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下)联考化学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下)联考化学试卷(3月份)
1. 下列有关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CCl4的电子式:
C. 溴化铵的电子式: D.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原子: 53131I
2. 配制250mL0.1mol/LNaCl溶液,下列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氢的质量为1 g B. 1 mol氮的质量为 28g/mol
C. 1 mol C的质量为12g/mol D. 1 mol O的质量为16 g
4.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H3COOH B. SO2 C. (NH4)2CO3 D. Cl2
5. 常温下能用铁罐或铝罐贮存的是( )
A. 浓H2SO4 B. 浓HCl C. 稀H2SO4 D. 稀HNO3
6. 下列关于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
B. 不慎渗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C.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
D. 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7. 如图为水果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锌片作负极,质量逐渐减少 B. 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
C. 铜电极逐渐溶解 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8.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加热钠生成淡黄色固体:2Na+O2−△Na2O2
B. 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3Fe+4H2O(g)−高温Fe3O4+4H2
C. 大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OH−=HCO3−
D. 实验室制备氨气:NH4Cl−△HCl↑+NH3↑
9. 已知:a、b、c三物质间有如下转化关系a→b→c→a,物质间转化均只需要一步反应便能完成,则a、b、c不可能是( )
A. a:Fe b:FeCl3 c:FeCl2
B. a:AlCl3 b:Al(OH)3 c:Al2O3
C. a:N2 b:NH3 c:NO2
D. a:SO2 b:SO3 c:H2SO4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
B.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C. 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2Fe3++3Cu=2Fe+3Cu2+
D. 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11. 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42−、CO32−
B.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42−、NO3−
C. 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4+、SO42−、Cl−
D. 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CO32−、NO3−
12. 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中,还原产物是( )
A. CuSO4 B. H2SO4 C. H2O D. SO2
13.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32克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NA
B. 常温常压下,22.4L乙醇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 1 mol Na变为Na+时得到的电子数目为NA
D. 1mol/LNaCl溶液中含有Na+个数为NA
1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 黏土和石灰石是制取水泥的原料
C. 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 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15. 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的是( )
A. Cu B. Mg C. Fe D. Al
16. 短周期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获得的电子数目和它的内层电子数目相等,X与Z同主族,Z是所在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R与Z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Y、W
B. X、Y分别与Z形成的多种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 Y、R分别与X形成的化合物沸点依次升高
D. 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发生反应
17. 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 温室效应 B. 酸雨 C. 臭氧空洞 D. 光化学烟雾
18.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 作
现 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只表现脱水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
产生气泡
Cl的非金属性比C强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Br、HI、HCl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B. RbOH、KOH、NaOH的碱性依次增强
C. K+、Na+、Li+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D. HIO4、HBrO4、HClO4的酸性依次增强
20. 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 NaOH B. Na2O C. H2O D. CaCl2
21. 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B.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
C. 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
D. 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
22. 铁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时,各种还原产物的相对含量与硝酸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少量铁粉与足量9.75mol⋅L−1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B. 常温时,相同规格的铜片和铁片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浓硝酸中,铜片的反应更剧烈
C. 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高价态的N元素成分越多
D. 当硝酸浓度为12.2mol⋅L−1时,主要的还原产物是NO和NO2,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3. 氮、硫、氯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根据它们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生产中常用到的氮肥是铵盐,检验某化肥中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______(填标号);
A.加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______(填标号);
①(NH4)2CO3
②Al(OH)3
③NaHCO3
(3)许多氯的化合物是重要的杀菌消毒剂,其中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其中有效成分为 ______。
24. 钠、铝和铁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重要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______(填“Na2O”或“Na2O2”)
(2)Al2O3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生成盐和水,则Al2O3是一种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
(3)Fe(OH)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请写出Fe(OH)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5. 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为黄色晶体;B、C、D均为化合物;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B是 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化合物D是 ______;
(2)B→C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3)向D的稀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要想检验D与Cu反应的氧化产物,应将反应剩余的液体倒入水中稀释,搅拌并观察颜色。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26. 如图是现行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②表示的元素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①②⑤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列为:______(填元素符号);
(3)③④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为:③______④(填“<”或“>”);
(4)③与②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______;
(5)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 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
27. 实验室有一瓶淡黄色粉末,标签已脱落。某学习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淡黄色粉末成分可能是?
