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第一节 人的呼吸教学设计
展开京改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6.1人的呼吸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肺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概念。
3.通过对呼吸运动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呼吸运动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探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天甚至十几天不吃食物,或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饮水,都有可能勉强维持生命,但是几分钟不呼吸就会因窒息而死亡。人体需要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成分有差异。
二、探究活动。
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目的要求: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材料器具:带瓶塞的锥形瓶,玻璃弯管,乳肢套管,消毒用酒精棉签;澄清的石灰水。
方法步骤:观察并记录两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讨论:
1.通过实验观察,哪一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如果你在实验开始之前刚刚做完剧烈的运动,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实验结果:比较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的成分,可以发现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吸人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
知识补充: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多级分支的管道组成
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三、学习活动:观察哺乳动物的肺。
目的要求:
认识肺的形状和颜色,描述肺组织块的特点。
材料器具:
哺乳动物(牛或羊)新鲜的肺;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小烧杯;清水。
方法步骤:
1.教师演示,观察完整的肺,同学描述并记录肺的形状、颜色以及左、右肺各分成几叶。
教师将肺剪成若干小块。
2.学生两人一组,取一块肺组织,放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
A用镊子触探一下肺组织,感觉一下肺组织块的弹性。
B用放大镜找一找支气管和小血管。
讨论:
1.肺组织块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肺具有多级分支的气管、丰富的毛细血管以及很好的弹性,这对呼吸有什么意义?
四、肺泡的结构特点。
观察肺泡的结构模式图,想一想: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网包围着,这有什么意义?肺泡壁上有很多弹性纤维,这与什么功能有关系?
明确:从气管到肺泡,呼吸道进行了多级分支。随着呼吸道的不断分支,其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分支数目越来越多,口径越来越小,总的横断面积越来越大,管壁越来越薄;最细的呼吸道末端膨大形成肺泡。多级分支的气管、数目众多的肺泡扩大了肺部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网包围着,并且肺泡壁上还分布有很多弹性纤维,这些都是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 构特点。
小实验:
目的要求:
感受吸气和呼气过程中胸腔容积的变化。
材料器具:呼吸时胸骨、肋骨位置变化演示模型,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演示模型。
讨论:
1.描述并记录肋间肌收缩、舒张与胸腔容积变化的关系。
2.描述并记录膈肌收缩、舒张与胸腔和肺的容积变化的关系。
五、学习活动:测定肺活量。
目的要求:学习测定肺活量,学会统计和计算全班男生、女生的平均肺活量,并学会绘制肺活量分布曲线图。
六、分组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讨论:
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如何实现?
2.氧气和二氧化碳如何运输?
3.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如何实现?
七、总结。
人体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被送达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都要依赖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协同配合才能完成,而这些系统的配合则耑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案: 这是一份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策略与手段,作业设计,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代谢废物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代谢废物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其他生物的呼吸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其他生物的呼吸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