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滑块—木板模型(板块模型)(课件)-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突出----独立性、规律性、关联性 抓住---- 两个加速度两个位移三个关系
综合模型 滑块—木板模型
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相对滑动,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时间、速度、位移间有一定的关系。2.模型的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模型特征滑块—滑板模型(如图a所示),涉及两个物体间的相对滑动,题目涉及摩擦力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相互作用等,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综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频现于高考试卷中。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块(如图b)、圆环在直杆上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滑板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块—滑板模型类似。
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x1,滑板位移x2同向运动时:相向运动时:
【例题】如图,质量为m=2kg的滑块A(可视为质点)叠放在质量为M=2kg、长度为L=4m的长木板B上,B放在足够长的水平面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敲B的左端,使B瞬间获得水平向右、大小为v0=6m/s的初速度。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求:(1)B被敲击后的瞬间,A、B的加速度大小;(2)A最终停在B上的位置距B右端的距离;
【例题】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kg,不计A的大小,B板长L=3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1, g取10 m/s2。(1)若物块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则A的初速度多大?(2)若把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让A仍以(1)问中的初速度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则A能否与B脱离?最终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
【针对练习】如图所示,长为L=2m、质量为M=8kg的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向右运动的速度v0=6m/s时,在木板最前端轻放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木板与地面、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g=10m/s2。求:(1)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1;(2)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2(3)物块滑离木板时的时间t。
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建模指导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3.两种位移关系:(相对滑动的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1)选择题:包括文字选择题与图象选择题;(2)计算题:主要有关于滑块和滑板间是否存在相对滑动的分析计算、使滑块与滑板间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力的计算(即外力的作用范围问题);其它临界问题的分析计算等。
5.易失分点:(1)不清楚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不出各自的加速度.(2)不清楚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
1.分析题中滑块、滑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3.知道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1)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动力学条件).(2)二者速度或加速度不相等(运动学条件)(其中动力学条件是判断的主要依据)
分析“滑块—滑板模型” 问题时应掌握的技巧
类型一:地面光滑,木板受力
设B对A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则A获得最大加速度为a
A、B整体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所允许的最大外力F´为:
【例题】如图所示mA=1kg,mB=2 kg,A、B间动摩擦因数是0.5,水平面光滑。用10 N水平力F拉B时,A、B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_, 用20 N水平力F拉B时,A、B间的摩擦力是_____。(g取10 m/s2)
【变式练习】(多选)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木板B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的加速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已知g取10 m/s2,则 ( )
A.木板B的质量为1 kgB.滑块A的质量为4 kgC.当F=10 N时木板B的加速度为4 m/s2D.滑块A与木板B间动摩擦因数为0.1
【例题】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
A. 3μmg/5B. 3μmg/4C. 3μmg/2D. 3μmg
解:分别对整体右端一组及个体受力分析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由整体法、隔离法可得F=6ma①F-μmg=2ma②μmg-T=ma③由①②③联立可得T=3μmg/4,所以B正确.
【变式练习1】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前进.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μ/3B.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2μ/3C. 水平拉力F最大为3μmgD. 水平拉力F最大为6μmg
解析:A、B、设左侧2m与m之间的摩擦力为f1,右侧摩擦力为f2,对左侧两物体:绳子的拉力T=3μmg,对右上的m刚要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T=fm=μmg,联立上两式得:动摩擦因数最大为μ/3.故A正确,B错误.C、D、左边两物体分析则有:水平拉力F最大为T=2μmg.故C错误,D错误.故选:A.
【变式练习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m.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是( )
解析:C。当下面的质量为2m的木块所受摩擦力达到最大时,拉力F达到最大.将4个木块看成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6mgsin 30°=6ma,将2个质量为m的木块及上面的质量为2m的木块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4mgsin 30°=4ma,联立解得F=3/2fm,故选项C正确.
