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感受经典)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1008/140151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国建筑(感受经典)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1008/140151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国建筑(感受经典)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1008/140151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外国雕塑艺术教案 教案 12 次下载
- 中国雕塑艺术 教案 教案 13 次下载
- 外国建筑艺术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外国工艺美术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中国工艺美术教案 教案 12 次下载
中国建筑(感受经典)教案
展开
教 案
课程名称:《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讲授课题:中国建筑艺术
课题名称 | 中国建筑艺术 | 专业名称 |
| 课程名称 |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 ||
授课班级 |
| 课时 |
| 授课教师 |
| ||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第四章建筑中第一节中国建筑艺术。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经典作品的鉴赏。通过鉴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产生、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风格和意境等审美维度鉴赏建筑作品,设1~2课时。 中国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物和构筑物为载体,结合园林提供人们使用的艺术空间,不同的地域受自然环境、气候、建筑材料、审美意识的限制形成不同的民居建筑风格。伴随着历史进程逐渐成熟,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传统建筑,单体建筑构造和外观上明显的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群体建筑以院落为主,园林艺术取“道法自然”的理念模仿和营造天然意境。建筑审美层次分为功能美、形式美、意境美三个层面,从建筑形式可以看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人文精神。为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建筑史上的典型建筑样式和重要的代表作品,掌握建筑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征,提升同学们对建筑作品的艺术感知和审美判断的核心素养,本次课将中国建筑艺术不同时期和地区典型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梳理,选择经典建筑作品作为案例,让同学可以在直观地感受作品典型风格和审美表现的同时加深对经典作品的印象,并通过实践体验加强同学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让同学了解建筑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认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 ||||||
教学目标 | 艺术感知、审美判断: 1.了解中国建筑艺术产生的渊源和发展脉络。 2.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各建筑构件,一般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个部分。了解苏州园林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文意境。 3.通过学习辨识悬山顶、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重檐庑殿顶(歇山顶)等不同的屋顶形式。 4.借助建筑外形能了解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 | 创意表达: 通过比较观察和实践探究感知、分辨建筑作品的功能、技术、形式和风格;运用环保材料,能通过制作模型的手段模仿制作建筑构件、建筑外观。构想并设计自己家乡的建筑。
| 文化理解: 1.能够细心深入地观看和欣赏建筑作品; 2.理解在建筑艺术的表现和鉴赏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兴趣,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 ||||
教学重点 | 建筑艺术的鉴赏方法,感知中国建筑的灵动之美、和谐之美。 | ||||||
教学难点 | 对建筑作品中功能、形式、意境三个不同审美层次的理解,并能判断不同的屋顶形式。 | ||||||
教学策略与手段 | 1.将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和建筑特征的基本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成课件,在课前发布给同学,让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对建筑的历史脉络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对经典作品形成感性认知,初步理解不同时期建筑作品风格类型的共性和个性。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感悟身边的建筑作品理解建筑与生活的关系、与物质技术的关系、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2.充分运用比较法,在探究功能美、形式美、意境美的过程中理解建筑作品的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从而掌握鉴赏建筑作品的方法。 3.设计艺术实践任务,通过组装斗拱、梁架等模型构件加深同学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材料、构造等形式美特征的理解,培养运用建造思维进行创意表达的思维和能力。 | ||||||
教学方法 |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探究法。 | ||||||
课程标准 |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 | ||||||
选用教材 |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
教学流程 |
| ||||||
教学 环境 |
(1)教室布置示意:
(2)设备:交互智能平板一台、斗拱和梁架模型每组一套。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自主探究