猜想一:硫黄
猜想二:过氧化钠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
②…;
③打开分液漏斗,滴加水;
④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气管的尖嘴处。
【实验现象】试管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小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试管内最终得到无色溶液。
【结论与分析】
(1)实验步骤②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填标号)。
A.先加入试剂,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试剂
(2)根据上述现象分析,猜想 ______正确。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填化学式)。
(4)小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是 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6)试管内最终得到无色溶液加入酚酞会 ______(填“变红”或“变蓝”)。
28. 能源是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重要因素。目前人类已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电能是和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能源,原电池是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______(填标号);
A.
B.
C.
D.
(2)电池负极的现象是 ______;
(3)请写出该电池正极反应方程式 ______;
(4)该反应的电子流向为:______电极流向 ______电极(请填写电极名称);
(5)将正极材料替换成下列物质,该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变的是 ______(填标号)。
A.Fe
B.Al
C.石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氟离子的核内有9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
B.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C、Cl原子间共用1对电子,氯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四氯化碳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溴离子是阴离子,其电子式应表示出最外层电子,括上中括号,并标出所带负电荷,则溴化铵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质子数为53,则为53号元素I元素,中子数为78,则该I原子的质量数为53+78=131,所以符号为 53131I,故D正确;
故选:D。
A.氟离子的核内有9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
B.Cl原子外围含有3对孤电子,不能省略;
C.溴离子是阴离子,其电子式应表示出最外层电子,括上中括号,并标出所带负电荷;
D.原子符号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涉及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核数符号等知识点,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
2.【答案】B
【解析】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到的一起依次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不到的仪器为漏斗,
故选: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据此选择需要的仪器。
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题目难度不大,熟悉溶液的配制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3.【答案】D
【解析】解:A.1mol氢指代不明,无法计算其质量,故A错误;
B.1 mol氮,没有指明是氮气分子还是原子,且质量的单位为g,故B错误;
C.1 mol C的质量为:12g/mol×1mol=12g,故C错误;
D.1molO的质量为:16g/mol×1mol=16g,故D正确;
故选:D。
A.没有指明是氢气还是H原子;
B.质量的单位为g,且1 mol氮指代不明;
C.质量的单位为g;
D.根据m=nM计算。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的正确使用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4.【答案】B
【解析】解:A.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有自由移动的乙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所以是电解质,故A错误;
B.SO2常温下为气体,只有SO2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导电,SO2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能够导电,但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SO2自身电离,SO2是化合物,所以SO2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NH4)2CO3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导电,是电解质,故C错误;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氯气是非金属单质,所以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非电解质是相对于电解质而言的一个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也就是说,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自身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电解质概念的辨析,关键注意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自身都不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A
【解析】解:A、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则可用铁罐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故A正确;
B、常温下,金属铁、铝会和浓盐酸之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铁罐或铝罐贮存,故B错误;
C、常温下,金属铁、铝会和稀硫酸之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铁罐或铝罐贮存,故C错误;
D、常温下,金属铁、铝会和稀HNO3之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铁罐或铝罐贮存,故D错误;
故选A.
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则可用铁罐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其他能和铁、铝在常温下反应的物质均不能用铁罐或铝罐贮存.
本题考查铁、铝的化学性质,明确铁、铝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钝化原理是生成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和生活中危险的处理,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解答】
A、钠能和水剧烈反应爆炸,故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沾水的物质来灭,故A错误;
B、酒精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故酒精着火用水扑灭只会增大着火面积,故B错误;
C、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会往低处扩散,人应往高处逃,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有强腐蚀性,且酸碱中和放热,故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冲洗,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解:A、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知,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质量减少,故A正确;
B、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B错误;
C、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知,Zn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上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极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的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故A正确;
B.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故B正确;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故C正确;
D.铵盐与碱共热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故D错误;
故选:D。
A.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的过氧化钠;
B.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C.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D.铵盐与碱共热制备氨气.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生成物是什么,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A.Fe→Cl2FeCl3→FeFeCl2→ZnFe,可实现反应的转化,故A正确;
B.AlCl3→弱碱Al(OH)3→高温Al2O3→HClAlCl3,可实现反应的转化,故B正确;
C.氨气被氧化生成NO,不能直接生成二氧化氮,故C错误;
D.SO2→O2SO3→H2OH2SO4→CuSO2,可实现反应的转化,故D正确。
故选:C。
A.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可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被还原可生成铁;
B.氯化铝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铝;
C.氨气被氧化生成NO;
D.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被还原可生成二氧化硫.
