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燃料及其利用(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626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燃料及其利用(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626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燃料及其利用(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626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燃料及其利用(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62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燃料及其利用(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62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燃料及其利用(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62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 (2份打包,教师版+原卷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 燃料及其利用(2份打包,教师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 燃料及其利用(2份打包,教师版+原卷版),文件包含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燃料及其利用教师版doc、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炼14燃料及其利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四 燃料及其利用
夯实基础用时: 分钟 ;得分 分
提升冲刺用时: 分钟 ;得分 分
【夯实基础】
(共22题,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每空1分,计58分)
1、【2021海南】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
C. 室内起火,开窗通风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灭火器扑灭
【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容易触电,应先关闭电源,A错误。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灭,B正确。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会加剧火势,C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错误。
故选:B。
2、【2021山东潍坊】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烟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
故选D。
3、【2021辽宁沈阳】有关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
B. 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 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就能燃烧
【答案】B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错误;
B.因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隔绝氧气能够灭火,故正确;
C.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不一定燃烧,故错误。
故选:B。
4、【2021甘肃兰州】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 “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 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D. 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
【答案】A
【解析】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答案:A。
5、【2021江苏扬州】“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 是防火标识,符合题意;
B、 是循环利用标识,不符合题意;
C、 是节能标识,不符合题意;
D、 是节约用水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湖南株洲】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 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 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不符合题意;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1湖北荆州】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 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 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 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答案】B
【解析】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正确;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错误;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正确;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正确。
故选B。
8、【2021内蒙古赤峰】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 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D. 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
【答案】A
【解析】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此时电器正在通电可能引发危触电危险,此选项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可以隔离空气,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离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大火没有了可燃物,而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
9、【2021吉林】202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任意使用农药和化肥 B.大量开采煤和石油
C.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 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答案】C
【解答】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防止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不能任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合题意;
B.燃料中的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大量开采煤和石油增大环境污染,不合题意;
C.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D.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所以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故选:C。
10、【2021山东枣庄】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为“腐蚀性”药品图标,B项为“禁止吸烟”,C项为爆炸品,均存在安全问题。D项为“节约用水”,与安全无关,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11、【2021江苏盐城】阅读下列料,完成以下小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陈寿《三国志》)
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
A. “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 “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 “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D. “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答案】 B
【解析】A、根据“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可知“薪草”“膏油”是可燃物,说法正确;
B、“同时发火”提高了可燃物的温度,并不是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说法错误;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说法正确;
D、“膏油”密度比水小,可浮在水面燃烧,“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说法正确;
故选:B。
12、【2021山东东营】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答案】C
【解答】A.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可用湿抹布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
C.楼房着火用水浇灭是利用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
D.森林着火可开辟隔离带来灭火,这是采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来灭火,说法正确。
故选:C。
13、【2021湖南长沙】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答案】C
【解答】A.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焰蔓延,选项说法错误;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不可立即用水灭火,以防发生触电,选项说法错误;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选项说法正确;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以防发生烟尘效应而造成人的窒息,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2021重庆A】石油古称“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具有可燃性 B. 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 是可再生能源 D. “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答案】C
【解析】A、石油能燃烧,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液体,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符合题意;
D、“烟”是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1江苏徐州】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B. 区别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取等量试样放人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C. 配制100g5%的碳酸钙溶液: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 验证酒精中含有氢元素:在95%的酒精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答案】B
【解析】A、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只能得出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A错误;
B、按B方案操作,可以发现一个试管的泡沫多,这是蒸馏水,另一个泡沫少、有浮渣则是氯化钙溶液,故B正确;
C、碳酸钙不溶于水,故C错误;
D、如果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水,也有可能是原来溶液中的水,无法判断H元素来自哪里,故D错误;
故选B。
16、【2021山东烟台】2021年5月12日足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气而灭火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B
【解答】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产生可燃性气体与粉末,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做法符合安全要求;
B、酒精属于可燃物,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可能发生爆炸,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气而灭火,做法符合安全要求;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做法符合安全要求;
故选:B。
17、【2021湖南益阳】目前,我国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C2H5OH)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材料一: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材料二:工业上可将淀粉、纤维素等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2O6),再将葡萄糖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气体。
(1)乙醇是 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写出葡萄糖分解得到乙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答案】(1)可再生;(2)
【解析】(1)乙醇可用粮食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
(2)葡萄糖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21吉林燃料经过一次次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 。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 。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
【答案】(1)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2)天然气;(3)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答】(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
(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3)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或)水分解生成H2,原料丰富;氢气的燃烧值高;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所以氢能源的优点有:原料丰富(来源广)、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热值高)、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
19、【2020河北】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4P+5O22P2O5;(2).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空气;(3).氧气被消耗,试管中气体压强变小
【解析】(1)白磷燃烧是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甲中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起来,说明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X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等和水混合放热的物质;根据控制变量原则,乙中的Y为空气;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使试管中气体的量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20、【2021江苏南京】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的是 (填字母)。
