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3分)同学你好!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我们都感知和体验了不少的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物理量。请你指出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正常骑行的自行车速度大小约为5m/s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2.(3分)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
A.工作人员 B.遥控器 C.无人机 D.地面
3.(3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k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4.(3分)某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
5.(3分)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装有板墙,它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6.(3分)依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学校师生属于应检尽检人员。当听到老师用扩音器通知大家做核酸检测时,我们能够分辨出是某位老师的声音,这主要利用了声音的( )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7.(3分)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上面句中,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其原理与下面两幅图的光学原理相同,这两幅图是( )
A.③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②和④
8.(3分)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其原因是发生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9.(3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明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m3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
D.嫦娥五号返回舱从月球带回1731g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土壤样品质量不变
10.(3分)密度对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很多水生生物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
B.化学实验中,利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D.大江大河奔腾到海的过程中,泥沙因密度比水大不断沉降形成冲积平原
11.(3分)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2.(3分)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在P点之前任意放平面镜,则( )
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
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相交于一点
C.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D.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镜后一点
13.(3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已成为共识。自行车是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以下设计和操作,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给轴承加润滑油
C.用力捏闸,使车更快地停下来
D.刹车时,使车轮由滚动变为滑动
14.(3分)从一张纸剪下宽1mm和2mm的纸条各一条测得它们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8N和3.7N.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理最合理的是( )
A.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成正比
B.宽为4 mm的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8N×4=7.2 N
C.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不可能成正比
D.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
15.(3分)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实施的是( )
A.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B.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D.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6.(2分)(1)图甲中,铝块的长度为 cm;
(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17.(2分)2022年10月12日,U17女足世界杯第二天,中国姑娘顽强拼搏,以2:1赢得墨西哥队。
如图所示是中国队员“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滚动的足球会在草坪上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 力的作用(选填“受到”或“不受”)。
18.(4分)小亮同学坐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漂,鱼在云上游”。则,天上的白云与映在湖里的白云,距水面的距离 (选填“相同”或“不同”);看到的鱼相比实际的鱼,距水面的距离 (选填“远”或“近”);看到水中的白云在向东移动,则天上的白云在向 (选填“东”或“西”)移动;看到的水中鱼和水中云,是鱼和云所成的像,关于这两个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鱼是实像,云是虚像
D.鱼是虚像,云是实像
19.(2分)由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密度最大的是 (选填“a”、“b”或“c”)物体,它的密度是 kg/m3。
20.(2分)某汽车司机下车时,随手将一瓶矿泉水放在仪表台上,如图所示。不料因阳光照射、水瓶聚光,车内物品被点燃引发火灾。太阳光经过矿泉水瓶发生了 (选填“反射”或“折射”),矿泉水瓶相当于 。因此,提醒大家在车内不要放置有聚光效果的物品。
21.(2分)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的音调相同, 的响度相同。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2.(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同时在水表面发生反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3.(3分)如图,一名重力为500N的旅客乘坐电动扶梯匀速上升,请画出该旅客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4.(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 。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 cm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 、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25.(4分)为预防新冠肺炎,卓玛用密度为0.8g/cm3的纯酒精配制了浓度为75%的酒精。她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8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cm3。
(3)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 g。
(4)卓玛配制的酒精密度为 g/cm3。
26.(7分)用木块、木板、毛巾、玻璃板、砝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木块在水平面上被拉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的大小。
(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木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F5<F1<F4<F2<F3。
①相比甲实验,乙、丙实验中木块上增加砝码是为了增大 的压力(选填“砝码对木块”“木块对木板”或“木板对桌面”)。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
②对比甲、丁、戊三次实验可知:压力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需要保持 和 不变,只改变 。
五、计算题(27题9分,28题9分,共18分。解题时要写必要的文字说明、依据的主要公式
27.(9分)爆破中用的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1m长的导火线,点火者点燃导火线后立即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600m之外的安全区?
