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等腰三角形 课时同步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等腰三角形 课时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在 中, , 是高,若 ,则 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35°2.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 cm,其中一边长为2 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2 cm B.4 cm C.6 cm D.8 cm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6cm,其中一边长为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8cm B.4cm C.10cm D.4cm或8cm4.如图,AB∥CD,AB=AC,∠1=40°,则∠ACE的度数为( ) A.80° B.100° C.120° D.160°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 A.65° B.50° C.65°或50° D.不能确定6.如图,过边长为 的等边 的边 上一点,作 于 为 延长线上一点,当 时,连接 交 于 ,则 的长为( ) A. B. C. D.7.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有( )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8.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二、填空题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 .10.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7,则周长为 .11.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80°,点D是AC边上一点,沿BD方向剪开三角形纸片后,发现所得两张纸片均为等腰三角形,则∠C的度数可以是 . 12.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连接AD,点P在AD上,连接BP,CP,过点D作DE⊥BP,DF⊥CP,垂足分别为EF,则下列结论:①BD=CD;②△BDE≌△CDF;③DE=PE;④△BCP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13.如图,在△ABC中,∠BAC=α,点D在BC上,且BD=BA,点E在射线BC上,且CE=AC,则∠DAE的大小为 .1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2,则它的周长为 .15.如图,在第一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D,延长CA2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B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三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 度. 三、解答题16.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17.如图,在 中, , ,过B作 于D,求 的度数. 18.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CD⊥AB于D,∠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E、F.试说明△CEF是等腰三角形. 19.在△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4cm和30cm的两个部分,求三角形的三边长.20.如图,已知AB=AC=AD,且AD∥BC,求证:∠C=2∠D.21.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BE⊥AC于点E,∠BAD=∠CBE.求证:AB=AC.2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求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多少?23.如图,△ABC中,AB=AC.(1)以点B为顶点,作∠CBD=∠ABC(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证明:AC∥BD.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B=AC,∠A=50°,∴∠ABC=∠ACB=65°∵BD是AC边上的高,∴BD⊥AC,∴∠CBD=90°−65°=25°.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C=∠ACB,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ABC=∠ACB的度数,然后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求解.2.【答案】A【解析】【解答】若2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底边长为10﹣2﹣2=6(cm),2+2<6,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若2cm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则腰长为(10﹣2)÷2=4(cm),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cm,4cm,4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故答案为:A.【分析】由于此题没有明确的告知长为2的边是底还是腰,故需要分类讨论:①2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②2cm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周长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其他两边,再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3.【答案】B【解析】【解答】解:①4cm是底边时,腰长为 ×(16-4)=6,能组成三角形, ②4cm是腰长时,底边为16-2×4=8,∵4+4=8,∴不能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cm.故答案为:B.【分析】分4cm是底边和腰长两种情况讨论,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对能围成三角形的按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算出答案.4.【答案】B【解析】【解答】解:∵AC=AB,∴∠ACB=∠1=40°,∵AB∥CD,∴∠BCE=180°﹣∠1=140°,∴∠ACE=∠BCE﹣∠ACB=140°-40°=100°,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5.【答案】C【解析】【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若这个角为顶角,则底角为: ,若这个角为底角,则另一个底角也为50°,∴其一个底角的度数是65°或50°.故答案为:C.【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可分别从50°为底角与50°为顶角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6.【答案】B【解析】【解答】过P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F,∴ .∵ 是等边三角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 .在 和 中,∵ ,∴ ≌ ,∴ .∵ 于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故 的长为 .故答案为:B.【分析】过P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F,结合已知条件易证 是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 可得 .利用AAS证明 ≌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由此可得 ,从而求得DE的长.7.【答案】C【解析】【解答】解:若以AB为底组成等腰三角形,则点C在AB中垂线上且在格点上,满足条件的点C有5个.如图:若以AB为腰组成等腰三角形,则满足关于格线与AB成轴对称的线段共有4条,即点C共有4个.如图: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分以AB为底组成等腰三角形,则点C在AB中垂线上且在格点上,若以AB为腰组成等腰三角形,则满足关于格线与AB成轴对称的线段,综上所述就可得出答案.8.【答案】D【解析】【解答】:如图:故答案为:D.