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第1页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走进教材,素养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走进教材】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实行          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汉朝      主管全国户籍工作级地方政府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隋朝命州县官“           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        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        ”。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①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         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①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           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1.基层组织秦汉县下设乡和里。乡设       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          和维护治安唐朝       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        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1)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2)演变秦汉建立         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建立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         明朝      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清朝①实行        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        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3.主体: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       处于辅助地位。4.表现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救济方式(1)国家备荒汉朝:建立         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2)优抚弱势群体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         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3)设立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1)宗族救助:宗族通过设立     、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2)慈善组织:明清时期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资助贫困人口的教育、安葬无人埋葬的骸骨等【素养点拨】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1)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通过户籍制度对人口进行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和随意迁徙,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稳定性。(2)中国古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减少了封建割据战争的发生。(3)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统治者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提高经济收入的保证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4)中国古代的户籍制为本已森严的等级制砌上了厚厚的保护墙稳固了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有利于“各守本分各司其职”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古代的社会秩序。2.评价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1)皇权与绅权在社会治理中是合作关系皇权不下县因为皇权把基层治理全交给受过儒家教育的绅士绅士具有广泛的治理权他们为社区提供公共品包括修建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设施救济鳏寡孤独等等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了地方秩序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2)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3)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4)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利组织趋向解体进入20世纪之后清王朝被迫于宣统五年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3.我国古代的社会救济(1)内容:中国古代的救济制度一般说来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天灾人祸之后的特殊时间对百姓进行救济;另一方面是平常时期对人民中鳏寡孤独、老病残疾等成员进行福利救助。(2)思想基础诸子百家学说。以儒家仁义思想为指导(如孔子“理想社会”的大同和小康孟子“仁政”思想)同时兼有墨家的兼爱、道家的小国寡民和顺应自然等见解。宗教思想。佛教的慈悲为怀、善恶报应思想,道教的劝人积德行善、劝善去恶的观点。(3)主要特点:政府主体民间辅助。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商会、会馆组织等救济主体和宗族家族并存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4)不足之处具有宗教色彩。各自为政缺少合作救济方式相对单一。缺少制度和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俗对其进行调整。4.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渠道(1)政府行为即政府给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员提供最低社会生活保障。如《周礼》中讲的“荒政十二策”即政府在应付突如其来的灾害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2)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寺院举办的各种慈善事业如唐代寺院设立的悲田院专门关注那些老而无依者饥饿施粥有病给药死则安葬。(3)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婚田、义庄、义田、义塾、贡士庄等,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参考答案知识点一分类登记    丞相   大索貌阅    主户    诸色户计   里甲制    摊丁入知识点二1.三老   传递政令   百户    里甲制2.(2什伍组织   保甲制     王守仁    里甲制 乡里制知识点三3.民间组织4.政府救济(1常平仓   2鸠杖民间救济(1)义田  

    相关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设计,共13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学案,文件包含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生版docx、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案,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