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单元分层训练AB卷全册
- 第一单元+生物资源(A卷·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分层训练AB卷(翼人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一单元+生物资源(B卷·提升篇)-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分层训练AB卷(翼人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二单元+动物对环境的适应(B卷·提升篇)-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分层训练AB卷(翼人版)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生物的相互影响(A卷·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分层训练AB卷(翼人版) 试卷 3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生物的相互影响(B卷·提升篇)-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分层训练AB卷(翼人版) 试卷 2 次下载
第二单元+动物对环境的适应(A卷·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分层训练AB卷(翼人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动物对环境的适应(A卷·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分层训练AB卷(翼人版),共15页。
第二单元检测卷(A)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下列植物中,( )为适应干旱环境叶子消失。A.槐树 B.莲 C.仙人掌2.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的条件是( )。A.适量的水分 B.很高的温度 C.适当的营养3.在仙人掌和莲散失水分的实验中,( )的塑料袋上先出现水汽。A.仙人掌 B.莲 C.无法确定4.( )和仙人掌一样,也生活在沙漠中,有“沙漠之舟”的美称。A.狮子 B.牦牛 C.马 D.骆驼5.能够在北极生存的是( )。A.马来熊 B.黑熊 C.北极熊6.在探究大蒜的生长条件的试验中,将标注( )的花盆放在黑暗处。A.无光 B.无水 C.无营养7.“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儿歌中,描述了燕子的行为是( )。A.换羽 B.迁徙 C.躲避天敌8.燕子是一种常见的候鸟,下列属于燕子南迁的原因是_______。A.繁殖 B.避寒 C.筑巢9.所有的鸟类到了冬天都要飞到南方去,这种说法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无法判断10.下列关于羊毛衫和羊绒衫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它们都是羊的毛织成的,保暖程度也一样B.羊毛衫虽然不如羊绒衫柔软但保暖性好C.羊绒衫比羊毛衫柔软、细密、保暖性好11.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是鱼的________。A.眼睛 B.尾巴 C.侧线12.蝙蝠的“回声定位”没有运用的感觉器官是( )。A.眼睛 B.嘴巴 C.耳朵13.许多动物有特殊的感官,可以帮助它们适应环境和生存,下面所描述的现象中,与动物的特殊感官无关的是( )。A.蛇在觅食时反复吞吐蛇信B.猫在黑暗狭窄处走动时,胡须微微抽动C.苍蝇停在物体上来回搓动前肢D.候鸟在迁徙时不断振翅飞行14.能够在东南亚生存的是( )。A.北极熊 B.黑熊 C.马来熊15.下列植物中,( )属于水生植物。A.芦荟 B.莲 C.仙人掌16.仙人掌的下列特点中,和适应沙漠生活无关的是( )。A.全身为绿色B.叶子变成了刺C.根系发达,能够多吸水17.蛇的“热眼”主要用于( )A.保暖 B.追捕猎物18.动物在秋天换羽,主要是为了( )。A.抵御寒冷 B.变漂亮 C.繁殖的需要19.为什么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水塘边,鱼儿还是迅速逃开了。( )A.鱼听到了声音 B.鱼看到有人来了 C.鱼通过侧线感知到有人靠近20.如果你想买一件柔软、保暖的毛衫,你会选择( )。A.羊绒衫 B.羊毛衫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21分,每题1分21.我们看到的仙人掌尖尖的刺,实际上是它的___________,变成刺是为了___________水的蒸发。22.冬季,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______的环境。23.仙人掌和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填“一样”或“不一样”)。24.动物的针毛硬而坚韧,具有( )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 )强,冬季,动物的绒毛会( ),以适应寒冷的环境。25.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 ),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 )。26.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儿都不敏感,然而他却能敏提的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这要归功于它的特殊感官—________。27.在____________,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____________。28.雷鸟冬季的羽毛是______色的,夏季的羽毛是______色的。29.针毛长而( ),具有( )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 ),( )性强。30.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 ),还能感知( )和水流的( )。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10分,每题1分31.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特别敏感,所以它能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 )32.人类搬家也属于动物的迁徙。( )33.动物体型的大小与散热的快慢没有关系。( )34.仙人掌是著名的旱生植物,没有水也可以成活。