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课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检查预习,配乐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情随乐动,本课小结一课一得,扩展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反复诵读写景名段,用心欣赏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品味本文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语言。 2.紧紧扣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抓住作者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进而领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3.学习作者巧妙运用博喻、通感,精心选用动词、叠词的表达技巧。
检查预习:
作者为何夜游荷塘?
听朗诵,谈谈对三段景物描写的直观感受。
找出文章哪些段落在直接描写荷塘月色?
默读这三段思考:从景物特点来看,这三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表现了荷塘月色怎样的特点?
第 4 段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博喻 (比喻类型的一种,指广泛地运用比喻。)
(1)定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描绘或说明同一个本体的修辞手法。 (2)作用: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1)定义:通感即移觉,是一种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的特殊修辞方式。 (2)作用:启迪人们的联想,达到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
(1)这女孩长得好甜 视觉 味觉(2)红杏枝头春意闹 听觉 嗅觉 (3)暗香浮动月黄昏 嗅觉 视觉
当堂训练
掌握通感和博喻的修辞手法 分别用博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各写一个句子
比较阅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冲)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
第 5 段
树色一例是阴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隐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第 6 段
课堂练习 化无形为有形
朱自清先生很厉害。月色本无形,他却能以荷塘为依托,化无形为有形,使我们眼前叶朦胧、花朦胧、香飘水溶溶。月色无处不在。宋徽宗也曾给画师们出过一道考题“踏花归去马蹄香”,香气如何表现呢? 聪明的画师画的是,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在下面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就是化无形为有形。这些词语是“寒冷,孤独,愁绪,爱”。时间三分钟。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查阅资料,从作者内心“不宁静”的角度赏析文中所引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写200字左右的鉴赏片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备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一6分钟,答案点拨,月下散步,作者的行踪,自学指导二7分钟,写的是月下荷塘的美景,写了荷塘上的月色,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字词,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眼前的荷塘,两千里外的江南故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授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简介,本文的“美”,画面美语言美结构美,本文的主要内容,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