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01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02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03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04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05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06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07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精概述,产生白色沉淀,只有CO2,无明显现象,温度较高,稀盐酸,酚酞溶液,防潮避免高温,溶液变蓝色,3设计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探究题
    第7讲
    专题精概述
    化学探究题是各地中考的重要题型,要求同学们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考虑问题,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已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合理方案,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解题难度较大。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环节。中考化学探究题一般涉及其中的若干环节,题目情景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同学们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考点1 探究混合物的成分或某物质的含量
    考点2 探究滤渣或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考点3 探究物质的变质情况
    考点4 探究标签受损类试剂的成分
    考点5 探究物质的性质
    考点6 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点7 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情况
    考点1 探究混合物的成分或某物质的含量(2022年贵港21、百色29;2021年桂林23、玉林29、梧州25)典型真题1(2022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在校园“消防日”活动中,老师带领同学们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不考虑杂质的影响)(1)查阅资料:①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为NaHCO3。②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③NaHCO3溶液呈碱性,且不与BaCl2溶液发生反应。
    (2)提出猜想:猜想一:固体成分为NaHCO3。猜想二:固体成分为________。猜想三:固体成分为NaHCO3和Na2CO3。(3)进行实验:
    Na2CO3
    续表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 +BaCl2=BaCO3↓+2NaCl
    (4)提出质疑:小玫认为小东得出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6)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7)拓展延伸:实验步骤③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 Ba(NO3)2溶液代替BaCl2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也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名师精讲】 根据资料中“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Na2CO3受热不分解”,可知当碳酸氢钠不分解时,固体成分为碳酸氢钠;当碳酸氢钠部分分解时,固体成分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当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时,固体成分为碳酸钠。实验步骤①中,由于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因此由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一成立。实验步骤②中,由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反应有二氧化碳产生,结合实验结论“固体中含有NaHCO3”及资料中“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二氧化碳和水”,可知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并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步骤③
    中,根据实验结论“固体中含有Na2CO3”及实验步骤“滴加BaCl2溶液”,可知发生的反应是Na2CO3+BaCl2=BaCO3↓+2NaCl,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氢钠与硝酸钡不反应,而碳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同样能检验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钠。
    【思维点拨】混合物成分探究题是中考化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题型,这类题往往会给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解题的第一步是对混合物的组成做出猜想[对于可能由三种物质(假设为①②③)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可能的组合有①②、①③和②③],然后根据题目描述的实验及其现象或自行设计的实验及其现象得出混合物含有哪些物质的结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考点2 探究滤渣或溶液中溶质的成分(2022年梧州25;2021年贵港21、河池29、贺州29)典型真题2(2022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茶垢是茶中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不易清洗。使用茶垢清洁剂可以轻松将茶垢除去。梧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的除垢原理、使用方法等进行了探究:小吴按照说明书将适量茶垢清洁剂放入有茶垢的杯子中,加入热水浸没茶垢,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冲洗茶杯,茶杯光亮如新。(1)提出问题1:产生的气体是什么?①查阅资料: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Na2CO4)。
    ②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该气体的成分提出了三种猜想。猜想1:只有O2。猜想2:______。猜想3:既有O2又有CO2。③实验验证:小吴利用图2-7-1所示的装置对猜想进行了验证。
    只有CO2
    无明显现象
    温度低时反应缓慢,氧气浓度过低
    ④拓展实验:小周改用冷水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持续的小气泡缓慢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该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交流与讨论:老师提示,茶垢清洁剂是利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氧,使茶垢分解、剥离、脱落的。因此,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加入_______________的水,效果更好。(2)提出问题2:过碳酸钠与热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E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①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查阅资料后,作出三种猜想。
    温度较高
    猜想1:只有Na2CO3。猜想2:只有NaOH。猜想3:既有Na2CO3又有NaOH。
    稀盐酸
    酚酞溶液
    ②实验验证:小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探究:稀盐酸、饱和Ca(OH)2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Ba(OH)2溶液。
    ③交流与讨论:步骤2中选用CaCl2而不用Ca(OH)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总结提升:①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茶垢清洁剂时应注意__________。②过氧化钠(Na2O2)常用作供氧剂,其与水反应的历程与过碳酸钠类似,即先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一种碱,之后过氧化氢迅速分解。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会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干扰后续对NaOH的检验
    密封、防潮、避免高温
    2Na2O2 +2H2O=4NaOH+O2↑
    【名师精讲】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碳酸钠(Na2CO4)与热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氧气中的一种或两种。当生成的气体只有氧气时,可观察到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装置D中的木条复燃。由于温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当过碳酸钠(Na2CO4)与冷水反应时,生成的氧气浓度过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使除茶垢的效果更好,使用茶垢清洁剂时,需加入温度较高的水。已知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向溶液E中滴加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溶液E中有碳酸钠。另取少量溶液E,滴加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当不再产生沉淀时,向上
