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镇平县侯集镇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6分)
“风雅”一词最早来自《诗经》,后常被寄于诗情之中。好读书乃是风雅之基础。读书则有文气,有文气则有文心。从《诗经》出发,风雅历经千年而不染纤尘,浅唱低吟之间,古人月下舞剑、踏雪寻梅、江边独酌的身影似在眼前。
风雅有史可依,有情可寄,更是一种无须附庸、由内而外的"万物皆备于我"的风骨与情怀。它必然是在案 dú劳形之外,又有一点可以探究的闲情雅至。这份闲情和贫富贵贱的干系不大、更在于心灵的归属,心有所向,便能从庸 Iù甚至混乱的生活中脱身,走过浪漫奇想的《楚辞》,聆听"无名者"心声的汉乐府,一路厉经六朝、唐诗宋词元曲的洗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庸 lù() 案dú() 聆()听 纤()尘
(2)指出并修改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_____改为____ _____改为__________(2分)
2.古诗文默写。(8分)
在我国古代诗文创作中,热爱祖国、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告诉我们,当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___”;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长风破浪会有时,__"抒发了奋发进取的豪情;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愿挽弓劲射,报效国家的词句是"___";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以“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以身殉国的情怀。这些诗文,都流淌着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的旋律。
3.名著阅读。(4分)
2022年某视频平台的五四青年节短片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写了一封信,寄语年轻人“不被大风吹倒”。初中名著中也常常看到这类“不被大风吹倒"的青年,请任选一位,并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
①《西游记》
②《简·爱》
③《儒林外史》
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把下面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北京冬奥会上,和体育同样具有连接人心、打通人心力量的,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中华文化。大到场馆设计:首钢滑雪大跳台造型巧借敦煌壁画中飞天丝带的灵动气韵,视觉上飘逸轻盈,因而别号"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同时化用“中国龙”的意象和中国古典园林水榭长廊的设计理念,从空中俯瞰有如盘龙在山;______。小到一盏灯、一枚徽章、一件礼服:______;会徽在方寸之间创造性地汇聚了篆刻、剪纸、书法与冰雪运动;___。
①“火种灯”造型和巧思都受到西汉长信宫灯启发
②颁奖礼服如"鸿运山水""唐花飞雪",同样是对传统的化用
③云顶滑雪公园坡面障碍技巧赛道融入烽火台元素,宛如“雪长城”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5.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但阻止不了年轻一代继往开来的步伐。让我们一起走进以“传承·梦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共9分)
(1)【传承·经典国学】请阅读下面的文字,运用对联知识,
根据画线句子内容,补充下联,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2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宝藏,异彩纷呈,历久弥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让经典国学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助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上联:传统文化展魅力添风采
下联:
(2)【梦想·服务社会】假期你打算应聘社区志愿者。阅读下图完成任务。(4分)
①你看到小区志愿者招募令(图一),准备通过电话向工作人员推荐自己。你会怎样说呢?