28.(9分)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4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4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g。(g=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
(2)待测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瓶内所装待液体的重力多大?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3分)同学你好!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我们都感知和体验了不少的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物理量。请你指出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正常骑行的自行车速度大小约为5m/s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正常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一般在2m左右,故B不合实际;
C、人1min约呼吸20次左右,则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故C不合实际;
D、一张纸的质量很小,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不到1g,故D不合实际。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3分)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
A.工作人员 B.遥控器 C.无人机 D.地面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无人机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的过程中,防疫物资与无人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选择无人机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防疫物资与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工作人员、遥控器、地面为参照物,防疫物资是运动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3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k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在s﹣t图像中,平行t轴的图像代表着静止不动;
(2)根据题意派送车从出发点到派送点,又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所以乙图图像中0~10min为从出发点到派送点,10~13min为派送车在派送点停留,13~19min为派送车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
(3)求某段路程或者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公式:。
【解答】解: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为19min﹣13min=6min,故A错误;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0.8km=0.8km,故B错误;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D、10~13min内,根据图像平行t轴,派送车静止不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路程时间图像、平均速度的计算等运动的综合内容,学会看s﹣t图像是重点。
4.(3分)某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音色不同,故C错误;
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较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5.(3分)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装有板墙,它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分析】本题从控制噪声的措施分析即可。
【解答】解: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在声源处减弱,如摩托车加装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高架道路两侧加装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如工厂用防噪声耳罩。
因此A、C、D不符合题意,只有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控制噪声的知识点。
6.(3分)依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学校师生属于应检尽检人员。当听到老师用扩音器通知大家做核酸检测时,我们能够分辨出是某位老师的声音,这主要利用了声音的( )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分辨出是某位老师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D。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还要将声音的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7.(3分)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上面句中,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其原理与下面两幅图的光学原理相同,这两幅图是( )
A.③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②和④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林间疏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潭影映人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①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②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③插在水中的铅笔变弯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④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
由此可知,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种光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3分)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其原因是发生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分析】折射现象是指当光由一种介质(比如水)斜射入第二介质(比如空气)时,在界面上部份光发生偏离原来路线而与原来路线产生夹角的现象。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
【解答】解:从水中的车轮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车轮上的花纹变密集了,所以水中部分的车轮看起来变“扁”了,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有时可以利用折射时光路可逆帮助解题。
9.(3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明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m3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
D.嫦娥五号返回舱从月球带回1731g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土壤样品质量不变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变化。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相同,故A错误;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明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故B错误;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状态改变,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嫦娥五号返回舱从月球带回1731g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样本的位置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了解与掌握,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同种状态下密度相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变化。
10.(3分)密度对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很多水生生物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
B.化学实验中,利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D.大江大河奔腾到海的过程中,泥沙因密度比水大不断沉降形成冲积平原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但也有不同物质密度相同,如酒精和煤油。
【解答】解:A、水生生物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可以更好的让自己在水中自由浮沉,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故A正确。
B、化学实验中,利用向下排空气法可让空气下沉,因为空气密度较大,从而收集比空气密度更小的气体,故B正确。
C、不同的物质也有密度相同的,如酒精和煤油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密度相同,故C错误。
D、大江大河奔腾到海的过程中,泥沙因密度比水大不断沉降形成冲积平原,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及特征,属于基础题。
11.(3分)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①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①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因此④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②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②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因此③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D。
【点评】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3分)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在P点之前任意放平面镜,则( )
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
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相交于一点
C.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D.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镜后一点