【分析】分类要清晰,做到不重不漏,以A、B、C分别为顶角顶点,A、B各1个,C两个,共计4个;以各边为底边3个,总共7个.9.【答案】70°【解析】【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为×(180°-40°)= 70°.故答案为:70°.【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10.【答案】17【解析】【解答】①第三边的边长为3时,3+3<7,不能构成三角形;②第三边的边长为7时,3+7>7,7﹣3<7,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故答案为:17.【分析】3和7都可能为腰长,但是三角形的三边需验证是否满足两边和大于第三边.11.【答案】25°或40°或10°【解析】【解答】由题意知△ABD与△DBC均为等腰三角形,对于△ABD可能有①AB=BD,此时∠ADB=∠A=80°,∴∠BDC=180°-∠ADB=180°-80°=100°,∠C= (180°-100°)=40°,②AB=AD,此时∠ADB= (180°-∠A)= (180°-80°)=50°,∴∠BDC=180°-∠ADB=180°-50°=130°,∠C= (180°-130°)=25°,③AD=BD,此时,∠ADB=180°-2×80°=20°,∴∠BDC=180°-∠ADB=180°-20°=160°,∠C= (180°-160°)=10°,综上所述,∠C度数可以为25°或40°或10°故答案为25°或40°或10°【分析】分AB=AD或AB=BD或AD=BD三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B,再求出∠BDC,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12.【答案】①②④【解析】【解答】解:∵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BD=CD,故①正确,∴BP=CP,∴△BPC是等腰三角形,∠PBD=∠PCD,故④正确,在△BDE和△CDF中,,∴△BDE≌△CDF(AAS),故②正确,由题意无法证明DE=PE,故③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④.【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BD=CD,BP=CP,推出△BPC是等腰三角形,据此判断①④;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判断②.13.【答案】【解析】【解答】解:∵AB=BD,AC=CE,∴∠BAD=∠BDA,∠E=∠CAE,设∠BAD=∠BDA=x,∠E=∠CAE=y,∠DAC=z,则 ,解得y+z= α,∴∠DAE=∠DAC+∠CAE= α;故答案为: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D=∠BDA,∠E=∠CAE,设∠BAD=∠BDA=x,∠E=∠CAE=y,∠DAC=z,则x+z=α,x=z+2y,表示出y+z,然后根据∠DAE=∠DAC+∠CAE进行解答.14.【答案】7或8【解析】【解答】解:当3是底边,2是腰长, , ∴周长 ;当2是底边,3是腰长, ,∴周长 ;故答案是7或8.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当3是底边,2是腰长,当2是底边,3是腰长,结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先作出判断,再计算周长即可.15.【答案】【解析】【解答】解:∵在△ABA1中,∠B=30°,AB=A1B, ∴∠BA1A= =75°,∵A1A2=A1D,∠BA1C是△A1A2D的外角,∴∠DA2A1= ∠BA1C= ×75°=37.5°;同理可得,∠EA3A2= ,∠FA4A3= ,∴第n个三角形的以An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 .故答案为 .【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1A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A2A1,∠DA3A2及∠EA4A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个三角形的以An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16.【答案】证明:如图,过点 作 于 . , ; , , ,【解析】【分析】 如图,过点 作 于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P=PC,DP=PE,进而根据等式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差相等得出BD=CE.17.【答案】解: , , . , , , .【解析】【分析】根据AB=AC得出这是等腰三角形,然后两个底角相等,计算底角度数,根据BD是垂线可以计算角ABD的度数,然后用底角度数减去他就是要求的角的度数18.【答案】解:∵∠ACB=90°, ∴∠B+∠BAC=90°.∵CD⊥AB,∴∠CAD+∠ACD=90°.∴∠ACD=∠B.∵AE是∠BAC的平分线,∴∠CAE=∠EAB.∵∠EAB+∠B=∠CEA,∠CAE+∠ACD=∠CFE,∴∠CFE=∠CEF.∴CF=CE.∴△C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条件∠ACB=90°,CD是AB边上的高,可证出∴∠B+∠BAC=90°,∠CAD+∠ACD=90°,再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到∠ACD=∠B,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到∠CFE=∠CEF,最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 19.【答案】解:设三角形的腰 AB=AC=x若AB+AD=24cm,则:x+x=24∴x=16三角形的周长为24+30=54(cm)所以三边长分别为16cm,16cm,22cm;若AB+AD=30cm,则:x+x=30∴x=20∵三角形的周长为24+30=54(cm)∴三边长分别为20cm,20cm,14cm;因此,三角形的三边长为16cm,16cm,22cm或20cm,20cm,14cm.【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AB+AD=30,BC+DC=24或AB+AD=24,BC+DC=30,所以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和中线的性质可求得,三边长为16,16,22或20,20,14.20.【答案】证明:∵AB=AC=AD,∴∠C=∠ABC,∠D=∠ABD,∴∠ABC=∠CBD+∠D,∵AD∥BC,∴∠CBD=∠D,∴∠ABC=∠D+∠D=2∠D,又∵∠C=∠ABC,∴∠C=2∠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B=AC=AD,可得∠C=∠ABC,∠D=∠ABD,∠ABC=∠CBD+∠D;然后根据AD∥BC,可得∠CBD=∠D,据此判断出∠ABC=2∠D,再根据∠C=∠ABC,即可判断出∠C=2∠D.21.【答案】证明:∵AD是BC边上的高线,BE⊥AC于点E,∴∠ADB=∠BEC=90°,∴∠ABC+∠BAD=∠C+∠CBE=90°,∵∠BAD=∠CBE,∴∠ABC=∠C,∴AB=A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BC+∠BAD=∠C+∠CBE=90°,由等式的性质得到∠ABC=∠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2.【答案】解:(1)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时,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40°;(2)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时,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180°-40°-40°=100° 答: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或100°。【解析】【分析】此题需要分: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时与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时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分别求出答案.23.【答案】(1)解:如图,∠CBD为所作;(2)证明:由(1)得∠CBD=∠ABC,又∵AB=AC,∴∠ABC=∠C,∴∠CBD=∠C,∴AC∥BD.【解析】【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CBD=∠ABC;(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C=∠C,则利用等量代换得到∠CBD=∠C,则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判断AC∥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优秀课后作业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优秀课时练习,文件包含11等腰三角形原卷版docx、11等腰三角形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