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容的秘密》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四篇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容的秘密》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四篇,共21页。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容的秘密》说课稿
第一课时《食物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中的第一课时《食物到哪里去了》。主要内容以学生生活中感受吃馒头的实例切入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的方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开始了对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过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提供了一幅背景图,展示了各种食物,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吃下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同时,教科书以文字形式提出了本课探究活动需要的材料: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为探究实验做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由三部分组成。①提出问题“食物在身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吃馒头,感受馒头在身体中的运动,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组成。②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通过分析嚼馒头时为什么有点甜,猜测、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认识唾液的消化作用。通过漫画的形式再次规范学生认识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通过图片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保护消化器官的具体做法。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做一期关于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对所掌握的关于消化系统保健的知识进行汇总整理,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别人分享。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体的消化器官。
2.人体的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等消化液。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
2.愿意合作与交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能够珍爱生命。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体的消化器官;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消化器官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他们知道身体中部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了解一些消化器官的功能,但是不全面或有误,没有形成消化系统这一概念,不知道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对健康的重要性。
五、说教法学法
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资料、37℃左右的温水、塑料吸管
教师准备:课件、烧杯、试管、滴管、淀粉液、碘酒、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 3 出示] 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食物,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
板书课题:食物到哪里去了
(二)、探究活动
1、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学生小组活动、汇报。
[PPT 4出示] 人体消化系统图。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组成员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修改自己小组画的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2、探究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在不同的消化器官中是怎样被消化的?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让学生亲身体验馒头在口腔中细细咀嚼会感到甜,猜想其中的原因。是馒头本身有甜味还是馒头在口腔中变成了糖?(让学生想一想在咀嚼的过程中,口腔分泌最多的是什么?)
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变成了麦芽糖。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PPT 5出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把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是让淀粉液接近口腔里的温度)
向试管中加唾液时怎样加更好?(我们在加唾液时,可以用一根吸管插入淀粉液,然后使唾液顺着吸管流入淀粉液中。)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色。)
学生猜想加了唾液的淀粉液遇碘为什么没变蓝色?
[PPT 6出示] 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师生小结:馒头进入口腔,经牙齿咀嚼,跟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加上舌头的搅拌,馒头经历了初步的消化,一部分淀粉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嚼一会儿就会觉得有点甜。
(2).食物在其他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是隐形的,我们看不见。食物经口腔咀嚼吞咽后在人体的其他消化器官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PPT 7出示]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过程。
在胃里,吃进的食物经过充分的研磨、搅拌,同时通过分泌的胃液分解食物,变成了粥样的食糜状态进入小肠。
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
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小肠分泌肠液。胆汁、胰液、肠液在小肠内会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
大肠没有消化作用,仅有一定的吸收功能。食物残渣在大肠内被肠壁吸收了水分后,就变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师生小结: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使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把食物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变成能被人体吸收的溶于水的营养物质。
重新确定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肛门。
(三)、科学与生活
通过学习让我们认识到了消化器官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定量;不吃变质的食物;吃饭时不要看电视;饭后不要剧烈运动等等。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愿同学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PPT 8出示]健康饮食的儿歌。
小朋友,长身体,饮食天天要合理。
一日三餐很重要,定时定量要记牢。
偏食挑食要不得,暴饮暴食最不好。
早餐必须要吃好,午餐一定要吃饱,晚餐别忘吃得少。
从小养成好习惯,身体健康壮又高!
