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1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2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共11页。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孔子曾说过士志于道”“君子谋道不谋食。他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些言论反映了(  

    A.士阶层对道的探索 B.士阶层的价值定位

    C.儒者们的高行美德 D.百家之道趋于统一

    2.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应该研究他曾整理的、或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相关典籍。如

    《春秋》  《论语》  《史记》  《道德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这些民间儒学流派致力于经典的简化,如编撰《四书》而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大批撰述修身和教育的论著,从文人的精神修炼一直到底层的蒙养读本,与各种族规家训等人生指南,纷然并呈。这些民间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   

    A.推动儒学世俗化 B.突出思辨色彩 C.使儒学成为主流 D.提倡个性自由

    4.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指出程朱理学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B.促进了民众文化教育普及

    C.更新取代了儒学原有体系 D.压抑了知识阶层个性发展

    6.小楚同学根据冯天瑜、杨华、任放的《中国文化史》制作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该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

    A.源远流长 B.多元包容 C.泾渭分明 D.争霸称雄

    7.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珍贵宝物。有代表江南楚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   

    A.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 B.岭南文化具有多元交融特点

    C.南北方地区长期和睦共处 D.南方农耕经济文明水平高超

    8.《诗经》分为风雅颂3个部分。风即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该诗句应出自(   

    A.《诗经·鲁颂》 B.《诗经·齐风》 C.《诗经·大雅》 D.《诗经·小雅》

    9.自晚周以降,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含义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赵武灵王指出,夷狄也拥有可资学习的文化长处,如胡服骑射便利于作战,中原人应当借取。这说明(   

    A.春秋时期已有了华夏认同观念 B.晚周前期夷狄主动融入了华夏族

    C.先秦时进入胡汉交融高涨阶段 D.战国时中国文化含义具有开放色彩

    10.面对人民不满及周兴起的危险形势,曾有大臣提醒纣,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后商被周取代,周特别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据此可知,周人(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从人事角度思考天命

    C.构建了新型政治体制 D.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

    11.下表是考古发掘的中国早期玉器生产的三个中心,可用于佐证早期中华文明(   

    中心

    距今时间

    分布地点

    玉器特征

    红山文化遗址

    5000年左右

    辽河流域

    有关自然崇拜和神权的礼器

    良渚文化遗址

    5000年左右

    长江中下游

    象征神权和王权的礼器

    二里头文化遗址

    4000年左右

    黄河中下游

    代表王权的礼器

     

    A.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要特征 B.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的特征

    C.其有高度的同源同向性特征 D.神权与王权从紧密结合到分离

    12.下表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家们关于义、利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了战围时期(   

    A.诸子百家学术观点分歧 B.重义成为时代潮流

    C.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D.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13.明朝时,中国对东西方碰撞交融积极应对,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吴承恩融合佛教思想创作《西游记》 B.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

    C.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D.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

    14.晚清以来,在中国知识分子的邀请下,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纷纷来华开展集会演说,将中国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置于世界潮流中,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演说一面被视为外来先进文化的代表,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也因其站在西方立场对中国社会的批评而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这反映近代中国(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知识分子主导政治变革

    C.民众爱国意识不断觉醒 D.救亡革新道路的复杂性

    15.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通过阿拉伯人的口将哪些中国人的发明传入欧洲

    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④09的计数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窠臼 B.中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

    C.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 D.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

    17.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主张输入西方的概念及其哲学、科学,结合中国传统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学术进行整理。整理古代学术的目的是使从前少数人懂得的,变成现在人人理解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强调(   

    A.对待外来文化应取其精华 B.思想界的排外意识较浓厚

    C.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 D.新文化运动要保持灵活性

    18.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须保民。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 B.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

    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 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

    19.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0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成立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发扬中华文化,寓教于体的理念。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现实需要 B.政府重视传统体育运动

