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集合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含答案),共18页。
集合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知识点精讲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某些指定对象的部分或全体构成一个集合.构成集合的元素除了常见的数、点等数学对象外,还可以是其他对象.2.集合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判断出它是否为该集合中的元素.(2)互异性: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即相同元素在同一个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3)无序性:集合与其组成元素的顺序无关.如.3.集合的常用表示法集合的常用表示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韦恩图、数轴)和区间法.4.常用数集的表示R一实数集 Q一有理数集 Z一整数集 N一自然数集或一正整数集 C一复数集二、集合间的关系1.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属于(记作)和不属于(记作)两种.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如果对任意,则集合是集合的子集,记为或,显然.规定:.(2)相等关系.对于两个集合与,如果,同时,那么集合与相等,记作.(3)真子集关系.对于两个集合与,若,且存在,但,则集合是集合的真子集,记作或.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运算,如表所示.表交集并集补集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且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交集,记作,即.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或属于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并集,记作,即.3.补集已知全集,集合,由中所有不属于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相对于全集的补集,记作,即.四、集合运算中常用的结论1.集合中的逻辑关系(1)交集的运算性质.,, ,,.(2)并集的运算性质.,, ,,.(3)补集的运算性质.,, ,.补充性质:.(4)结合律与分配律.结合律: .分配律: .(5)反演律(德摩根定律). .即“交的补补的并”,“并的补补的交”.2.由个元素组成的集合的子集个数的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3.容斥原理.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题型1 集合的基本概念思路提示:利用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例1.1 设,集合,则( )A. B. C. D.解析:由题意知,又,故,得,则集合,可得,故选C。变式1 (2012新课标理1)已知集合,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 B. C. D.变式2 (2013山东理2)已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 B. C. D.变式3 若集合,则 , .题型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思路提示(1)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用两种方法:一是逻辑分析法,即先化筒集合,再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这体现了合情推理的思维方法.(2)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利用数轴和韦恩图辅助分析.一、集合关系中的判断问题例1.2 若,则,,之间的关系为( ).A. B. C. D.解析:解法一:集合中元素,故集合,而集合中元素,故.解法二:列举,.因此,故选C.评注:解法一是数学中“求同比异”的思想,值得学习;解法二是列举法,易于入手,也是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变式1 设集合,,则A. B. C. D.例1.3 设.(1)若,试判断集合与集合的关系;(2)若,求实数组成的集合.分析:(1)先求集合,再由求集合,确定与的关系.(2)解方程,建立的关系式求,从而确定集合.解析:(1)由得或,所以.若,得,即,所以,故.(2)因为,又.①当时,则方程无解,则;②当时,则,由,得,所以或,即或故集合.评注:(1)研究集合的子集问题时应首先想到空集,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含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解的确定:当时,方程有唯一实数解;当时,方程有无数多个解,可为为任意实数;当且时,方程无解.变式1 已知集合,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二、已知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1.4 (2012大纲全国理2)已知集合,则( )A.或 B.或 C.或 D.或解析:由,得,故或且,所以或.故选B.变式1 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2 已知集合,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3 已知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三、集合关系中的子集个数问题例1.5 已知集合,则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分析:本题应首先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再求其子集的个数.解析:集合,共8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例1.6 已知集合,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为( )A. B. C. D.解析:由且,得集合是集合与集合的任一子集的并集,即求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故选D.