| 建筑鉴赏基础知识学习。 | 1.教师在艺术课程学习平台上传中国建筑艺术课前学习课件,内容为中国建筑艺术发展脉络和典型建筑作品的特征辨析。 2.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件内容,初步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建筑特征,完成建筑基础知识的测试题目。 | 1.感知不同时期、地域建筑风格特征,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典型作品。 2.完成一组中国建筑艺术基本知识测试练习,并根据答案提示进行反思纠错。
|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对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和记忆,对典型建筑的特征形成感性认知,初步理解建筑作品风格类型与材料、结构的关系。扩充了学生作品鉴赏的数量和范围,为课上深入学习建筑艺术的鉴赏方法做好准备。 |
环节一 测试导入 | 进行屋顶形式辨识测试。 | 进行一组屋顶形式辨识测试,对课前学生答错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分析。 | 跟随老师引导,完成屋顶辨识测试。 | 检测巩固学生对六种典型屋顶形态特征的理解和辨识能力。 |
环节二 明晰概念 | 建筑艺术的含义和审美特征。 | 1.结合问答讲解建筑的概念和建筑艺术的含义。 2.讲解建筑的审美特征:功能美、结构美、材料美、风格美、意境美。 | 1.回应老师的问题,了解建筑的概念和书法建筑的含义。 2.用心观察作品,思考并回应老师的问题。 | 1.明确建筑的概念和建筑艺术的含义。 2.让学生了解鉴赏建筑作品要从哪几个要素着眼。 |
环节三 功能之美 | 解释“美”字,“羊”“大”为美体现的功能美内核。感知、辨析不同类型的建筑,通过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实现审美需求。 | 1.展示巢居、穴居建筑示意图和“河南陕县庙底沟文化木骨泥墙房屋”“西安半坡仰韶文化木骨泥墙房屋”“河姆渡干阑式建筑”三张原始社会建筑复原图,让学生了解建筑产生的内因是满足人们遮风避雨、阻止野兽的侵袭和生存生活生产的需求。 2.播放微视频,让同学了解原始人的居住状况。 3.提问如果我们漂流到一个荒岛要怎么解决生存的问题。
| 1.观察老师展示的建筑作品,根据老师的提问思考为什么这一时期建筑会呈现这种形式。 2.根据要求完成“荒岛求生小屋”建造方案设想。 3.根据老师的提示理解原始建筑的功能分区、材料选用和构造方式。 4.聆听老师讲解,理解建筑艺术功能美的内涵。 5.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 1.让学生理解建筑的功能美是建筑艺术审美鉴赏的基础和出发点,如果离开使用功能,建筑将没有存在的价值,也就没有建筑艺术。 2.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物质功用是文化艺术的基础。 3.让学生感知并理解建筑艺术中“羊”“大”为美的审美观。
|
环节四 形式(结构、材料)之美 | 感知、辨析秦汉以来建筑艺术的结构之美和材料之美。 | 1.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建筑形式背后的材料和结构。将材料、结构、形式、风格进行一体化介绍。 2.举例砖瓦的发明制作与人类使用控制火、土、水等自然物质产生的审美体验。 3.指导学生组装斗拱、梁架等模型构件。 | 1.观察老师展示的建筑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建筑作品的外观形式与结构材料之间的关系。 2.通过砖瓦发明制作的案例思考木材的加工和组合方式,理解建筑艺术就是创造的艺术。 3.学生完成斗拱、梁架等模型构件的组装。
|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征,理解建筑材料和构造与建筑形式有密切的联系。 |
环节五 意境之美 | 感知、辨析不同建筑作品产生的意境之美。 | 在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建筑艺术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对“艺圃”“福建土楼”“大理白族民居”“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展示和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灵动、庄重、和谐、自然等意境之美。 | 观察老师展示的书法作品,根据老师的引导思考、讨论建筑作品的意境之美。
| 让学生感知宫廷建筑、礼仪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现代建筑所传达出的不同的意境之美。 |
环节六 感受经典 | 探究五种不同类型景观建筑经典作品的设计表现方法。 | 展示北京故宫、拙政园、颐和园、苏州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图像,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建筑风格、审美意境和作品时代背景,从建筑物布局、结构形式、色彩等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
| 1.仔细观察作品图像,聆听老师的介绍,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审美意境。 2.从布局、结构形式、材料、色彩等方面观察、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 | 1.让学生感知经典景观建筑的艺术魅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景观建筑的鉴赏方法观察、分析作品艺术表现,提升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判断能力。
|
环节七 总结提升
| 总结中国建筑精美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 | 1.让学生分享本次课关于中国建筑鉴赏与实践学习的感受。 2.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特征进行比较、总结。
| 分享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 1.引发学生对本次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巩固学习成效。 2.概括本次课的知识要点,增强同学对中国建筑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
创意实践 | 布置作业:结合故宫建筑物屋檐的装饰物的功能与寓意,并让学生选择两个神兽造型进行绘制。 | 布置任务,分析故宫太和殿屋顶角上的十个装饰神兽,并选择两个神兽造型进行绘制。
| 根据任务要求完成设计绘制的任务。
| 1.增强学生对建筑屋檐结构形式的感知与理解。 2.让学生发现古代皇家建筑局部形式的不同,增加对建筑设计的兴趣。 |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
请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活动安排进行评价设计,参考《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
|
教学反思 |
1.立足学生实际需求,找准教学起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书法教学可采用鉴赏评价、讨论交流、书写实践、作业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书法学习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