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2.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首联是远望之景,以设问统领下文,诗人借齐鲁两地的美好山色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B.颔联中“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之态,突出了泰山山势绵延不尽的特点。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从望岳产生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D.本诗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3.下面对《己亥杂诗(其五)》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诗的前两句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相反相成,互为映衬。C.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运用比喻,借“落花”比喻朝廷,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D.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5.《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三、综合性学习6.为配合班级准备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或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吟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咏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曲《烟花三月》中有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曲《涛声依旧》中有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显然,这两首歌的歌词各是依据一首唐诗而创作的,请你写出这两首唐诗的作者和题目。《烟花三月》依据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而创作;《涛声依旧》依据_____________的《________》而创作。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7.以上两位诗人一擅描写,一擅抒情。《雁门太守行》中,首联用“黑云”“压”写出了_________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末句的“独”字与其上句中的__________一词形成对比,使作者因感慨而落泪。8.两诗中的“黄金台”和“幽州台”同属一地,但两位诗人借此抒发的感情却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9.《饮酒》末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的形象,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10.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11.《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中“不畏”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