    C.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D.中国民众体质有效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儒家、道家、墨家思想都蕴含着一定的“世界主义”思想。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中国,因之形成了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戊戌时期,谭嗣同主张打通古今中外,对西方的世界主义给予同情和理解。康有为世界主义主张:破除国界,建立一个世界共同体,即“公政府”。五四时期,鉴于欧战所造成的惨烈后果,中国知识界反思到:一味通过竞争甚至以武力解决各种争端的思路与手段遭受质疑,代之的是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以获取双赢的新思维。二战后,世界主义开始具备了实现的坚实基础。某学者指出:“不惟国界观念,可逐渐消除,以增进人类幸福,获致永久和平,而第三次大战之浩劫,亦可因之避免,中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文化,从此推行全球一切地区,万邦协和,天下为公,已肇其端,而全人类,今后出危而入安,拨乱而反正,可操左券矣。”综上可见,中国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想是实现世界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对于世界主义的实现负有崇高的使命与责任。

    ——摘编自马克锋《近代中国世界主义的思想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世界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

    22.阅读以下文字,结合所学,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先秦之后,中华文化继续发展。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到了宋代,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黄宗羲等人批判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潮流。20 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文化交流与传播》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史视野下,“汉化”固然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胡化”也不容忽视,或言之“同化”更为恰当。作为外来文化,它曾经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如胡服、胡食、胡乐、胡舞、胡骑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的研究“汉化”和“胡化”能够更客观的反映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格局与特征。所谓胡与汉并非是独立的两个民族概念,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相互影响、兼并、融合、发展,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化体系或文化面貌,不可简单地评价为此之琼浆,彼之糟粕。事实上,两者没有贵贱之分、高低之别,仅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

    ——摘编自《中国古代设计中的“胡化”研究》

    根据材料,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孔子、曾参、孟子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对的重视和维护,这体现了士阶层的价值定位,即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不能体现士阶层对道的探索,排除A项;材料对的维护代表了士阶层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儒者们的高行美德,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百家,也不体现趋于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相传由孔子编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所以符合题意;《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直接记录和传闻追记整理而成,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所以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②均符合题意,A项正确;《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未涉及孔子的思想,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所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

    【点睛】

    3A

    【详解】从材料可知,儒家学派致力于儒家思想为教育、人生价值观及基层管理等方面服务,说明儒学流派的努力意在推动儒学世俗,A项正确;理学突出思辨色彩,排除B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主流,排除C项;材料与提倡个性自由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朝鲜《高丽律》、日本《大宝律令》均以唐律为蓝本,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一些国家的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C项正确;《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唐律》只是中华法律文化的代表之一,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华文化,排除B项;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可得出,受到理学的影响,宋代士人更注重个人及民族的气节,反映了出理学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A项正确;材料与文化普及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更新思想体系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局限,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B

    【详解】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体现的是当时中原文化既相互并立又相互影响,说明的是中原文化圈的特点是多元包容,B项正确;材料与源远流长、泾渭分明及争雄称霸的说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7B

    【详解】根据材料江南楚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可以得出岭南文化具有多元交融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岭南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并不能体现南方农耕文明的水平高超,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题干材料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的意思是成王说道:叔父,您诸子中择立其长,封于鲁地快快前往,要去努力扩土开疆,作为周室藩辅屏障体现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应该属于颂的内容,A项正确;《诗经·齐风》属于风的内容,排除B项;《诗经·大雅》《诗经·小雅》属于雅的内容,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夷狄也拥有可资学习的文化长处,如胡服骑射便利于作战,中原人应当借取。可分析出夷狄文化也被纳入中国文化之内,因此,战国时中国文化含义具有开放色彩,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华夏认同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认同,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进入高涨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但在其统治者内部却明确表示,保民就是敬天,敬天要做到保民。可知,体现了周朝敬天保民的思想,说明周人重视从保民的角度思考王朝的命运,B项正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排除A项;材料与周人构建新型政治体制无关,排除C项;旨在宣扬传统天命观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中三个中心玉器的特征可以看出,三个地方玉器都有崇拜神灵的特征,且都在大河流域,反映出它们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的特征,B项正确;没有其他方面的比较不能得出是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排除A项;高度的说法太绝对和夸大,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的分离,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关于义利取舍不同学派提出了各自认识,说明当时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D项正确;材料中儒家、墨家和法家对义、利的言论实际上是治国之策的主张,而不是关于学术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追求利益是主要潮流,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儒家、墨家和法家学派在传统社会秩序大变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构建新的秩序的主张,新的阶级对立指的是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荀子和韩非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墨子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所以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是明末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人,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介绍西方数学的著作,体现出当时在文化知识层面部分国人呈现出对西方科学文化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度,B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文化,A项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东西方碰撞交融无关,C项错误;欧洲传教士翻译四书”“五经,并不能反映出中国文化知识界的态度,D项错误。