类型二:地面光滑、滑块受力
设A对B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则B获得最大加速度为a
【例题】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 kg,mB=2 kg,A 、B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加。若使A、B不发生相对运动,求F的最大值。
【例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如下图所示)( )
想一想:v-t图如何?
【例题】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两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P、Q,在木板的左端各有一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a和b,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a和b分别施加水平恒力F1和F2,使它们向右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P、Q的速度分别为v1、v2,物块a、b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s1、s2.已知两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F1=F2、m1>m2,则v1>v2、s1=s2B.若F1=F2、m1
【例题】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4 kg、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中点放一个质量m=4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二者开始均静止,从t=0时刻起铁块受到水平向右、大小如图乙所示的拉力F的作用,F作用时间为6 s,g取10 m/s2,则:(1)铁块和木板在前2 s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2)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前,运动的位移大小各为多少?(3)力F作用的最后2 s内,铁块和木板的位移大小分别是多少?
类型三:地面粗糙,木板受外力
【例题】如图4所示,表面粗糙、质量M=2 kg的木板,t=0时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 m/s2,t=0.5 s时,将一个质量m=1 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铁块从木板上掉下时速度是木板速度的一半.已知铁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g=10 m/s2,则( )
A.水平恒力F的大小为10 NB.铁块放上木板后,木板的加速度为2 m/s2C.铁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为1 sD.木板的长度为1.625 m
分析: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拉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木板的加速度;放木块前,在拉力作用下,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出末速度;放木块后木板的加速度发生变化,仍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铁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两者速度相同时,相对滑动距离最大,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出最大相对滑动距离与时间即可.
【例题】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桌面 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 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长L=2.5 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现用水平 恒力F=20 N向右拉木板,g取10 m/s2,求:(1)木板加速度的大小;(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的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 N,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①m不受摩擦力作用,M运动时,m相对地面静止②恒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然后木块减速运动至木块与木板脱离时,木板速度恰好为零③木板与木块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且要使a木板>a木块④位移关系:x木板 — x木块=L
【变式练习】如图9所示,质量m=1 kg的物块A放在质量M=4 kg木板B的左端,起初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木板B上,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地面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求:
(1)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的最小值;(2)若F=30 N,作用1 s后撤去,要想A不从B上滑落,则木板至少多长;从开始到A、B均静止,A的总位移是多少.
类型四:地面粗糙,滑块受力
【例题】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A.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5μmg/2时,A的加速度为μg/3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2
解析: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μmAg=2μmg,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μ(mA+mB)g/2=3μmg/2,A、B发生相对滑动时的加速度为a=μg/2,此时对整体有F-f′max=(m+2m)a,所以当F=3mg·μ/2+3ma=3μmg时,A、B将发生相对滑动;当3μmg/2≤F<2μmg时,A、B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B与地面间会发生相对滑动,A错误;当F=5μmg/5<3μmg时,A、B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mA+mB(F-f′max)=3m(μmg)=μg/3,B正确;当F>3μmg时,A、B间发生相对滑动,C正确;A对B的最大摩擦力为2μmg,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最大值为a=μg/2,D正确.
类型五:地面粗糙,滑块与木块具有初速度(研究两者共速后的运功情况)
【例题】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想一想:若木板静止在地面上,突然物块获得v,则物块的v-t图可能如何?
解析:设在木板与物块未达到相同速度之前,木板的加速度为a1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对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 μ2·2mg= ma1a1=-(u1 + 2μ2)g设物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之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2,对整体有-μ2·2mg= 2ma2a2=-μ2g;可见|a1|>|a2|由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图象A正确。
【例题】如图所示,质量M=4.0 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 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 m/s2.求:
(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A和aB的大小与方向;(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移大小x;(3)木板B的长度l.
解决此模型的基本思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专题提升8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专题提升8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分层作业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全册综合作业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BC,A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3章 专题强化6 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讲义 第3章 专题强化6 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专题强化6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ppt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专题强化6传送带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