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宏立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一模)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本试题卡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卡,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提交答题卡。
一、知识运用(10分,每题2分)
1.请选出下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舂谷(chōng) 夙夜(sù) 崩殂(zú) 咨诹善道(zōu)
B.休祲(jìn) 加冠(guàn) 叱咄(duō) 免冠徒跣(xiǎn)
C.皲裂(jūn) 媵人(yìng) 驽钝(lú) 负箧曳屣(xǐ)
D.调羮(gēng) 怫然(fú) 缟素(gǎo) 一蹴而就(cù)
2.请选出下列写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桦然 驱弛 麾下 不屑置辩 B.鸿鹄 简拔 貂裘 韫袍敝衣
C.恢弘 籍第 袒右 下视其辙 D.忿恚 霹雳 適戍 裨补阙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我们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文章,要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C.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场地,只听发令枪一响,各国运动员纷至沓来,向终点跑去。
D.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未被我们探索和利用的海洋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诠释。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国家话剧院推出的话剧《铁流东进》,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该剧用小场面、小切口的方式讲述故事,让观众倍感亲切。
B.落实劳动教育需家校共同努力:学校要设计多样化课程,采取沉浸式教育方式;家长要制定劳动清单,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协同育人才能形成合力。
C.生态环境局向全市人民发出“无痕露营”倡议。该倡议与“无痕山林”的理念相通,都强调在亲近自然时,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D.门类丰富、体系完备的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家园。人们只要走进博物馆,就能欣赏自然和人文精华,从中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获得精神享受。
二、文化积累(8分,每题1分)
6.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
(1)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 ,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3)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5)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
。
(6)《渔家傲·秋思》中“ , ”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
(7)《出师表》中的“ , ”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8)从唐宋诗人的诗词中,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说明北方地区很早就草木凋谢,大雪纷飞了。
三、文章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完成7~9题。(6分,每题3分)
【片段一】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A)“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片段二】他爬将起来,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B)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
【片段三】胡屠户道:“我那里还养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著么?(C)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什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D)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7.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瞒上欺下的虚伪卑劣行径。
B.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
D.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8.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
(二)散文阅读,完成各题。(12分,每题3分)
平炉台上的绿豆汤(罗日新)
①我发现,八十多岁的母亲竟把晒绿豆当成了一件每天必做的事。
②每天早晨,母亲起来洗漱完毕,只要不下雨,第一件事就是把阳台台面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绿豆倒在竹簸箕里,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做这件事时,母亲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起先我并没在意,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其中的秘密。
③那天下午,一只小鸟正在簸箕上吃着绿豆,我透过窗户的玻璃望去,小鸟吃得优雅从容,并不怕人。显然,小鸟不是第一次来我家阳台吃绿豆了。
④“宝山啊,你慢点吃……”母亲站在阳台门边,望着小鸟,小声地自言自语,“现在国家富了,我们家也富了,不像以前,吃绿豆还要凭票供应……”
⑤哦,原来,母亲把天上飞来的小鸟当作去世的父亲回家了。难怪她老人家每天那么勤快地晒绿豆。
⑥穿过漫长的光阴,重重叠叠的往事浮现在眼前。20世纪60年代中期,父亲在大冶钢厂宣传部任报道组组长,为了报道工人们的先进事迹,他总是深入到火热的平炉台上和炼钢工人一起劳动。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夏天气温很高,在空气中划根火柴似乎就能燃烧,平炉台上更是酷热难当。为了防止炼钢工人中暑,工厂每天给平炉台工人供应降暑绿豆汤。父亲总是把他的那一份留下来,用饭盒带回家给我喝。
⑦每天下午五点多钟,太阳还没有落山,我就会端个小木凳,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山下那条小路的尽头,等待着骑自行车的父亲出现。只要看到父亲的身影,我就会欢呼着从山坡上冲下去迎接。
⑧看着我双手捧着冰绿豆汤喝的馋相,母亲总是会轻轻地问一声父亲:“今天又去平炉台了?”
