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精品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十章 极地地区》全章综合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2022南宁期末]我国在南极已建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见图1)。泰山站的房屋(见图2)不仅外观新颖,建筑设计还有诸多功能。其具有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整体架空,既可减小风阻,又利于让风吹走积雪。据图1、图2,完成1—3题。
1. 图1中四个科学考察站,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2. 阅读材料可知,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防大风和积雪掩埋
B.防寒保暖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御动物侵袭
3. 爱惜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下列说法利于保护极地环境的是 ( )
A.大力开采极地矿产
B.和平利用科研极地基地
C.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极地
D.将生活垃圾埋在极地雪地里
[2022临汾期末]2021年11月5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地区执行科学考察任务,于2022年4月份返回国内。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 关于南极大陆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周临海,气候炎热
B.地势低平,烈风呼啸
C.纬度较高,终年寒冷
D.冰雪覆盖,没有生物
5. 到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最好时段是( )
A.5—9月 B.11月—次年3月
C.6—9月 D.9—12月
6. 南极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下列不属于科考关注内容的是 ( )
A.全球气候变化 B.海洋环境变化
C.生物多样性变化 D.旅游资源开发
7. [2022济宁期末]读极地地区示意图,判断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图所示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B.在图1所示地区建立科考站一般选择在7月进行
C.图2所示地区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南美洲、亚洲、欧洲
D.图2所示地区自然环境具有酷寒、干燥、烈风的特点
[2022漳州期末]近些年南极西摩岛测得20.75 ℃的高温,打破纪录。同期,南极地区多处出现粉色“西瓜雪”。下图示意南极地区。读图,完成8—11题。
8. 西摩岛所在大洲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斑马 D.袋鼠
9. 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离西摩岛最近的是 (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10. 西摩岛位于南极点的 ( )
A.正北 B.西北 C.东北 D.正南
11. 关于南极地区“西瓜雪”现象,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
A.预示南极地区环境质量改善
B.预示南极地区污水排放超标
C.预示南极地区冰雪融化加速
D.可以开发南极“西瓜雪”旅游项目
二、综合题(共28分)
12. (17分)[2021北京海淀区模拟]2020年8月27日,位于格陵兰岛东北部的史帕特冰川断裂掉落约110千米2的冰体,大致相当于37个颐和园的面积。下图为北极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史帕特冰川位于 洲,纬度约为 ,地处北极点的 方向。该冰川崩塌时,北极地区 (昼夜长短情况),处于 (暖/寒)季。(5分)
(2)冰川的变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框图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词语完成对冰川面积变化原因及影响的分析。
① ;② ;③ ;④ 。(8分)
(3)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结合图文资料,写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具体措施。(任答两点,4分)
13. (11分)[2022天津滨海新区期末]某年12月,一架运载22名乘客的中国飞机在南非开普敦补给后,经过5.5小时飞行,平安着陆在南极的冰雪跑道上。读“南极洲”略图及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1 神秘的南极洲已经成为不少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地,2019年—2020年南极洲中国游客的数量仅次于美国。资料2 中国游客去南极旅游不需要签证,大部分人是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港出发,乘坐游轮前往南极半岛及周边游览,需要10—20天时间。
(1)到南极地区旅游你可能看到的景观有( )(多项选择)。(3分)
A.憨态可掬的企鹅 B.物种丰富的热带丛林
C.奔腾不息的河流 D.冰雪覆盖的大地
(2)到南极旅游比较理想的时间是 。上述时间段,南极长城站月平均气温大多在0 ℃以上,每年至少要接待数千名中外游客,而建在南极大陆最高点的昆仑站此时气温却低于-40 ℃,你认为图中 (填序号①或②)是长城站。(2分)
(3)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港成为南极游出发地的主要原因是 ,从这里乘船一直向 (方向)就可以到达南极半岛。(2分)
(4)随着航线的开通,未来将有更多游客到达南极洲。请列举旅游开发可能会给南极洲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任答两点)(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读图可知,我国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昆仑站,该站距南极点最近,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最低。故选C。
2. A 南极洲风力强劲,地面多积雪,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不仅可以减小风阻,还能避免被积雪掩埋。故选A。
3. B 将生活垃圾埋在极地雪地里、大力开采极地矿产、大量移民极地等行为,均会破坏极地原始的自然环境。科研基地和平利用、各国加强合作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是可取的行为。故选B。
4. C 南极大陆四周临海,纬度高,终年酷寒;地势较高,烈风较多;冰雪覆盖,动植物较少,而不是没有生物,A、B、D错误,故选C。
5. B 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月—次年3月,此时段太阳主要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故选B。
6. D 旅游资源开发不属于科考范畴。故选D。
7. A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故A项正确。图1所示的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南极地区,在该地区建立科考站一般选择在11月至次年3月,这段时间太阳主要直射在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故B项错误。图2所示的是北极地区,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故C项错误。图1所示的南极地区自然环境具有酷寒、干燥、烈风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A。
8. B 由图可知,西摩岛所在大洲是南极洲,南极洲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故选B。
9. A 由图可知,选项中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离西摩岛最近的是长城站。故选A。
10.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四面八方都是北方,西摩岛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故选A。
11. C 根据材料可知,南极地区粉色“西瓜雪”是在南极地区气温升高时形成的,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加速。故选C。
二、综合题
12. (1)北美 80°N 正南 昼长夜短 暖
(2)二氧化碳 变暖 上升 沿海
(3)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合理即可)
解析:第(1)问,由图可知,史帕特冰川是位于格陵兰岛沿岸,属于北美洲;纬度大约为80°N;地处北极点的正南方向,该冰川崩塌时,是8月27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极地区昼长夜短,是当地的暖季。第(2)(3)问,略。
13. (1)AD
(2)11月—次年3月 ①
(3)距离南极大陆最近 南
(4)破坏动植物资源;污染环境。
解析:(1)憨态可掬的企鹅是南极地区的特有物种,A符合题意;物种丰富的热带丛林位于热带地区,B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常年冰封,没有奔腾不息的河流,C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是冰雪覆盖的大地,D符合题意。故选A、D。(2)到南极地区旅游比较理想的时间是11月—次年3月,因为此时正值南极地区暖季。南极长城站此时月平均气温大多在0 ℃以上,每年至少要接待数千名中外游客,建在南极大陆最高点的昆仑站此时气温却低于-40 ℃,长城站纬度位置相对于昆仑站低,故①为长城站。(3)据图可知,南美洲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港距离南极大陆较近,因此许多开往南极的船只都从这里向南出发。(4)南极洲生态环境脆弱,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人类在南极洲的活动增强,可能会破坏南极洲的动植物资源,污染南极洲的环境。
【期末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梳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梳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极地地区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极地地区巩固练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极地地区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