    14D

    【详解】材料讲到,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演讲一方面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同时也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由此可见国人在救亡道路的看法上的复杂性,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近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主导政治变革,近代知识分子只能说是引领了中国的政治发展,排除B项;民众爱国意识材料未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在文化上,阿拉伯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使者。在历史上,中国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如造纸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而09的计数法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因此,①②③正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排除BCD

    16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明清之际中外科技的交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书籍的传入得益于当时的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学是否突破传统,故A错误;B项错在全面融合C项错在普遍认可

    1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把西方知识与中国传统方法相结合,重新整理古代学术文化,推动中国古代学术的社会普及。因此胡适主要强调重新创造民族新文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胡适对外来文化的去粗取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排外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灵活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周人……强调人事的重要性……又要适应人心……又须保民’”,并结合所学可知,周人重视民众的作用,认识到争取民心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本思想,无法体现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排除A项;材料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非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统治思想的变化,而非强调神权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

    20A

    【详解】根据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可得出这反映出近代民众救亡图存的不断探索,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民间,并没有体现政府态度,排除B项;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霍元甲创办体育会,不能反映民众素质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21(1)历程:先秦时期世界主义萌发;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公政府;五四运动时期强调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二战后中国的世界主义主思潮强调西学中源

    (2)评价:中国的世界主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萌发而出现,近代以来受到西方世界主义的影响,并与中国的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期国人对于探索民族解放,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世界主义的思潮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

     

    【详解】(1)历程:根据春秋战国,儒家、道家、墨家思想都蕴含着一定的世界主义思想。可得出先秦时期世界主义萌发;根据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中国,因之形成了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可得出近代西方世界主义传入;根据康有为世界主义主张:破除国界,建立一个世界共同体得出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公政府;根据五四时期,鉴于欧战所造成的惨烈后果,中国知识界反思到:一味通过竞争甚至以武力解决各种争端的思路与手段遭受质疑,代之的是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以获取双赢的新思维。得出五四运动时期强调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互助;根据综上可见,中国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想是实现世界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对于世界主义的实现负有崇高的使命与责任。可得出二战后中国的世界主义主思潮强调西学中源

    2)评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中国的世界主义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萌发而出现,近代以来受到西方世界主义的影响,并与中国的救亡图存紧密相连。中国的世界主义思潮发展变化,反映出不同时期国人对于探索民族解放,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世界主义的思潮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

    22.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佛、道交汇融通;吸收佛、道思想;批判继承;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推动。

    【详解】根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出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根据中华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得出儒、佛、道交汇融通;根据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得出吸收佛、道思想;根据批判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得出批判继承;根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潮流得出向西方学习;根据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价值目标得出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根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得出马克思主义的推动。

    23.答案举例:

    观点1:唐代的胡汉交融,使唐朝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观点2:宋元时期政权动荡,促使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观点3: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特色,是民族交融、胡汉融合的重要体现。

    【详解】观点1:从唐朝时期的文化政策以及特征分析,得出唐代的胡汉交融,使唐朝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论述的过程中,列举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事例,如:唐与吐蕃的关系,与突厥的关系等等即可。最后得出唐朝时期的文化特征。

    观点2:依据材料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相互影响、兼并、融合、发展,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化体系或文化面貌,结合宋元时期的历史,得出宋元时期政权动荡,促使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论述的过程中,列举宋朝与辽夏金元之间的民族关系即可。最后得出结论:宋元时期政权动荡,促使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观点3:从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角度分析,得出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特色,是民族交融、胡汉融合的重要体现。论述过程中,列举魏晋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如:绘画、雕塑、文学等等即可。最后得出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特色,是民族交融、胡汉融合的重要体现。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