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教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docx
    • 学生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学生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docx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教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第1页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教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第2页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教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第3页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学生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第1页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学生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第2页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学生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展开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
    【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著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创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微点拨】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知识拓展】
    议论文小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即学即练1】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有改动。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B.“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C.《最苦与最乐》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
    D.“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答案:C
    解析:《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
    【即学即练2】文学常识填空。
    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__________变法”领袖之一。
    答案: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卓如; 任公; 戊戌
    知识点02 基础知识梳理
    1.易错字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凡属(fán) 纵然(zòng) 循环(xún)
    2.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失意
    指不能实现自己的意愿;不得志。
    “失意”侧重不得志。
    不得志是“失意”。
    心理的期待落空是“失望”。
    失望
    指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失望”侧重心理的期待落空。
    达观
    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达观”侧重看得开。
    看得开是“达观”。
    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是“乐观”。
    乐观
    指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悲观”相对。
    “乐观”侧重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悲观”相对。
    3.词语释义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
    监督:察看并监督。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苦海: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比喻困苦的环境。
    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失意:不得志。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即学即练3】
    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揽住 卸却 悲天悯人(mín)
    B.达观 监督 如释重负(shì)
    C.恩慧 逃避 自投苦海(tóu)
    D.揽绳 循环 圣贤豪杰(háo)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字形的能力。A项,悯mǐn。C项,慧一惠。D项,揽一缆。
    2.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 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 ,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正确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适用范围等。作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属于“精读”;“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是“博览”的结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一种“质疑”的精神;“放声疾是一种”诵读”的学习方法。
    【即学即练4】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粗号的词语注音。
    (1)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fán zào)______________。
    (2)这座兰亭园(xiū qì)______得古色古香,真有曲径通幽的感觉。
    (3)虽然不是有意的,但毕竟是做了错事,他站在那愧怍(______________)难安。
    (4)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______________),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答案:(1)烦躁
    (2)修葺
    (3)kuì zuò
    (4)qì yuē
    2.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哀叹时世的艰难,同情人民的痛苦。多指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____________: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答案:(1)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2)负担沉重而且路途远。比喻责任重大。
    (3)悲天悯人
    (4)心安理得

    知识点03 整体把握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是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他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尽,因为未尽责任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4.结合上述问题,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 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把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知识拓展】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以欲望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则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人实际上是活得很累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
    【即学即练】
    1.人生什么事最苦?
    【明确】“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明确】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知识点04 精读感悟
    1.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的?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明确〕 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任”。紧接着第二自然段指出“最苦”的内涵。作者首先从正面展开论述: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接下来从反面展开论述: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得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
     2.第五自然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题目中的“最苦”和“最乐”?
     〔明确〕 本段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因为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避,责任只有大小的区别。想逃避责任,只会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呼应“最苦”的句子有: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呼应“最乐”的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知识拓展】议论文探究类试题,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试卷提供的语言材料和相关问题探索研究,从中发现并简要展示探究结果的试题。做探究类试题要做到细读材料,把握要点,整合比较,发现联系。思考为什么把这几则材料放在一起?材料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它们有什么异同?如果材料是阅读文本的相关链接,还要思考它与阅读文本有什么联系。答题时,要学会归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写答案时,语言要简洁、精练、流畅,同时前面加上序号(条理清晰)。还要注意,只回答出要点(结论)即可,不必详细地展开论述。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结果;材料与同一事物有关,要先写共性(相同点),再写不同点(个性)。
    【即学即练1】
     一般以一对互为反义的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那么可否把文题改为“最乐与最苦”?
