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物理期末复习课件和练习(2019人教A版 必修第一册)
素养提升⑬物体在“两类”光滑斜面上的下滑时间的比较高一上物理期末复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素养提升⑬物体在“两类”光滑斜面上的下滑时间的比较高一上物理期末复习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高斜面,5 m/s,a=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素养提升⑬物体在“两类”光滑斜面上的下滑时间的比较1.等高斜面(如图1所示)由L=at2,a=g sin θ,L=可得t=可知倾角越小,时间越长,图1中t1>t2>t3.2.同底斜面(如图2所示)由L=at2,a=g sin θ,L=可得t=可见θ=45°时,时间最短,图2中t1=t3>t2.素养训练1.如图所示,两个光滑斜面体,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底边长CD=DE,斜面体ADE的顶角为θ,斜面体BCD的底角也为θ,让甲、乙两个球同时从两斜面顶端A、B由静止释放,甲、乙两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t2,则( )A.t1=t2 B.t1>t2C.t1<t2 D.不能确定t1、t2的大小关系.2.如图所示,一物体分别从高度相同、倾角不同的三个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到底端时的速度相同B.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相同C.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滑行的时间最短D.在倾角为60°的斜面上滑行的时间最短评价检测·素养达标——突出创新性 素养达标1.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F作用3 s后消失,则第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v=4.5 m/s,a=1.5 m/s2B.v=7.5 m/s,a=1.5 m/s2C.v=4.5 m/s,a=0D.v=7.5 m/s,a=02.太空中测量质量的原理是依据牛顿运动定律:航天员在轻质支架上被另一航天员拉离平衡位置,如图所示,松手后,该航天员在大小为120 N的恒定合力作用下,经0.5 s复位,测得复位时瞬间速度为1 m/s,则被测航天员的质量为 ( )A.65 kg B.60 kg C.70 kg D.75 kg3.如图所示,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作用力大约为( )A.420 N B.600 NC.800 N D.1 000 N4.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 ( )A.7 m/s B.14 m/s C.10 m/s D.20 m/s5.民航客机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紧急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成一条连接出口与地面的斜面,人员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若机舱口下沿距地面3.2 m,气囊所构成的斜面长度为6.5 m,一个质量为60 kg的人沿气囊滑下时所受的阻力是240 N(g取10 m/s2),求:(1)人滑至气囊底端时的速度是多少?(2)若人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人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素养提升⑬素养训练1.解析:两个斜面体的底边长相等,设底边长为L,则==,联立即可求得时间关系.答案:A2.解析:设斜面高度为h,斜面倾角为θ,则斜面长度为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解得a=g sin θ,根据v2=2aL,得v===,可知沿不同的倾角的斜面到达底端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速度不同,则A项错误.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L=at2,可得t= ==,可知倾角越大,下滑时间越短,故倾角取图中最大值,即θ=60°时,下滑时间最短,故B、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评价检测·素养达标1.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m/s2=,力F作用3 s时速度大小为v=at=1.5×3 m/s=4.5 m/s,而力F消失后,其速度不再变化,物体加速度为零,故C正确.答案:C2.解析:航天员由静止到复位过程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式v=at可求得加速度的值为a=2 m/s2,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60 kg.答案:B3.解析: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的5 s内,人的速度由30 m/s减小到0,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a==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对乘客的作用力F=ma=70×(-6) N=-420 N,负号表示力的方向跟初速度方向相反.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A4.解析:设汽车刹车后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μ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可得=2ax,故汽车刹车前的速度为v0=== m/s=14 m/s,因此B正确.答案:B5.解析:(1)设气囊与地面夹角为θ,由数学知识可知:sin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ma1,根据v2=2a1x1解得v=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结合v2=2a2x2,解得x2=3 m.答案:(1)2 m/s (2)3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型16链条下滑问题-2024高考物理备考专题,文件包含模型16链条下滑问题原卷版-2024高考物理备考专题pdf、模型16链条下滑问题解析版-2024备考专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素养提升⑫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高一上物理期末复习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瞬时性模型,分析A球原来受力如图乙所示,,8×12 m/s2=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素养提升⑪ 物体的动态平衡高一上物理期末复习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态平衡问题的特点,6,cs 37°=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