本题考查了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题干转化关系及限制条件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A错误;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C错误;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故D正确;
故选:D。
A.原子个数、电荷不守恒;
B.一水合氨为弱碱,应保留化学式;
C.二者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D.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等。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知识,掌握离子之间的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隐含的条件,题目不难。
【解答】
A.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与氢氧根离子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B错误;
C.B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显酸性,氢离子与CO32−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解:在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则氧化剂是H2SO4,还原剂是Cu,氧化产物是CuSO4,还原产物是SO2,
故选:D。
在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高考常见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3.【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32g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个数为2NA个,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乙醇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钠变为钠离子失电子,故1mol钠变为钠离子失去1mol即NA个电子,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A。
A、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
B、常温常压下,乙醇为液体;
C、钠变为钠离子失电子;
D、溶液体积不明确.
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应注意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
14.【答案】D
【解析】解:A.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故A正确;
B.黏土和石灰石是制取水泥的原料,叙述正确,故B正确;
C.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阻燃性,可用于木材防火剂,故C正确;
D.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光性,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故D错误;
故选:D。
A.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烧制水泥的原料为黏土和石灰石;
C.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阻燃性;
D.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光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否具有对应关系,侧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5.【答案】D
【解析】解:A、铜与盐酸、强碱溶液不不反应,故A不符合;
B、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与强碱不反应,故B不符合;
C、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与强碱不反应,故C不符合;
D、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与强碱生成偏铝酸盐与氢气,故D符合。
故选:D。
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判断.Al既能与盐酸又能与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
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铝的特殊性,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注意概念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16.【答案】D
【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Na、W为Al、R为S元素。
A.Y为O、Z为Na,对应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A错误;
B.X与Z形成的NaH只含有离子键,Y与Z形成的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C.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比硫化氢高,故C错误;
D.W为Al、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既可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则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Y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获得的电子数目和它的内层电子数目相等,为O元素,X与Z同主族,Z是所在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Z为Na,X为H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应为Al元素,R与Z形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可知R为S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原子结构、元素位置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B
【解析】解:A.CO2的排放引起温室效应,故A不选;
B.SO2的排放引起酸雨,故B选;
C.含氟化合物的排放(如氟利昂)可导致臭氧空洞,故C不选;
D.氮的氧化物排放可引起光化学烟雾,故D不选;
故选:B。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与雨水反应生成酸,酸性增强,导致酸雨发生,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三废处理及环境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问题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环境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非金属性比较、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然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固体变黑膨胀,与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有关,故A错误;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B错误;
C.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可知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故C正确;
D.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无气泡产生,然后继续滴加才会产生气泡,且HCl不是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通过HCl和碳酸的酸性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D错误。
19.【答案】D
【解析】解:A.非金属性I
B.金属性Rb>K>Na,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碱性按照RbOH、KOH、NaOH的顺序依次减弱,故
C.金属性K>Na>Li,则对应离子的氧化性按照K+、Na+、Li+的顺序依次增强,故C错误;
D.非金属性I
故选D.
A.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B.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碱性越强;
C.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对于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2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二者区别即可解答,注意氯化钙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为易错点。
【解答】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碱金属族元素、碱土金属元素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据此分析解答。
A.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
B.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
C.水分子中H−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
D.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A。
21.【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A.铵盐和碱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
D.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A
【解析】解:A.少量铁粉与足量9.75mol⋅L−1溶液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则n(NOx)=2.24L22.4L/mol=0.1mol,即被还原的硝酸为0.1mo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A错误;
B.常温时,相同规格的铜片和铁片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浓硝酸中,铜片的反应更剧烈,铁片要发生钝化,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硝酸的浓度越大,其还原产物中氮的价态越高,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当硝酸浓度为12.2mol⋅L−1时,主要的还原产物是NO和NO2,且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A。
A.参加反应的硝酸包括被还原的和起着酸性作用的两部分;
B.常温时,浓硝酸能够使铁片发生钝化;
C.硝酸越浓,其还原产物中氮的价态越高;
D.当硝酸浓度为12.2mol⋅L−1时,主要的还原产物是NO和NO2,且二者物相等。
本题主要考查硝酸的性质,具体涉及到氧化性、酸性,还原产物与浓度的关系,浓硝酸能够使铁、铝钝化等,同时考查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等,属于基本知识,基础题型,难度中等。
23.【答案】B ①②③ Ca(ClO)2
【解析】解:(1)A.直接加热铵盐晶体虽然也可分解产生氨气,但同时会生成其他气体,混合气体及水蒸气在到达试管口之前即又冷却化合成为原铵盐晶体附着在试管壁上,故无法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A错误;
B.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将白色固体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故B正确;
C.加强碱溶液后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因为强碱溶液呈碱性,不能确定是否有铵根离子,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2)①(NH4)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二氧化硫和水,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水合氨,故①正确,
②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水,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水,与酸碱都反应,故②正确;
③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与酸碱都反应,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和Ca(ClO)2,其中有效成分为:Ca(ClO)2,
故答案为:Ca(ClO)2。
(1)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铵盐和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由原子守恒来判断为铵盐;
(2)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主要有:①两性物质:Al2O3、Al(OH)3、氨基酸、蛋白质等;②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CO3、KHS、KHSO3、NaH2PO4等;③弱酸的铵盐及其酸式盐:(NH4)2S、NH4HS、(NH4)2CO3、NH4HCO3、CH3COONH4等;④某些具有两性的金属:Al等,据此分析;
(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物质特征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Na2O2两性 Fe(OH)3+3HCl=FeCl3+3H2O
【解析】解:(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观察到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故答案为:Na2O2;
(2)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Al2O3与酸、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属于两性氧化物,故答案为:两性;
(3)Fe(OH)3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为:Fe(OH)3+3HCl=FeCl3+3H2O,故答案为:Fe(OH)3+3HCl=FeCl3+3H2O.
