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作业全套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精练,共8页。
第八单元 第19课【基础巩固】1.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将英国电信公司这类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公众股票的形式而加以私有化。这表明英国( )A.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局面C.国有企业改革以失败告终 D.执政党更替影响经济发展【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信息可知,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948—1966年世界贸易增长了6.6%。由此可见,关贸总协定( )A.加速了区域经济集团化 B.消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C.建立起了新的政治格局 D.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关贸总协定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3.20世纪上半期,有科学家认为: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支撑其观点的科学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进化论C.相对论 D.加速度定律【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故C项正确。4.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1962年以来,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大大缓解了人口压力 B.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C.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D.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可知,各种高科技机器人的出现使人类的社会生产更加便捷,体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运用,故选B项。5.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从事自动化管理工作的“灰领”工人和从事电脑程序编程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这两种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现代科技的发展 B.劳动者素质提高C.社会阶层的分化 D.知识经济的出现【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战后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从事自动化管理工作的“灰领”工人和从事电脑程序编程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两种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不是劳动者素质提高,也不是社会阶层的分化,而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排除B、C两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识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6.1965—1991年,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实现了经济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又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促使法国产业结构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B.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答案】C 【解析】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故C项正确;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生产,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国际分工格局虽然促进产业结构变化,但这属于外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国家经济政策也推动了产业结构变化,但与科技生产力相比,不属于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7.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A.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C.惠及社会各个阶层 D.淡化了国家对社会治理的干预【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英国社会保障的资金由政府、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承担,这表明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故选A项。8.1965年,法国女装业的裤装产量第一次超过了裙子。英国上流阶层的年轻男女,纷纷遮掩起原本一开口就可以准确无误地显示自己身份的口音,改用一种接近伦敦工人阶级的口音。这反映出(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C.女权主义的蓬勃兴起 D.劳动者社会影响力增强【答案】D 【解析】材料中“裤装”“改用一种接近伦敦工人阶级的口音”等内容反映出劳动者社会影响力增强,故D项正确。【能力提升】9.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塞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就是计划化,所谓“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塞的“法国式计划化”实际上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自由主义市场经济C.新自由主义的反思 D.凯恩斯主义的再现【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就是计划化”“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可知,法国实行的是计划指导性经济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故D项正确。10.20世纪70—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私有化改革的同时,频繁出台涉及各行各业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甚至在被私有化的重要企业中持有“特定股”,对任何想取得10%及以上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拥有决定权。由此可知( )A.私人资本扩张势头受阻 B.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成熟C.新自由主义的弊端显露 D.国家干预机制更加灵活【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管理,可见国家干预机制更加灵活,故D项正确。11.下图是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该组织( )A.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能力的不足 B.主要服务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C.严格把控资金发放的审批流程 D.通过长期贷款促进成员的发展【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主要任务包括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材料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借款门槛,导致“穷国”无法借款,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借款国家所属地区,故B项错误;“严格把控资金发放的审批流程”与画面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提供长期贷款是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故D项错误。12.17世纪,伽利略对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进行了研究,牛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1905年,爱因斯坦在分析当时有关光速测量方面出现的种种矛盾的基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把物理学扩展到高速运动领域,建立了新的时空观。这表明( )A.物理学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B.物理学的发展具有继承性C.思想解放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牛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在分析当时有关光速测量方面出现的种种矛盾的基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可知,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具有继承性,故B项正确。13.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兴起,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信息社会中,诸如修理、修缮、缝补、护理等传统服务行业将会由于电脑的应用和机器人的普遍使用而难以寻觅到“知音”。这说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A.反映出知识累积引领时代潮流 B.强化了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C.推动社会生活领域的更新换代 D.促进了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D 【解析】材料“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信息社会中”“传统服务行业将会由于电脑的应用和机器人的普遍使用而难以寻觅到‘知音’”表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知识累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更新换代,而是第三产业的调整,排除C项。14.二战后,西方一些传统老工业区,例如美国五大湖地区、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等趋于衰退,很多工厂废弃,机器布满铁锈,被称为“铁锈地带”。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新兴技术革命迅猛发展C.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D.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西方一些传统老工业区趋于衰退,故B项正确。15.某班同学围绕“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市场体制 B.分配机制C.产业结构 D.经济模式【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20世纪80年代缩小规模的是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属于分配机制,故选B项。16.20世纪60年代末,哈佛大学等11所美国大学的代表成立了“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其宗旨写道:“我们最初走到一起来是为了反对美国对越南的野蛮侵略……我们为专家们不愿站出来揭发当前亚洲政策的含义而担忧……”这个组织的成立,表明当时美国( )A.社会价值观遭受一定的冲击 B.政府的合法性遭到否定C.民众普遍接受反越战的思想 D.冷战政策已经不得人心【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我们为专家们不愿站出来揭发当前亚洲政策的含义而担忧”等信息可以看出,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政策,美国社会采取的行动与“追求和平正义”的主张相悖,专家学者们对越战保持沉默,说明当时美国社会价值观遭受一定的冲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府合法性的看法,排除B项;“普遍接受”说法有误,从材料信息来看,许多人保持沉默,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对越战的看法,没有扩大到美国冷战政策,排除D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初期,西方教会与慈善人士通过建立孤儿院等福利机构对家庭贫困的儿童予以救助。工业革命后,鉴于使用童工问题突出,发达国家加强对儿童福利的行政干预,逐步建立起国家主导的儿童福利制度。英国1902年颁布《道德与健康法案》,首创社会立法保护儿童的形式;美国1935年《社会安全法》对失依儿童服务、残疾儿童服务、一般儿童服务及妇幼保健服务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同时美国、日本专门设立儿童局,英国设置儿童司,为国家掌管儿童福利及儿童福利政策制度的执行推进提供具体途径。——摘编自胡福贞、游显云《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变迁:阶段、动力机制及启示》材料二 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使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发展停滞,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开始以社会预防、社会参与和社会整合为建设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政府制定具体而有弹性的政策落实保障,着力构建满足儿童多种需要、以儿童为本、指向全体儿童发展的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地方主管机关对于照顾儿童的家庭应提供广泛的帮助,并以谋求儿童的最佳利益为目的。198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以法定的形式使“最大利益”成为保护儿童权利的一项基本原则,因此有人称20世纪为“儿童的世纪”。——摘编自胡福贞、游显云《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变迁:阶段、动力机制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世纪前期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儿童福利制度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后,使用童工问题突出;经济大危机打破自由放任思想,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盛行;对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的借鉴;政府机构的健全与职能的深化。(2)特点: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影响:全员参与的建设机制,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全方位的福利服务体系保障了儿童的基本权利,促进儿童健康、安全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儿童保护立法机制的发展;有利于当代儿童保护理念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后作业题,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