②你被安排在每天下午管理"社区自习室"。请完善你的工作安排。
小贴士:社区自习室是指开在社区内,免费供社区内的学生安静学习的公共场所。
工作安排:
13:10 到达自习室,打开空调;整理桌椅;整理图书。
13:30 学生有序进入后,A. 。
17:30 提醒自习者带好物品离场;B.___。
(3)【传承·行动公约】暑假自习室人满为患。有老人带着
孩子来玩耍;有年轻人带着手机打游戏;有学生带着零食边吃边学习……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为《自习室公约》(图二)再补充三条公约。(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共15分)
手
王 宇
①班主任刘老师把高中毕业联欢会放在高考之后,他说,今天的联欢会可以唱歌,可以跳舞,也可以讲故事。
②我从稀稀拉拉的掌声中站起来,双手使劲攥着皱巴巴的半袖下摆,还是止不住浑身发抖。我啥都不会,我抬起头看刘老师,刘老师也看着我。他的眼睛,平静柔和。
③我抬起头,环视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我身上,这让我很感动。之前,我是讲台上的常客,除了做检讨还是做检讨、同学们习以为常,在各自的座位上忙着完成作业,并不抬头看我,想必也不会听我说什么。
④我没有参加中考,是直接保送上高中的。高一期末测试后,我盯着成绩单,刘老师盯着我,刘老师说,这不应该是保送生的成绩。我歪着脖子说,是老师把成绩弄错了。刘老师说,那就让下一次测试来验证吧。结果下一次比上一次更糟糕,我把满心的牢骚与愤懑,传递给静静躺在校园里的一枚石子。我用右手一抛,石子起飞,呼啸声中,砸在树下展读同学的耳朵上。我看见被砸同学的脸颊上满是血,当时就溜了,保安调取监控视频,反复比对,锁定的目标当然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抬头看教室里的电风扇在疯狂旋转,马上进入状态,做检讨竞然口若悬河。
⑤学校搬出我,就等于搬出了我父亲。父亲从建筑工地赶来,把大小不等的钞票整齐叠放在刘老师办公桌上。父亲说,这是医药费,我给那个受伤的孩子道歉,给您道歉,儿子不懂事,给您添麻烦了。说着,父亲伸出黝黑的手,在衣襟上擦了又擦,紧紧握住刘老师的手。站在一旁的我,仍旧歪着脖子。多大点事儿,至于吗?末了,父亲在校门口用长满老茧的手摸了摸我的脑袋,什么也没说,走了,我看见父亲的背影,看着那沾满水泥渣的工服,A.心里挺不是滋味。
⑥从那以后,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我成了一个另类,做人不诚实、没担当、逃避责任。刘老师几次有意靠近我,深邃的眼睛里含着鼓励,但我的自信像飘在校园上空的浮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迷上了网络世界,我能躲避校园所有监控探头的迷踪,翻过围墙,走出学校,在网吧里叱咤风云。
⑦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期待着我的节目,我再次抬起头,心中涌出最想说的话来,那是高一的第二个学期,临近暑假,天热得厉害。晚餐后,父亲突然来学校找我。父亲带来两罐豆瓣酱,是母亲做的,我最爱吃的。我看见父亲的手助黑黝黑,长满老茧,深深的裂痕里嵌着永远洗不掉的水泥渣。父亲说,好好吃饭,别饿着。太阳隐去,校园里的灯光把父亲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送走父亲,B.我的心里很茫然。
⑧装模作样地上完晚自习,我顿时兴奋起来,轻车熟路地跃上墙头,再踮着脚尖滑向外面的墙脚,感觉脚下软绵绵的。我闪身一跳,落在路边。墙脚坐着一个人,刚才我踩在他的身上了。我想那人肯定是城市里的流浪汉,走了几步感觉不对劲,流浪汉怎么会穿着沾满水泥渣的工服。我猫着腰,凑上去看。父亲披着编织袋,打着呼噜,靠在墙上睡得正香。
⑨C.我的心,瞬间崩溃了。
⑩同桌打断了我的故事,站起来,用手指着我说,怪不得从那天晚上开始,你小子像打了鸡血似的啃书本,成绩一个劲儿地往上蹿。
⑪刘老师平静的眼睛里泛着光亮。他说,此处应该有掌声了。
⑫沸腾的教室还没有平静下来,教务主任拿着高考成绩单走进了我们救室,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撑得眼镜翘上了眉头。他不失幽默地对我说,以你的成绩,可以坐着火箭离开我们这个小城市。我盯着成绩单,刘老师盯着我,默默无语。我趴在刘老师的肩膀上痛痛快快地哭了起来。
⑬泪眼婆娑中,我又一次看见父亲那双黝黑黝黑长满老茧的手。
(选自《微型小说集》,有删改)
6.以下语句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历程,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别探究其变化原因。(3分)
A.心里挺不是滋味。
B.我的心里很茫然。
C.我的心,瞬间崩溃了。
7.文章的语言质朴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请从下列语句中选取两句,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我从稀稀拉拉的掌声中站起来,双手使劲攥着皱巴巴的半袖下摆,还是止不住浑身发抖。
②末了,父亲在校门口用长满老茧的手摸了摸我的脑袋,什么也没说,走了。
③刘老师平静的眼睛里泛着光亮。
8.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9.作为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读完此文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或反思,请具体谈谈。(答出两点)(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2分)
文本一:
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
张 凡
①粽香四溢、艾叶流芳,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端午节。在重庆,人们参与“我的端午节”小视频拍摄活动,真实记录身边故事;在宁夏,居民比赛包粽子、绣荷包,"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在黑龙江,艺术家会聚“云端”,通过直播展演端午民俗……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重拾熟悉的味道,借助多彩的形式,体会美好的精神内涵,品味厚重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②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历史悠久,传承千载而历久弥新。这一天,人们采叶裹粽、悬挂艾草、饮雄黄酒、戴五彩线、寄托着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人们争旗鼓、赛龙舟,传递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情感……尽管地域不同,节日活动特色纷呈,却映照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端午节所蕴含的人文理念,绵延赓续、代代流传,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体现着对自然、生命、家国情怀的认知与追求。