⑨突然有一天,父亲的饭盒里没有绿豆汤了。“以后不能带绿豆汤回来了。”父亲小声说。
⑩那时,生活物资非常匮乏,绿豆要凭票供应,有时很难买到,但炼钢平炉台上用来防暑的绿豆汤是保证供给的。炼钢工人的福利比企业机关干部好,工人便常常将自己吃的保健饭、绿豆汤省下来带回家给家人分享。然而,厂部出于对炼钢工人防暑的考虑,要求工人只能自己喝不能带回家。父亲是干部,更要带这个头。从此,喝平炉台前那碗冰凉甜糯的绿豆汤,成了我的奢望。
⑪多年后,我大学毕业,恰好被分配到炼钢厂。母亲为此心里十分不愿意,她心疼儿子在基层工作要吃很多苦。父亲坚定地说服她:“年轻人想上进,就必须选择生产一线,从最艰苦的平炉炼钢干起。”就这样,我穿上白色的帆布工作服,脚蹬大头帆布工作鞋,头戴红色安全帽,爬上了平炉台,在高温环境里抢修设备,手握钢钎干活,常常全身湿透。当然,我也喝上了防暑降温的绿豆汤。
⑫难忘啊,青青的绿豆汤,高高的平炉台,慈爱的父母!
⑬2019年10月,我以工作过的大冶钢厂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钢的城》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
⑭那天,母亲在杂志封面上撒了些绿豆,又一次等待小鸟飞来。她在那里喃喃地说:“宝山啊,这本书里有你儿子写的小说,里面有你工作了一辈子的大冶钢厂,有你报道过的平炉、二炼钢、四炼钢……有你的同事,你快来看看吧。”
⑮我的眼眶湿润了,轻轻地走过去陪母亲等待那只灰脖子的小鸟。过了好久,它终于从空中飞过来,落在杂志上,一口一口,慢条斯理地啄食着绿豆。母亲颤颤巍巍地说:“宝山啊,回家的路太长了,太远了……”眼前的一幕,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⑯父亲啊,儿子现在天天都喝着平炉台上的绿豆汤,儿子和母亲想您了。
(选自《光明日报》2022.11.18,有删改)
9.本文写平炉台上的绿豆汤,饱含深情,其中不包括的情感是
A.难忘的父母慈爱 B.含蓄的夫妻深情
C.坚定的工作热情 D.开心的童年奢望
10.选文第②段中“我”发现的“秘密”是什么。
11.请对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12.选文多次写到啄食绿豆的小鸟有何用意?
(三)议论文阅读,完成各题。(12分,每题3分)
达观,是一味精神的良药(梅桑榆)
①达观,是一味精神的良药,可以使消沉者振作,使悲观者欣然忘忧,使遭逢逆境者处之泰然。不过此药虽良,却是药店无售,而是产于自我之心灵。因此,生活中,我们遇挫折、处困境时,须自制其药,自医其疾,要保持一种达观的心态,才能一路向前。
②说达观是一味药,只是比喻。百科对于“达观”一词的解释是“达观,旧称对人生抱消极的看法,一切听其自然,随遇而安为‘达观’。亦谓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这种解释,显然不够贴切。笔者以为,达观并非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达观的人固然须随所遇而安,对不如意之事看得开,但随所遇而能乐,看得开而后有所为,才是真达观。否则,达观岂不成了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同义语?对于真正达观的人而言,遭遇打击,心理仍能保持平衡状态,身处困境,仍能安之若素,且能乐对困境,昂然进取。岂能说是“对人生抱消极的看法”?
③中国历史上,能够达观处世的人颇多,而苏轼、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最能诠释“达观”一词的含义。
④苏轼屡被贬官流放,甚至被诬入狱,险遭杀害。但他被贬谪黄州时,不畏艰苦,躬耕自足,写下《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批不朽的杰作。直到被贬往岭南的惠州、海南的儋州,他仍吟咏不止,旷达一如往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把当地特产当作难得的享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被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的流放之途,当作奇特的旅游。在他看来,那贬谪流放之地,竟是无一处不美好,无一处不奇趣。政治帮派的排挤、嫉妒者的打击陷害,不但未使苏轼悲观沉沦,反而成全了这位天才,使其成为千古文豪。
⑤刘禹锡多次被贬官,辗转颠簸于蜀、粤、皖等地达二十多年。然而,他无论久处穷山恶水,还是置身于边远之地,皆能泰然处之。他被贬往和州(今安徽和县)时,自建陋室,写下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在文中将其比作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扬雄在西蜀读书的亭台。虽遭贬谪,身居陋室,却仍悠然自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通过他结束漫长贬官外放生涯之后写下的诗句,足见其达观豪放的胸襟。他为政之余,寄情于笔墨,以诗文作为“见志之具”,一生写下诗文几十卷,其中多有传世佳作,被白居易推崇为“诗豪”。
⑥当然,达观处世,须胸襟开朗,识见通达,且多为天生之精神气质使然,故非人人可以做到。因命运多舛或遭受沉重打击,心中极度的不平与怨愤长期难以释怀,以致抑郁成疾,甚至神医束手,百药难救者,也时见于史籍。
⑦时至今日,因遭遇挫折,身处困境,而不能达观以对者,也不乏其人,或因竞争某职败北而一蹶不振,或因某事不能如愿而郁郁寡欢,或因遭遇歧视而心理严重失衡,更有因长期的抑郁或意外事件的刺激而自戕者。这些人之所以如此,皆因心灵中缺少“达观”这味良药也。
⑧“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这阕《定风波》,颇能显示他的豪放气概——我即使已一无所有,但只要有竹杖芒鞋助我行路,有一件蓑衣遮体,就可以任凭它风吹雨打,将一切打击与磨难置之度外,视歧路为坦途,一路履险如夷,歌啸前行。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气概,人生旅途中还有什么样的挫折坎坷不能对付呢?