变式1 已知集合满足,求集合的个数.题型3 集合的运算思路分析凡是遇到集合的运算(并、交、补)问题,应注意对集合元素属性的理解,数轴和韦恩图是集合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数形结合是解集合运算问题的常用思想.一、集合元素属性的理解例1.7 已知集合,则( )A. B. C. D.分析:在进行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判断、是数集还是点集,是数集要化简集合,是点集要解方程组.在本题中,集合代表元素是因变量,故是函数的值域(数集);集合的代表元素是自变量,故是函数的定义域(数集).解析:,,即,所以,故选C.评注:几量遇到集合的运算(交、并、补)问题,应注意对集合元素属性的识别,如集合是函数的值域,是数集,求出值域可以使之简化;集合是点集,表示函数图像上所有点的集合.再如集合,可以理解为单位圆上点的纵坐标的取值集合,表示的是数集;表示的是曲线,即抛的线上所有点构成的集合,它表示的是点集,故有.另如,则有,而易错为.变式1 集合,则( ).A. B. C. D.变式2 已知集合,则集合 .变式3 设全集,集合,那么( )A. B. C. D.变式4 已知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二、数轴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例1.8 设集合,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分析:借助数轴表示集合和集合,根据集合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解析:因为,集合,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1-1所示.因为,所以,可得.故选A.变式1 已知集合,集合,且,则 , .变式2 已知全集,集合,那么集合( ). A. B. C. D.变式3 已知集合,则集合( ).A. B. C. D.三、韦恩图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例1.9 设为全集,,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与的差集,则( ).A. B. C. D.分析:本题可利用题中所给定义表示从集合中去掉属于集合的元素解题.解析:①当时,根据题意利用韦恩图解题,如图1-2所示,.②当时,.综上,.故选B.评注:凡是遇到抽象的集合运算题尝试利用韦恩图求解.本题也可用举例法求解,比如,根据定义得出所求集合为空集.故选B.变式1 设全集,,则( ).A. B. C. D.变式2 某班级共有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8人喜爱足球,两项都不喜爱的有8人,则喜爱篮球但不喜爱足球的有 人.例1.10 如图1-3所示,是全集,是它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对利用韦恩图表述集合关系的理解.解析:图1-3中的阴影部分为与的公共部分,即中去掉属于的那部分元素后剩余元素组成的集合,即,故选B.对于韦恩图表述的集合应做如下理解:阴影部分涉及到谁就交谁,涉及不到谁就交其补集.如图1-4所示分别表示:(a);(b);(c) 或.变式1 已知为集合的非空子集,且不相等,若,则( )A. B. C. D.四、以集合为载体的创新题例1.11 设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如果且,那么称是的一个孤立元,给定,由的3个元素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 个.解析:由孤立元的定义,若不是的孤立元,应满足或,即集合中元素连续,故满足的3个元素构成的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分别为、、、、和,共6个.评注:由的3元素组成的集合中,含有一个孤立元的集合有30个,含有3个孤立元的集合有20个.变式1 设是整数集的非空子集,如果,有,则称关于数的乘法是封闭的,若是的两个不相交的非空子集,,且,有,,有,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A.中至少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 B.中至多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C.中有且只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 D.中每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变式2 已知集合,其中,由中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其中是有序数对,集合和中的元素个数分别为和.若对于任意的,总有,则称集合具有性质.(1)检验集合与是否具有性质,并对具有性质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和;(2)对任何具有性质的集合,证明:.变式3 (2012江苏23)变式3设集合,记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集合的个数.①; ②若,则; ③若,则.(1)求;(2)求的解析式(用表示). 最有效训练题:1.设集合,则等于( )A. B. C. D.2.若,则( )A. B. C. D.3.设全集.集合,,那么如图1-5所示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B. C. D.4.已知全集,集合,并且,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5.设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6.设全集,,那么的充要条件是( )A.且 B.且 C.且 D.且7.设集合,则实数 .8.已知集合满足条件:当时,总有(且).已知,则集合中所有元素的积等于 .9.已知集合满足,且.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1.已知集合,若对任意的,求证:.12.已知集合,对于中的一个子集,若存在不大于的正整数数,使得对中的任意一对元素,都有,则称具有性质.(1)当时,试判断集合和是否具有性质?请说明理由.(2)若集合具有性质,那么集合是否一定具有性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例1.1变式1解析:利用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求解,注意元素的特性。因为所以即,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10.