( )35.为了适应环境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 )36.仙人掌种到水里依然能成活。( )37.每到春天,燕子要飞往温暖的南方。( )38.蝙蝠的特殊感官是侧线。( )39.动物的生活习性需要与环境适应,植物就不需要了。( )40.动物各有不同的过冬方式,其本质都是动物具有适应冬天环境变化的本能。( ) 评卷人得分 四、连线题5分,每题1分41.我会连。候鸟 北京雨燕 鹦鹉 喜鹊留鸟 大雁百灵鸟 评卷人得分 五、实验题8分,每空2分42.设计实验探究鱼是如何感知危险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_____实验结论∶鱼的______是一种特殊器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43.植物生长。在4个花盆里面,各种植5株大蒜苗,分别标注无光、无水、无营养和正常。培养的时候仅设置单一变量,将标注无光的花盆放在黑暗处:标注无水的不要浇水;标注无营养的花盆中不放土壤,仅用蒸馏水培养;正常培养组要浇水、照光、有土壤。观察大蒜苗的生长情况,连续观察两周后,你会发现哪一盆长得最好?______这说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需要______。 评卷人得分 六、综合题16分,每空2分蝙蝠的神秘感官:蝙蝠的视觉不发达,但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44.认真思考后请回答:蝙蝠的“回声定位”需要哪些器官的参与?45.蝙蝠飞行时,为什么常常是张着嘴的?46.如果堵上它的嘴巴或耳朵,会怎样?47.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等科技产品。 48.雪莲雪莲生长在新疆天山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上,天山终年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极少能看到动植物的踪迹,但雪莲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奇迹般的生存了下来。雪莲植株矮小,茎很柔软,全身贴紧贴着地面生长,这样有利于它抵抗高山上的狂风。它还有一身厚厚的白色绒毛,好像穿了件棉大衣,既能抗寒,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过快散失。它的根粗壮而坚韧,能在乱石堆中生长,既能吸收水分和营养,又可以防止岩石下滑对植株造成损伤。这些特点保证了雪莲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发育,繁衍后代。(1)雪莲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雪莲的哪些特征和它生长的环境是相适应的?49.我会补。 燕子生活周期图
参考答案:1.C【详解】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承担起光合作用和储存水分的功能。槐树多生长在温带地区,叶片呈长卵圆形,并没有退化。莲是常见的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叶片较大,没有为适应干旱环境而退化。2.B【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等。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的条件是很高的温度 。3.B【详解】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蒸腾作用。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蒸腾作用慢,水分散失的少,莲的叶片宽大,蒸腾作用快,水分散失的多,所以在仙人掌和莲散失水分的实验中,莲的塑料袋上先出现水汽。4.D【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骆驼生活在沙漠中,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可以一个月不饮水。5.C【详解】动物的身体结构形态与周围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北极熊能够在北极生存,在寒冷的地区,动物要适应温度,所以其皮质较厚,裸露在外的器官较小,有利于保持体温。6.A【详解】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最终那个变量与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在探究大蒜的生长条件的对比实验中,培养的时候,仅设置单一变量,将花盆放在黑暗处,说明实验研究的是大蒜的生长条件与阳光是否有关系,所以是将标注无光的花盆放在黑暗处。7.B【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气候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进入冬眠、夏眠等。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到了春天,燕子又会成群结队地飞回北方。“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儿歌中,描述小燕子的行为是迁徙。8.B【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迁徙是部分鸟类在寒冷的季节为了保持体内的能量、避免冻饿的不利环境条件的适应方式。燕子南迁的原因是避寒。9.B【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鸟类到了冬天都要飞到南方去,比如麻雀等留鸟就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冬季。10.C【详解】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人们想要的物品。羊绒衫和羊毛衫相比较,在纺织原料和保暖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别。羊绒衫的保暖性更好一些,触感也要更加舒适,适合贴身穿着。羊绒衫的原料是羊绒,取于山羊身上细细的绒毛;羊毛衫的原料是普通羊毛。羊绒衫和羊毛衫相比较,在纺织原料和保暖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别。羊绒衫的保暖性更好一些,触感也要更加舒适,适合贴身穿着。11.C【详解】鱼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适应水中的环境。