【分析】可利用光路可逆来证明:假设一点光源位于P′,则它发出的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之后,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向延长线一定会交于P点。
【解答】解: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在P点之前任意放一平面镜,则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三条反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P'.P′、P关于镜面对称,如图所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13.(3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已成为共识。自行车是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以下设计和操作,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
A.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给轴承加润滑油
C.用力捏闸,使车更快地停下来
D.刹车时,使车轮由滚动变为滑动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解:A、轮胎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给轴承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用力捏闸,使车更快地停下来,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刹车时,使车轮由滚动变为滑动,可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4.(3分)从一张纸剪下宽1mm和2mm的纸条各一条测得它们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8N和3.7N.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理最合理的是( )
A.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成正比
B.宽为4 mm的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8N×4=7.2 N
C.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不可能成正比
D.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
【分析】在物理实验中,想得到某种情况的结论,一次或两次实验是不够的,是具有偶然性的,即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才可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
【解答】解:
由题知,从一张纸剪下宽1mm和2mm的纸条各一条测得它们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8N和3.7N,这仅仅是两次实验,所以不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即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一次或两次实验是具有偶然性的,所以要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才可以。
15.(3分)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太空舱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实施的是( )
A.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B.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
D.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分析】(1)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的工作原理是等臂杠杆,是利用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实现的;
(2)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是利用费力杠杆原理,哑铃的重力提供了阻力起到锻炼的目的;
(3)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表面粗糙,并且产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即在物体表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拉力健身器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工作的。
【解答】解:A、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的工作原理是等臂杠杆,是利用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实现的,故失重状态下,物体对托盘无压力,不能称量,故A错误;
B、用哑铃锻炼手臂肌肉,是利用费力杠杆原理,哑铃的重力提供了阻力起到锻炼的目的;失重状态下,哑铃的重力消失,不能起到锻炼的目的,故B错误;
C、摩擦力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接触并挤压,在太空中重力消失,故物体与接触面不产生压力,不能测摩擦力,故C错误;
D、弹簧拉力健身器是利用手臂拉伸弹簧,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故只要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都能产生弹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重力、压力、摩擦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一道比较综合的力学分析题,有一定难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6.(2分)(1)图甲中,铝块的长度为 2.50 cm;
(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3.6 N。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
【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2.50cm;
(2)在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3”后3个小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3×0.2N=3.6N。
故答案为:(1)2.50;(2)3.6。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物理实验中,虽然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测量,但没有特殊要求,只有长度的测量要有估读值,其它读到准确值即可。
17.(2分)2022年10月12日,U17女足世界杯第二天,中国姑娘顽强拼搏,以2:1赢得墨西哥队。
如图所示是中国队员“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滚动的足球会在草坪上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 受到 力的作用(选填“受到”或“不受”)。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是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受到。
【点评】本题不但要求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还要会进一步分析、理解和应用。
18.(4分)小亮同学坐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漂,鱼在云上游”。则,天上的白云与映在湖里的白云,距水面的距离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看到的鱼相比实际的鱼,距水面的距离 近 (选填“远”或“近”);看到水中的白云在向东移动,则天上的白云在向 东 (选填“东”或“西”)移动;看到的水中鱼和水中云,是鱼和云所成的像,关于这两个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选填字母)。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鱼是实像,云是虚像
D.鱼是虚像,云是实像
【分析】(1)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特点是像到镜的距离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像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成的是虚像;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看到鱼的位置变浅,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小亮看到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天上的白云与映在湖里的白云距水面的距离相同;
小亮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升高了,即距水面的距离近,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虚像;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当水中的白云在向东移动时,则天上的白云在向东移动;
看到的水中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水中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这两个像都是虚像,故选B。
故答案为:相同;近;东;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光学现象的区分,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三种光学现象的本质,是中考光学常考的内容。
19.(2分)由不同材料组成的a、b、c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密度最大的是 c (选填“a”、“b”或“c”)物体,它的密度是 2×103 kg/m3。
【分析】确定密度最大的物质时,可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质量最大的密度最大;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该物质的密度;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a、b、c三种物质体积相同时,c的质量最大,由ρ=可知,c物质的密度最大;
由图象可知,当体积Vc=2cm3时,c物质的质量mc=4g,c物质的密度:ρc===2g/cm3=2×103kg/m3。
故答案为:c;2×103。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图像解决密度的相关问题,难度一般。
20.(2分)某汽车司机下车时,随手将一瓶矿泉水放在仪表台上,如图所示。不料因阳光照射、水瓶聚光,车内物品被点燃引发火灾。太阳光经过矿泉水瓶发生了 折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矿泉水瓶相当于 凸透镜 。因此,提醒大家在车内不要放置有聚光效果的物品。
【分析】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射入车内的光线经矿泉水瓶折射后集中于它的焦点上,时间一长正好使放置于此处的物品起火。
故答案为:折射;凸透镜。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的辨别和作用,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21.(2分)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 A、B、D 的音调相同, A、B、C 的响度相同。
【分析】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解答】解:音调和频率有关,响度和振幅有关;