    层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E中没有氢氧化钠。若在步骤2中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则会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而对后续检验溶液E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产生干扰。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过碳酸钠能与水发生反应,且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因此保存茶垢清洁剂时应注意密封、防潮、避免高温。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过氧化钠先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过氧化氢又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思维点拨】对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是中考化学的命题重点和热点,主要探究反应后物质(滤液、滤渣)的成分。命题点主要有:探究金属、酸、碱、盐相互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探究制取气体后溶液的溶质成分等。对于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的探究,做出猜想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因此一般只有三种可能组成:只有生成物;生成物和反应物1;生成物和反应物2。
    考点3 探究物质的变质情况(2022年桂林46;2018年桂林29、河池29)典型真题3(2022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实验室里有一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碱石灰的成分和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 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Ⅰ.制碱石灰的流程:Ⅱ.Ca(OH)2的分解温度是580 ℃;NaOH受热不分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制得的碱石灰主要含有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水。任务二 探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1)做出猜想: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4种情况。猜想1:Ca(OH)2、NaOH。猜想2:CaCO3、Ca(OH)2、NaOH。猜想3:CaCO3、NaOH、Na2CO3。猜想4:CaCO3、Na2CO3。
    Ca(OH)2(或氢氧化钙)
    (2)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3)反思评价:①实验步骤①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剂X可选用______(填序号)。A.氯化铁溶液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Ca(OH)2微溶于水,白色固体可能是Ca(OH)2
    C
    任务三 测定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1)实验操作:该小组同学另取“碱石灰”样品10.00 g,加入100.00 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进行图2-7-2所示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2)结论与评价:①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②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
    装置中有CO2残留(或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钠与氯化钡作用),溶液仍为红色(氢氧化钠与酚酞作用)。要得到“猜想2不正确”的结论,就要证明清液中没有氢氧化钙,可向清液中可加入碳酸钠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清液中没有氢氧化钙。由任务二可知,“碱石灰”样品中有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10.00 g样品溶于水,得到8.00 g滤渣,该滤渣为碳酸钙,其余2.00 g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2.64 g-442.20 g=0.44 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有:
     
    由上述计算可知,碳酸钠的质量是由二氧化碳的质量(也就是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量)计算得到的,实验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由于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残留或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使得反应后整个装置的总质量增大。
    【思维点拨】有关物质变质情况的探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点:①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②氧化钙变质的探究;③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此类探究是与课本内容结合最紧密的探究类实验。对于物质的变质情况,猜想时可从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三方面入手。没有变质的物质的成分为原物质;部分变质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原物质和变质生成的物质;完全变质的成分只有变质生成的物质。
    考点4 探究标签受损类试剂的成分(2022年河池29、玉林29;2021年柳州29、百色29)典型真题4(2022年广西河池市中考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一瓶未盖瓶塞且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据老师回忆:这瓶溶液可能是Na2CO3溶液或NaOH溶液。于是同学们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1)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成分是什么?(2)查阅资料: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4)交流讨论:①小李认为方案1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方案2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变蓝色
    (3)设计实验: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Na2CO3 +2HCl=2NaCl+H2O+CO2↑
    (5)实验探究:老师指出方案2也不够严谨。经讨论后,小组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B。②向滤液B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滤液B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并除去碳酸钠
    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
    (6)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且溶质已部分变质。(7)拓展延伸:①取完药品后,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检验滤液B时,下列能代替酚酞溶液的有______(填序号)。a.氧化铜b.铁丝c.硫酸镁溶液
    立即盖好瓶塞
    c
    【名师精讲】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因此向样品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可检验并除去碳酸钠。向滤液B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B中有氢氧化钠,还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钙。检验滤液B,即检验氢氧化钠,氧化铜和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不能代替酚酞溶液用于检验滤液B;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现象明显,可用于检验滤液B。【思维点拨】解答探究标签受损试剂的成分的题目时,应注意认真阅读标签上的残留信息,根据残留信息排除不符合标签的物质,然后设计实验确定试剂的成分。
    考点5 探究物质的性质(2022年北部湾29、贺州29;2021年贵港21)
    典型真题5(2022年湖北十堰市中考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7-3所示的实验。
    (1)实验探究一:Ⅰ.如图2-7-3 A所示,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测得试管中最终溶液的pH=2。
    Ⅱ.如图2-7-3 B所示,分别称取0.5 g Ca(OH)2粉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 mL水,振荡;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 mL水和2 mL稀盐酸,振荡并观察现象。
    Ⅲ.如图2-7-3 C所示,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振荡,静置后测得上层清液的pH=1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①实验Ⅰ中能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酚酞除外)。
    NaCl、HCl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实验Ⅱ中用水作对照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排除氢氧化钙消失不是因为溶于水
    CuSO4 +2NaOH=Cu(OH)2↓+Na2SO4
    (3)实验探究二:取试管a反应后的溶液逐滴滴入试管c中,直至过量,边加边振荡。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讨论:甲同学通过“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盐酸不能与Cu(OH)2发生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于是继续开展探究。
