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50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50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506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506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506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5062/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506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25062/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_论语_十二章》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过关检测,梳理结构,典型题加固,内容理解检测,复习思路,《论语》十二章,课前检测,语言特点,语录体,它们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论语》是 经典著作,是记录 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 编写而成。“论”在这里是“ ”的意思。宋代把 、 、 、 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 ,字 ,鲁国陬邑人,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力宣传“ ”的学说。
(1)吾日三省 (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3)传不习乎 ( )(4)学而不思则罔 ( )(5)思而不学则殆 ( )(6)人不知而不愠 ( )(7)博学而笃志 ( )(8)人不堪其忧 ( )(9)温故而知新( )( )(10)三十而立( )
(11)子曰:( )(12)不亦君子乎?( )(13)为人谋而不忠乎?( )(14)四十而不惑( )(15)从心所欲,不逾矩( )( )(1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7)饭疏食,饮水( )( )(18)逝者如斯夫( )(19)三军可夺帅也( )( )(20)匹夫不可夺志也。( )(21)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
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
语句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富有文学色彩
《论语》十二章,共讨论3个话题!
我们一起探讨下,到底怎么归类!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把学习当做快乐,醉心于学习。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2)贤哉,回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个人修养)(4)逝者如斯夫(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个人修养)
第一部分: 学习态度
第二部分: 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综合了个人修养)(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三部分: 个人修养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学习态度)(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自述自己学习经历和修养经历)
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请说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具体内容。
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回答即可。
2、第6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塑造了颜回怎样的形象?
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漂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含义?
写了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的品质。塑造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3、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
①“耳顺”指能听进不同人的意见,人到六十能不管什么话都最大限度尊重他是一种悲悯之心。②这种外在的理与内在的心的融合,使人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把规矩变成一种生命的习惯,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学”和“习”意思一样吗?
2、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与“信”?讲究忠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和“习”结合起来。②“学而时习之”学习要按时温习,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
①“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②现代社会中,我们仍讲求忠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相处,社会才会和谐统一,发展地更好。
个人怎么做,吸取什么教训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温故”和“知新”是什么关系?
①只有在温习旧知识时有新的发现,才可以为师。②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学”与“思”之间的关系?
①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现象迷惑;一味埋头苦思,而不进行学习积累,也只能流于空想。②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
5、“学而时习之”与“温故而知新”都提到了“温习”这一问题,请比较二者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
①前者强调“时习”的过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②后者强调不能只记诵知识,应通过温习达到“知新”的目的,强调思考。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2)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坏与否,对自己都有益处。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这句话?
①顶针的修辞②从知、好、乐三个层次展开,层层推进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要从学习中获得探究的快乐。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什么品格?有什么现实意义?
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孔子淡薄名利的高尚品格,无论何时保持超然旷达、独立的精神这句话对于消除当今社会为谋私利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现象有重要意义。
9、《〈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多次提到“乐”,请结合下面语句简要概括孔子快乐的来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①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在交友学习中获取快乐;②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研究学问中得到快乐;③过着清贫的生活坚守“义”,在坚守中得到快乐。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3.三省吾身: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4.择善而从:选择好的而依从。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6.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像流水一样逝去。7.匹夫不可夺志: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8.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且意志坚定。9.三十而立(而立之年):30岁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该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10.不惑之年:指四十岁。11.从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也可代指七十岁。12.富贵浮云: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13.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生活。
1. 《十二章》中孔子阐述了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 , ?2.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3.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4. 《〈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 , ?5. 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 ?6. 《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世,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 ? ?7. 《〈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
8.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 ?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9. 《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 , 。10.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11.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即使“ ,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12.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富贵不能淫”)的句子是: , 。13. 《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 。14. 《论语》中劝诫我们哪怕是个普通人也不要玩物丧志、必须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 , 。
一、(2020·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二则》)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选自《十二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泛指多次,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论语十二章-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说”,“有”,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指有才德的人,泛指多次,可以凭借,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以为快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22《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以为快乐,学习采纳,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人称代词我,竭尽自己的心力,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能忍受,喜爱爱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