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翻译原文,课文探究,总结提升,个人简历,人生道理,写作特色,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
名周,(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其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原意是采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最容易使大多数人信服,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我有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
《说文解字》解释“解”字。解:会意字,从刀,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是“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庖:厨师 。 丁:厨师的名字。解牛:剖开,分解牛的肢体 。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1.为:介词,替。2.之:主谓之间,可不译。3.踦:支撑,接触。4.砉:象声词,皮骨相离的声音。5.向:通“响”。6.奏刀:进刀。7.騞: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8.中音:合乎音乐节拍。9.会:指节奏。10.嘻:赞叹声。11.盖:通“盍”,何,怎么。1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互文修辞。13.技盖至(于)此乎:省略句。
【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 ),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借文惠君的提问过渡到下文
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展现了庖丁技艺的高超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gēng)刀,割也;族(zú)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
1.释:放下。2.进:超过。3.之:结构助词,的。4.之:主谓之间,取独。5.无非:古今异义词,古:没有不是;今:不外乎。6.官知:这里指视觉。7.神欲:指精神活动。8.天理:古今异义词,古: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今:天道。9.批:击,劈开。10.郤:同“隙”。11.导:顺着。12.窾:骨节空穴处。13.因:依。14.固然:古今异义词,古:指牛体本来的结构;今:本来。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16.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筋肉聚结处。17.軱:股部的大骨。18.族:众,指一般的。19.折:用刀折骨。20. 发:出。21.硎:磨刀石。22.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23.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句,即"未尝技经肯綮"。
【译文】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臣之所好者, 道 也;进乎技矣。
解牛的规律。 天道,自然规律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大意。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新,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之重要。
文惠君的称赞:善!技盍至此乎?
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wéi),怵(chù)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chóu chú)满志;善刀而藏(cáng)之。
1.节:骨节。2.间:间隙。3.恢恢乎:宽绰的样子。4.虽然:古今异义词,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5.怵然:警惧的样子。6.行为:古今异义词,古:动作,因此;今:举止行动。7.謋然:形容牛体骨肉分离。8.委地:散落在地上。9.善:通“缮”,擦拭。10.养生:指养生之道。11.视为(之)止,行为(之)迟:为,介词,因为;省略句。
【译文】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 。 作者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以解牛之事喻处世之理
Part Three
思:后人称丁厨师为“一代名庖”、”解牛大师“,请阅读1-2节,思考丁厨师为什么被冠以这样的美誉?
视觉: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优美流畅)听觉: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清脆悦耳)
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听觉的盛宴。
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简直如入化境。 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 解牛时的动作姿态——连用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始解之时 — 目见全牛 族庖 技差 三年之后 — 目无全牛 良庖 技高方今之时 — 游刃有余 名庖 得道
研: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目有全牛(不懂规律)
目无全牛(懂得规律)
游刃有余(运用规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讨:假如你是梁惠王,试着分享你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领悟到的“养生之道”。 提示 :解牛的过程与人生的过程、牛体结构与社会或“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不要把人生看成“整牛”,也就是不要把人生当成任务或负担。
顺应人生的自然纹理,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得而求之。
面对复杂的人生问题,必须谨小慎微,不要让自己失足沉沦,被情感和欲望所吞没。
学会功成身退,收敛自己的锋芒。
寓言含义: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我们把这个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于丹《庄子心得》
名:职业:特长:工作经历(三个阶段):工作成绩:工作启示(原文):
解牛十九年,解牛数千,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 庖丁解牛,不仅是在解牛,也在解人生,牛象征着世界,刀象征着自己。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定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也会游刃有余于天地间,方能踌躇满志。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以无厚入有间——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善刀而藏之——
思考: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读到哪些人生道理?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庄子文章特色一: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族庖月更刀 折也
良庖岁更刀 割也
臣之刀十九年 以无厚入有间
庄子文章特色二: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异曲同工“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臣之所好者,道也——
解牛之初到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游刃有余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五灯会元》中维信禅师的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表象、肤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内里、深刻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彻悟、超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3 庖丁解牛教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白驹过隙,失之交臂,亦步亦趋,游刃有余,庄子的生平,分析课文内容,庖丁的技术高超,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庄子其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说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题解,庖丁解牛,技艺精湛音乐之美,动作娴熟舞蹈之美,有板有眼节奏之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