故选D例1.1变式2解析:逐个列举可得,时,时,时,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集合B中元素为-2,-1,0,1,2,共5个,故选C例1.1变式3解析:依题意得,故即,因此若则故因此x=y=1与题意不符;若则显然与题意不符,故,此时满足题意。例1.2变式1解析 集合M中的元素,分子为奇数;集合N中的元素,分子为整数,则M N,故选B.例1.3变式1解析 由,得,若则 (1)当B=,即时,解得 (2)当B时,如图1-9所示,由,得,得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评注:由,勿忘B=(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例1.4变式1解析 由,如图1-10所示得,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评注 端点值的判断通常是初学者的难题,我们可用假设法帮助判断,即假设参数取端点后,与已知吻合,假设成立;若与已知不吻合,则假设不成立。例1.4变式2解析 如图1-11所示,A为,B为,要使,只需,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例1.4变式3解析 由,得,则,故选C.例1.6变式1解析 由知,集合M是集合的任一非空子集与集合的并集,所以集合M的个数为28-1=255评注求有限集的子集个数问题,有以下结论:结论1 :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真子集个数为2n-1,非空子集个数为2n-1,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n-2 )结论2设,则有,①满足的集合A的个数是②满足的集合A的个数是-1③满足的集合A的个数是-1④满足的集合A的个数是-2例1.7变式1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解析 先化简再求交集,由已知得,故,故选B评注:本题若忽视集合P中元素的属性,易误将集合P等同于集合例1.7变式2解析 ,利用零点分段法解绝对值不等式。当时,;当时,,恒成立;当时,,综上所述,又因为,由基本不等式得,当时取,所以,故例1.7变式3解析 解法一:M表示直线y=x+1上除去点(2,3)的部分,表示点(2,3)和除去直线y=x+1的部分,表示直线y=x+1上的点集,所以表示的点集中仅有点(2,3),即(2,3)。解法二 :,故选B例1.7变式4分析本题的几何背景是:抛物线与线段有公共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解析 解法一 :问题等价于方程组在[0,2]上有解,即在[0,2]上有解,令,则由知,抛物线过点(0,1),所以抛物线在[0,2]上与x轴有交点等价于 ①或 ②由①得,由②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为解法二:同解法一,问题等价于方程在[0,2]上有解,故可以转化为函数值域问题。等价转化为,当时,方程不成立;当时,方程转化为;当时,函数,即当时原方程有解,由,即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为.例1.8变式1解析 先求出集合A,再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求解。 因为,当时,不符合题意,所以,即,又,所以.例1.8变式2解析 ,故选D例1.8变式3解析 解法一:,所以,得.解法二:. 故选D例1.9变式1解析 由可得集合N中不含元素2,4,由排除法可知选项B正确,故选B.例1.9变式2分析 本题中的集合关系比较抽象,可以考虑使用韦恩图求解。解析作出韦恩图,如图1-12所示,设所求为人,则喜爱篮球又喜爱足球的有15-人,喜爱足球不喜爱篮球的有人,故有.例1.10变式1解析 如图1-13所示,因为,所以,所以,故选A 例1.11变式1解析 由于,故整数1一定在T,V两个集合中的一个中,不妨设,则,由于,则,即,从而T对乘法封闭;另一方面,当时,T关于乘法封闭,V关于乘法不封闭,故D不对,当时,T,V显然关于乘法都是封闭的,故B,C不对,故选A例1.11变式2解析 (1)因为,故集合不具有性质P,集合具有性质P,其相应的集合S和T是.(2)首先,由A中元素构成的有序数对 共有个,因为,所以又因为时,,所以当时,,从而集合T中元素的个数最多为,即 .例1.11变式3解析(1)当n=4时,,满足条件的集合A有。所以 .(2)解法一:任取偶数,则必有奇数,使得。若,则,即为偶数,为奇数;若,则,即为奇数,为偶数。所以,任意偶数是否属于集合A,完全由奇数 确定。设集合是由集合中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则等于集合的子集个数,即 。解法二:易得 ,当为奇数时,集合中满足条件的集合A有个,对于集合,考虑元素n,因为n为奇数,所以均可,故.即,叠乘得 .当为偶数时,集合中满足条件的集合A有个。对于集合,考虑元素n,因为n为偶数,所以,即n是否属于集合A,完全由确定。而集合中,对于每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A,元素是否属于集合A均是确定的,故为奇数,所以综上, .评注:①数列的核心是递推,先从特殊的几个数(n=1,2,3,…….)入手,关键在于发现与的关系,从而发现一般规律,再给予证明。②递推法是处理数列问题(乃至大学学习计算机等方面)的“杀手锏”,请读者深思体会,并能灵活运用。最有效训练题11.D 解析 因为,所以,故选D.2.B 解析 因为,所以,故选B3.A 解析 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而,故,故选A.4.C 解析 因为,,如图1-14所示,利用数轴可得.故选C.5. C 解析 由,即,如图1-15所示,由图可知,所以,故选C6. D 解析 因为,所以,又,所以.故选D7. -1 解析 ,所以,此时,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若,同样舍去,当时,,满足题意,所以.8.1 解析 依题意 ,所以,从而故A中只有三个元素,它们的积为 .9.解析 由,得,则,解得,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10.解析 解法一(直接法)即原方程有一个负根或两个负根,所以 ,解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解法二:(间接法)设全集} ,设方程 的两根为若方程 的根式 均非负,则 ,解得.因为,所以关于的补集即为所求.11.解析 设 ,因为. 所以,故 .证毕12.解析 (1)当时,集合,集合不具有性质P,因为对任意不大于10的正整数,都可以找到集合B中两元素,使得成立。集合具有性质P,因为可取,对于该集合中任意一对元素,都有(2)若集合S具有性质P ,那么集合一定具有性质P .首先因为,任取,其中,因为,所以,从而,即,所以。由S具有性质P,可知存在不大于n的正整数,使得对S中的任意一对元素,都有,对上述取定的不大于n的正整数,从集合中任取元素,其中,都有,因为,所以有,即,所以集合具有性质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