(四)、课后拓展
[PPT 9出示]老师课下做过一个吃早餐的调查报告,发现一部分同学经常不吃早餐,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科学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课下请同学们了解吃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改变不吃早餐的习惯。
七、板书设计
《食物到哪里去了》板书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肛门。
食物的消化过程
保护消化器官
八、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收益非浅,也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课时《我们的呼吸》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我们的呼吸》。本单元是按照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心脏。旨在“我们的生命活动需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目的是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提前了解探究活动需要的知识。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准备玻璃管等器材,微课上探究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探究活动,包括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指导学生猜想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得出结论;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让学生知道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让学生交流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包括测一测我们的肺活量和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呼吸的过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2.知道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测和假设。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对实验收集到的数据比较与分析,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开展合作的乐趣。
2.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意识到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呼吸器官;人体呼吸过程及保护;实验探究人呼出与吸入的气体有何不同。
【教学难点】:
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四、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搜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虽然本节课研究的“呼吸”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情,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五、说教法学法
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器材准备】
玻璃管、集气瓶、烧杯、澄清石灰水、气球、软尺、长导管、火柴、注射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PPT 3 出示]同学们,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稍停顿)炎热的天气,大家最喜欢的户外运动一定有游泳,对于学游泳的人来说首先要学的就是“憋气”,避免口鼻进水。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练习一下憋气。请同学们听清游戏规则: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请全体起立,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过程中提醒学生:如果你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就请坐下,千万不要勉强。)
师:请同学们说说刚才屏住呼吸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难受。发晕……
师:看来人不呼吸是真不行。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呼吸” 。
板书:我们的呼吸
(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
1.了解呼吸器官有哪些。
师:[PPT 4 出示]经过了刚才的憋气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好好地感受一下我们的呼吸。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均匀的吸气、呼气。(播放舒缓的音乐1分钟)同学们感受一下吸气时,气体从哪儿进入,又经过了哪些器官?当我们呼气时,气体又通过了哪些器官呼出的呢?
师:[PPT 5 出示]同学们请睁开眼睛,哪位同学说一下吸气时,气体从哪儿进入,又经过了哪些器官?
生:鼻子、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师:哪位同学再来说一下呼气时,气体又通过哪些器官呼出的呢?
生: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师:[PPT 6 出示]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请同学们一起看屏幕,当我们吸气时,气体从鼻进入,又经过了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当我们呼气时,气体又通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呼出。(课件展示呼吸过程。)
师:同学们一起看黑板,按照我们吸气时,吸入气体经过器官的顺序,大家一起说出这些器官的名称,老师把这些名称标注在这张图上。
板书:呼吸器官简笔画图。
师:下面我们一边指着自己身体的这些器官的部位一边说出呼吸器官的名称。
生:……
师:[PPT 7 出示]刚刚有同学提到用口呼吸,口腔是消化器官,但有些时候比如感冒鼻塞时、剧烈运动上气不接下气时,口腔也会代替鼻进行呼吸。那么,用口腔呼吸到底好不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
师:看来用口腔呼吸是非常不健康的。
(三)、探究活动
1.探究人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1)师:同学们,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关于我们的吸气和呼气这两个过程,你还想到了哪些问题?
同学们交流回答。
(2)[PPT 8 出示]师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师:同学们,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
生:空气。
师:同学们猜测一下,我们呼出的到底是什么气体呢?
生:交流各自的猜想。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哪位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生: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的量增多了。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的量是否增多了。在开始制定实验方案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实验中要用到的一个实验器材:集气瓶。
[PPT 9 出示]集气瓶:一种广口玻璃容器,瓶口平面磨砂,能跟毛玻璃保持严密接触,不易漏气。用于收集气体、装配洗气瓶和进行物质跟气体之间的反应。
师:老师还有一个锦囊妙计要送给大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设计实验方案。锦囊妙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PPT 10 出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5)[PPT 11 出示]教师简单地加以总结,同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7)[PPT 12 出示]生交流总结。
(8)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师:我们知道,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占比是2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呢?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减少。
师:[PPT 13 出示]氧气是怎么减少的呢?带着这个小疑问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小视频。
(9)[PPT 14 出示]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小视频,我们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减少。
(四)、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师:[PPT 15 出示]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也就说明呼吸器官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
学生交流并小结。
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这些疾病?
