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初读古诗,读准读通,熟读古诗,自学诗意,品读古诗,体会意境,美读成诵.再现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清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中流传很广的一首,也是杜牧写景抒情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自然,通俗易懂。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纷乱复杂的情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节课咱们走进春季里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板书课题。2、请学生介绍清明风俗,师生交流有关资料。3、清明佳节这一日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唐)杜牧。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1、把这首诗多读儿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正音: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一听。请特别注意生字是否读准了。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全诗。三、熟读古诗,自学诗意。1、读得很流利,不错!古诗的诵读,应该诵出情、读出味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读懂古诗。大家讨论一下,读懂这首诗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可以借助插图;可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可以边读边想象。)2、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3、交流学习成果。四、品读古诗,体会意境。1、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预设两个问题:(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2)为什么诗人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指导:(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师生对话,理解第1、2句。①联系清明风俗组织讨论。②联系上句“雨纷纷”组织讨论。这“纷纷”不仅是写雨,更是写人心。(板书:雨纷纷)能把这感觉读出来吗?学生练读,指导朗读第1、2句。(2)为什么诗人在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以演带读,理解第3、4句。3、请两名学生表演诗人与牧童的问答情景。4、指导朗读第3、4句,重点指导读出“遥指”的感觉。(可以配合动作或眼神的表演练读。)5、同桌合作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五、美读成诵.再现情境。1、把整首诗连起来,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吧!(播放配乐)齐读。2、刚才在大家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幕生动的情景短剧。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自然又优美,让人感觉很亲切。咱们不就可以把它改编成一个独幕剧吗?(小黑板出示填空)请学生根据诗意和提示回答:清 明时间:天气:地点:行人(心情)行人: 牧童(动作)3、配乐背诵全诗。板书设计:清 明(唐)杜牧雨纷纷 欲断魂问:何处?答:遥指杏花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与学的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新课,一读——解诗题,二读——悟诗情,三读诵诗韵,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清明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三读诵诗韵,课外拓展,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