A.碳与氧气的反应
B.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填字母)。
A.积极植树造林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解答】(1)A.碳与氧气的反应会放出热量;
B.乙醇与氧气的反应会放出热量;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会放出热量;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吸收热量;
故选:ABC;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填:石油;
(3)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填:2H2+O22H2O;
(4)A.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缓解白色污染,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污染物,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故选:ABCD。
21、【2021广东】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上层内盏油温_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1)棉绳炷或灯芯;油;3或三;(2)放热;升高;挥发;(3)bcd
【解析】(1)根据省油灯组成的图文信息可知,棉绳炷或灯芯、油属于可燃物;燃烧需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属于燃烧的3个条件之一;
(2)根据省油灯原理的上下文信息进行推理可知,油燃烧放热、发光,上层盏内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温度,降低其挥发,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
(3)下层盏中的水受热,达不到水分解的程度,水分子数目也保持不变,但是水分子间隔可以变大,水分子不断运动,并不断从夹瓷盏外端所开小窍中以水蒸气形式挥发出去,水盏中水位逐渐下降,因此每天需要补充冷水到夹瓷盏中,选bcd。
22、【2021山东枣庄】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济南)(1)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填字母)。
A.露天焚烧秸秆 B.使用节能电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
(济南)(2)化石燃料的消费会增加碳排放,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1000g煤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右图所示,则燃烧 (填“天然气”或“煤”)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是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是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质只有 (写化学式)。
(3)使用膜分离法把CO2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该过程中CO2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以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配平改化学方程式X等于 。
(4)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4OH)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BD;(2)煤;H2O(3)物理变化;2;(4)
【解析】(1)“低碳”主要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A项, 植物的秸秆含有大量的含碳的物质,燃烧时一定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故不符合题意。
B项, 节能电器指节约能源的一些电器,我们目前使用的能源物质大多是化石燃料类,故符合题意。
C项, 火力发电,主要是通过煤的燃烧来实现的,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必然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2)从图示中可用看出,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天然气稍多,但产生的SO2 比煤多好多倍,而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2和氮的氧化物,故填煤。
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质只有H2O ,所以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是能实现碳的零排放。
(3)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使用的是膜分离法,相当于一种过滤法,故填“物理变化”。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发生变化,配平即可求出X=2
(4) 根据题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它们的化学式,然后配平,标注反应条件。
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醇和水,反应条件是催化剂。
【提升冲刺】
(共10题,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计28分)
1、【2021辽宁鞍山】成语“釜底抽薪”用化学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A. 隔绝空气
B. 清除可燃物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B
【解析】A、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隔绝空气,故选项A错误;
B、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B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会随意改变,因此“釜底抽薪”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C错误;
D、由B选项分析可知,选项D错误。
故选:B。
2、【2021海南】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B. 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C. 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B
【解析】A、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没有其他有害物质,所以A正确;
B、物质或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氢氧燃料电池,还需要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所以B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释放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表现,所以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D正确;
故选:B。
3、【2021广州】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本实验用盘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替代白磷,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答案】C
【解析】对比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必须能达到设置的全条件,且只存在一个变量。本题中的全条件是需要燃烧,A项中①③均不燃烧,不能进行对比;B项中,存在冷水与热水、通氧气与不通氧气两个变量,故不能进行对比,故AB项均是错误的。③④对比,只有一个变量,且表述正确我,故选C;本实验中铁丝不能替代白磷,故D错误。
4、【2021湖南益阳】2021年6月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火箭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液氢和液氧反应吸收热量
B. 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C. 液氢贮存、运输都容易
D. 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不变
【答案】B
【解析】A、液氢和液氧反应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故B正确;
C、氢气的密度小,贮存、运输比较困难,故C错误;
D、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5、【2021江苏盐城】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是
A.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 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答案】A
【解析】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A错误。
B、H2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生成CH3OH,D正确。
故选:A。
6、【2021湖南怀化】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 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C.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 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答案】B
【解析】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A正确。
B、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B错误。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隔绝氧气灭火,C正确。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清除可燃物,可以控制火灾,D正确。
故选:B。
7、【2021四川成都】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 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 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D
【解析】A、剧烈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会引起爆炸,A错误。
B、面粉着火点没有升高,B错误。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和空气接触面积,C错误。
D、面粉容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D正确。
故选:D
8、【2021内蒙呼伦贝尔】下列实验均用到红磷或白磷,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2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3燃烧条件的实验
(1)实验1中红磷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2中红磷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过量。
(3)实验1中,为达到实验目的,红磷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铁丝替代。
(4)实验3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消耗完装置中的氧气;(2)需要;(3)不能;(4)白磷未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解析】(1)实验1中红磷要过量的是为了消耗完装置中的氧气,这样就不会影响测定的结果;
(2)实验2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红磷的量不影响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实验2中红磷不需要过量;
(3)实验1中,为达实验目的,红磷不能用铁丝代替,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纯氧中燃烧;
(4)实验3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9、【2021江苏苏州】天然气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Ⅰ.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
(1)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
(3)甲烷可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
Ⅱ.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催化重整(Ni作催化剂)可制得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甲烷无氧催化重整可获得碳氢化合物X,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则X的化学式为 。
【答案】Ⅰ.(1)不可再生;
(2)等质量的甲烷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Ⅱ.(4)CH4+CO22CO+2H2;
(5)C8H10。
【解答】解:Ⅰ.(1)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为等质量的甲烷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故填:等质量的甲烷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3)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填: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Ⅱ.(4)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催化重整(Ni作催化剂)可制得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2CO+2H2,故填:CH4+CO22CO+2H2;
(5)甲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设X的化学式为CxHy,则有:
12x+y=106,
x=8,y=10,
故X的化学式为C8H10,故填:C8H10。
10、【2021湖南常德】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它是不可再生能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石油、煤、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的pH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的燃烧还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但CO2用途相当广泛。下图是工业上利用CO2作原料生产尿素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尿素属于___________肥(填“氮”、“磷”或“钾”);
(4)为缓解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它能源。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
【答案】(1). 天然气;(2). <5.6;(3). ;氮 (4). 可燃冰
【解析】(1)煤和石油在燃烧过程中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外,还会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而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2)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的pH<5.6。
(3)①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尿素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4)为缓解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它能源。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14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考点精讲】(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能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14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考点巩固】(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巩固训练考点14 燃料及其利用(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