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word讲义)-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师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docx
    • 学生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docx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师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1页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师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2页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师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3页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1页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2页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word讲义)-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word讲义)-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文件包含课题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师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docx、课题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生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2-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导航



    课前引入
    你知道用海水晒盐吗?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的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
    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这种方法在化学上称为蒸发结晶。


    知识精讲

    实验探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ml水_____完全溶解5g氯化钠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烧杯中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20ml水____完全溶解10g氯化钠
    再加15mL水,搅拌
    未溶解的固体溶解了,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增加________,可将未溶物质溶解
    【答案】能 不能 溶剂的量

    实验探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ml水_____完全溶解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20ml水_____完全溶解10g硝酸钾
    加热
    未溶解的固体溶解了,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力_____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力_____
    冷却
    固体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能力_____
    【答案】能 不能 增强 增强 降低

    一、概念剖析
    1. 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_里,不能再溶解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_里, 还能继续溶解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温度 溶剂 该溶质 温度 溶剂 该溶质
    注意
    ①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②表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需要指明具体是哪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③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二、判断方法
    加入该溶质,看该溶质能否继续溶解。

    三、结晶
    1. 定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 方法:
    (1)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2)蒸发溶剂。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补充说明
    (1)加溶质或蒸发溶剂(足量),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2)降低温度可以使大部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但Ca(OH)2除外。(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五、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 浓溶液与稀溶液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2. 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一些溶解度很大的物质,如不饱和的KNO3溶液,很可能是浓溶液。

    对点训练

    题型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变1-1】能证明硝酸钾溶液在5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实验是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硝酸钾晶体析出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答案】D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会有晶体析出,故A项错误;
    B、接近饱和的溶液在降温到10℃时,有可能有晶体析出,故B项错误;
    C、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故C项错误;
    D、50℃,向一定量的溶剂总加少量该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故D项正确;
    答案:D。
    【变1-3】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稀溶液 B.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D.投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的溶液
    【答案】D
    【详解】
    A、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错误;
    B、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投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说明投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以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题型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例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 )
    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
    ①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②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③降低温度,不能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
    ④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加热升温,不能使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等。
    故正确的是①②,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具体分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题型三: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例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蒸发溶剂,一定会析出晶体
    D.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B
    【变3】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 g水的溶液 D.浓溶液
    【答案】A
    【详解】
    A、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正确;
    B、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稀的溶液,错误; C、不能利用100克水的溶液来判断饱和溶液,主要看某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溶质,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为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错误。故选A。
    点睛: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
    题型四:结晶
    【例4】对结晶后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一定是浓溶液 D.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A
    【详解】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由此分析结晶之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是无法确定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故选A。
    点睛:结晶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常见的结晶方法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变4-2】把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的质量不变 ②溶质的质量不变 ③溶剂的质量不变 ④仍是饱和状态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答案】B
    【详解】
    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解度减小,溶质结晶析出,溶液是20℃的饱和溶液,溶质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B。
    题型五: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例5】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请以冰糖晶体溶于水为例,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明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并说明理由。
    【答案】溶解时加热,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溶解越快;
    溶解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搅拌可加快微粒的运动速率,能加快冰糖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冰糖的溶解速率;
    溶解前,将冰糖晶体研碎,可以增大冰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详解】
    溶解时加热,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溶解越快;
    溶解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因为搅拌可加快微粒的运动速率,能加快冰糖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冰糖的溶解速率;
    溶解前,将冰糖晶体研碎,可以增大冰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题型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例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有固体析出
    C.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
    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
    【答案】A
    【变6-2】在一定温度下,将固体M加入到一定质量的液体N中,充分溶解,此过程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编号
    固体M
    液体N


    NaCl
    蒸馏水

    NaCl
    饱和NaCl溶液

    NaCl
    不饱和NaCl溶液

    NaCl
    饱和KNO3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
    【答案】C
    【详解】
    ①液体N不可能是蒸馏水,因为若是蒸馏水,溶液的质量开始时是0,不符合题意。
    ②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③向不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④向饱和KNO3溶液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至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③④符合图示变化。
    故选:C。
    【例7】现对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水析出固体,若蒸发水析出固体,若蒸发水析出固体,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例8】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溶质为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的质量/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时的饱和溶液混合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是______。
    【答案】
    (1)无法判断
    (2)②③⑥
    (3)一定量的水中,温度越高,M在水中溶解得越多