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能够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鱼的身体长有各种鳍,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鱼鳃能够过滤水中溶解氧气完成呼吸等。12.A【详解】蝙蝠的“回声定位”需要嘴和耳朵的参与。在飞行时,蝙蝠不断从嘴中发出超声波脉冲,声波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蝙蝠再用耳朵接受回声,就可以判断前方物体的大小、方向和距离。蝙蝠的“回声定位”需要嘴和耳朵的参与,没有用到眼睛。13.D【详解】有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蛇在觅食时反复吞吐蛇信,猫在黑暗狭窄处走动时,胡须微微抽动,苍蝇停在物体上来回搓动前肢,都与动物的特殊感官有关,候鸟在迁徙时不断振翅飞行与动物的特殊感官无关。14.C【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北极熊生活在北极,体重540千克左右,黑熊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体重150千克左右,马来熊生活在东南亚,体重45千克左右。15.B【详解】水生植物常年生活在水中,形成了一套适应水生环境的本领。水生植物能适应水中生长,是因为它们的茎有着特殊的结构,有的柔软,有的体内有空洞,还有的长有能呼吸的根。分析选项可知,莲属于水生植物,芦荟、仙人掌属于陆生植物。16.A【详解】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叶子退化成刺状。能减少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水分的蒸发。茎肥厚多汁,能贮藏丰富的水分;茎的表皮有厚而硬的蜡质作为保护层,减少蒸发。全身为绿色与适应沙漠生活无关。17.B【详解】小青蛙和小鸟等小动物身上都会出现热量(红外线),肉眼是看不见的。这种红外线还会四处辐射。蛇的热感应器接受到这种红外线之后就可以判断出这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从而一下就能将它捕获。蛇的“热眼”主要用于追捕猎物,所以B符合题意。18.A【详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迁徙、换毛等方法。动物在秋天换羽,主要是为了抵御寒冷。19.C【详解】侧线侧线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 鱼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鱼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 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我们蹑手蹑脚地靠近水塘边,鱼儿还是迅速逃开了,这是因为鱼通过侧线感知到有人靠近。20.A【详解】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等性能,羊绒衫的保暖性更好一些,触感也要更加舒适,适合贴身穿着。羊绒衫的原料是羊绒,取于山羊身上细细的绒毛;羊毛衫的原料是普通羊毛。羊绒衫和羊毛衫相比较,在纺织原料和保暖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别。羊绒衫的保暖性更好一些,触感也要更加舒适,适合贴身穿着。21. 叶 减少【详解】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22.寒冷【详解】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冬季,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23.不一样【详解】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发现仙人掌储水的秘密是仙人掌的叶缩成针状,而且茎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茎肉质充当“水库”,水分蒸发的极少,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莲的叶子很宽大,方便蒸发掉多余的水分,以适应水中的环境。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仙人掌和莲的生长环境不一样。24. 保护 保温性 增多【详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动物的针毛硬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冬季,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25. 秋天 南方【详解】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的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每到天气渐暖的春天,燕子又成群结队地从南方返回北方,这就是迁徙。26.热眼【详解】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的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这是因为响尾蛇靠“热眼”感知小动物。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动物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捕捉猎物。人类模仿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红外线成像技术。27. 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 南方【详解】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迁徙。燕子在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又飞向南方。所以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28. 白 灰【详解】雷鸟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 种随季节变化的保护色,使雷鸟羽毛颜色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受天敌的袭击。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环境的适应的表现。29. 坚韧 保护 下层 保温【详解】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冬季,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30. 