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四制2017)五年级下册17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展开17、《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能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想象昼夜交替的各种可能情形并设计、完成模拟实验,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敢于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
4.了解到人类对日地运动关系的好奇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当地地标建筑的白天与黑夜两张照片、学校校园同一地点白天与黑夜的两张照片,引导学生讨论每组照片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白天与黑夜”,让学生思考:白天和黑夜有什么样的区别。
2.教师出示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找出明暗的部分,引出“昼、夜”,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3.教师小结: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白天开始;到了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白天结束,黑夜降临大地。第二天,太阳再升起,白天开始;太阳落下,黑夜开始,如此循环往复,就在地球上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这种昼和夜不停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昼夜交替现象。
4.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交替着出现呢?
二、鼓励猜想,提出假设
1.教师提问:白天黑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什么天体有关系呢?(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画太阳和地球。)什么情况下是白天,什么情况下是黑夜呢?假如与太阳、地球有关,它们怎样运动才会出现白天黑夜的交替现象呢?把你们的想法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假设性解释,教师用示意图归纳整理。(1)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2)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并围着太阳公转。(3)太阳不动,地球不自转但围着太阳公转。(4)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4.教师小结:要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人类现在可以用哪些方法对地球进行观察研究呢?(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到地球外面去看看、用望远镜观察、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先进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人了太空,可以到太空对地球进行观察。但是这些方法在课堂上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把地球和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课堂上怎么验证我们的想法呢?
(教师引导学生想到用模拟实验来研究。)
2.教师小结: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作模拟实验。现在有了“太阳”,也有了“地球”,说明我们相当于站在了什么位置?
教师提问: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模拟实验呢?请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假设讨论一下实验方法。
3.学生讨论方法后汇报。
四、模拟实验,汇报交流。
1.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汇报。
教师汇总小组的结论,将有争议的提取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存在争议的假设,并请同学上台模拟演示有争议的假设。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航,排除不合理的假设,得出结论: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五、了解地球自转
1.教师引导学生先结合教科书中的思维导航进行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方式,再结合文字结论、地球自转图示或《昼夜交替现象》相关微视频,进一步明确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2.教师结合傅科摆实验资料卡,播放微视频《傅科摆》,使学生理解人类探索地球自转的历史。
六、小结巩固、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要求:查找资料,了解每天的白天和黑夜时间是否一样长。
2.学生查找关于昼夜长短的资料,并记录来源。
3.学生做昼夜长短的中长期观察计划,进一步加深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认识,与查找到的资料相互补充验证。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7 刺激与反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7 刺激与反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探究新知,拓展与应用,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课堂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 (五四制2017)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自转与公转17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2017)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自转与公转17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共2页。
2020-2021学年10 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0 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 难 点,器材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