    溶液先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试管a中的溶液到一定量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再滴加试管a中的溶液,蓝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结论:盐酸能与Cu(OH)2发生反应。(5)交流反思:最终试管c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名师精讲】 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的pH=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最终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为排除加入盐酸后氢氧化钙的消失是由水造成的,实验中加入等量的水作对照实验,以排除水的影响。试管b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2NaOH=Cu(OH)2↓+Na2SO4。试管c中氢氧化钠过量,试管a中盐酸过量,向试管c中滴加试管a中的溶液,开始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溶液显中性,由
    红色变为无色;之后盐酸继续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蓝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在试管c中不参与反应,因此最终试管c溶液中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试管a中有氯化钠和盐酸,加入试管c中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盐酸过量,因此最终试管c溶液中还含有铜离子、氢离子和氯离子。
    【思维点拨】物质性质的探究是近几年各地中考探究题的命题热点解题时要认真分析有关的实验及其现象,从中得出有关物质性质的结论。
    考点6 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2022年柳州29;2020年北部湾Ⅱ卷29、河池29)典型真题6(2022年广西柳州市中考题)实验室贮存的镁条表面有一层灰黑色的物质,用砂纸打磨后发现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产生了兴趣,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根据空气的成分对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提出了猜想。
    猜想一:是MgO。猜想二:是MgCO3。猜想三:是Mg(OH)2。猜想四:是Mg2(OH)2CO3。实验小组的小军认为灰黑色物质是氧化镁,但是遭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镁是白色的固体
    (3)设计实验:
    二氧化碳

    (4)结论与反思:①写出实验Ⅰ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Ⅰ、Ⅱ的现象和结论,得出猜想________正确。③写出实验Ⅱ中灰黑色物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拓展与提升:镁条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共同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为了防止镁条表面形成灰黑色物质,工业上往往将镁和铝制成合金。现将一块21 g的镁铝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2 g氢气,这块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是______g。
    Ca(OH)2 +CO2=CaCO3↓+H2O

    水和二氧化碳
    12
     
    2Al+6HCl=2AlCl3+3H2↑54 621 g-x n
     
    【思维点拨】此类题以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例如,在相同条件下盐酸、硫酸分别与铝反应现象的差异,浓度大的碱溶液会使无色酚酞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活泼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放出气体,高锰酸钾分解所得氧气明显多于理论值,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21%等为背景,考查同学们对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质疑能力及探究能力,解题时应根据题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与结果有关的物质逐一进行分析排查,从中找出原因。
    考点7 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情况(2021年北部湾29、河池29;2018年玉林28)典型真题7 (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做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1)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3)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反应是否发生的思路可以是:①验证_______是否消失;②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已不含氢氧化钠,由此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可行
    反应物
    (5)拓展迁移: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7-4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2NaOH+H2SO4=Na2SO4 +2H2O(合理即可)

    NaCl,或NaCl、HCl,或NaCl、NaOH
    ②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有_______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名师精讲】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若加入稀盐酸后再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则说明溶液不再含有氢氧化钠,由此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通过实验和分析可知,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有两条,一是验证反应物是否消失,二是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OH-和H2O,稀盐酸中含有H+、Cl-和H2O,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消失,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可见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 +2H2O。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若两者恰好中和,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若盐酸过量,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氢;若氢氧化钠过量,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思维点拨】酸、碱、盐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有的伴随着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明显现象,但有的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出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探究其是否发生,有两种思路:一是检验实验后的溶液中是否缺少了某种反应物,若缺少了某种反应物,则说明发生了反应;二是检验实验后的溶液中是否出现了新的物质,若出现了新的物质,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中考题汇
    考点1 探究混合物的成分或某物质的含量
    考点2 探究滤渣或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考点3 探究物质的变质情况
    考点4 探究标签受损试剂的成分
    考点5 探究物质的性质
    考点6 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点7 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情况
    模拟题汇
    中考题汇考点1 探究混合物的成分或某物质的含量
    (3)反思拓展:①经过上述探究,还不能完全确定该化肥中混入的物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了做好废液的回收处理,同学们把步骤Ⅳ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废液缸中,然后往废液缸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
    【提示:KNO3含钾元素、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步骤Ⅰ中闻样品气味,没有闻到氨味,说明样品中没有碳酸氢铵,因为碳酸氢铵在常温下易分解出氨;步骤Ⅱ中,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加热,闻到强烈氨味,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一定有硫酸铵,因为硫酸铵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氨、水和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Ba(OH)2+(NH4)2SO4=BaSO4↓+2NH3↑+2H2O;步骤Ⅲ中,向步骤Ⅱ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目的是除去步骤Ⅱ中加入的过量氢氧化钡,防止氢氧根离子对氯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步骤Ⅳ中,向步骤Ⅲ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化肥中混入了氯化钾,因为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钾。经过上述探究还不能确定该化肥中是否混入了硫
    酸钾,因为步骤Ⅱ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虽然有白色沉淀产生,但不能证明这是由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的,因为氢氧化钡与硫酸铵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步骤Ⅳ反应后的物质有硝酸钡和硝酸钾,可滴加适量的硫酸钾溶液,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即得到只含硝酸钾的溶液】
    1.(2021年玉林,能力提升)某化肥KNO3在运输过程中可能混入了K2SO4、KCl、NH4HCO3、(NH4)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中混入的物质开展了合作探究活动。(1)阅读思考:KNO3在化肥分类上属于_______(填“氮肥”“钾肥”或“复合肥”)。
    复合肥
    没有NH4HCO3
    氢氧化钡
    Ba(OH)2+(NH4)2SO4=BaSO4↓+2NH3↑+2H2O
