢气、氯化氢、氧气反应,可以干燥它们,
故答案为:bcde;
③用蘸有浓H2SO4溶液的玻璃棒在木板上写字,字迹一会儿就变黑,说明浓H2SO4溶液具有脱水性,
故答案为:脱水。
A、B、C、D、E五种物质,且物质A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单质,能与氢气反应生成B,又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而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B与氧气反应也生成C,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为S,C为SO2,B为H2S,D为SO3,E为H2SO4。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硫元素单质化合物性质,题目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7.【答案】15.02.0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0.00125mol/(L⋅min)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MnSO4固体 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小于8.0min
【解析】解:(1)由1和2可知溶液总体积为20.0mL,并且3次实验中KMnO4溶液浓度相同,则表中V2=2.0mL,V1=20.0mL−2.0mL−2.0mL−1.0mL=15.0mL,
故答案为:15.0;2.0;
(2)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H2C2O4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3)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0.003L=0.0018mo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1mol⋅L−1×0.002L=0.0002mol,草酸和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18mol:0.0002mol=9:1>5:2,则草酸过量,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KMnO4的浓度变化△c(KMnO4)为0.1mol/L×2.0×10−3L20.0×10−3L=0.01mol/L,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c△t=0.01mol/L8.0min=0.00125mol/(L⋅min),
故答案为:0.00125mol/(L⋅min);
(4)①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后速率增大的比较快,说明生成物中的MnSO4(或Mn2+)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与实验1作对比实验,则加入的硫酸锰的量不同,其它条件必须相同,所以加入的少量固体为MnSO4,
故答案为:MnSO4固体;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则反应速率加快,溶液褪色的时间小于8.0min,从而说明Mn2+是催化剂,
故答案为: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或所用时间小于8.0min。
(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只有H2C2O4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反应物的浓度必须相同,由实验1、2可知,KMnO4溶液浓度相同,溶液的总体积为20.0mL;
(2)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H2C2O4的浓度,根据H2C2O4溶液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解答;
(3)由表中实验1数据可知,H2C2O4过量,则KMnO4反应完全,KMnO4的浓度变化△c(KMnO4)为0.1mol/L×2.0×10−3L20.0×10−3L=0.01mol/L,根据v=△c△t计算v(KMnO4);
(4)①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速率增大的比较快,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解答;
②根据①的结论设计实验验证;
③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反应速率越大,溶液褪色时间越短。
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速率的影响因素、速率计算、控制变量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数据中变量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放热 AC 正 有气泡产生 2H++2e−=H2↑负 正
【解析】解:(1)从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2)A.改铁片为铁粉,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不能继续发生反应,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故选AC,
故答案为:AC;
(3)铜、铁、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铜电极上有氢气生成,所以看到的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故答案为:正;有气泡产生;2H++2e−=H2↑;负;正。
(1)图中反应物能力大于生成物能量;
(2)根据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分析,升温、增大压强、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但注意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
(3)铜、铁、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铁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分析、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判断、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和电流方向相反,注意压强影响速率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影响的,若反应物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Fe3+、Cu2+ 一定 Fe、Cu 一定
【解析】解:(1)铁均能被铁离子、铜离子氧化,2Fe3++Fe=3Fe2+、Fe+Cu2+=Fe2++Cu,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的离子是Fe3+、Cu2+,铁的还原性大于铜,Fe3+先氧化Fe后氧化Cu,铁有剩余说明铜没有被氧化,
故答案为:Fe3+、Cu2+;一定;
(2)铁离子能氧化Fe、Cu,FeCl3有剩余则不可能存在Fe、Cu,铜离子能氧化Fe,CuCl2有剩余则不可能存在Fe,因此若FeCl3和CuCl2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的单质是Fe、Cu;铁离子无论和Fe反应还是和Cu反应均生成Fe2+,因此一定含有Fe2+,
故答案为:Fe、Cu;一定.
(1)铁能与铁离子、铜离子反应,铁的还原性大于铜,Fe3+先氧化Fe后氧化Cu,铁有剩余说明铜没有被氧化;
(2)铁离子能氧化铁、铜,铁离子剩余则无铁和铜,铁离子无论和铁反应还是与铜反应均有Fe2+生成.
本题考查了Fe3+、Cu2+的氧化性和Fe、Cu还原性大小的比较,根据题干假设,可以确定单质和离子是否存在,难度不大.
20.【答案】防止倒吸 ① Cl2+SO2+2H2O=4H++2Cl−+SO42− C+2H2SO4(浓)−△CO2↑+2SO2↑+2H2O②③④ 0.1强氧化性和酸性
【解析】解:(1)SO2易与水反应,且溶解度较大会发生倒吸,则F的作用可以防倒吸,装置B为制取氯气的装置,由固液反应且加热的原理可以知道应选择①,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①;
(2)D中是二氧化硫和氯气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其产物为硫酸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2Cl−+SO42−,
故答案为:Cl2+SO2+2H2O=4H++2Cl−+SO42−;
(3)生成的碳和浓硫酸混合在受热的条件下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4)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稀释而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而变黑,生成的黑色物质是C,碳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浓硫酸强氧化性,因此体现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故②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5)向80mL浓硫酸中加入5.6g铜,加热一段时间后至不再反应为止,实验测得反应中共有1.12L(标准状况下)SO2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生成了1.12L二氧化硫气体即1.12L22.4L/mol=0.05mol,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05mol=0.1mol,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化合价降低,体现强氧化性,有硫酸铜生成,体现酸性,
故答案为:0.1;强氧化性和酸性。
(1)气体容易与水反应,且溶解度较大会发生倒吸;根据反应原理来选择反应装置;
(2)D中是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根据反应产物写出离子方程式;
(3)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
(4)依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强氧化性、脱水性解答;
(5)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依据产生气体物质的量结合方程式计算转移电子数目,依据反应中浓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其表现的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氯气和SO2的制备和性质,涉及浓硫酸的性质与理解应用,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2×1023, 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ml/L稀盐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2月份)(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2mlCu与含0, 在Na+浓度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