(选自《阅读时代》2022年第2期)
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产于自我之心灵的达观,是可以使消沉者振作、使悲观者欣然忘忧、使遭逢逆境者处之泰然的一味精神的良药。
B.笔者认为,真正达观的人是随遇而能乐,看得开而后有所作为,是能够在遭遇打击、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安之若素的人。
C.我们学过的课文《小石潭记》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虽然被贬,但依然可以亲近自然,享受美景的乐观自得之情,可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D.第⑧段的加点词“这样的精神气概”指苏轼将一切打击与磨难置之度外,视歧路为坦途,一路履险如夷,歌啸前行的豪放气概。
1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15.选文第①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1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四)古诗词阅读,完成各题。(6分,每题3分)
浣溪沙(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7.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纳兰对自己身世的独特感悟。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
18.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的“断”字。
(五)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10分,每题2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①奉议:官名。
19.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得全功/乃不知有汉
B.不必若余之手录/自当用十年之功
C.今诸生学于太学/尽心于学
D.求而不得者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无冻馁之患矣
(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4)故详悉及之
21.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少 年 志 气 方 强 时 能 如 此 半 古 之 人 功 必 倍 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23.【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
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关键信息
学习建议
前提条件
【甲】
业精德成
①
热衷于学习
【乙】
养心探道
①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
全身心投入学习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题3分)
24.在“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综合性学习中,你所在班级将开展戏剧知识竞赛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①为使活动利进行,请你以活动总策划的身份拟出活动必须的三个步骤。
②请你为“如何让戏剧文化走进校园”向学校领导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五、个性表达(5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材料】
在2023年中考备考的日子里,无论我们悲伤,还是欢乐;无论我们彷徨,还是奋进,总有人陪伴我们,激励我们。亲人一句温馨的话语,师友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人一次无私的帮助……都会触动我们,感动我们,让我们铭记于心。
【题目】
(1)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请将题目“ ,让我铭记于心”补全,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模)
一、知识运用(10分,每题2分)
1.请选出下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D )
A.舂谷(chōng) 夙夜(sù) 崩殂(zú) 咨诹善道(zōu)
B.休祲(jìn) 加冠(guàn) 叱咄(duō) 免冠徒跣(xiǎn)
C.皲裂(jūn) 媵人(yìng) 驽钝(lú) 负箧曳屣(xǐ)
D.调羮(gēng) 怫然(fú) 缟素(gǎo) 一蹴而就(cù)
2.请选出下列写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D )
A.桦然 驱弛 麾下 不屑置辩 B.鸿鹄 简拔 貂裘 韫袍敝衣
C.恢弘 籍第 袒右 下视其辙 D.忿恚 霹雳 適戍 裨补阙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我们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底蕴深厚的文章,要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C.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场地,只听发令枪一响,各国运动员纷至沓来,向终点跑去。
D.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未被我们探索和利用的海洋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详解】A.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富有节奏。在此形容情节波澜起伏,使用有误;
B.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含贬义。建议中学生“断章取义”是不妥当的,使用有误;
C.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来指人或事物。不符合“向终点跑去”的语境,使用有误;
D.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使用正确;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诠释。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解析】A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项,两面对一面,可在“关键在于”后加“能否”;C项,搭配不当,应把“开启”“开辟”互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让”。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国家话剧院推出的话剧《铁流东进》,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该剧用小场面、小切口的方式讲述故事,让观众倍感亲切。
