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B.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此题用此词不合语境。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浠水(xī) 弥高(mí) 独裁(cái) 气冲斗牛(dòu)
B.漂白(piǎo) 校补(xiào) 衙门(yá) 锲而不舍(qiè)
C.赫然(hè) 深宵(xiāo) 衰微(shuāi) 目不窥园(kuì)
D.硕果(shuò) 高标(biāo) 无暇(xiá) 迥乎不同(jiǒng)
【答案】D
【详解】A.“斗”是多音字,“气冲斗牛”的“斗”应读dǒu;
B.“校”是多音字,“校补”的“校”应读“jiào”;
C.“目不窥园”的“窥”应读kuī。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烙印》《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答案】B
【详解】B.《烙印》是臧克家的诗集。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D项使用错误,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5.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四个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闻一多先生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伟大的民主战士。面对独裁统治,他义愤填膺,向全国人民发出呼喊;民主战士李公朴被害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但他英勇无畏地登上群众大会的讲台,锋芒毕露地发表演讲;会后,他更是视死如归,昂首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
A.义愤填膺 B.凶多吉少 C.锋芒毕露 D.视死如归
【答案】C
【详解】考查成语的使用。
A.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用在此处形容闻一多对独裁统治的不满,符合语境,恰当;
B.凶多吉少: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用来此处形容形势危险,符合语境,恰当;
C.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用来此处形容闻一多演讲时的表现,不符合语境,不恰当;
D.视死如归:原义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人勇敢不怕死。用来此处形容闻一多无所畏惧的精神,符合语境,恰当;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②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③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契而不舍。④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⑤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③中有一个错别字,正确的应该为____________。
(2)③( )处应填入的标点是______________。
(3)④ “炯炯目光”中“炯”的读音是___________。
(4)⑤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锲
(2);
(3)jiǒng
(4)比喻
【分析】(1)契而不舍——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仰之弥高,越高,……”句与“钻之弥坚,越坚,……”句之间是并列分句,中间停顿用分号(;)。
(3)炯炯目光:两眼明亮有神。炯的读jiǒng。炯炯:明亮的样子。
(4)⑤把“拯救中国文化”比作医生给病人的“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所以运用的修辞是比喻。
三、综合性学习
7.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答案】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让我们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在答题时,要紧扣材料的每一句话,提取关键词加以概括即可。阅读材料一,可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材料二写的是朗读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材料三写的是朗读可“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①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8.“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9.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尽”“消化尽”“远射” “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的状态。
B.文章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C.选文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
D.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10.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答案】8.C 9.D 10.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解析】8.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结合“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可知,这里是在发表对闻一多先生的看法,认为闻一多先生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而且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这是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选C。
9.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D. “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⑥段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可知,《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历经十年艰辛,并非是“比较顺利”。
故选D。
10.本题考查赏析语句。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四方竹纸本子写满的密密麻麻的小楷”比作是“群蚁排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崇敬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1.体会下列句中加点的“说”的含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言”“行”一致。
13.根据文章内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崇高品质。
作为学者: 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革命家: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12.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13. 潜心学术
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等品格; 澎湃执着
视死如归、无私无畏等。
【解析】11.考查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和上下文内容分析。
根据“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分析,闻一多不动不响地奋斗了几年写成了《唐诗杂论》,做这件事之前并未告知他人他将要做什么,因此“人家说了再做”中的“说”意思是向别人宣告自己将要做什么或已经做成了什么。
根据“‘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分析,闻一多默默无闻做出了很多成绩,别人在赞美,在惊叹,但他充耳不闻,又继续研究,因此,“‘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中的“说”意思是向别人炫耀、夸耀自己做出的成绩。
12.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要浏览语段,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概括。
从“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草的一张政治传单!”可概括为:起草政治传单。从“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可概括为:群众大会演说。从“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可概括为:参加游行示威。
13.根据“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分析可知,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一直默默无闻,潜心研究,废寝忘食,从不张扬自己取得的成绩。
从“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可知,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从“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可知,他面对危险从容不迫,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