生:[PPT 16 出示]学生交流并小结 。
师:吸烟有害健康,谁能说一说吸烟对呼吸器官、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生:[PPT 17 出示]……
师:介绍吸烟对呼吸器官、对健康危害方面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也将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的这些知识回家告诉自己的家人,做到自己不吸烟,也不吸二手烟,健康呼吸每时每刻。
[PPT 18 出示]老师还特地整理了一个“健康小贴士”,我们一起大声的读出来。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相信大家一定有非常多的收获,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补充。)
(六)、拓展活动:我是健康小卫士
[PPT 19 出示]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带着今天的收获,学以致用,回到生活中继续研究:吸烟和环境污染对我们呼吸器官的危害。并把你的研究成果告诉你的家人和朋友。
七、板书设计】
《我们的呼吸》板书
八、 教学反思
本节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
2. 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课时《心脏和血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时《心脏和血管》。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了解了我们的身体、身体需要的营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带领学生继续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以简活的文字提示了学生探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长胶管、漏斗、秒表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测一测我们的脉搏。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测试脉搏活动。引导学生主要测试人在静止、轻微运动、制烈运动等状态下的脉搏。二是探究脉搏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脉搏的产生是由心脏跳动引起的。活动二:找-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探究心脏的位置,了解心脏的形状、结构。二是认识血管的组成及在人体中的分布特点。利用人体血管分布示意图观察,知道以心脏为中心,血管呈放射状发散向全身各处,越往身体末端,血管越密集,血管越细微,形成网络结构。三是总结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统一性作用。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间接的,引导学生从课前搜集的大量资料中认识心脏和血管的有关知识。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首先通过心血管患者的图片,提示了高血压、心脏病、项脉硬化等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然后通过科学饮食,参加体育锻炼、拒绝烟酒等图片让学生明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元凶,因此要合理安排饮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二是“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此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自由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测一测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人的心跳,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课外更多地关注心跳和血液循环方面的内容,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
2.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了解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
2.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寻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
四、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肌肉和骨骼、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本节课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和血管,测量心跳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心脏和血管的作用。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可能因素。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 血管,测量心跳等,使学生了解心脏、血管组成了人体奇妙高效的运输线路,把养分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因素,了解基本的心血管保健知识。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心脏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图片、自制听诊器等。
教师准备:课件、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听诊器、游戏规则、相关资料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PPT 3 出示]同学们见过中医如何为病人诊病吗?学生:号脉……
2.指导学生触摸自己的脉搏。
3.教师:同学们知道脉搏是怎样产生的吗?(学生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脉搏有心跳产生。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心脏和血管”。(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掌握新知。
1、实际体验,指导学生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教师指导学生触摸脉搏,测试在安静条件下,一分钟的心跳次数。
[PPT 4 出示]播放《感恩的心》歌曲,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学做动作;唱首歌后,作较剧烈活动(跳一段即兴的舞蹈)后再测量一下脉搏的次数。
[PPT 5 出示]出示统计表,(学生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脉搏跳动测试记录表
测试人
状态
安静
轻微运动
剧烈运动
心跳次数
我的发现
(2). 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三次记录的结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同一个人,心跳的快慢与运动,情绪等有关。不同的人心跳的快慢也不同,可能与身体的胖瘦,大小,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2、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位置、形状、结构、作用。
【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位置】
出示心脏的图片和人体的正面画像,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把图片贴到人体正面画像心脏所在的位置。并提问:你依据什么贴在这里?
学生尝试贴图。教师:再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使学生感受心脏的准确位置。
【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形状和构造】
(1)[PPT 6 出示]认识心脏的形状。
(2)[PPT 7出示]教师课件展示心脏的结构,认识心脏的结构。
学生认识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内部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3.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作用。
[PPT 8 出示]教师:(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同学们听到过自己的心跳声吗?学生静坐体会,用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听自己的、互相听同学的心跳声。教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心脏的声音吧,用听诊器同学之间互相听对方的心跳声音,静静的感受心脏的声音和节奏,听完后,看哪个同学准确地把它描述出来。
[PPT 8 出示]再次出示心脏的声音,共同感受一心脏的跳动。
4.实验研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教师提问,发出这种声音的心脏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心脏的作用。
介绍实验器材:
[PPT 9 出示]教师边讲边展示视频:这是一个输液器,把输液器的一端放到红色的水中,红色的水模拟血液。手捏着这个输液器的滴管,这个滴管模拟心脏,用力挤压它,滴管收缩了,松开手,滴管舒张,不断地这么做,看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体会血液在心脏收缩、舒张时血液在血管中的循环。
(三)、指导学生认识血管的知识。
指导学生针对科学书第9页有详细的介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使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是如何工作的,血管有哪些种类……
[PPT 10 出示]随着学生的交流小结血管类型。
[PPT 11 出示]讲解血管的作用。
[PPT 12 出示]课件展示血液地流动。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四)怎样保护心脏和血管?
