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6单元 18《文言文二则》课件+教案
展开18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人物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恭”,“”作部首,“共”作声旁,字义可以结合“恭勤”的注释理解。“焉”,文言文中常用的语气词,可通过朗读体会。“卒”,平舌音,结合“还卒业”的注释,可理解为“完成”。会写字注意易错点:“恭”的下半部分是“心”的变体,不是“小”,最后两点是左右点,不是上下点;“博”不要漏写右上点。“囊”的笔画较多,要合理布局,避免拥挤。
朗读指导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要贯穿始终。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相机作好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标点符号之间和句子中间的停顿,尝试断句。在此过程中,把朗读与理解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边读边感知每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阅读理解
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如,教学《囊萤夜读》时,可以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一说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练囊”,通过给“贫”组词“贫穷”来理解“贫”,用学生知道的词语来理解“以夜继日”等。在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梳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一是看注释或联系语境理解,二是给字组成词语来理解,三是利用已知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品质,背诵这则文言文。这样,教学《铁杵成针》时,就可以借助学习《囊萤夜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文意,体会人物品质。
积累运用
积累并运用成语“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背诵《囊萤夜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故事等。
学生准备:练习朗读文言文;搜集与文言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注释读懂《囊萤夜读》,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活动1 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1.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文言文二则)
2.释题:文言文一篇称为“一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3.回顾方法: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课件出示 要把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句子中的停顿;借助注释,读懂内容。
活动2 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1.揭题:囊萤夜读。学生齐读课题。
2.释题:你是怎么理解课文题目的?
课件出示 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3.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及时归纳并板书。
课件出示 (1)谁囊萤夜读?
(2)他为什么要夜读?
(3)他是怎样夜读的?
(4)夜读的结果怎样?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时,教师适当点拨、小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释题质疑中梳理学习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二 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活动1 教师范读,指导方法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2.学生评价。
3.教师引导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课件出示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小结:读文言文,有标点的地方要读出停顿,句子较长而没有标点的,要根据意思读出停顿。
活动2 学生练读文言文,读通读顺
1.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
3.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相机指导学生读准“恭”和“焉”。
设计意图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板块三 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活动1 学生借助注释,自主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活动2 全班交流文意,教师相机点拨
1.理解“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1)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如“倦”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即“疲倦”。
(2)借助注释理解“恭勤”“通”。
(3)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 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2.理解“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利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贫”。(贫穷)
(2)借助注释理解“练囊”。与课题中的“囊萤夜读”的“囊”比较,体会不同的意思。(“练囊”中的“囊”指口袋,“囊萤夜读”中的“囊”是用口袋装的意思。)点拨:同一个词语,有时候表示事物名称,有时候表示一种动作行为。
(3)读准多音字“盛”,“盛”有两个读音,把萤火虫装进袋子里,应该读chénɡ。
(4)用已知词语帮助理解文中的词语。如“以夜继日”用成语解释就是“夜以继日”。
①比较读“以夜继日”“以夜继日焉”,发现有什么不同。
②加上“焉”字就感觉时间好长,还能读出古人读书时的感觉。
(5)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萤火”。请学生说一说对“萤火”的了解,运用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萤火”。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6)理解整句的意思。
课件出示 车胤家境贫寒,夜晚没有灯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活动3 借助课堂活动卡,感悟人物品质
1.出示活动卡,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卡。
课件出示 学生课堂活动卡
活动内容 | 默读课文,思考:车胤是什么样的人呢?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 |
摘抄相关词语 |
| |
体会人物品质 |
|
2.结合学生课堂活动卡,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说一说: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他为什么要囊萤夜读?(家贫不常得油)
追问:只是因为家贫不常得油吗?
(2)引导学生品读“恭勤不倦”。(相机板书:恭勤不倦)
(3)他是怎样夜读的?(以夜继日)(相机板书:以夜继日)
(4)夜读的结果怎样?(博学多通)(相机板书:博学多通)
活动4 感悟课文道理,练习背诵
1.导思: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 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即使家境贫苦,也要创造条件刻苦读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我们日后必有成就。
2.欣赏课文插图,你想对车胤说些什么?
3.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1)出示课文填空,进行背诵。
(2)师生合作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 在此环节中,借助注释,扩充词语,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板块四 总结方法,拓展阅读
活动1 总结方法,畅谈体会
1.小结学法:
课件出示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2.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活动2 拓展阅读,体会勤奋刻苦的精神
1.导思:有个成语叫“囊萤映雪”,讲的是两个勤学的故事,其中“囊萤”是我们今天学的《囊萤夜读》。那“映雪”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你知道吗?
