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安顺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安顺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 一、推断题(共0分)1.(2018·贵州安顺·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A物质的俗称是______,E物质的用途是______;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E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物质的是______填序号。银 氯化铁 氯化钡 氧化铜2.(2019·贵州安顺·中考真题)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2)反应①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B物质与E物质反应过程中,B物质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___________。 二、流程题(共0分)3.(2020·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制,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1)目前常用的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具有耐腐蚀、____等优点。(2)镁和铝可熔炼成Mg17Al12镁合金,熔炼过程只能在真空中,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写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3)某废弃物中可能含有Cu、CuO、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并回收金属,取样品进行如图实验。①步骤II的操作是_____②步骤II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步骤I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③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样品的成分是____。④通过测氢气的质量,也可确定样品的成分,则w的值为_____ (用 m和n的代数式表示)。4.(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科学探究是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Ⅰ、探究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假设猜想】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只有___________(请补充完整);猜想三:上述两者都有。【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交流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于是,乙同学继续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乙同学在甲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则证明“猜想三”正确。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反思总结】氢氧化钠必须密闭保存。Ⅱ、在实验室利用图所示侯氏制碱法简单工艺流程制备纯碱。【查阅资料】Na2CO3受热不易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交流评价】上述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假设猜想】丙同学认为,上述制得的纯碱产品中可能含有NaHCO3。【实验验证】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将m1g产品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__,得出结论:产品中含有NaHCO3。【定量分析】将产品加热至恒重,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g,计算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有m1和m2的代数式表示)。 三、综合应用题(共0分)5.(2021·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1)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铜锌合金俗称黄铜,黄铜属于 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用黄铜作为建党100周年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制作材料,利用了黄铜的 _____优点。(2)乙同学通过实验研究铁的性质,如图1所示。①做如图A的实验,未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_____(写一条)。②若B中为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③若B中为水,一周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3)丙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镁、锌、铁与稀盐酸的反应。①镁、锌、铁与稀盐酸的反应都属于 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②实验中镁与稀盐酸反应的试管外壁发烫,结合图2分析,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_____。(4)丁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镁和铜的活动性操作主要现象结论 镁条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活动性Mg>Cu 丁同学查阅资料获知:配制硫酸铜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硫酸。【拓展提升】若实验前加入的镁条质量为ag,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仍为ag。则生成的气体与铜的质量比为 _____。6.(2021·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节能减排术语,“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捕捉、碳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该技术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氢能源研发推动中国走向“碳中和”,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阅读上述资料回答问题:(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__________。(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做到 ________。(3)“碳封存”后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 _________。(4)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其优点有 ___________。(5)利用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纯碱或苏打; 金属除锈; ; 置换反应; 【分析】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因此C是硫酸铜;A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硫酸能与三种物质反应,因此E是硫酸,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钡,D是铁。【详解】(1)A是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E是硫酸,E物质的用途是:金属除锈、做化工原料等;(2)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3)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B物质的是氯化钡,它能与碳酸钠、硫酸铜、硫酸反应;故答选③;2. Na2CO3 CO 复分解 还原性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是CO2,E是红棕色固体Fe2O3,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B是CO;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均能转化为CO2,A又能转化为D,A是Na2CO3,D是CaCO3,最后将它们代入验证。【详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C是二氧化碳,E会转化成C,所以E是氧化铁,B会与氧化铁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B是一氧化碳会碳,A、D都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钠,D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Na2CO3,B是CO;(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B物质CO与E物质Fe2O3反应过程中,CO具有还原性;(3)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点睛】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得出某种物质,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再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3. 光泽好、耐磨、硬度大 (或 ) 过滤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有气泡产生 CuO、Cu、Zn. 【详解】(1)目前常用的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具有耐腐蚀、光泽好、耐磨、硬度大等。(2)熔炼过程只能在真空中,不能在空气中进行是因为镁或铝在高温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或 ;(3)①步骤II的操作将反应后的溶液分为固体和液体,故该操作为过滤。②样品粉末加入硫酸后生成的溶液A中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镁、硫酸锌,步骤II加入过量锌粉后,产生了固体B,且该固体在加入硫酸后还剩余铜,说明溶液A中一定有硫酸铜,锌可以将铜置换出来,溶液由蓝色变无色,如果溶液A含有硫酸镁,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不反应,且步骤I加入了过量的稀硫酸,锌会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产生的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有气泡产生。③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溶质为硫酸锌,则溶液C中不存在硫酸镁,所以样品中无镁,步骤I加硫酸产生氢气说明含锌,框图中已指出含铜,②已说明溶液A中含硫酸铜,是来自样品中的氧化铜,故样品成分为CuO、Cu、Zn。(4)步骤III后剩余的固体铜全部来自氧化铜,故氧化铜的质量为,铜的质量为ng,剩余金属的质量为 ,若全部为锌: 故。4.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红色 Ba(NO3)2+Na2CO3=BaCO3↓+2NaNO3 CO2##二氧化碳 引流 试管内壁出现水珠,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 【详解】Ⅰ.假设猜想:氢氧化钠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为猜想一是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三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者都有,所以猜想二是:只有碳酸钠(Na2CO3)。交流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仅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就判断只有氢氧化钠;实验探究:乙同学在甲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因为结论是猜想三成立,说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者都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钠反应完之后,剩下的氢氧化钠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呈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NO3)2=BaCO3↓+2NaNO3。Ⅱ.交流评价: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所以上述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操作Ⅱ是将固体液体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实验验证:设计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将m1g产品加热一段时间后,因为得出的结论是产品中含有NaHCO3,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壁出现水珠,盛有氢氧化钡的多功能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定量分析:将产品加热至恒重,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g,则减少的质量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m1-m2)g。设:产品中NaHCO3的质量为x。 x= 所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5.(1) 混合物 耐腐蚀,有金属光泽,硬度大(2) 氧气不纯(合理即可) 铁钉生锈(3) 置换反应 t2之前,因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t2之后,因为稀盐酸浓度逐渐变小,反应速率逐渐减慢(4)5:96 【分析】(1)根据合金的概念和性能上的优点来进行分析;(2)根据铁与氧气的反应、铁与酸的反应、铁的生锈条件和现象进行分析;(3)①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认识来进行分析;②根据坐标图像分析可知反应速率刚开始时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减小,结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1)黄铜是锌-铜合金,属于混合物;黄铜合金具有耐腐蚀的特点,能够长时间保存;(2)铁丝与氧气反应时,未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是氧气不纯导致的;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铁丝与水和空气接触会生锈,若B中为水,一周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红棕色物质产生;(3)镁、锌、铁与稀盐酸的反应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单质和一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从坐标图像分析可知反应速率刚开始时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减小,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放热,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随着反应进行,稀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4)由实验内容可知,该实验过程中Mg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导致固体质量减少,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导致固体质量增加。因为反应后固体的质量等于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可知Mg和稀硫酸反应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Mg和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设Mg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m(H2),固体减小的质量为 x;固体减少质量为;设Mg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m(Cu),消耗镁的质量为 y 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根据等量关系可知 则生成的气体与铜的质量比为5:9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1)温室效应(2)人走灯灭(合理即可)(3)小(4)无毒、无污染、热值高(5)2CO2+3H2OC2H5OH+3O2 【解析】(1)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重温室效应。“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二氧化碳过多排放,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2)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比如做到人走灯灭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分子间有间隔“碳封存”后二氧化碳变成液体,其分子间间隔变小。(4)氢能源将成为“碳中和”战略中的核心一环,其优点有无毒、无污染、热值高;(5)“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C2H5OH+3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5流程题、综合应用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流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五年(2018-2022)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推断题&流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