    稀硝酸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钡
    产生白色沉淀
    续表
    (3)反思拓展:①经过上述探究,还不能完全确定该化肥中混入的物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了做好废液的回收处理,同学们把步骤Ⅳ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废液缸中,然后往废液缸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
    步骤Ⅱ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是否由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的,因为氢氧化钡与硫酸铵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K2SO4
    2.(2022年云南,能力提升)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CuSO4、Na2CO3、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2)查阅资料:①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②AgOH不稳定,在溶液中分解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3)实验探究:
    (4)交流与解释:①向白色沉淀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由上述实验探究尚不能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NaC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Cl,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5)继续探究: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确定了该白色粉末的成分。(6)拓展与反思:在混合溶液中,检验某种离子时,需排除离子间的相互干扰。
    【提示: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A,说明白色粉末中不含有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向白色沉淀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冒出。由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而硫酸钡不溶于酸,可知白色沉淀C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白色粉末中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向白色沉淀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实验中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因此向无色溶液B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
    证明白色粉末中含有氯化钠。为避免引入氯离子对后续检验氯化钠产生干扰,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沉淀,证明白色粉末中含有氯化钠】
    2.(2022年云南,能力提升)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CuSO4、Na2CO3、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2)查阅资料:①部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表(室温):
    ②AgOH不稳定,在溶液中分解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3)实验探究:
    CuSO4和CaCO3
    Na2SO4和Na2CO3
    (4)交流与解释:①向白色沉淀C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由上述实验探究尚不能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NaC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Cl,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BaCO3+2HCl=BaCl2+H2O+CO2↑
    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干扰了对氯化钠的检验
    (5)继续探究:通过上述实验探究,确定了该白色粉末的成分。
    硝酸钡
    (6)拓展与反思:在混合溶液中,检验某种离子时,需排除离子间的相互干扰。
    考点2 探究滤渣或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2022年南通,能力提升)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能否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他们做了如图2-7-5所示的实验:先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钡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然后滴加稀盐酸,
    边滴边搅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钡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他实验现象。由此可知,溶液M中除了含有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BaCl2
    (1)提出问题:最终得到的溶液N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不考虑酚酞)(2)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的猜想:NaCl、BaCl2。乙同学的猜想:NaCl。丙同学的猜想:NaCl、Na2CO3。
    (3)分析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同学的猜想。甲同学猜想溶液N中含有NaCl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活动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溶液N,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确定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BaCl2+Na2CO3=BaCO3↓+2NaCl
    碳酸钠溶液
    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5)总结与提升: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一般我们都是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角度对反应后溶质的成分做出猜想,并结合________排除不合理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现象
    4.(2022年遂宁,能力提升)同学们为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室练习如图2-7-6所示的实验。实验完毕后,小明误将试管A中的物质倒入试管B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到溶液为无色。小明对该无色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展开了探究。
    (1)提出问题:混合后无色溶液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有什么?(2)查阅资料:NaCl溶液、CaCl2溶液显中性。
    (3)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CaCl2。猜想二:NaCl、CaCl2、HCl。猜想三:NaCl、CaCl2、Ca(OH)2。经分析猜想三错误,其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后溶液为无色,而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4)设计并进行实验:为验证其余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5)反思与拓展:①有同学提议将上表实验操作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试剂或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金属外),也能得出猜想二正确的实验结论。②小明误将两种溶液混合后,若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有阴离子:______(写离子符号)。
    有气泡产生
    Zn+2HCl=ZnCl2+H2↑
    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等)
    OH-、Cl-
    考点3 探究物质的变质情况5.(2022年黔东南,能力提升)氢氧化钠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保存不妥易发生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2)猜想与假设:①没有变质;②部分变质;③全部变质。
    (3)实验与结论:
    (4)评价与解释: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同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二科学合理,方案一有明显漏洞。你认为导致方案一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思与整改: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需________保存。
    滴入的稀盐酸过少,稀盐酸只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
    2NaOH+CuSO4=Cu(OH)2↓+Na2SO4