B.落实劳动教育需家校共同努力:学校要设计多样化课程,采取沉浸式教育方式;家长要制定劳动清单,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协同育人才能形成合力。
C.生态环境局向全市人民发出“无痕露营”倡议。该倡议与“无痕山林”的理念相通,都强调在亲近自然时,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D.门类丰富、体系完备的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家园。人们只要走进博物馆,就能欣赏自然和人文精华,从中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获得精神享受。
【解析】B B项,“学校要设计多样化课程,采取沉浸式教育方式”“家长要制定劳动清单,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是两个分句,是学校和家庭分别采取的教育方式,因此“学校要设计多样化课程,采取沉浸式教育方式”后面的冒号要改为分号;故选B。
二、文化积累(8分,每题1分)
6.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
(1)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 饿死真吾志 ,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3)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十五从军征》)
(5)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
(6)《渔家傲·秋思》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
(7)《出师表》中的“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8)从唐宋诗人的诗词中,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说明北方地区很早就草木凋谢,大雪纷飞了。
三、文章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完成7~9题。(6分,每题3分)
【片段一】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A)“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片段二】他爬将起来,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B)一脚踹在池塘里,爬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得疯了。”
【片段三】胡屠户道:“我那里还养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著么?(C)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片段四】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什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D)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7.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一语道破范进为了取得报考资格谎报年龄,瞒上欺下的虚伪卑劣行径。
B.活脱脱地写出了范进闻讯后的喜极失态。
C.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胡屠户的市侩特性暴露无遗了。
D.居丧尽礼与食膳吃荤前后矛盾,对比鲜明。
8.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
(2)《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颓风气。范进因为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是作者对范进作夸张变形的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读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当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运用讽刺手法予以揭露、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荼毒,同时反应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二)散文阅读,完成各题。(12分,每题3分)
平炉台上的绿豆汤(罗日新)
①我发现,八十多岁的母亲竟把晒绿豆当成了一件每天必做的事。
②每天早晨,母亲起来洗漱完毕,只要不下雨,第一件事就是把阳台台面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绿豆倒在竹簸箕里,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做这件事时,母亲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起先我并没在意,直到有一天才发现其中的秘密。
③那天下午,一只小鸟正在簸箕上吃着绿豆,我透过窗户的玻璃望去,小鸟吃得优雅从容,并不怕人。显然,小鸟不是第一次来我家阳台吃绿豆了。
④“宝山啊,你慢点吃……”母亲站在阳台门边,望着小鸟,小声地自言自语,“现在国家富了,我们家也富了,不像以前,吃绿豆还要凭票供应……”
⑤哦,原来,母亲把天上飞来的小鸟当作去世的父亲回家了。难怪她老人家每天那么勤快地晒绿豆。
⑥穿过漫长的光阴,重重叠叠的往事浮现在眼前。20世纪60年代中期,父亲在大冶钢厂宣传部任报道组组长,为了报道工人们的先进事迹,他总是深入到火热的平炉台上和炼钢工人一起劳动。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夏天气温很高,在空气中划根火柴似乎就能燃烧,平炉台上更是酷热难当。为了防止炼钢工人中暑,工厂每天给平炉台工人供应降暑绿豆汤。父亲总是把他的那一份留下来,用饭盒带回家给我喝。
⑦每天下午五点多钟,太阳还没有落山,我就会端个小木凳,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山下那条小路的尽头,等待着骑自行车的父亲出现。只要看到父亲的身影,我就会欢呼着从山坡上冲下去迎接。
⑧看着我双手捧着冰绿豆汤喝的馋相,母亲总是会轻轻地问一声父亲:“今天又去平炉台了?”
⑨突然有一天,父亲的饭盒里没有绿豆汤了。“以后不能带绿豆汤回来了。”父亲小声说。
⑩那时,生活物资非常匮乏,绿豆要凭票供应,有时很难买到,但炼钢平炉台上用来防暑的绿豆汤是保证供给的。炼钢工人的福利比企业机关干部好,工人便常常将自己吃的保健饭、绿豆汤省下来带回家给家人分享。然而,厂部出于对炼钢工人防暑的考虑,要求工人只能自己喝不能带回家。父亲是干部,更要带这个头。从此,喝平炉台前那碗冰凉甜糯的绿豆汤,成了我的奢望。
⑪多年后,我大学毕业,恰好被分配到炼钢厂。母亲为此心里十分不愿意,她心疼儿子在基层工作要吃很多苦。父亲坚定地说服她:“年轻人想上进,就必须选择生产一线,从最艰苦的平炉炼钢干起。”就这样,我穿上白色的帆布工作服,脚蹬大头帆布工作鞋,头戴红色安全帽,爬上了平炉台,在高温环境里抢修设备,手握钢钎干活,常常全身湿透。当然,我也喝上了防暑降温的绿豆汤。
⑫难忘啊,青青的绿豆汤,高高的平炉台,慈爱的父母!
