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课时教案
人教统编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世界帝国崛起的条件,以及他们对外扩张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分析文明之间交流的意义。2、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明确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疆域,以及扩张的路线范围,以及在历史上存在的先后顺序。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分析帝国扩张的影响,以及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影响。4、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家国情怀:各地区文明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发展的组成部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理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在交流过程的包容性、平等性。通过古代世界帝国崛起、壮大、走向衰亡的历史,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明扩展及古代世界的帝国教学难点:文明交流表现、意义及认识教学方法与手段1、阅读教材文本,运用地图和相关史料分析亚非欧大陆上促使古代世界农耕文明的影响和范围不断扩大的因素以及海洋文明向外扩张的特点。2、能够运用地图分析,描述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疆域。运用相关史料和观看视频,了解掌握主要帝国的兴衰原因。3、能根据以上学习,概括整理各地区文明交流的内容和方式。阅读教材文本,观看图片和视频,以字母文字为例,加深对文明交流能带来重要意义的认识。4、通过探究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尝试分析认识从不同地区文明交流中能得到哪些启示。使用教材的构思《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本课内容的要求是:“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介绍的是在人类文明产生即四大文明的基础上,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导致地区性大帝国的产生。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相互影响,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前进。本课第一目“古代文明的扩展”讲述了亚非文明古国凭借农耕文明的优势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同时,古希腊海洋文明也展现着向外扩张的特点。不同文明的扩展,相互连接起来,是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第二目“古代世界的帝国”,讲述了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以及罗马帝国等四大帝国的兴衰历史。第三目“文明的交流”概述了各地区文明交流的方式和内容,以及兴起于亚欧大陆两端的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一、新课导入1、播放一段电影片段《斯巴达300勇士》,简单介绍影片概况。影片介绍的是一场战役,叫温泉关之役,讲述的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斯巴达300勇士在国王列奥尼达率领下在温泉关抗击入侵的波斯军队,最终300勇士全部牺牲的故事。教师问:波斯这个国家从哪里兴起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出示地图)让学生观看地图,指出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与斯巴达相距甚远,但波斯帝国疆域已达到巴尔干半岛北部,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教师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大帝国?还有类似的帝国吗?二、新课讲解(一)古代文明的扩展1、教师展示四大文明古国地图,简单介绍文明发展。教师问:(1)这些地区文明扩展有什么共同特点? (2)哪些因素促成古代世界农耕文明影响和范围不断扩大?教师:(出示史料)材料一: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二:一旦文明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几个地区生根,他便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同一块地所能养活的农民比所能养活的狩猎者要多得多。部落社会无法与生产率高得多的文明社会相对抗。诸文明社会之所以会生产率更高,是因为它们是建有国家机构的阶级社会,国家机构能从农民身上榨取税收和租金来供养国王、朝臣、官吏、军事首领----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教材思考。教师适当点拨:①都属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②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2、与农耕文明不同的还有一种文明就是海洋文明,典型代表就是古希腊文明。教师问:与农耕文明不同的希腊文明,文明向外扩展有何特点?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材料和观察“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教材P9页),分析与农耕文明不同的希腊文明,文明向外扩展有何特点? ①利用航海技术、组织能力、武器向周边殖民②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③建立众多小国寡民的独立的城邦。教师总结:这些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外扩展,正是因为文明不断扩展,文明间相互连接,大帝国兴起。(二)古代世界的帝国教师先简单介绍四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孔雀王朝、罗马帝国,以坐标轴形式标注时间。波斯 马其顿 孔雀 罗马 前6世纪 前4世纪 前3世纪 2世纪教材介绍主要涉及帝国的政治制度措施、经济和文化发展。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在内容上进行取舍,主要向学生介绍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材料信息、教材叙述、识别疆域图等手段来介绍帝国发展情况。(1)、波斯帝国教师:①介绍波斯帝国疆域,培养学生时空观。②波斯帝国统辖范围内,既有文明较发达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埃及,也有像伊朗高原、中亚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也就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完全不同,不平衡。应该如何进行统治管理呢?(出示补充的史料)材料一: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材料二: 波斯作为一个后进民族,在面对如此丰富的先进文化时,不是采取拒之于门外的保守态度,而是如饥似渴地吸收,并且在吸收中融进自己的传统因素。当然,作为一个统治民族,也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辖内的先进东西拿为己用的。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三: 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站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另一都城波斯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通向中亚的驿道的长度不在“御道”之下,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教材《探究与拓展》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给出的史料及教师补充的史料,总结波斯帝国进行管理统治的措施。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政权核心最高主宰,权力神受。 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官员直接对国王负责。 经济上:完善的税收系统;经济改革,统一货币 交 通:修驿道,稳固帝国统治,加强对地方管控。 文 化:包容百纳,吸收外来文化,融会贯通。(2)马其顿帝国和孔雀帝国教师:展示帝国疆域图,简单介绍两大帝国兴衰历史或最具特点的文化传承。学生:学生阅读教材,运用地图了解帝国疆域及发展历程。(3)、罗马帝国教师:①指导学生识别地图,罗马帝国疆域图②播放一段视频,介绍罗马帝国在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繁荣。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了解罗马帝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三)文明的交流教师问:根据对四大帝国的学习,你能整理归纳不同地区文明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内容吗?请举例说明。(展示图片史料和视频) 学生:①回顾归纳整理文明交流的方式、表现(内容)。以字母文字为例,解释说明文明传播的具体表现。 ②讲述大秦(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之间的交流往来的具体史实,进一步印证文明交流的多样性。③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以中国为例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食物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深切体会文明交流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明交流的初步认识,组织学生探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而我们从不同文明交流中会得到哪些启示。学生:分小组探究问题,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形成一个比较认可的结论。 ①意义: 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时间内即为人类共享,使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人类文明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中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②启示:文化文明是多彩的,是平等的,是包容的;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借鉴而丰富,同时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民族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从古代世界奴隶制帝国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项目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1、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A)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④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D)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3、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A)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C.波斯帝国 D.孔雀帝国4、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说明(A)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一世以严酷法律治国C.波斯帝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帝国相信君权神授5、据《后汉书》记载,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彼此以自身的世界忖度着对方,因为它们从未有过事实上的直接接触,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这条“道路”是(B)A.罗马大道 B.丝绸之路C.波斯御道 D.中国驰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科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容量大,空间广泛,无法面面俱到,只能大胆取舍,把更多时间用在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上。2、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播放视频、图片,丰富教学内容。3、问题设计要有层次,要符合思维逻辑,层层深入,要有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补充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案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子目是重点,古代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的扩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下,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