    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6.(2022年哈尔滨,能力提升)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实验室里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1:通过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已经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______(写离子符号)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2)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7-7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______(写离子符号)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3)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问题2: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则是否完全变质?(5)实验与结论: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7-8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的结论。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方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____________,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6)提出问题3: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是多少?(7)深入探究:三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出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8)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任选两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______%。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都有水分子和钠离子,酚酞溶液遇氯化钠溶液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说明水分子和钠离子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 +H2O。由步骤一可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的结论,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盐能与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由步骤二可进一步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的结论,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又与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等)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等)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6.(2022年哈尔滨,能力提升)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实验室里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OH-
    Na+
    (1)提出问题1:通过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已经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______(写离子符号)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2)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7-7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______(写离子符号)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3)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CO2=Na2CO3+H2O
    (4)提出问题2: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则是否完全变质?(5)实验与结论: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7-8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的结论。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方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____________,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6)提出问题3: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是多少?(7)深入探究:三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出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CaCl2(合理即可)
    产生白色沉淀
    (8)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任选两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______%。
    20
     
    考点4 探究标签受损试剂的成分7.(2022年玉林,能力提升)为了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某老师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走进实验室,对几瓶缺失标签的酸、碱、盐溶液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开启探究之旅。缺失标签的溶液分别用A、B、C标记,它们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NaOH溶液或Ba(OH)2溶液、NaCl溶液或Na2CO3溶液中的三种不同类别的溶液。
    Ⅰ.初步探究:(1)提出问题: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2)设计实验:如图2-7-9所示,分别取少量样品溶液于①、②和③三支试管中,再互相滴加溶液,振荡、静置、观察。
    (3)实验判断:综合①、②和③三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判断,A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C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C溶液中的溶质俗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①和②试管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一定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提示:结合题给物质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C溶液与B溶液反应产生气泡,与A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溶液是碳酸钠溶液,A溶液是氢氧化钡溶液;B溶液与A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说明B溶液是稀盐酸。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
    溶液,C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C溶液中的溶质俗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判断:综合①、②和③三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判断,A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或氢氧化钡)
    Na2CO3(或碳酸钠)
    纯碱(或苏打)
    试管中,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B溶液,现象如图2-7-9所示。(3)实验判断:A溶液与B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进一步探究:(1)提出问题:对于无明显现象的A溶液与B溶液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2)设计实验:小梁另取少量A溶液于④号
    【提示: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实质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钡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
    试管中,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B溶液,现象如图2-7-9所示。(3)实验判断:A溶液与B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进一步探究:(1)提出问题:对于无明显现象的A溶液与B溶液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复分解反应的发生?(2)设计实验:小梁另取少量A溶液于④号
    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钡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或H++OH-=H2O)
    Ⅲ.深度探究:(1)设计实验:把①和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与试管④中滴加B溶液后所得的废液倒入同一只烧杯中,充分搅拌,溶液变红色,白色沉淀增多,静置、过滤。
    (2)实验判断:最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除外)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出现白色沉淀量增多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示:Ⅲ.(2)废液混合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最终废液呈碱性,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中的一种或两种;白色沉淀增多,说明①和②两支试管中的
    碳酸钠与试管④中的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当碳酸钠与氯化钡完全反应时,最终废液中不含碳酸钠,废液显碱性是因为含有
    氢氧化钠。因此,最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酚酞除外)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导致白色沉淀量增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 BaCO3↓+2NaCl。】
    Ⅲ.深度探究:(1)设计实验:把①和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与试管④中滴加B溶液后所得的废液倒入同一只烧杯中,充分搅拌,溶液变红色,白色沉淀增多,静置、过滤。