     〔明确〕 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先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
    能力拓展


    考法01 技巧分析
     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明确〕 ①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本文的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请具体分析。
     〔明确〕 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等。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文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示例:文章的开篇用了一连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这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作者再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显得不突兀了。
     第四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最后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大”。引语典型,极具说服力。
    【典例1】 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考法02 主旨情感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本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责任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责任完了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以此来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应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典例2】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毕淑敏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明确〕 示例:因为这个苦孩子只是想着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想到尽自己的责任。人应学着尽到自己的责任,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达观(guàn) 背着(bēi) 圣贤(xián)
    B.恩惠(huì) 俗语(sú) 大抵(dǐ)
    C.愉快(yú) 安分(fēn) 招揽(lǎn)
    D.卸却(xiè) 循环(xún) 契约(qiè)
    答案:B
    解析:A.观guān。C.分fèn。D.契qì。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重担 久长 时节 海阔天空
    B.监督 循环 趣味 圣贤豪杰
    C.排解 愉快 翻看 操之在己
    D.纵然 主意 即然 良心责备
    答案:D
    解析:D 题考查辨识错别字。D.即—既。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数向疫区挺进的逆行者,让国人读懂了什么是闻令而动、无私奉献、可歌可泣。
    B.对于这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小明不以为然,觉得下次细心点就可以了。
    C.疫情得到控制,每个人心里都好像如释重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D.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理喻的。
    答案:A
    解析:A.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使用正确。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C.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用在此处,与句中的“好像”在词义上有重复。D.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应用“不言而喻”。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书中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几大本。
    B.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C.干粮吃完了,我正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D.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钓,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及出版人,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
    答案:C
    解析:句中的顿号都应为逗号。
    5.填入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之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也有对个人的责任。
    A.我们要做有责任心的人
    B.人与人之间都要有责任
    C.责任是无处不在的
    D.责任常常是双向的
    答案:D
    解析:由横线后的句子可以看出,责任常常是双向的。
    6.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有改动。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B.“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C.《最苦与最乐》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
    D.“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答案:C
    解析:《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
    二、填空题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_________)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_________)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_________)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_________)
    答案:(1)设问
    (2)引用
    (3)反问
    (4)对比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一、 基础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毎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即便是一张粗拙的贺卡,一个滞笨的动作,也总能让他们称心舒畅。
    1.给文段中加粗的字注音。
    粗拙( ) 称心(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1.zhuō chèn 2.烦燥 烦躁 3.比喻 排比
    解析:1.多音字要据义定音,如“称心”的“称”应读作chèn。
    2.对于形近字和音近字,要据义定形。
    3.理解画线句的内容,明确其句式特点,根据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恰当判定。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③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④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⑤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A.①⑤④②③⑥
    B.②④①⑤⑥③
    C.④⑤①③⑥②
    D.④①⑤⑥②③
    答案:B
    解析:排列句子要理顺各句之间的关系。②④句相关联,①⑤句相关联,⑥③句得出结论。
    3.下列说法最符合“无人而不自得”意思的一项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无入而不自得”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据此意分析,答案选D。
    二、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学完本文,大家都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一次以“责任在我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
    (2)有人根据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总理,读书为中华之崛起
    下联:匹夫,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你怎样看?
    答案:(1)(示例)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2)(示例)责任关天下之兴亡
    (3)(示例)作为社会中个体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值。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
    解析:(1)根据积累,写出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即可。
    (2)下联应根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补写,注意对仗。
    (3)能从勇于承担责任方面表明自己对责任的观点与态度,给人以有益的启迪,语句通顺即可。
    三、写句子
    根据语境,写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总结全段。
    日子太清闲,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疲劳。无论哪一种日子,如果长此以往,生活便会出现危机。空虚无聊的或许会沉迷于某种嗜好而不可自拔,奔波劳累的恐怕会病痛缠身而苦不堪言。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们的生活必须得有紧有松,张弛有度
    解析:阅读全段可知,文段主要论述了日子太清闲和太忙碌的极端情况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所填写的句子应对这两种状况进行总结。
    四、实践题
    学完本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以“承担责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此次班会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2.请围绕“责任体现在生活细节中”这一主题说一段话。
    3.请你为这次班会写一段结束语。
    答案:1.①设计宣传标语
    ②举行演讲比赛
    ③列举有责任感的名人事例
    2.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都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肯定是把这种等待当成了一种责任;晚上孩子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照顾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
    3.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更有责任感,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更有责任感,那么我们这个集体将变得更加优秀!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生活中尽职尽责,健康成长,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解析:1.活动设计类题目,设计活动形式时应明确该活动的主题、目标,从而选择切合实际的活动形式。
    2.要围绕主题,突出责任在细节中的体现,不要空泛地谈。
    3.写结束语,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饮冰室全集》)
    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10字以内)
    3.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4.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2.“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3.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4.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2.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答案:1.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
    再分析吃苦的意义。
    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危害。
    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2.①举例论证。第四段列举圣贤豪杰,第五段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观点。
    ②道理(引用)论证。引用了《论语》《孟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
    ③对比论证。通过正(第四段)反(第五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
    3.示例: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书法家。
    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