⑬2019年10月,我以工作过的大冶钢厂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钢的城》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
⑭那天,母亲在杂志封面上撒了些绿豆,又一次等待小鸟飞来。她在那里喃喃地说:“宝山啊,这本书里有你儿子写的小说,里面有你工作了一辈子的大冶钢厂,有你报道过的平炉、二炼钢、四炼钢……有你的同事,你快来看看吧。”
⑮我的眼眶湿润了,轻轻地走过去陪母亲等待那只灰脖子的小鸟。过了好久,它终于从空中飞过来,落在杂志上,一口一口,慢条斯理地啄食着绿豆。母亲颤颤巍巍地说:“宝山啊,回家的路太长了,太远了……”眼前的一幕,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⑯父亲啊,儿子现在天天都喝着平炉台上的绿豆汤,儿子和母亲想您了。
(选自《光明日报》2022.11.18,有删改)
9.本文写平炉台上的绿豆汤,饱含深情,其中不包括的情感是( C )
A.难忘的父母慈爱 B.含蓄的夫妻深情
C.坚定的工作热情 D.开心的童年奢望
10.选文第②段中“我”发现的“秘密”是什么。
母亲把天上飞来的小鸟当作去世的父亲回家了
11.请对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以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天气的炎热,从而通过父亲给我带绿豆汤的不易,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12.选文多次写到啄食绿豆的小鸟有何用意?
写啄食绿豆的小鸟既是为了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生活条件的变好,更是以此基础表现母亲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三)议论文阅读,完成各题。(12分,每题3分)
达观,是一味精神的良药(梅桑榆)
①达观,是一味精神的良药,可以使消沉者振作,使悲观者欣然忘忧,使遭逢逆境者处之泰然。不过此药虽良,却是药店无售,而是产于自我之心灵。因此,生活中,我们遇挫折、处困境时,须自制其药,自医其疾,要保持一种达观的心态,才能一路向前。
②说达观是一味药,只是比喻。百科对于“达观”一词的解释是“达观,旧称对人生抱消极的看法,一切听其自然,随遇而安为‘达观’。亦谓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这种解释,显然不够贴切。笔者以为,达观并非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达观的人固然须随所遇而安,对不如意之事看得开,但随所遇而能乐,看得开而后有所为,才是真达观。否则,达观岂不成了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同义语?对于真正达观的人而言,遭遇打击,心理仍能保持平衡状态,身处困境,仍能安之若素,且能乐对困境,昂然进取。岂能说是“对人生抱消极的看法”?
③中国历史上,能够达观处世的人颇多,而苏轼、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最能诠释“达观”一词的含义。
④苏轼屡被贬官流放,甚至被诬入狱,险遭杀害。但他被贬谪黄州时,不畏艰苦,躬耕自足,写下《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批不朽的杰作。直到被贬往岭南的惠州、海南的儋州,他仍吟咏不止,旷达一如往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把当地特产当作难得的享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被一贬再贬,直到天涯海角的流放之途,当作奇特的旅游。在他看来,那贬谪流放之地,竟是无一处不美好,无一处不奇趣。政治帮派的排挤、嫉妒者的打击陷害,不但未使苏轼悲观沉沦,反而成全了这位天才,使其成为千古文豪。
⑤刘禹锡多次被贬官,辗转颠簸于蜀、粤、皖等地达二十多年。然而,他无论久处穷山恶水,还是置身于边远之地,皆能泰然处之。他被贬往和州(今安徽和县)时,自建陋室,写下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在文中将其比作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扬雄在西蜀读书的亭台。虽遭贬谪,身居陋室,却仍悠然自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通过他结束漫长贬官外放生涯之后写下的诗句,足见其达观豪放的胸襟。他为政之余,寄情于笔墨,以诗文作为“见志之具”,一生写下诗文几十卷,其中多有传世佳作,被白居易推崇为“诗豪”。
⑥当然,达观处世,须胸襟开朗,识见通达,且多为天生之精神气质使然,故非人人可以做到。因命运多舛或遭受沉重打击,心中极度的不平与怨愤长期难以释怀,以致抑郁成疾,甚至神医束手,百药难救者,也时见于史籍。
⑦时至今日,因遭遇挫折,身处困境,而不能达观以对者,也不乏其人,或因竞争某职败北而一蹶不振,或因某事不能如愿而郁郁寡欢,或因遭遇歧视而心理严重失衡,更有因长期的抑郁或意外事件的刺激而自戕者。这些人之所以如此,皆因心灵中缺少“达观”这味良药也。
⑧“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这阕《定风波》,颇能显示他的豪放气概——我即使已一无所有,但只要有竹杖芒鞋助我行路,有一件蓑衣遮体,就可以任凭它风吹雨打,将一切打击与磨难置之度外,视歧路为坦途,一路履险如夷,歌啸前行。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气概,人生旅途中还有什么样的挫折坎坷不能对付呢?