    NaOH、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2)实验判断:最后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酚酞除外)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出现白色沉淀量增多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总结提升:①经过上述探究,证实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下列实例应用了复分解反应原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B.用食醋清除水瓶中的水垢C.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
    生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判断无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反应物________ _____________或生成物是否存在的角度去判断。请你列举一个课本上用其中一个角度来判断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发
    【提示:(3)①加入碱性或酸性物质来处理酸性或碱性废水,有水生成,利用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与碳酸钙的反应有气体生成,与氢氧化镁的反应有水生成,都利用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主要是利用活泼金属将铜从可溶性铜盐中置换出来,利用了置换反应的原理。要判断无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消失)或生成物是否存在的角度去判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无明显现象,通过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色(碳酸导致),来判断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3)总结提升:①经过上述探究,证实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下列实例应用了复分解反应原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B
    A.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B.用食醋清除水瓶中的水垢C.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
    生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要判断无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从反应物________ _____________或生成物是否存在的角度去判断。请你列举一个课本上用其中一个角度来判断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发
    是否减少(或消失)
    CO2与H2O反应无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证明反应发生(合理即可)
    8.(2022年赤峰,能力提升)某农场有一袋标签已脱落的化肥,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或尿素[CO(NH2)2]中的一种。请你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来确定它的成分。(1)提出猜想:猜想一:该化肥是NH4Cl。猜想二:该化肥是_______________。猜想三:该化肥是NH4HCO3。猜想四:该化肥是尿素。
    (NH4)2SO4
    (2)查阅资料:BaCl2溶液与碳酸氢铵不发生反应。(3)进行实验:


    无明显现象
    (4)得出结论:猜想一正确。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思交流:问题1:图2-7-10是某市售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标签,依据标签上的信息,推测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NH4Cl+Ca(OH)2=CaCl2 +2H2O+2NH3↑
    热稳定性差(或易溶于水等)
    问题2: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作用巨大、效果明显。下列有关化肥及其施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硝酸钾是一种复合肥料B.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化肥越多越好C.为增强肥效,将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D.不合理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空气和水源等污染
    A、D
    考点5 探究物质的性质9.(2022年北部湾,能力提升)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和造纸、纺织等行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 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1)纯碱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2)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_______(填序号)。A.Cl2 B.NH3 C.SO2 D.CO2
    (3)实验探究:
    他们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并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3)解释与结论:对比实验①、②和③,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证明Na2CO3溶液的pH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可选择的3个实验的编号是________。(4)拓展与应用:下列物质可用于去除油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A.NaCl B.NaOH C.K2CO3 D.CaCO3
    考点5 探究物质的性质9.(2022年北部湾,能力提升)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和造纸、纺织等行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 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1)纯碱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2)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_______(填序号)。A.Cl2 B.NH3 C.SO2 D.CO2

    B、D
    (3)实验探究: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
    (4)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CO2-3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另一种阴离子。(5)拓展与延伸:结合任务二的所有信息和结论,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经过分析推理可得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任务三 探究纯碱的用途——用于生产洗涤剂(1)查阅资料: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且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2)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对影响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
    他们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并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3)解释与结论:对比实验①、②和③,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证明Na2CO3溶液的pH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可选择的3个实验的编号是________。(4)拓展与应用:下列物质可用于去除油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A.NaCl B.NaOH C.K2CO3 D.CaCO3
    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越强
    ①④⑦
    B、C
    考点6 探究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
    10.(2022年潍坊,能力提升)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时,老师演示了饱和Ca(OH)2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如图2-7-11所示)。(1)实验用品:直流电源、导线、石墨电极、灯泡、带刻度的烧杯、温度计、开关。100 mL饱和Ca(OH)2溶液。
    (2)实验现象:灯泡发光,两电极上分别有气泡产生,烧杯内液面下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电极周围出现较多的白色浑浊物,溶液温度升高。
    (3)分析:液面下降是因为水被电解。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为______(写化学式)。(4)提出问题: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的原因是什么?(5)查阅资料:Ca(OH)2微溶于水。(6)做出猜想:猜想Ⅰ:溶液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猜想Ⅱ:______,溶质析出。
    猜想Ⅲ:石墨电极与生成的气体发生反应,导致白色浑浊物产生。(7)实验探究:溶液出现白色浑浊物的原因。
    续表
    (8)总结反思:①白色浑浊物的成分为_______(写化学式)。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主要浑浊物的成因:______________。
    (3)分析:液面下降是因为水被电解。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为______(写化学式)。(4)提出问题: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的原因是什么?(5)查阅资料:Ca(OH)2微溶于水。(6)做出猜想:猜想Ⅰ:溶液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猜想Ⅱ:______,溶质析出。
    O2
    水减少
    猜想Ⅲ:石墨电极与生成的气体发生反应,导致白色浑浊物产生。(7)实验探究:溶液出现白色浑浊物的原因。
    不成立
    100
    续表
    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物
    (8)总结反思:①白色浑浊物的成分为_______(写化学式)。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主要浑浊物的成因:______________。