③岁月流转,我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但端午节丰厚的文化意蕴依然富含魅力、润泽心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今年端午节期间,一些传统民俗活动无法举办,但这并不会影响节日氛围,反而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祈愿和顺平安的节日内涵。山东青岛一个社区,居民们自发为战"疫"一线的志愿者送去飘香的粽子和寓意健康的五彩线,感恩他们守护邻里安全;江苏扬州一所学校,老师们"临行密密缝",将祝福一针一线缝进香囊送给毕业生,祝愿他们前程似锦、一切安康。超越具体的形式,那些护佑健康的努力、守望相助的温暖、共克时艰的行动,更能彰显端午节所蕴含的文化与价值。
④传统节日的到来,促使我们回望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再次体悟文化内涵、民族品格,也让人直面当下,思考如何更好地涵养和传承传统文化。今年端午节或许不似往年那么热闹,但特殊时期也为创新提供了契机。比如,近段时间,多地通过网络直播端午民俗活动,开设网上展演和培训课堂,通过“云上端午”,让传统习俗走近更多年轻人。再比如,为吸引游客,一些地方推动端午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为景区注入文化元素、文化记忆,充实了内涵,提升了品位。从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传播渠道,到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越来越多的努力汇聚在一起,正在助推传统文化“活起来”“火下去”。
⑤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一次庆祝传统节日,都是在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使其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不断闪耀新的光芒。元宵闲花灯,端午赛龙舟,重阳赏菊登高……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统节日,能够为亿万人民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创新方式、丰富形式、有效传承,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让传统节日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真正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
⑥“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端午节如同一条纽带、将人们联结在一起,共赴一场文化的宴会。让我们珍视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共同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更好地守护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有改动)
文本二:
①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0多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历经千年风雨而依然璀璨夺目,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轴上,写就光芒万丈的篇章。
②如今,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呈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生动景象。以创新方式探寻中华文化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广受青睐;幻化于《千里江山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向观众展现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韵;演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国风"博主们的写意生活备受海内外粉丝追捧……
③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复兴。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本一第②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详细阐述了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代代流传已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B.我们的传统节日一直闪耀着光芒,是因为华夏子孙的深沉的爱。
C.文本一在阐述“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时,采用了层递式结构,层层深入,论证清晰。
D.文本一第④段"活起来""火下去",运用比喻论证,语言严密、准确,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E.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活力迸发,主要缘于中国文化自成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11.文本一开头列举了各地过端午节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请结合两个文本,任选一个传统节日或文化节目,简要谈谈你还能赋予它怎样的新的时代内涵。(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本,完成12~14题。(共10分)
文本一: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文本二: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今闲之于草书,有旭之心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能旭也。为旭有道,利害必明,无遗锱铢,情炎于中,利欲斗进,有得有丧,勃然不释,然后一决于书,而后旭可几也。
(节选自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有删改)