    提分特训

    【题1】鸣远同学要测量一块不规则食盐晶体的体积,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①将食盐晶体磨成粉末,放入空量筒中,读数
    ②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量筒中,读取液面刻度的变化值
    ③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收集溢出的水倒入空量筒中,读数
    A.仅①② B.仅②③ C.仅② D.仅③
    【答案】C
    【详解】
    ①食盐固体研磨成粉末后其状态发生了变化,粉末中离子间的间隔和晶体中离子间的间隔不同,所以不能用此方法测量其体积;
    ②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量筒中,食盐不会溶解,可用此方法测量其体积;
    ③将食盐晶体放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食盐会溶解,氯离子、钠离子进入水分子间隔中,不能用此方法测量其体积。
    故选C。
    【题2】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答案】D
    【详解】
    A、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例如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该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长期放置不分层,该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溶液,升温会使溶解度下降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该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如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也可以是多种,如海水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题3】x,y两概念符合图示“包含关系”的是。

    A.饱和溶液 溶液 B.溶质 溶剂
    C.乳浊液 溶液 D.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
    【答案】A
    【详解】
    A、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包含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溶剂之间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
    C、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掌握溶液的组成、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根据。
    【题4】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详解】
    A、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不是2:1,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时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是由零增加到一定值,反应结束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 KNO3固体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所以溶液质量保持不变,选项C不符合题意;
    D、 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硫酸反应,锌的活泼性大于铁,锌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速率快,在坐标中斜线陡,铁的反应速率慢,在坐标中的斜线缓,等质量的锌和铁与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多,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5】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A
    【详解】
    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升高温度,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题6】某小组同学计划用如图所示实验研究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的信息,你认为该组同学假设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搅拌。
    (2)若研究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烧杯编号)与进行对照。
    (3)选择和同时进行实验时,小科发现中冰糖溶解得快,他由此得出结论:块状冰糖比粉末状冰糖溶解得快。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______(选填“对”或“错”)。你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1) 温度 固体颗粒的大小 是否搅拌
    (2)E
    (3) 错 水的温度没有控制相同
    【题7】在20℃时,将4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
    (1)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___________溶液。
    (2)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g。
    (3)随着温度的升高,上述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_(填“增大”或“降低"),溶液可能变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
    (1)饱和
    (2)131.6
    (3) 增大 不饱和
    【分析】
    (1)
    由题意可知,溶液中仍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2)
    由题意可知,溶质的质量为40g - 8.4g = 31.6g,溶剂的为10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 31.6g = 131.6g,故填:131.6。
    (3)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钾固体将继续溶解,所得硝酸钾溶液浓度将增大,溶液可能变为不饱溶液,故填:增大;不饱和。
    【题8】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信息、提炼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学习化学概念“饱和溶液”——实验“KNO3溶于水”
    (实验用品)KNO3(研磨处理)、水、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等。
    (实验探究)在室温20℃下,向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设计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推理
    实验结论
    I
    加入2gKNO3,搅拌
    全部溶解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溶质

    再加入5gKNO3,搅拌
    部分溶解
    _____

    加热,搅拌
    _____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再加入5gKNO3,搅拌
    全部溶解
    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放在冷水的大烧杯中冷
    析出晶体
    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KNO3可用_____的方法结晶
    增加溶剂的质量,可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_____,搅拌
    全部溶解
    一定形成不饱和溶液
    (实验反思)
    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的目的是_____。
    ②实验步骤_____(填实验序号,下同)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③比较实验步骤 _____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分析推理,可得出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另一种方法,即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答案】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全部溶解 升高 降温 加入过量的水 增大接触面积,加速溶解 Ⅳ Ⅱ和Ⅲ
    【详解】
    实验探究:
    (1)Ⅱ再加入5g KNO3,搅拌,只部分溶解,所以一定形成饱和溶液;
    Ⅲ加热搅拌后,实验推理结果是不一定形成饱和溶液,则实验现象应为溶质全部溶解;由Ⅱ和Ⅳ的实验现象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实验Ⅴ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KNO3溶解度降低,晶体析出,KNO3可用降温的方法结晶;加入过量的水可以使溶质全部溶解,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实验反思:
    ①KNO3预先研磨处理,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速溶解。
    ②实验I-Ⅳ中,溶剂质量相同,实验步骤Ⅳ中溶质含量最高,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实验步骤Ⅴ中降温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与Ⅳ相比,溶质质量分数减小,Ⅵ中加入溶剂,溶剂质量增多,溶质质量分数比Ⅳ小,故实验步骤Ⅳ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③由实验步骤Ⅱ和Ⅲ可知,升高温度能提高KNO3的溶解度,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提分作业

