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3. 加权平均数教案设计
展开加权平均数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体会“权”的意义,知道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进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的过程,能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权平均的原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如图20.1.4).其中考试成绩更为重要.这样,如果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为70分,考试成绩为90分,那么他的学期总评成绩应该为70×40%+90×60%=82(分)
【教学说明】学生思考,进入学习.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归纳结论】一般来说,由于各个指标在总结果中占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会被赋予不同的权重,上例中的40%与60%就是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在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到的学期总评成绩82分就是上述两个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要求学生模仿上题计算P135的“试一试”.
【教学说明】学生计算后给出答案.设置此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按权重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探究2:P135的“问题”
提出各种不同意见让学生分析:甲同学说:看谁的总分高就录用谁,通过计算可以发现D的总分最高,应被录用.这时乙同学说:我有不同意见,三个方面满分都是20分,但按理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应该有所不同,比如专业知识就应该比仪表形象更重要.所以不能像甲同学所说的那样平均.
指出,显然乙同学的意见更为合理.教师再提出:假设上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6∶3∶1(如图20.1.6),那么应该录用谁呢?
给出A应聘者得分的计算方法:(见课本第136页)
要求学生模仿上述计算方法算出另三位应聘者的最后得分.然后从计算结果来确定谁应被录用.
学生计算完后给出答案.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计算:如果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10∶7∶3,此时哪个方面的权重最大?哪一位应被录用呢?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4个人的分数全改变了,得分最高的人也改变了.
【教学说明】通过这一题,要让学生领会,权重的选择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带有人为的因素.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某班进行个人投篮比赛,受污染的下表记录了在规定时间内投进n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同时,已知进球3个或3个以上的人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或4个以下的人平均每人投进2.5个球,问投进3个球和4个球的各有多少人?
解:设投进3个球的人数为a,投进4个球的人数为b,
根据已知有
2.随机抽查某城市30天的空气状况统计如下:
其中,w≤50时,空气质量为优;50<w≤100时,空气质量为良;100<w≤150时,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
(1)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30天中空气质量的优、良、轻微污染的分布情况;
(2)估计该城市一年(365天)有多少空气质量达到良以上.
解:(1)设30天中空气质量分别为优、良、轻微污染的扇形图的圆心角依次为n1、n2、n3,n1=3/30×360°=36°,n2=12/30×360°=144°,n3=15/30×360°=180°.
扇形统计图为:
(2)一年中空气质量达到良以上的天数约为:3/30×365=36.5(天)
3.老王家的鱼塘中放养了某种鱼1500条,若干年后,准备打捞出售,为了估计鱼塘中这种鱼的总质量,现从鱼塘中捕捞三次,得到数据如下表:
(1)鱼塘中这种鱼平均每条重约多少千克?
(2)若这种鱼放养的成活率是82%,鱼塘中这种鱼约有多少千克?
(3)如果把这种鱼全部卖掉,价格为每千克6.2元,那么这种鱼的总收入是多少元?若投资成本为14000元,这种鱼的纯收入是多少元?
解:(1)
(2)2.82×1500×82%≈3468(kg)
(3)总收入为3468×6.2≈21500(元)
纯收入为21500-14000=7500(元)
4.某单位欲从内部招聘管理员一名,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录用程序组织200名职工对三人利用投票推荐的方式进行民主评议,三人得票(没有弃权票,每位职工只能推荐1人)如下图所示,每得一票记作1分.
(1)请算出三人的民主评议得分;
(2)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精确到0.01)?
(3)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的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
解:(1)甲、乙、丙的民主评议得分分别为:50分,80分,70分.
(2)甲的平均成绩为:≈72.67(分),乙的平均成绩为:≈76.67(分),丙的平均成绩为:≈76.00(分).由于76.67>76>72.67,所以候选人乙将被录用.
(3)如果将理论考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成绩,
那么甲的个人成绩为:=72.9(分),
乙的个人成绩为:=77(分).
丙的个人成绩为:=77.4(分).
由于丙的个人成绩最高,所以候选人丙将被录用
5.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该风景区称调整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的?
(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
(3)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
解:(1)风景区的算法是:调整前的平均价格为:×(10+10+15+20+25)=16(元);
调整后的平均价格为:×(5+5+15+25+30)=16(元),
而日平均人数没有变化,因此风景区的总收入没有变化;
(2)游客的计算方法:
调整前风景区日平均收入为:10×1+10×1+15×2+20×3+25×2=160(千元);
调整后风景区日平均收入为:5×1+5×1+15×2+25×3+30×2=175(千元),
所以风景区的日平均收入增加了≈9.4%;
(3)游客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
【教学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加以巩固.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权重的概念(不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定义,能理解会用就行)并能计算加权平均数.
1.布置作业:教材P136“练习”.
2.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课堂中基本上是由学生阅读课本后建立起来了,由于课本中没有给出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因为它实在是不好表示,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我采取类比算术平均数概念,给出字母表示形式.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只有少数学生明白,而对于课本上的举例式的概念,学生较容易理解.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加权平均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加权平均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加权平均数教案: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加权平均数教案,共5页。
2021学年第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 平均数3. 加权平均数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0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 平均数3. 加权平均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