【注释】①端倪:推测原委。②闲:指高闲,韩愈的友人。③无遗福休:连一丁点微小的差别也不放过。锱铢,比喻极细微。④情炎于中:内心有热烈的火焰,意谓情感在胸中燃烧。⑤利欲斗进:公利和私情不断斗争。⑥几:接近、达到。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穷冬烈风 蝉则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
B.寓逆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意深远
C.主人日再食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再而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军士吏被甲 泽被后世
14.结合文本一,完成括号内的问题。(4分)
(1)余则纽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翻译成现代汉语)
(2)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这句话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5.同样是劝勉对方,但因作者与受赠者的关系不同,两则文本采用的劝勉方式也不同。请具体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6-17题。(共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
17.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作文(50分)
18: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
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发声器",我们该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该如何对待各种不同的声音?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1.(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
案dú( 牍)庸lù(碌)聆( líng )听
纤(xiān)尘
(2)指出并修改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至 改为 致 厉 改为 历 (2分)
2.古诗文默写。(8分)
舍生而取义者也;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落红不是无情物。
3.多著阅读。(4分)
答案:示例:我选《简·爱》
简·爱:幼年被寄养在舅母家受尽歧视,进学校后司库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但她并没有陷入绝望,而是始终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勇敢追求自由平等。
4.(D)
5.(1)下联: 示例:经典国学引成长圆梦想
(2)
①答案:您好!我是居住于本小区的一名学生,名字叫xx ×,今年16周岁了。我看到你们张贴的志愿者招募令,我刚好中考结束处于假期,所以想向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暑假期间我可以为小区提供全天的志愿服务。我身体健康、服务意识强,又有友爱互助的精神,保证能完成每天的工作,请批准我参加。谢谢!
②A.协助管理员进行图书的借阅、返还;巡视一到两次,维持自习秩序
B.关闭空调,打开门窗通风透气;整理桌椅、图书、扫地清洁;关闭电器、门窗
(3)
答案:示例:自习室为学习场所,谢绝携带电子产品入内;保持自习室安静,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谢绝携带零食入内;爱护自习室财物,不在桌椅或图书上乱涂乱画。
6.
答案:A.父亲来校赔偿,谁称,临老时什么也没说,使"我"感到难过、愧疚B.父亲带来互限酱,嘱咐“我”好好吃饭,让“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怀疑。对自己以后的路怎么走感到递茫;C.“我”看到父亲在编脚睡觉,内心受到极大震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7.
答案:①远用动作描写,“使劲摇答”“浑身发抖”等写出了“我”的紧张,②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无言的关爱。或:运用细节描写,例面写出了父亲的辛劳。③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刘老师被"我"的故事所感动、为"我"的成长感到欣慰。
8.答案: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我"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文实写父亲的手。
9.
答案:示例:犯错之后要做到知错能改;要从点滴细节感受到亲情感受到父母、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10.(BD)(4分)
11.
答案:示例:①开头列举各地过端午节的方式,是为了引出"体会美好的精神内涵,品味厚重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这一话题:②用事例更好地论证了“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这一中心论点。
- 答察:示例:中秋节。可月下共黄,与明月合影,作永恒纪念,珍爱自然:可对月吟诗。仿月作西,将美好永存,把握当下;也可亲朋小聚,畅谈幸福,共庆美好节日,共享真情。
13.( C )(2分)
14.(4分)
(1)答案: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儿不羡慕他们。
(2)答案:对自己成就的谦虚,对后生的勉励和期待。
15.(4分)答案:宋濂是马生的同乡长辈,德高望重,所以他用自己成才的经历现身说法,委婉劝诫(激励)前来求教的马生刻苦勤奋、努力学习;韩愈和高闲是朋友关系,因此他在序中间述书法家张旭独创一格、扬名于世的原因,与高闲练习书法时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比,直言不讳地批评高闲舍本逐末,用心不专,劝诫友人学习张旭要得其心(专注)。
16.(2分)
答案:“衡阳雁去”“霜满地”。
17.(2分)
答案: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作者慨叹自己功业未立,表达自己思念家乡的感情。
四、作文(50分)
18:略。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按要求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春蕾中学七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