教师:生活中同学们见过患心脏疾病的人吗?了解哪些保护心脏和血管的知识?请同学们在校做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整理汇报。
[PPT 13 出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怎样保护心脏和血管的知识介绍,然后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四)、 巩固提高、拓展空间
[PPT 14 出示]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活动,而且对活动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后,请同学们课下尝试下面的两个探究活动。
1.课下尝试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
2.测一测不同年龄、性别人的心跳,分析有什么发现。
七、板书设计
《心脏与血管》板书
倒置的桃子形状
形状
一般在胸腔左侧
位置
心脏
与自己的拳头大小差不多
大小
血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
八、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收益非浅,也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课时《脑与神经》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时《脑与神经》。人类的信息传递与发达的大脑和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看不到,但是一些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脑与神经之间的联系。大脑是发出命令的“司令部”,神经是传达命令的“通讯员”,身体各器官是执行命令的“战斗员”。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各种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准备探究活动需要的探究材料,如硬币、铅笔、白纸和尺子等,同时提醒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脑与神经系统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图文资料和一些工具,并在课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几个小实验,说一说自已的体会。引导学生做几个测试神经协调性、快速反应能力的小实验。一是摆放硬币实验。二是测试反应小游戏。三是测试反应速度实验。活动二:认识脑与神经。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认识脑与神经的组成。二是了解人的各种神经中枢的 “职责”。 通过图解,把脑的各部分分管的信息清楚明白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脑的构造与职能有明确的认识。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首先通过模仿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盲人、聋哑人是怎样进行信息传递的,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盲人及聋哑人如何获取信息的资料,再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扮演盲人和聋哑人,体验一下他们在获取信息时神经系统和大脑是如何协调工作的。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培养学生关爱、照顾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确残疾人有适合自己的信息交流方式,人的某一器官发生信息交流障碍后,其他的器官可以有效地给子补充和弥补。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脑也需要休息,长时间工作、学习后,大脑会疲劳,休息后,就会头脑灵活。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大脑中各个神经中枢的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
2.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及各项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会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进行学习。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够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亲身体验,在实验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交流与合作,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晰对脑的构造与职能有明确的认识。
四、说学情
五年级是小学中年级,具有初步的比较判断、想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在学习了《我们的身体》《我们需要的营养》《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心脏和血管》几课后,对人体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因此,教学本课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入手,尝试解决未知奥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感知、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整体认知神经系统。并通过人体神经示意图,使学生认识脑、脊髓,神经的名称,并能直观地认识脑与神经的关系。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心脏和血管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脑的结构视频、神经的系统视频、左右脑观察动画等;彩色小棒、三杯不同口味无色透明的饮料、实验记录单、眼罩、水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快速记忆的游戏(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脑是重要的人体器官。
1.我们来玩几个快速记忆的小游戏。
[PPT 3 出示]出示几种水果的图片,快速记住这几种水果。
[PPT 4 出示]少两种水果的图片,问:谁不见了?
[PPT 5 出示]出示原来的几种水果图片,师:你们的反应很快。
2.[PPT 6 出示]出示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师:我们继续看几种小动物。
[PPT 7 出示]少四种小动物的图片,问:谁跑了?
