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春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教案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15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1)
展开
这是一份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15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1),共3页。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15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几种平行四边形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能进行系统的复习与归纳。2、了解四边形、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及转化条件,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开放题型”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对(四边形)图形的全面认识,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从中体验数学的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归纳、概括、实践等一系统数学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2.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尊重与理解他人意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学难点:发展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阅读理解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 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新课讲 解 课堂小结 一、复习引入:1、上一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各种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以及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师生互动,多媒体同步演示。1)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我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复习表格。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性质,因应学生回答。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对角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角线互相垂直 对角线相等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填空:①菱形的对角线长为6和8,则菱形的边长____,面积是_____. ②矩形的对角线长为8,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º,则矩形的两邻边分别长________和_______. 3、通过添加条件,复习判定方法。 1)如图,已知AD∥BC,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需要增添条件________2)已知: ABCD,添加适当的条件(1)使它成为菱形条件:______. (2)使它成为矩形条件:______. (3)使它成为正方形条件:_____. 二、探求新题型,巩固知识。在现在的教学中新题型不断出现,它包括了对条件或结论的探讨、阅读题、设计题型等。这类题的求解对我们的同学的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钥匙。例1: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一 点,且BD=BC,BE⊥CD于E交AC于点F,点M在线段BE上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 四边形DMCF是菱形,并加以证明。分析: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通过几何画板 演示图形的变化,学生在进行交流, -----可能 设想: ME=FE、DM∥CF、DF∥MC、DM=DF 、 CM=CF、DC平分∠FDM、CD平分∠FCM等。学生集思广益,充分讨论,阐述观点。 (师)在开放题中,符合题意的条件可能有许多,我们要通过分析来选择较容易的进行证明。学生进行证明。例2:已知:△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探求:1)线段QM、PM、AB之间有什么关系?2)当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 四边形AQMP是菱形?并说明你的理由. 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菱形AQMP是正方形?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到探究的线段所在的图形是什么特殊的图形,他们之间如何沟通,再用几何画板演示。(1)四边形AQMP是平行四边形,PM=AQBQM是等腰三角形,BQ=QM,AB=AQ+QB从而得证。 (2)根据菱形的判定,已知图形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需要考虑一组邻边的关系即可。故AQ=MQ,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可找到点M应为BC边的中点。 3)已知图形为菱形,只需加一个角为直角即可,因此∠A=90°。以上一组题均为条件、结论的开放题,一定要联系所要求的图形的性质去添加条件,找寻结论。三、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了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知识方面:在解题时,首先,应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其次,抓住图形中的位置关系与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再次,注意每一个判断都应有充分的理由 和依据.2.思想方法方面:结合图形灵活选用性质 系统整理各图形的性质及判定。形成知识链 通过添加条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 考察学生对性质和判定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解决了问题,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课后作业 补充试卷 板书设计 矩形的性质图形 定义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