震动 水温 方向【详解】鱼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适应水中的环境。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能够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鱼鳃能够过滤水中溶解氧气完成呼吸等。31.×【详解】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被称为“热眼”。响尾蛇的眼睛对光线一点都不敏感,然而它却能敏捷的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这是因为响尾蛇用热眼感知小动物。故题干说法错误。32.×【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人类搬家不属于动物的迁徙,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33.×【详解】动物的体型大小与散热快慢有关系,体型越大散热越慢,体型越小散热越快。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34.×【详解】仙人掌只是蓄水能力比较强,没有叶子减少蒸腾,根部也比较深,可以吸收沙子下面的水分,并不是没有水也能活。35.√【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仙人掌为了适应酷旱的环境,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36.×【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仙人掌的形态特点适合沙漠生长,种到水里不能成活。37.×【详解】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燕子是候鸟,燕子秋天成群结队的飞往南方是为了避寒、觅食,每到秋天,燕子要飞往温暖的南方,是迁徙行为。38.×【详解】蝙蝠视觉不发达,却能凭借出色的听觉,运用超声波定位猎物,蝙蝠的特殊感官是回声定位,鱼的特殊感官是它的侧线。题目说法错误。39.×【详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也是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40.√【详解】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不同的季节里,不同的动物将有不同的变化。动物适应冬天环境的行为有冬眠、储备食物、换毛、迁徙等。其本质都是动物具有适应冬天环境变化的本能。41.【详解】留鸟是指终年留居于其栖息区以内的鸟。留鸟一般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域,或者仅有沿着山坡短距离迁移的现象。候鸟是指一年中随看李节的变化,定期沿看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大雁、北京雨燕是常见的候鸟,鹦鹉、喜鹊、百灵鸟是常见的留鸟。42. 将两条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反应是立即游远;取出其中一条鱼,用凡士林涂抹侧线处,再放回鱼缸,再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活动现象是涂抹凡士林的鱼没有反应。 侧线【解析】鱼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能够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详解】将两条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两条鱼的反应是立即游远。取出其中一条鱼,用凡士林涂抹侧线处,再放回鱼缸,再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到鱼的活动现象是涂抹凡士林的鱼没有反应,因此可知鱼是通过测线感知水体的震动的。43. 正常培养组 阳光、营养、水分和空气【详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等,根据题干可知正常培养组要浇水、照光、有土壤,能够满足植物生存所需要的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等条件,所以长得最好。44.喉、耳朵 45.喉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入耳朵,进而感知物体,明确飞行方向 46.撞到墙上 47.雷达 【分析】44.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蝙蝠在黑夜中能借助喉和耳感官回声定位,捕捉飞蛾。45.蝙蝠利用喉部发出的超声波回声定位进行捕食或绕过障碍物,因这个缘故,蝙蝠飞行时常常张着嘴。46.如果堵上蝙蝠的嘴巴或耳朵,蝙蝠就会失去方向,到处乱飞。47.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探测目标,在它的启示下人类发明了雷达、声呐、超声波扫描等科技产品,这是仿生学的应用。48.(1)雪莲生长在海拔高、天气寒冷、风大的乱石堆中。(2)①雪莲植株矮小,茎很柔软,全身紧贴着地面生长,这样有利于它抵抗高山上的狂风。②它还有一身厚厚的白色绒毛,好像穿了件棉大衣,既能抗寒,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过快散失。③它的根粗壮而坚韧,能在乱石堆中生长,既能吸收水分和营养,又可以防止岩石下滑对植株造成损伤。【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雪莲生长在新疆天山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上,天山终年寒风呼啸,滴水成冰,在乱石堆中生长。(2)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雪莲植株矮小,茎很柔软,全身贴紧贴着地面生长,这样有利于它抵抗高山上的狂风。它还有一身厚厚的白色绒毛,好像穿了件棉大衣,既能抗寒,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过快散失。它的根粗壮而坚韧,能在乱石堆中生长,既能吸收水分和营养,又可以防止岩石下滑对植株造成损伤。这些特点保证了雪莲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发育,繁衍后代。49.【详解】燕子在繁殖地主要进行求偶、筑巢、孵化、育维等活动,停留时间一般持续在4至9月之间。燕子在迁徙过程中主要在白天寻找食物,夜晚飞行,迁徙时间主要在3至4月和10至11月。燕子在越冬地主要进行生长活动,停留时间主要在12至2月之间。燕子的生活周期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