(1)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2)凡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凡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铁、水.
本题考查了钠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分类、氢氧化铁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两性氧化物的定义应用.
25.【答案】SO2 H2SO4 化合 Ba2++SO42−=BaSO4↓正确
【解析】解:(1)化合物B是SO2,化合物D是H2SO4,
故答案为:SO2;H2SO4;
(2)B→C化学反应是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
(3)向D的稀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是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故答案为:Ba2++SO42−=BaSO4↓;
(4)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稀释时放热,要想检验浓硫酸与Cu反应的氧化产物,应将反应剩余的液体倒入水中稀释,搅拌并观察颜色。该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A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为黄色晶体,判断A为单质S;B、C、D均为化合物;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推断为SO2;则依据转化关系分析可知B和氧气催化剂作用反应生成C为SO3,D为H2SO4。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主要是无机物质转化关系的推断方法和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26.【答案】OP>N>O>1:2 共价键
【解析】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O、③为Na、④为Al、⑤为P、⑥为Cl;
(1)②处于第二周期第VIA族,其元素符号为O,
故答案为:O;
(2)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P>N>O,
故答案为:P>N>O;
(3)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③>④,
故答案为:>;
(4)③与②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为Na2O、Na2O2,二者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故答案为:1:2;
(5)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故答案为:共价键。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N、②为O、③为Na、④为Al、⑤为P、⑥为Cl;
(1)②处于第二周期第VIA族;
(2)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3)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
(4)③与②两种元素所形成化合物为Na2O、Na2O2;
(5)④和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应用,熟记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7.【答案】B 二 O2 放热 2Na2O2+2H2O=4NaOH+O2↑变红
【解析】解:(1)实验步骤②进行的操作是B;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试剂,如果先加入试剂,后检查装置气密性,会浪费药品,选B,
故答案为:B;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上述现象分析,猜想二正确,
故答案为:二;
(3)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O2,
故答案为:O2;
(4)小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气体受热膨胀,
故答案为:放热;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6)试管内最终得到无色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加入酚酞会变红,
故答案为:变红。
(1)实验进行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试剂;
(2)由实验现象可知,该淡黄色固体为过氧化钠;
(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氢氧化钠溶液遇到酚酞变红。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探究实验,题目涉及对试剂的分析评价、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评价、物质检验实验方案设计、化学方程式书写等,关键是理解原理明确各装置作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8.【答案】C 锌片溶解 2H++2e−=H2↑锌 铜 AC
【解析】解:(1)A.植物油不是电解质,锌和植物油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两个电极的活泼性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Zn能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满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C正确;
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Zn能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满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金属锌是负极,发生反应:Zn−2e−=Zn2+,锌片溶解,
故答案为:锌片溶解;
(3)电池的正极是金属铜,该电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H++2e−=H2↑,
故答案为:2H++2e−=H2↑;
(4)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金属锌流向金属铜,
故答案为:锌;铜;
(5)Zn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材料是金属锌,正极材料只要是活泼性比Zn弱的金属都可以,如金属铁、非金属石墨等,
故答案为:AC。
(1)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该题;
(2)Zn能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活泼金属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3)电池的正极上是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4)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5)Zn与稀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负极材料是金属锌,正极是活泼性比Zn弱的金属都可以。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是答题的关键。注意这几个条件一般必须同时满足才能形成原电池,缺一不可,题目难度不大。
202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大联考化学试卷(4月)(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大联考化学试卷(4月)(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反应A+B→C分两步进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