由波形图可知,相同时间内A、B、D的振动次数相同,即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A、B、C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A、B、D;A、B、C。
【点评】读懂波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2.(3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同时在水表面发生反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分析】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在水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即可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入射点做法线,从而确定了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左侧,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其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
图:
【点评】做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要画箭头等细节,若告诉了入射角的大小,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3.(3分)如图,一名重力为500N的旅客乘坐电动扶梯匀速上升,请画出该旅客所受力的示意图。
【分析】旅客随自动扶梯一同匀速上升,因此旅客相对于扶梯静止,旅客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确定重心的大致位置,然后表示出二力的方向。
【解答】解: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力(即支持力);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和示意图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注意二力大小相等,作图时,线段长度相等。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7分)
24.(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 同一高度 。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 55.0 cm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 缩小 、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 ② 。(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 发散 作用。 近 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分析】(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根据光的可逆性分析解答;
(3)根据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反定调节方法;
(4)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甲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25cm处,u=40cm﹣25cm=15cm,2f>u>f,v=70cm﹣40cm=30cm,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根据折射现象的可逆性,u′=v=15cm+15cm=30cm处,即移动透镜至55.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倒立缩小实像;
(3)如图乙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将蜡烛向上移动、将光屏向上移动、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②;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55.0;缩小;(3)②;(4)发散;近。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注意理解应用。
25.(4分)为预防新冠肺炎,卓玛用密度为0.8g/cm3的纯酒精配制了浓度为75%的酒精。她查阅资料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m3。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横梁静止时分度盘上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8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 40 cm3。
(3)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 62 g。
(4)卓玛配制的酒精密度为 0.9 g/cm3。
【分析】(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量筒读数时,先确定量筒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出数值;
(3)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
(4)求出量筒中酒精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其密度。
【解答】解:(1)由图甲知横梁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示数为40mL=40cm3;
(3)如图丙所示,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为:m=50g+10g+2g=62g;
(4)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m=98g﹣62g=36g,
酒精的密度为:
ρ===0.9g/cm3。
故答案为:(1)右;(2)40;(3)62;(4)0.9。
【点评】本题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天平、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基本计算,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
26.(7分)用木块、木板、毛巾、玻璃板、砝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木块在水平面上被拉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弹簧测力计 的大小。
(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木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F5<F1<F4<F2<F3。
①相比甲实验,乙、丙实验中木块上增加砝码是为了增大 木块对木板 的压力(选填“砝码对木块”“木块对木板”或“木板对桌面”)。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越大 。
②对比甲、丁、戊三次实验可知:压力相同时,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需要保持 压力大小 和 接触面粗糙程度 不变,只改变 速度大小 。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3)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需要保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速度大小。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则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①本实验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比甲实验,乙、丙实验中木块上增加砝码是为了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因F1<F2<F3,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已知F5<F1<F4,对比甲、丁、戊三次实验可知: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运动速度是否有关,需要保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速度大小。
故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2)①木块对木板;越大;②接触面越粗糙;(3)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速度大小。
【点评】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五、计算题(27题9分,28题9分,共18分。解题时要写必要的文字说明、依据的主要公式
27.(9分)爆破中用的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1m长的导火线,点火者点燃导火线后立即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600m之外的安全区?
【分析】已知导火线的长度与燃烧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以求出导火线燃烧的时间;
已知人跑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以求出在引火线燃烧期间人跑的路程,根据人跑的路程判断答题。
【解答】解:∵v=,s=1m=100cm,
∴导火线燃烧时间:
t===200s,
人在此时间内跑的路程:
s人=v人t=4m/s×200s=800m>600m,
因此人能够跑到安全区。
答:点火者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600m以外的安全地区。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是一道基础题。
28.(9分)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4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4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g。(g=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
(2)待测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瓶内所装待液体的重力多大?
【分析】(1)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减去玻璃瓶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利用ρ=可求水的体积,即为玻璃瓶的容积.
(2)根据题意求出液体的质量,又知液体的体积等于玻璃瓶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待测液体的密度。
(3)根据题意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G=mg计算重力。
【解答】解:
(1)玻璃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m2﹣m1=47.4g﹣25.4g=22g,
由ρ=可得,玻璃瓶的容积:
V=V水===22cm3。
(2)玻璃瓶中装满待测液体时,待测液体的质量:
m液=m3﹣m1=51.8g﹣25.4g=26.4g=0.0264kg,
待测液体的体积:
V液=V瓶=22cm3,
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液===1.2g/cm3。
(3)瓶内所装待液体的重力:
G液=m液g=0.0264kg×10N/kg=0.264N。
答:(1)玻璃瓶的容积为22cm3。
(2)待测液体的密度为1.2g/cm3。
(3)瓶内所装待液体的重力为0.264N。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计算,注意玻璃瓶装满各种液体的体积相同,都等于玻璃瓶的容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