    【练1】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
    A、加入水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加入水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C、加入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故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D、加入水后,氯化钠全部溶解,故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错误。故选B。
    【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 (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多。
    D.一定温度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
    A、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其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选项错误;
    B、由结晶的定义可知,饱和溶液才能够发生结晶,则结晶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C、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但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除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还与溶液的质量有关,题文中没有明确两种溶液的质量关系,所以无法判断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选项错误;
    D、一定温度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还能够继续溶解蔗糖,证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选项正确,故选D。
    【练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答案】D
    【详解】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可以再溶解别的溶质,故A错误;
    B、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液的浓稀,故B错误;
    C、分子或离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不断运动,故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C错误;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例如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练4】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答案】C
    【详解】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加速蒸发得到食盐,故A错误;B.利用海风加速海水蒸发析出食盐晶体,故B错误;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海水蒸发得到食盐,故C正确;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加速蒸发制得食盐,故D错误。
    点睛∶影响水蒸发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水表面空气流动速度,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练5】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操作最简便且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恒温蒸发水
    【答案】C
    【详解】
    A、温度会影响溶解度,但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也有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所以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对于不同的溶质改变温度的方式不一样。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需要降温;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需要升温,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来说,降低温度会使该物质的溶解度变大,可知此时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需要升温,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由定义可知:增加溶质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将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操作最简便且最可靠的方法是加入溶质。选项C符合题意;
    D、对于溶液来说减少溶剂一般采用蒸发的方式,可以让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操作较为复杂,不是最简便的方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练6】一杯20℃时的硝酸钠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是(  )
    A.蒸发10g水,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B.降低到10℃时,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C.加入10g硝酸钠晶体,仍有硝酸钠晶体未溶解
    D.在该温度下加入少许硝酸钠晶体,晶体质量不减少
    【答案】D
    【详解】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判断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在不改变条件的情况下加入少量该溶质,若溶质不溶解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若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证明20℃时的某硝酸钠溶液是饱和溶液,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硝酸钠晶体,如果晶体质量减少为不饱和溶液,反之为饱和溶液。故选D。
    【练7】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会逐渐地被溶解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逐渐的增大至不再发生变化,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原有一部分溶质,故ACD错误;D正确。故选B。
    【练8】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详解】
    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1、增加溶质;2蒸发溶剂;3、改变温度。但对于氯化钠而言,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改变温度无法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此答案填写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练9】如图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

    (1)、集合分别表示:______;______,从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
    (2)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上图中的______(选填“”、“”、“”或“”)区域,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
    (1) 饱和浓溶液 不饱和浓溶液 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 C 加入氯化钠 蒸发溶剂
    【练10】20℃时,在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加入3.4gNaCl,能全部溶解(图A),然后依次再加人0.1gNaCl,溶解情况分别如下(图B-E):

    (1)上述试管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上述试管所得溶液中,属于恰好饱和的溶液是___________。
    (3)若要将试管E中的溶液变不饱和,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
    (1)AB
    (2)C
    (3)加水
    【解析】
    (1)
    由图可知,20℃时,在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加人3.4gNaCl,能全部溶解,得到图A中的溶液,再向图A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完全溶解得到图B中的溶液,则图A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向图B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完全溶解得到图C中的溶液,则图B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向图C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全都不能溶解得到图D中的溶液,则图C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即上述试管所得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有AB,故填AB。
    (2)
    由图可知,向图B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完全溶解得到图C中的溶液,则图B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向图C中的溶液中加入0.1g氯化钠,0.1g氯化钠全都不能溶解得到图D中的溶液,则图C中的溶液为恰好饱和溶液,故填C。
    (3)
    由图可知,图E中的溶液的底部有氯化钠剩余,则图E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将该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水,故填加水。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