[PPT 8 出示]出示原来的几种小动物图片。J师:你们的反应又加快了。
3.[PPT 9 出示]出示六个数字,请快速记住这几个数字。
[PPT 10 出示]把数字去掉,只留下空白圆圈。学生快速说出数字。
[PPT 11 出示]出示原来的六个数字。师:你们的反应可真快。
4.刚才的几个小游戏,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器官名称。)哪个器官起到了司令部的作用?这个司令部起到了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脑与神经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研究脑与神经系统的作用】
1.设计实验研究脑与神经的作用。
用学生游戏贯穿整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设计游戏—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总结交流的过程,了解脑有记忆、命令和指挥都作用;感受身体各处分布的神经:进而发现脑和神经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师: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有实验材料,谁来介绍一下。(生介绍实验材料。)
活动指导:
(1)做拍手游戏。思考:脑作为人体的指挥中心,是怎样把命令下达到你的手上,让你躲避开的呢?(引导学生感受神经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2)思考:能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几个信息传递的小游戏?(教师指导学生游戏注意事项。)
(3)通过抓小棒、辨别无色液体、听声音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脑有什么作用?神经的分布在哪里?信息是如何在脑和神经之间传递的?
(4)在游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了解神经传递速度有快慢之分,发展学生思维。)
2.学生实验探究。
3.汇报与交流。
(1)师:现在能根据刚才的活动,谈谈你对于脑有哪些认识?
[PPT 12 出示]学生交流后出示视频讲解脑的知识。
(2)师:那么对于神经你又有哪些了解?
[PPT 13 出示]小结:神经遍布全身各处,让我们看一段资料。
师:神经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小结:他负责把身体各器官获得的信息传送给脑,还要把脑的命令再传达给各个器官。如果再用一个词来形容神经,你认为那个词比较合适?
小结:神经好比是电话线,不断把信息传入或传出。
(3)[PPT 14 出示]师:那么脊髓的作用又是什么?(咦?我们刚才知道了是脑把命令通过神经传递给各个器官,那脑和神经是不是直接相连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连接着?
生:脊髓,脊柱。
师:我看看脊髓有什么作用,谁扑捉到了视频中的信息?脊髓的作用是?
小结:脊髓是联系脑和全身神经的大通路。它好比是整个系统中的主干线,起上传下达作用。
(4)师:脑、脊髓和神经构成了什么系统?神经系统。看,神经系统就像一株倒长的树。让我们分析一下神经系统到底是如何指挥、协调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首先,谁想起来分析一下刚才我们指眼睛指耳朵的游戏中,神经系统各部分是怎样工作的?
生:首先,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将信号通过神经传给脊髓,再由脊髓传递给脑;脑收到信号后作出指眼睛或耳朵的命令,这一命令先传给了脊髓,在通过神经传递给各器官(手),此时我们做出了动作。
[PPT 15 出示]小结: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
[PPT 16 出示]用视频讲解神经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5)教师小结:脑和神经协调工作,完成了我们的一切活动。它们构成了我们人体的神经系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神经系统各部分相互协调、各神经中枢同时协作;如果不协调会怎样啊?(引导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的协调反应有快有慢。)
【做测反应速度游戏】
1.师:我们每个人的反应有快有慢。想不想测一测自己的反应?
学生做抓尺子游戏(统一尺子长度)。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是怎样抓住的?
生:集中精力,反复试验。
[PPT 17 出示]观看刘翔起跑视频。
小结:专注,专心去做一件事情往往会做得很好,而且通过反复的练习,反映也可以加快。
2.刚才这一活动又一次证明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神经中枢同时协调工作。如果某一中枢出现了问题,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蒙上眼罩感受盲人的生活。
(三)、拓展作业
[PPT 18 出示]如果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会感到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这是为什么?课下进一步研究如何科学用脑,如何开发大脑的优势,让同学们变得更聪明。
七、 板书设计
传递上下信息
传递信息
司令部
脊髓
神经
脑
神经系统
《脑与神经》板书
八、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师生双本,多元发展”,教师“导”,学生“学”,放手让学生资助探索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