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B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A项错误;C、D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反映;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文字,体现的是“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故B项正确。]
2.下图是今土耳其境内的恰塔尔休于遗址。它是迄今已知最早的( )
A.城市遗址 B.奴隶制国家
C.村落遗址 D.都城遗址
A [从图中可看出恰塔尔·休于遗址有大量的断壁残垣,房屋众多,是早期城市的代表,故A项正确。]
3.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作工作。这直接得益于(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D [从直接原因上看,脱离社会生产的管理和文化阶层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根本上得益于农耕和畜牧的产生,D项正确。]
4.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B [材料中房屋和随葬品的区别,反映了私有制的产生,人类向文明过渡,故B项正确。]
5.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文明是( )
A.印度河的馈赠 B.幼发拉底河的馈赠
C.尼罗河的馈赠 D.底格里斯河的馈赠
C [亚非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地处大河流域,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这里就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所以答案选C。]
6.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C [埃及太阳历的制定,也是尼罗河定期泛滥这个特殊有利的条件所造成的。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C项正确。]
7.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A [由材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可知,原始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农业与村落形成的关系,排除B项;“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属于村落的功能,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与外国原始村落规模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A。]
8.当你漫步法国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根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诞生在(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B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在两河流域。]
9.它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有关这一教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8—前6世纪在北印度产生,是影响最大的派别
B.宣扬“众生平等”“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C.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D.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D [选择D项,题干介绍的教派是佛教,佛教产生是在公元前6—前4世纪,A项错误;佛教宣传“众生平等”并不宣扬“君权神授”,B项错误;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的是婆罗门教,C项错误。]
10.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材料中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故选C项。]
11.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史》载:“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这反映出古希腊( )
A.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文主义使人性张扬
C.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 D.城邦政治体制的特点
D [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了其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但此内容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也并未体现出平等互利的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由题干可知,希腊各城邦缺乏一个统一的最高政治权力管辖,并且各城邦“始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故D项正确。]
12.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有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
A.直接民主的弊端 B.精英文化的缺失
C.人民主权的危害 D.城邦制度的衰落
A [根据材料“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实行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故A项正确;这一弊端是民主制度导致的,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故D项错误。]
13.“从苏美尔城邦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两河流域先后经历了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主要历史时期。”这实质上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 )
A.具有稳定性 B.充满了刀光剑影
C.具有落后性 D.由各部族共同创造
D [依据材料看出,两河流域文明经历了多王朝的更替,说明其文明是各部族共同创造的结果。这种王朝的更替不是稳定性,其王朝的更替是否充满了刀光剑影,仅从此材料看不出来,落后性材料也无从反映,故选D项。]
14.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的石柱(如下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上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 )
A.王权至上 B.君权神授
C.天赋神权 D.天赋人权
B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
15.《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形式是( )
A.纸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龟甲骨片 D.青铜铭文
B [《吉尔伽美什》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书完整地保存下来。纸草文书是埃及的,龟甲和兽骨及青铜铭文是古代中国的,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 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1)结合上面的材料,评价你心目中的金字塔。
(2)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反映了什么?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答案: (1)评价: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③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2)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
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印度的种姓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共同历史价值。
解析: 从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可以看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从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体现同态复仇。本质上是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答案: (1)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
(2)信息: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
解析: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分明,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各个阶级的关系。
(3)价值:通过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规定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都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表现之一。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综合训练题,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