    CaCO3
    (1)实验探究:Ⅰ.按图2-7-12 A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①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的pH______(填“>”“<”或“=”)7。
    考点7 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情况11.(2022年贵州,能力提升)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
    ②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酚酞除外)。Ⅱ.按图2-7-12 B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两只锥形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①查阅文献得知:a.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小,20 ℃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 g/100mL。b.乙醇的密度为0.8 g/mL。c.氯化钠难溶于乙醇。②20 ℃时,用小烧杯称取2.0 g NaOH固体,加入50.0 mL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0 ℃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③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三种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 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NaOH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NaOH固体。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各加入10.0 mL相同浓度的HCl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同时观察到烧杯c中固体最少,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获得间接的实验证据。
     
    据可知,当乙醇与蒸馏水的比例减小时,溶解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增大。向三只烧杯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HCl的乙醇溶液,HCl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于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可观察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烧杯c中的固体最少,是因为烧杯c中的乙醇最少,水最多,氯化钠易溶于水。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比较物质的溶解性、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获得间接的实验证据】
    (1)实验探究:Ⅰ.按图2-7-12 A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①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的pH______(填“>”“<”或“=”)7。
    考点7 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情况11.(2022年贵州,能力提升)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

    ②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酚酞除外)。Ⅱ.按图2-7-12 B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硫酸钠
    红墨水左侧的液面高于右侧
    2NaOH+CO2=Na2CO3+H2O
    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两只锥形瓶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①查阅文献得知:a.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小,20 ℃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 g/100mL。b.乙醇的密度为0.8 g/mL。c.氯化钠难溶于乙醇。②20 ℃时,用小烧杯称取2.0 g NaOH固体,加入50.0 mL乙醇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0 ℃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③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三种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 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NaOH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NaOH固体。
    饱和
    14.9%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各加入10.0 mL相同浓度的HCl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同时观察到烧杯c中固体最少,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乙醇与蒸馏水的比例减小时,溶解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增大
    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
    (2)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获得间接的实验证据。
    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模拟题汇1.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治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CaCl2 +Na2CO3=CaCO3↓+2NaCl【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呈碱性。活动一: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2-7-13所示的三组小实验(试管A中盛有NaOH溶液,试管B中盛有Na2CO3溶液)。实验中生成白色
    活动二: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如图2-7-14所示),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H+
    (3)进行实验:
    2-
    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继续滴加CuSO4溶液(合理即可)
    (4)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稀盐酸(合理即可)
    2.氢化钙(CaH2)是一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为进一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2)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探究:
    (4)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是正确的。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思拓展:向NH4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由氢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时,溶质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Na2CO3 +Ca(OH)2=2NaOH+CaCO3↓,二者不能大量共存,因此猜想四不合理。根据“讨论交流”可知猜想三正确,推测方案二是验证滤液中存在碳酸钠,实验操作是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对应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滴加的稀盐酸太少,只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化钙,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和氢气,氢氧化钙又与氯化铵反应生成了氨气。氯化铵与氢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H2=CaCl2 +2NH3↑+2H2↑】
    2.氢化钙(CaH2)是一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为进一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CaCO3
    (2)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OH和Na2CO3
    Na2CO3 +Ca(OH)2=2NaOH+CaCO3↓
    (3)实验探究:
    (4)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是正确的。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思拓展:向NH4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稀盐酸太少,只与NaOH发生了反应
    NH3和H2
    2NH4Cl+CaH2=CaCl2+2NH3↑+2H2↑
    3.某校化学实验室中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瓶生石灰取样并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2)猜想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3)设计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有CaO
    酚酞溶液
    产生气泡
    (4)反思评价:经过讨论,发现通过实验操作②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论: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应用交流:生石灰要________保存。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OH)2+CO2=CaCO3↓+H2O
    密封
