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单元提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单元提升测试,共8页。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单元提升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分)1.(4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pǔ) 狂澜(lán) 气魄(pò) 污秽(huì)B.祈祷(qǐ) 炽痛(chì) 机杼(zhù) 亘古(gèn)C.惩罚(chéng) 谰语(lán) 田垄(lǒng) 默契(qì)D.金柝(tuò) 军帖(tiě) 蚱蜢(zà) 屏障(píng)2.(4分)小灵用归类法复习文学常识,以下说法哪项有误?( )A.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都是行动的巨人,或为强国,或为学术、革命,或为提高自身修养,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B.与第一单元写杰出人物不同,本册第三单元写的都是小人物,展现小人物平凡卑微却质朴善良的品质。C.文言文称呼对方的称谓语有卿、大兄、汝、尔等,其中“卿”、“大兄”“汝”属于敬辞。D.《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的抒情方式更偏直接抒情,《老山界》则偏间接抒情。3.(4分)下列对文化知识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中的“阿爷”就是木兰父亲对自己的自称。D.《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在文章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4.(4分)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声鼎沸 挺而走险 亦复如是 磐石B.锲而不舍 妇孺皆知 人迹罕至 讪笑C.心会神疑 来势汹汹 慷慨淋漓 确凿D.惹人注目 回环曲折 锋芒毕露 逼侠5.(4分)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 )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A.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B.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C.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二、填空题(共14分)6.(7分)填空。(1)《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于___________十周年,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___________》等。本文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文章抒发了东北青年对国土沦丧的___________之感和对故土的________之情,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色彩。7.(7分)作者作品_____________(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____________,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讯集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共12分)(12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节选自《木兰诗》)(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①,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②。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③,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选自《木兰从军》)注:①习骑:练习骑马。②当行:在征发之列。③驱驰:策马疾驰。8.(3分)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当户理红妆 理:________(2)著我旧时裳 著:________9.(3分)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3分)语段(一)写木兰一连串富有女儿情态的行为有什么作用? 11.(3分)语段(一)与语段(二)分别侧重塑造木兰哪方面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12分)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各题。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魏巍①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②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③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进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④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那玉堂、井玉琢、王文英、能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⑤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做!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12.(3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出自小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的战斗场面可谓惊心动魄,令人肃敬、动容。B.“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句中“谦逊”一词可以理解为“谦和、逊色”。C.上文描述的是松骨峰战斗,作者以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战场的惨烈、战士们的英勇。D.“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是双重否定句。从语义上可以换成“我难道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样的反问句式。13.(3分)有人说,选文第③段中“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等句子有显示敌人英勇顽强的嫌疑,应该删除。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14.(3分)请根据选文的内容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15.(3分)新时代,社会赋予了“最可爱的人”更为丰富的内涵,你觉得新时代还有哪些人也可以称作“最可爱的人”?试说说你的理由。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2)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3)“不要掉队呀!”(4)“不要落后做乌龟呀!”(5)“我们顶着天啦!”(6)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7)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8)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9)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10)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1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6.(3分)下列对选文(1)(7)段中景物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1)段景物描写的观察点是“山脚”,即“从山脚向上望”所见到的景物,突出老山界的高大。B.第(7)段景物描写的观察点是“在‘之’字拐的路上”,向上看到的景物,仍在突出老山界的高大;向下看到的景物,意在突出老山界的险峻。C.衬托了红军战士不畏山高路险的顽强精神和坚强意志。D.表达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17.(3分)下列对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时的喊声、叫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光相接奇观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B.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C.表明红军战士虽然精神紧张,但因为后有敌人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特点。18.(3分)下列对选文最后一段段意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形象地描绘了夜宿老山界的战士们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形象地描绘了老山界雄奇壮丽的奇观,表达战士们难以入睡的兴奋心情。C.形象地描绘了老山界夜晚景色及战士们始终夜不能寐的艰难困苦。D.形象地描绘了夜宿老山界的战士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红军战士们战胜艰难困苦的自信心。19.(3分)下列对选文最后一段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该段描写半夜醒来时的景象,既有层次,又浑然一体,先写视觉,再写听觉。B.写视觉,按照“看”的空间顺序,由下到上,先写醒来时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的山峰,最后写山路上的篝火,由此自然过渡到听觉。C.写听觉,一是很注意运用对比——寂静与声响的对比,远与进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二是将听觉的感觉暗暗与眼前视觉的感觉相贯通——星星“跟我们这样的接近”,这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山谷被四周的山“包围得像一口井”,这是“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D.四个排比式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特别,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这里写的是听觉感受,表达的仍然是山的高和险,体现的是红军战士宽阔的胸怀、乐观的精神。五、作文(共50分)20.(50分)题目:最美的时光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学生本人的姓名以及所在学校的名字。
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A6.(1)“九一八”事变 大地的海(答其他长篇小说代表作也可)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压抑 深深眷恋 爱国7.魏巍 红杨树 《黎明的风景》 《东方》 《地球的红飘带》 《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的老师》8.整理,梳理 穿9.(可汗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10.示例:既写出了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又表现出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11.语段(一)侧重塑造木兰淡泊名利、珍惜亲情的普通人形象;语段(二)侧重塑造木兰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意思对即可)12.C13.这种说法不对。文中这些描述真实第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的残酷,通过写敌人的疯狂及“拼死争夺”从侧面烘托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勇于献身,凸显了他们的高尚伟大。14.这里是环境描写(场景描写),32、10等具体的数字引入及“汹涌”“卷”、“打翻”、“烧红”等词语的准确运用,暗示了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现实,再现了松骨峰战斗的残酷、壮烈,烘托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无畏、坚韧顽强、伟大高尚。15.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还可以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扶贫战线上的基层干部、传道受业的老师、勤劳忙碌的环卫工、疼爱照顾我们的父母等等。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我们无私奉献着,有美好的品质,是最可爱的人啊。(言之成理即可)16.D17.B18.A19.B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