2.学生试讲《孙康映雪》的故事。
3.教师屏显故事,学生自由读文言文,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理解内容,并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
课件出示 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1)学生自由读课件内容,尝试理解内容。
课件出示 孙康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着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孜孜不倦地读书。
正是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他最终成为饱学之士。
(2)交流总结。
4.引导学生交流道理,使学生明白孙康和车胤一样是一个勤学苦读的人。
5.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勤学苦读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迁移,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板块五 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活动1 指导学生观察,掌握要领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囊、萤、恭、勤、博、贫”,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观察生字书写过程,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活动2 演示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1.教师范写“囊”“焉”,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2.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萤、恭、勤、博、贫”,先观看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块六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文言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搜集关于勤奋好学的文言文并试读理解。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将学习的文言文与家人分享,并且搜集关于勤奋好学的文言文试读理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卒”1个生字,会写“逢”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注释读懂《铁杵成针》,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活动1 听写词语,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词语: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2.集体订正,教师相机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3.请学生借助这三个词语说一说《囊萤夜读》的内容,以及从故事中感悟到的道理。
活动2 揭示课题,过渡导入
1.揭题,学生齐读课题。(相机板书:铁杵成针)
2.释题: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出示铁杵的图片)
3.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课件出示 (1)《铁杵成针》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 听写词语,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借助词语来回顾内容。鼓励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在问题引领下,激发对故事的兴趣。
板块二 归纳方法,组织自学
活动1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自学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囊萤夜读》的方法,教师相机点拨、归纳。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课件出示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3.出示课堂活动卡,明确填写要求。
(1)根据提示填活动卡。
课件出示 我会填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
起因 经过 结果
―→―→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填写课堂活动卡。
课件出示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2 组内合作,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通课文,成员之间互相纠正字音。
2.交流课堂活动卡,在交流的基础上修改课堂活动卡。
3.说一说还有哪些疑惑,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并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况,了解学情,及时给予帮助。
板块三 全班交流,品文悟理
活动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重点指导:
媪ǎo 还huán 卒zú
2.检查朗读是否读出节奏,重点关注停顿。
课件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多种形式读。
(1)指名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2)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3)小组接龙读,读出趣味。
活动2 检查对文意的理解
1.小组接龙汇报,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2.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①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弃”,联系上下文内容,可以组词为“放弃”。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①借助注释理解“是”“方”,在理解“老媪”一词时,引导学生借助“媪”字的偏旁,猜一猜字的意思。“老媪”指的是“老妇人”。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①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感”是“感动”的意思。借助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帮助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还”即“回去”的意思。
②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感动了,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了学业。
3.说一说这则文言文的大意。
课件出示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了学业。
活动3 结合课堂活动卡,梳理课文内容
1.学习故事的起因部分。
(1)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
课件出示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2)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试着说一说。
(3)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一句。
2.学习故事的经过。
(1)李白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
课件出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2)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受。
(3)学生讨论交流: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①出示铁杵和针的图片。
②在针的图片下出现老媪的图片。
③导思:猜猜看,老媪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磨针的?
(4)李白和老媪之间会有怎样一番对话?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同桌合作,表演对话。
(5)齐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3.体会故事的结果。
(1)李白明白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相机板书:感其意,还卒业)
(2)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适当引思:
每当老媪想要放弃时,她想——
每当李白想要放弃时,他想——
4.讨论:《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 《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表现了李白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品质。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活动4 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1.练习多种形式朗读。
(1)变成诗歌朗读。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4)抑扬顿挫,像说评书。
(5)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2.总结归纳,提炼方法: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充分发挥课堂活动卡的作用,在品词析句、多元朗读中加深感悟,明白道理,导学促思。
板块四 拓展阅读,明理促行
活动1 拓展李白的相关资料
1.教师相机补充资料: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世。虽然李白少年时代路遇老媪用铁杵磨针的事只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但是李白确实有着少年时代苦学的经历。李白曾在提及自己的早年学习经历时说过,他五岁即学干支计数,十岁已经开始读诸子百家之书。这说明即使是有天赋的人也必须通过勤学苦练才能有更高的造诣。
2.拓展谚语,引导学生诵读。
课件出示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活动2 拓展阅读其他故事
1.导思:你还知道哪些和《铁杵成针》相近的故事?
2.导读:请在组内读读《闻鸡起舞》和《愚公移山》的故事,先自己作批注,然后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补充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拓展阅读,一篇带多篇,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板块五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活动1 指导书写,讲解书写要领
1.观察课后写字表中的“逢”,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逢”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活动2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文言文读给或背给喜欢的人听。
2.搜集与勤学苦练有关的文言文或成语,制作手抄报。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书写指导,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内化积淀。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课 题 | 文言文二则 | 用 时 | 3~5分钟 | |||
活动内容 | 朗读《文言文二则》,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经典语句品读,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 |||||
题目 | 主要内容 | 经典词句 | 道理 | |||
|
|
|
| |||
|
|
|
| |||
★活动建议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
2.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归纳主要内容,然后抓住经典句子反复品读,试着写写自己明白的道理。
3.小组内交流,完善表格。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 文言文二则 | 时间建议 | 10~15分钟 | |
预 学 内 容 | 熟读课文 | 1.课文共有( )则励志故事。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文言文。 | ||
预习字词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胤恭勤不倦(ɡōnɡ ɡònɡ) 还卒业(zú zhú) 2.工整地描一描并抄写下来。 3.读句子,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胤恭勤( )不倦,博学多通( )。 A.通晓,明白。 B.通过。 C.肃敬勤勉。 D.工整。 (2)过是( )溪,逢老媪方( )磨铁杵。 A.这。 B.对。 C.地方。 D.正在。 | |||
内容感知 | 《囊萤夜读》讲述的是晋代的____________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为了晚上能读书,他捉了许多__________,装在一个白绢口袋里,然后用它照明读书的故事。 《铁杵成针》讲述的是________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业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________在磨铁棒,________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的故事。 | |||
资料搜集 | 搜集车胤的资料。 | |||
阅读质疑 | 1.车胤为什么在晚上用白绢口袋装着萤火虫来照明读书?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