    (7)拓展延伸: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上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2-7-15所示),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2-7-1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C.c点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提示:ab段时弹簧夹关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得试管内气体压强逐渐增大,试管内液面逐渐下降;bc段时液面下降到一定程度,稀盐酸与石灰石脱离接触,不再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试管内气体压强不变;c点时打开弹簧夹,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试管内气体压强开始逐渐减小】
    (7)拓展延伸: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上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2-7-15所示),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2-7-1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C.c点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B、C
    4.在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李老师展示了如图2-7-17所示的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并请同学们探究该瓶溶液究竟是什么溶液。(1)提出猜想:同学们对该瓶溶液提出了四种猜想。猜想Ⅰ:硫酸镁溶液。猜想Ⅱ:硫酸钠溶液。猜想Ⅲ:稀硫酸。猜想Ⅳ:硫酸铵溶液。(2)查阅资料:①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小雅认为小涛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3)实验探究:①小涛根据资料得出猜想______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确定其他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涛继续进行探究:

    常温下硫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3%,不能配得20.0%的溶液
    硫酸铵的水溶液显酸性,pH也小于7
    ③小雅认为只用一种试剂就能确认该溶液的成分,请你帮她选择试剂并完成实验报告。
    NaOH
    白色沉淀


    (4)拓展应用:通过实验同学们确定该无色溶液是硫酸铵溶液。硫酸铵是铵态氮肥的一种,为保证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也不能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与碱性物质混用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草酸(H2C2O4)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是有机酸中的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图2-7-18是草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实验示意图,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胶头滴管向烧杯中慢慢滴入草酸,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草酸显酸性,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2)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CO2。猜想二:CO2、H2O。猜想三:CO、H2O。猜想四:CO2、H2O、H2。猜想五:CO、CO2、H2O。小组同学经分析得出猜想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3)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草酸在170 ℃以上易分解,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草酸的分解产物,做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草酸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提示: 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草酸的分解产物中应含有氢元素,猜想一错误。】
    (4)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7-19所示的实验(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5)交流反思:装置G处出来的尾气中可能含有有毒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为防治空气污染,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①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反思:装置G处出来的尾气中可能含有有毒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为防治空气污染,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除去原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①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见图2-7-20 A)。
    同学们发现试管甲中有气泡冒出,试管乙中无气泡冒出,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2HCl=2NaCl
    +CO2↑+H2O
    【提示:试管甲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同学们对试管乙中的实验现象产生了兴趣,并对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提出问题: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为什么没有气泡冒出?①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不仅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还可以生成碳酸氢钠。
    ②做出猜想:碳酸钠与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不生成二氧化碳,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才生成二氧化碳。③实验过程: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7-20 B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细玻璃管中的液柱明显升高
    【提示: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继续注入稀盐酸至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增大,细玻璃管中的液柱明显升高。
    ④分析与交流:a.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b.此反应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例: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调节气压
    碳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提示:装置中细玻璃管的作用是调节气压。碳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2)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pH传感器测定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pH为12)和碳酸氢钠溶液(pH为8.2)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并绘制了如图2-7-21所示的对比图。图中各线段对应的实验现象如下表。
    分析与交流:a.AB段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AB段无气泡产生,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稀盐酸作用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B点时,溶液的pH>8.2,说明此时碳酸钠还未完全反应。因此,AB段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HCO3、NaCl。
    Na2CO3、NaCl、NaHCO3
    b.分析图表可知,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 +NaHCO3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HCl=NaCl+CO2↑+H2O
    【提示: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第二步是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
    相关课件

    第7讲 中考化学探究题-【精美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第7讲 中考化学探究题-【精美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产生白色沉淀,只有CO2,无明显现象,温度较高,稀盐酸,酚酞溶液,防潮避免高温,溶液变蓝色,3设计实验,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7讲 中考化学探究题-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热点难点专题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第7讲 中考化学探究题-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热点难点专题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题深解读,含有镁粉和炭粉,小苏打,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漏斗烧杯,氯化钾KCl,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练习课件第7讲 中考化学探究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练习课件第7讲 中考化学探究题(含解析),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产生白色沉淀,只有CO2,无明显现象,温度较高,稀盐酸,酚酞溶液,防潮避免高温,溶液变蓝色,3设计实验,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讲《中考化学探究题》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