(选自《阅读时代》2022年第2期)
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产于自我之心灵的达观,是可以使消沉者振作、使悲观者欣然忘忧、使遭逢逆境者处之泰然的一味精神的良药。
B.笔者认为,真正达观的人是随遇而能乐,看得开而后有所作为,是能够在遭遇打击、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安之若素的人。
C.我们学过的课文《小石潭记》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虽然被贬,但依然可以亲近自然,享受美景的乐观自得之情,可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D.第⑧段的加点词“这样的精神气概”指苏轼将一切打击与磨难置之度外,视歧路为坦途,一路履险如夷,歌啸前行的豪放气概。
1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15.选文第①段加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1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3.C 【解析】《小石潭记》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现的是柳宗元被贬官后孤寂凄凉的悲观情绪,并不是乐观自得的达观心态。C项理解和分析有误。
14.生活中,当我们遇挫折、处困境时,要保持一种达观的心态,才能一路向前。
15.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达观比作一味精神的良药,形象鲜明地阐述了保持达观心态的作用。
16.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困境和磨难中,要始终保持达观心态的观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古诗词阅读,完成各题。(6分,每题3分)
浣溪沙(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7.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纳兰对自己身世的独特感悟。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
17.D【解析】不仅仅是作者对自己的感悟,而且是纳兰性德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18.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的“断”字。
答:“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五)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10分,每题2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①奉议:官名。
19.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乃得全功/乃不知有汉
B.不必若余之手录/自当用十年之功
C.今诸生学于太学/尽心于学
D.求而不得者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 (2)无冻馁之患矣 饥饿
(3)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 果真 (4)故详悉及之 完备
21.请用“/”为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少 年 志 气 方 强 时/ 能 如 此 /半 古 之 人/ 功 必 倍 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22.(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2)读书时先要将房间打扫干净,点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
23.【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
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关键信息
学习建议
前提条件
【甲】
业精德成
①
热衷于学习
【乙】
养心探道
①要排除外界的各种诱惑,静心学习
②
全身心投入学习
23.①专心致志地学习;②要主动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题3分)
24.在“举办中外戏剧知识竞赛”综合性学习中,你所在班级将开展戏剧知识竞赛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为使活动利进行,请你以活动总策划的身份拟出活动必须的三个步骤。
(2)请你为“如何让戏剧文化走进校园”向学校领导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4.(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收集有关戏剧的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竞赛题目;制定参赛形式和奖励办法等。
(2)建议一:加大对戏剧文化的宣传普及力度。
建议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选取部分贴近学生生活的戏剧作品,让学生学习、表演,以此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等。
五、个性表达(5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材料】
在2023年中考备考的日子里,无论我们悲伤,还是欢乐;无论我们彷徨,还是奋进,总有人陪伴我们,激励我们。亲人一句温馨的话语,师友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人一次无私的帮助……都会触动我们,感动我们,让我们铭记于心。
【题目】
(1)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请将题目“ ,让我铭记于心”补全,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5.略
湖北省恩施宏立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上语文期中考试题(图片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宏立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上语文期中考试题(图片版),共6页。
恩施市宏立实验学校2023年春5月月考卷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恩施市宏立实验学校2023年春5月月考卷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共6页。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一立信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一立信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诚挚邀请】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